《第一次世界大战》教学设计(通用10篇)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以计划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对怎样才能达到教学目标进行创造性的决策,以解决怎样教的问题。如何把教学设计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第一次世界大战》教学设计1
一、教学目标
1.知识要点:通过学习帝国主义列强争霸世界和两大军事集团形成的史实,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经历了长时间矛盾与冲突的酝酿,培养学生运用历史的眼光分析历史世间的意识和能力。
2.能力要求:通过对萨拉热窝事件主要过程的学习,了解其“导火线”的作用,认识突发事件对人类和平的威胁。
3.情感培养目标:通过对凡尔登战役的学习,讨论战争给人类发展和进步带来的严重灾难,引导学生认识具体历史事实得出结论,认
识到热爱和平、远离战争是一种进步的现代意识。
二、本课重点和难点
重点: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难点: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分析和评价。
三、讲授新课
【导入新课】请大家阅读导入部分,提问引起世界大战的原因有哪些?美国和德国,垄断组织,托拉斯。
1、帝国主义争霸世界
二次革命的推动下,资本主义国家的生产力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自由资本主义主义向垄断主义即帝国主义发展过渡。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德、英、法等国家相继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后期的国家(德)要求重新瓜分世界,三国同盟:德、奥匈帝国、意大利三国协约:英、法、俄。
2、大战的爆发
巴尔干半岛成为火药桶。
导火线:萨拉热窝刺杀事件。1914年7月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
3、空前灾难
凡尔登战役(1916年)被称为“绞肉机”欧洲战场
1917年美国对德宣战,参加协约国。1918年11月,德国失败。
《第一次世界大战》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知道三国同盟、三国协约的形成及组成国家;理解两大军事集团形成的根本原因及后果;知道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大战开始的时间;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进程的概况;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及影响。通过分析一战爆发的原因,培养综合分析能力;通过讲述萨拉热窝事件的主要过程。探讨突发事件对人类和平的威胁.以凡尔登战役为例,讨论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巨大灾难,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和萨拉热窝事件的学习,理解历史发展的必然性和偶然性。通过阅读、梳理教材内容,观看图片、图表,阅读史料,进一步培养获取和整理有效信息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认识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性与第一次世界大战之间的关系,认识近代资本主义发展道路的弊端,认识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争夺世界霸权的非正义的帝国主义战争,坚持反对霸权主义、帝国主义、殖民主义的立场。通过对凡尔登战役和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果的学习,树立热爱和平、反对战争,促进国际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重点:
1.协约国和同盟国的形成。
2.萨拉热窝事件。
3.凡尔登战役。
二、难点:
1.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
2.第一世界大战的性质。
课型:新课。
教学准备:
1.学生收集萨拉热窝事件的资料,并整理成故事。
2.班级分组。
教学方法:讲解法、自主学习法、讨论法。
教学时间:2课时。
自制课件。
教具(教学媒体)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本课设计了四个子目,先后讲述了一战爆发的原因,一战进程中的重大战役,一战的结果、性质及其影响。主题鲜明,重点突出。讲述的过程中要注意各知识点之间的衔接与过渡,在突出主题的同时,使学生能够对一战有一个整体的印象。
本课教学时间为2课时。
一、导入新课:
方式一:使用本课导语,以《好兵帅克》一书导入,其中的设问能激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增强学习新课的热情。方式二:由回顾中国历史中的相关史实导入,如回顾中国作为一战的战胜国在巴黎和会上的外交失败等史实,以此引入新课,这样便于消减学生对世界历史的陌生感,也有利于将中外历史相对照。方式三:剪辑“萨拉热窝事件”或者“凡尔登战役”的影视资料,直接以情景方式导入新课。
二、“两大军事对抗集团的形成”一目,是本课的重点之一。
1.两大军事对抗集团形成的原因。将英、德、法、美实力比较(参考教材分析部分),以数据表的形式呈现,用启发式教学法探究分析。根据表格,通过观察19世纪70年代前后英、法、美、德等国家在工业产量排名上的变化,对比分析出19世纪末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实力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接着,探究得出这是由于资本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引起的。“工业产量”的数据呈现了“经济”发展的不平衡,而没有直接呈现“政治”发展的不平衡,根据学生的知识储备和学习能力的具体情况稍加分析说明。然后,对比1913年英、法、美、德等国家所占殖民地面积的情况,可以看出后起的强国实力与所占殖民地不平衡的状况。正因为如此,形成了几个帝国主义大国之间加紧争夺霸权和殖民地的紧张局面。可以德国为例,结合辅栏的“说说”鼓励学生谈谈:后起的德国为什么要求重新瓜分世界?
2.两大军事对抗集团形成的过程。讲述“三国同盟”的形成时可以把“三国协约”的形成联系起来,在讲述两大军事集团形成的过程中需涉及各大国之间的利益和冲突。讲述过程中结合教材提供的《欧洲两大军事集团对峙图》,边分析边画示意图,帮助学生理解两大军事集团形成的内在联系。在讲述两大军事集团形成的过程时,使学生加深对“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形成的时间及成员国的记忆,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欧洲两大军事集团对峙图》,增强识图的能力,让学生对两大军事集团各成员国的地理位置及相互关系形成一定的空间感知。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认识到帝国主义列强在争霸过程中既相互争夺又相互渗透,构成了一个覆盖全球的利益关系网。这一关系网常常通过它们之间各种公开或秘密的双边或多边条约而加强起来,从而形成某种集团或体系,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即是如此。
3.两大军事对抗集团形成的影响。讲述两大军事对抗集团的形成对世界局势产生的影响时,采用讨论法和谈话法教学,引导学生用历史与发展的眼光来分析当时的世界局势。采用情景教学,模拟新闻评论或者新闻报道,学生可作为“特邀新闻评论员”就当时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对世界局势的影响做出分析,还可在分析的基础上“预测”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一触即发以及战争爆发的地区。也可适当播放相关影视资料,再现大战一触即发的.紧张氛围。
三、关于萨拉热窝事件的教学
首先,呈现出“萨拉热窝事件”的过程。学生可以记者的身份,结合教材上的知识,模拟进行现场报道。通过设置情景,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培养学生的综合归纳能力以及对历史的感悟能力。教师结合教材的插图与学生一起回顾事件的发生,要注意讲解时要生动。此外,也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播放萨拉热窝事件的相关视频,使学生能直观地感受和融入历史情景。接着,结合本课课后学习活动“我说普林西波的暗杀行为”创设问题,激发大家讨论并畅谈自己对萨拉热窝事件的看法和认识。这是本课的一个难点。关于萨拉热窝事件,目前仍是一个在进一步加深认识和不断深人探讨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例如:以国家名义、在战争状态下进行的针对交战国领导人的捕杀行动(如美国在伊拉克进行的“斩首行动”),同秘密组织或个人在非战争状态下对敌对国领导人进行的暗杀行动是否应具有不同的评价标准?这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在讨论发言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正确引导。然后,在认识到萨拉热窝事件作为突发事件而引爆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基础上,教师启发学生一起思考“斐迪南夫妇的死对世界局势真的这么重要吗”,激发学生一起探讨大战爆发的深层原因,即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和具体原因,认识到历史事件的出现都有其产生的深刻的历史渊源。
四、关于大战的全面爆发
结合《第一次世界大战时的欧洲战场》形势图或采用动态的多媒体课件展示出各主要参战国先后宣战的过程以及对阵的形势。关于意大利背叛同盟国而加人协约国集团作战,教材在小字内容中作了介绍。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教材讲到了中国在1917年8月也对德、奥宣战。此处,教师补充介绍中国参战的背景,为之后的学习作好铺垫。
五、关于大战的进程
主要从两个方面讲述:一是从空间上,即“四条战线”;二是从时间上,即“三个阶段”。教师指导学生阅读课文的小字内容,结合辅栏的“说说”,利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的欧洲战场》形势图,由学生来讲述欧洲战场的四条战线,引导思考“哪些国家被迫两线作战”“这就注定它们采用怎样的战略”等问题。接着,由教师讲述一战的三个阶段,教师可补充讲解各阶段的时间、主要战役等问题,例如:在讲述战争的第一阶段时,可结合课后“史海拾贝”了解一下马恩河战役。这样,学生对大战就有一个整体感知和把握。
《第一次世界大战》教学设计3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简述萨拉热窝事件;概括第一次世界大战起止时间、参战双方、战争结果,提高学生概述历史事件的能力。探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以及萨拉热窝事件作为突发事件在其中所起的作用,培养学生多视角地观察历史现象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历史意识。说说凡尔登战役的残酷性,归纳和认识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人类社会带来的灾难性后果,培养学生收集整理和归纳资料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创设情境、互动访谈,引导正确认识各民族反抗侵略与瓜分斗争的正义性同暗杀等恐怖活动的区别。理解突发事件对人类社会带来的巨大影响。
通过体验式教学,引导理解战争形势走向,体会战争决策的重要性。
通过观看战争资料片,对战争的灾难性进行情境体验,激发对和平的热爱。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正确认识各民族反抗侵略与瓜分斗争的正义性同暗杀等恐怖活动的区别。充分认识突发事件对人类社会带来的巨大影响。使学生牢固树立热爱和平、维护和平、远离战争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与影响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对普林西普的刺杀行为进行评价,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各民族反抗侵略与瓜分斗争的正义性同暗杀等恐怖活动的区别,充分认识突发事件对人类和平的巨大威胁。
三、教法与学法:
教法:主要采用“创设情境——提出问题——组织讨论——引导评价”的方式来教学。
学法: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主要采用“课前预习-课上思考-合作交流-总结提升”的方式来学习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欧洲变成一只火药桶,只等一粒火星将它引爆。”这是美国历史学家在谈到战前的欧洲形势时说的话,那么,最终是什么事情成为“那粒火星”呢?在这次战争中曾爆发了哪些惊心动魄的战役?又给人类带了什么样的灾难呢?让我们共同研究和探讨这些问题。
(二)讲授新课:
教师:为学生展示《一战前巴尔干半岛形势图》,请学生讲述同盟国和协约国在巴尔干半岛地区的争夺情况
学生:结合图文资料进行简单的`介绍
教师:在学生介绍的基础上指出:巴尔干地区重要的战略地位和错综复杂的民族矛盾、宗教矛盾以及两大军事集团的争夺使巴尔干成为一点即燃的“火药桶”。那么,这个“火药桶”到底是怎样点燃的呢?
一、谁点燃了“火药桶”
学生:根据课前收集的相关资料讲述萨拉热窝事件的经过
教师:放映《萨拉热窝事件》资料片断,引导学生对萨拉热窝事件给世界带来的震动产生一个感性的认识。
教师:萨拉热窝刺杀事件引燃了一战的战火,那如何评价这一事件中的普林西普呢?你是否赞同普林西普的这种行为?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是不是也有类似的突发事件?最好举出一二件实例。
学生分小组讨论,教师提示学生从刺杀目的、手段性质、刺杀结果三方面来评价。讨论之后,
由小组代表阐述观点。
教师:结合学生讨论情况,指出这类带有恐怖性质的突发事件,对世界和平确实是个威胁,也给人类带来不可弥补的损失。现在我们还是回到这次由萨拉热窝事件引发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中。
教师:指导学生识读《第一次世界大战形势图》,找出各参战国,并且结合形势图来介绍各战场的分布情况,指出,一战爆发后主要战场在欧洲,主要战役在西线。在这次战争中发生很多惨烈的战役,下面就以凡尔登战役为例来感受一下。
二、凡尔登“绞肉机”
教师:为什么称凡尔登战役为“绞肉机”呢?
学生:主要是因为凡尔登战役的残酷性。
教师:凡尔登战役的残酷性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
⑴作战时间长(1916年2月21——1916年12月18)
⑵双方先后投入兵力近百万人
⑶现代化武器的使用(飞机、毒气弹等)
⑷死亡人数多,共伤亡70多万。
教师:为学生放映《凡尔登战役》的资料片断和《凡尔登战役形势图》,感受战役的激烈和残酷。
师生达成共识:无论什么样的战争,都会给人类带来无尽的灾难。
三、人类的灾难
学生读课本107页的第二自然段,回答:
1、一战持续的时间:
1914年7月28日——1918年11月11日
2、一战的结果:
协约国胜,同盟国败
3、给人类带来了严重的灾难:
①参加国有30多个国家
②人口15亿
③战火燃遍欧、亚、非三大洲
④840万人阵亡,2100万人受伤
⑤战费2084亿美元。
教师提供图文和视频资料、引导学生结合现实认识战争带来的巨大灾难,提高了学生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4、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
教师启发学生从参战国本身性质及参战目的入手讨论分析,得出大战的性质:是一场帝国主义的非正义的战争,局部看,塞尔维亚等国家从事的是正义的民族解放战争;但不能改变整个大战的性质。
(三)课堂总结:
教师:引导学生结合他们自己课前所收集到的资料及一战的相关内容制作学习卡片,可以涉及一战爆发的原因、起止时间、战争规模、破坏程度、死亡的人数、损失及使用的新式武器等等
学生:通过自己制作的卡片对本课进行小结。
教师:战争是残酷的,和平是美好的,地球需要安宁,人类呼唤和平,21世纪的今天,和平与发展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但愿世界大战的悲剧不要再重演。
(四)巩固基础:
1、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是()
A斐迪南大公视察波斯尼亚军事演习B帝国主义争夺巴尔干半岛C萨拉热窝事件D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
2、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的标志是()
A萨拉热窝事件爆发B德、俄、英、法卷入战争之中C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D凡尔登战役。
3、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不属于同盟国作战国家的是()
A土耳其B奥匈帝国C意大利D德国
4、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帝国主义掠夺战争。下列欧洲的参战国中,唯一一个国家的参战具有民族解放性质,这个国家是()
A塞尔维亚B奥匈帝国C俄国D德国
5、第一次世界大战最残酷的战役是()
A塞尔维亚战役B凡尔登战役C凡尔赛战役D攻占德国战役
6、世界上第一次在战争中使用坦克的国家是()
A英国B德国C法国D美国
7、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于()
A1914年B1915年C1917年D1918年
(五)能力提升:
我们生活的世界总是处于一种动荡不安的状态之中,往往一个偶然的事件却会酿成一场大的战争或动乱。比如萨拉热窝事件引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而人类进入21世纪后又发生了9。11事件,结果爆发了美伊战争。你怎样看待突发事件带给
《第一次世界大战》教学设计4
(一)教学目标:
1.基础知识目标:
萨拉热窝事件;一战爆;欧洲三条战线;西线三大战役;俄国革命和退出大战;美国参战;一战结束。
2.思想教育目标:
①一战的爆发是帝国主义两大军事侵略集团相互争夺,疯狂扩军备战的结果。
②战争给垄断资本家带来巨额利润,但给交战国人民带来巨大灾难,给世界造成巨大损失。这场世界大战是一场罪恶的战争。
③俄国的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把交战国人民的革命运动推向高潮,加速了一战的'结束。
3.能力培养目标:
①通过对一战原因、经过、结果、性质的分析,逐渐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分析、综合能力。
②从战争引起各国人民的革命,各国人民革命又加速了战争结束的过程分析,培养学生辩证的思维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
萨拉热窝事件和西线三大战役
2.难点:
大战的性质和战争与革命之间的辩证关系。
(三)教学时数:
5课时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讲述法、读书指导法、投影仪、挂图、电视、放相机
(五)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帝国主义两大军事侵略集团是如何形成的?
《第一次世界大战》教学设计5
一、教材分析
1.地位与作用: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世界规模的战争,它改变了世界政治经济格局,成为人类历史的转折点。此次战争不仅是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产物,也是长期以来帝国主义国家间矛盾的总爆发。通过学习本课,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国际关系的复杂性,认识到战争给人类带来的深重灾难,以及和平的重要性。
2.教学目标:
基础知识目标: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导火线、过程、结果及主要战役;理解大战的性质和影响。
能力训练目标:通过分析史料,培养学生提取信息、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通过讨论和辩论,提高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认识到战争的残酷性,激发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的情感;通过了解战争的影响,增强学生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学情分析
九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基础知识和思维能力,对历史事件有一定的兴趣。然而,他们对复杂历史问题的分析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还有待提高。因此,在教学中应注重引导学生深入分析问题,培养他们的历史素养和人文素养。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原因、过程及影响。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和影响,以及如何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表达能力。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帮助学生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基本史实。
2.讨论法:组织学生就战争的性质、影响等问题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表达能力。
3.图示法:利用地图、图表等直观材料,帮助学生理解战争的地理分布和进程。
4.多媒体教学法:通过播放相关视频、图片等多媒体材料,使学生更直观地感受战争的残酷性和影响。
五、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通过展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相关图片或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入新课。
2.讲授新课:
战争的爆发:介绍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原因、导火线(萨拉热窝事件)及两大军事集团(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的形成。
战争的过程:简述战争的主要阶段和战役(如马恩河战役、凡尔登战役等),展示战争形势图,帮助学生理解战争的`地理分布和进程。
战争的影响: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对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影响,强调战争的残酷性和给人类带来的深重灾难。
3.讨论与辩论:
组织学生就战争的性质(是否为正义战争)、战争的影响等问题进行讨论或辩论,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表达能力。
4.总结与拓展:
总结本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和平的重要性。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避免战争的再度爆发,以及个人在维护和平方面可以做什么。
5.作业布置:
要求学生撰写一篇关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感想或评论文章,或收集相关材料制作一份手抄报。
六、板书设计
第一次世界大战
一、战争的爆发
1.爆发原因
2.导火线:萨拉热窝事件
3.两大军事集团:三国同盟&三国协约
二、战争的过程
1.主要阶段
2.重要战役:马恩河战役、凡尔登战役等
三、战争的影响
1.政治影响
2.经济影响
3.文化影响
4.战争的残酷性与和平的重要性
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旨在使学生全面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史实,深入理解战争的性质和影响,同时培养学生的历史素养和人文素养,激发他们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的情感。
《第一次世界大战》教学设计6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知识目标:
简述“三国同盟”与“三国协约”的组成国及相关条约的主要史实。
阐明欧洲两大军事对抗集团形成的严重后果。
讲述萨拉热窝事件的主要过程。
简述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巨大灾难。
能力目标:
通过分析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矛盾的根源,提高阅读史料和处理统计数据的能力。
通过讨论普林西普的刺杀行为,提高一分为二地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通过讨论如何避免世界大战的再度爆发,提高多角度、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分析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矛盾的根源,掌握阅读史料和处理统计数据的方法。
通过讨论普林西普的刺杀行为,学会一分为二地评价历史事件的方法。
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图片、视频、地图等,直观展示战争过程,增强学生对历史事件的感知。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感受一战给人类带来的深重灾难,激发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的情感。
认识帝国主义是世界大战的根源,增强以史为鉴的意识。
培养学生正确把握历史发展脉络,树立唯物史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两大军事集团(三国同盟与三国协约)的形成及其对抗。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教学难点:
如何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性质。
如何引导学生全面、客观地评价历史事件。
三、学情分析
九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和分析能力,对历史事件有一定的兴趣。但他们对历史材料的分析能力尚需提高,尤其是对历史事件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和影响的理解需要进一步加强。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
讲授法:教师系统讲述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相关知识。
讨论法:组织学生就特定问题进行讨论,如萨拉热窝事件的影响、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等。
探究法:引导学生通过史料分析、问题探究等方式,深入理解历史事件。
多媒体教学法:利用图片、视频、地图等多媒体手段,直观展示战争过程,增强教学效果。
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制作精美的PPT,包含图片、视频、文字等多种元素,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历史地图:利用历史地图展示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战争进程等,帮助学生形成空间概念。
史料分析:提供相关的历史文献、数据等资料,引导学生进行史料分析,提高历史素养。
五、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通过展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相关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2.新课讲授
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
分析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矛盾的根源,讲述两大军事集团(三国同盟与三国协约)的形成过程。
利用历史地图展示两大军事集团的.分布和对抗态势。
萨拉热窝事件:
讲述萨拉热窝事件的主要过程,分析其作为第一次世界大战导火线的作用。
引导学生讨论普林西普的刺杀行为及其影响。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与进程:
讲述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标志、交战双方及主要战役。
利用多媒体手段展示战争进程,帮助学生形成时间线。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巨大灾难,包括人员伤亡、经济损失等。
引导学生讨论战争对国际关系、政治格局等方面的影响。
3.课堂讨论与探究
组织学生就特定问题进行讨论,如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如何避免世界大战的再度爆发等。
引导学生查阅相关资料,进行史料分析,提高历史素养。
4.总结与拓展
总结本课所学内容,强调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历史意义和影响。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从历史中吸取教训,为未来的和平与发展贡献力量。
六、作业布置
要求学生撰写一篇关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小论文,要求包含对战争原因、性质、影响等方面的分析。
布置相关历史文献的阅读任务,要求学生撰写读书笔记或感想。
通过以上教学设计,旨在使学生全面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相关知识,提高历史素养和分析能力,同时激发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的情感。
《第一次世界大战》教学设计7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学生能够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经历的长时间矛盾与冲突的酝酿,掌握大战的导火线——萨拉热窝事件。
学生能够简述“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的组成国,理解欧洲两大军事对抗集团形成的严重后果。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认识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的空前灾难,特别是以凡尔登战役为例,深刻体会战争的残酷性。
学生能够分析归纳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理解其作为非正义的帝国主义掠夺战争的本质。
2.过程与方法目标
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史料、分析图表等方法,培养提取信息、探究讨论的能力。
教会学生运用历史的眼光分析历史事件,形成全面分析历史问题的思维方式。
培养学生多动手查资料、勤用脑想问题的良好学习习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使学生认识到帝国主义是战争的根源,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帝国主义两大军事集团扩军备战的结果。
引导学生从具体历史事实出发,认识到战争给人类带来的巨大灾难,树立热爱和平、远离战争的意识。
通过对萨拉热窝事件等历史事件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突发事件对人类和平的威胁,培养学生的忧患意识和国际视野。
二、教学内容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九年级世界历史上册第七单元的内容,主要介绍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帝国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矛盾日益尖锐,形成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两大对抗军事集团并疯狂的扩军备战,最终导致大战的爆发。教学内容应围绕战争的背景、原因、过程、结果及影响等方面展开。
三、学情分析
九年级学生保持着旺盛的求知欲望,理解抽象的历史与社会问题的心力与智力相对提高,能够辨证地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同时,学生对战争历史比较感兴趣,尤其是男孩子,能够比较容易地进入本课程。但学生对历史材料的分析能力还有待提高,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加以引导和培养。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的形成及其影响。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及其历史地位。
教学难点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原因分析,特别是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的矛盾激化。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和影响评价,引导学生形成全面、客观的认识。
五、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
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历史事件的背景和原因。
讨论法:组织学生就历史事件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史料分析法:引导学生阅读和分析相关史料,从中提取有效信息,加深对历史事件的'理解。
多媒体辅助教学: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历史地图、图片、视频等资料,使教学更加直观生动。
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用于展示历史地图、图片、视频等资料,辅助教学。
历史地图册:帮助学生了解地理位置和战争形势。
史料汇编:提供给学生阅读和分析的史料,培养其史料分析能力。
六、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通过展示奥运五环标志和提问“为什么1916届奥运会没有召开?”来激发学生的兴趣,进而引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话题。
2.讲授新课
战争的背景与原因:介绍19世纪末20世纪初帝国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的矛盾激化,以及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的形成过程。
战争的爆发:讲述萨拉热窝事件的经过及其作为大战导火线的作用,分析战争爆发的直接原因和根本原因。
战争的过程:概述大战的经过,包括交战双方、主要战场和重要战役等。
战争的影响: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包括人员伤亡、经济损失、政治格局变化等方面。同时,引导学生讨论战争的性质和启示。
3.巩固练习
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巩固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或辩论赛等活动,加深对历史事件的理解和评价。
4.课堂总结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重点难点。
强调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教训和启示,引导学生树立热爱和平、远离战争的意识。
5.布置作业
要求学生阅读相关史料或观看相关视频资料,进一步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历史背景和影响。
布置思考题或作业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和解答。
《第一次世界大战》教学设计8
一、教学内容分析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九年级世界历史上册第七单元的重要内容。本课主要介绍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帝国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矛盾日益尖锐,形成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两大对抗军事集团,并疯狂扩军备战,最终导致大战的爆发。这场帝国主义战争的规模空前,给各国人民造成了深重灾难,还埋下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祸根。通过学习本课,学生将了解战争的原因、过程、影响及性质,树立热爱和平、远离战争的意识。
二、学情分析
九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基础知识和自主学习能力,对历史事件有一定的兴趣,尤其喜欢通过历史故事和多媒体材料进行学习。然而,他们对历史材料的分析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还有待提高。因此,在教学中应注重引导学生分析历史事件的深层次原因,培养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经历的长时间矛盾与冲突的酝酿。
2.能说出萨拉热窝事件作为一战导火线的作用。
3.简述“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的组成国,了解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及其后果。
4.认识凡尔登战役等战役的重要性,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的空前灾难。
5.分析归纳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和影响。
过程与方法目标:
1.引导学生提取信息、探究讨论,培养学生分析历史事件的意识和能力。
2.通过历史地图、图表、资料等教学手段,培养学生多动手查资料、勤用脑想问题的良好学习习惯。
3.坚持“论从史出”的科学历史观,运用史实分析评价第一次世界大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认识到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帝国主义两大军事集团扩军备战的结果,帝国主义是战争的根源。
2.树立热爱和平、远离战争的意识,认识到战争给人类带来的巨大灾难。
3.培养学生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珍惜和平,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而努力。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1.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的形成及其后果。
2.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教学难点:
1.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原因。
2.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和影响。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通过多媒体展示奥运五环标志,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第一届奥运会在1896年雅典举行后,到1916年没有召开。由此引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话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讲授新课
1.战争前的矛盾与冲突
展示《19世纪末20世纪初列强实力对比变化一览表》,引导学生分析帝国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现状。
讲解帝国主义国家间的矛盾激化过程,特别是英德矛盾、俄奥矛盾以及巴尔干半岛的争夺。
2.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
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地图》,讲解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过程及其成员国。
引导学生分析两大军事集团形成后的扩军备战活动及其对世界局势的影响。
3.大战的爆发
讲述萨拉热窝事件的经过,分析其作为一战导火线的作用。
引导学生讨论普林西普刺杀行为的评价,认识突发事件对人类和平的威胁。
讲解大战的爆发过程,包括交战双方、主要战场和重要战役等。
4.大战的.影响
展示《一战概况表》,引导学生分析一战的时间、范围、规模、损失等。
展示一战中真实的照片或视频资料,让学生直观感受战争的残酷性。
引导学生分组讨论一战的影响,包括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
(三)课堂总结
总结一战爆发的原因、过程、影响及性质。
强调热爱和平、远离战争的重要性。
(四)作业布置
要求学生撰写一篇关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读后感或评论文章,字数不少于500字。
六、教学手段与方法
多媒体课件: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历史地图、图表、照片等资料,提高教学的直观性和生动性。
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历史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能力。
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和引导,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历史知识。
图示法:利用历史地图和示意图等图示工具,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的空间分布和演变过程。
通过以上教学设计,旨在使学生全面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历史背景、原因、过程、影响及性质,培养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同时树立热爱和平、远离战争的意识。
《第一次世界大战》教学设计9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经历了长时间矛盾与冲突的酝酿,掌握大战的导火线——萨拉热窝事件。
能够简述“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的组成国家,理解欧洲两大军事对抗集团形成的严重后果。
通过学习凡尔登战役等关键战役,认识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的空前灾难。
分析归纳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培养学生分析历史事件的意识和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
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史料、分析图表等方式,提取有效信息,培养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
运用历史地图、图画等资料,帮助学生理解战争的地缘政治背景,培养空间思维能力。
坚持“论从史出”的科学历史观,运用史实分析评价第一次世界大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认识到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帝国主义两大军事集团扩军备战的结果,帝国主义是战争的根源。
引导学生认识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非正义的帝国主义掠夺战争,树立热爱和平、远离战争的意识。
通过学习战争的残酷性,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提高对人类共同命运的关注。
二、学情分析
九年级学生保持着旺盛的求知欲望,理解抽象的历史与社会问题的心力和智力相对初一年级学生有了提高;辨证地认识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也有所提高。在电影、电视以及其他媒体的影响下,九年级学生尤其是男孩子对战争历史比较感兴趣,能够比较容易地进入本课程。同时,九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能力,但对历史材料的分析能力还有待提高。
三、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的形成及其严重后果。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2.教学难点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和影响。
四、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活动设计:多媒体展示奥运五环标志,提问学生为什么第一届奥运会在1896年雅典举办后,到1916年却没有召开。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后,教师总结并引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课题。
2.讲授新课
(一)不可调和的重重矛盾(探究战争的原因)
活动设计
1.出示材料:展示《19世纪末20世纪初列强实力对比变化一览表》和德国外交大臣皮洛夫的话,引导学生分析帝国主义国家间的矛盾。
2.提问讨论:
“要求阳光下的地盘”指的是什么?
德国在全球为争夺“阳光下的.地盘”都做了哪些准备?
3.出示地图:展示《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地图》,讲解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过程及其后果。
(二)不堪回首的世界之战(认识战争的过程)
活动设计
1.分组自主学习:学生分组阅读课本和相关资料,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开始标志、交战双方、主要战场、重要战役和结束标志。
2.讨论分析:引导学生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是否正义,并分组汇报学习成果。
(三)难以估计的空前灾难(认识战争的影响)
活动设计
1.多媒体展示:展示《一战概况表》和一组一战中真实的照片,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战争给人类带来的灾难。
2.分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包括时间长、范围广、规模大、损失大等方面。
3.总结归纳:教师引导学生总结一战的影响,强调其对人类社会的深远影响。
3.课堂总结
总结提升:引导学生回顾本课所学内容,总结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原因、过程、性质和影响。强调战争的残酷性和对和平的渴望,树立热爱和平、远离战争的意识。
4.布置作业
作业设计:要求学生查阅相关资料,写一篇关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影响的小论文或制作一份关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PPT,以便在下次课上进行展示和交流。
五、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历史地图、图表、照片等资料,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历史事件。
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全班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互动,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图示法:运用历史地图和示意图等工具,帮助学生理解战争的地缘政治背景和军事对抗形势。
通过以上教学设计,旨在使学生全面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历史背景、过程和影响,培养他们的历史素养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同时树立热爱和平、远离战争的意识。
《第一次世界大战》教学设计10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学生能够说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萨拉热窝事件)及其爆发的根本原因(帝国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学生能够简述“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的组成国,并理解两大军事对抗集团形成的严重后果。
学生能够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主要战场、重要战役(如凡尔登战役)及其影响。
培养学生运用历史的眼光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以及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引导学生阅读相关史料,培养其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
通过小组讨论、合作探究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探究能力。
运用多媒体课件、历史地图等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引导学生认识到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非正义的帝国主义掠夺战争,培养学生的正义感和爱国主义精神。
通过分析战争的残酷性和给人类带来的巨大灾难,引导学生树立热爱和平、远离战争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九年级世界历史上册第七单元的内容。课文介绍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帝国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矛盾日益尖锐,形成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两大对抗军事集团并疯狂地扩军备战,最终导致大战的爆发。这场战争规模空前,给各国人民造成了深重灾难,还埋下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祸根。
三、学情分析
九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和分析能力,对历史事件有一定的兴趣。同时,他们处于青春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因此,在教学中应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些特点,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四、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的形成及其影响。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主要战场、重要战役及其影响。
2.教学难点: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及其复杂性的理解。
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和影响进行深入分析和评价。
五、教学方法与手段
1.教学方法:
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帮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其合作精神和探究能力。
多媒体教学法:运用多媒体课件、历史地图等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2.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包括视频、图片、文字等素材,帮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历史事件。
历史地图:通过地图展示两大军事集团的分布、主要战场等信息,帮助学生形成空间概念。
六、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通过展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相关图片或视频,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提问:你知道第一次世界大战是怎么爆发的吗?它给人类带来了哪些影响?
2.讲授新课:
两大军事对抗集团的形成:介绍帝国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背景,以及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的形成过程。
大战的爆发:讲述萨拉热窝事件作为导火线的作用,以及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标志着大战的爆发。
大战的进程:介绍主要战场、重要战役(如凡尔登战役)及其影响。
大战的结束与影响:讲述大战的结束标志(德国投降)、参战国家及伤亡情况,并分析大战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3.合作探究: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性质及其影响。
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并进行交流和辩论。
4.总结归纳:
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归纳,强调重点和难点。
引导学生回顾所学知识,并思考如何将其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5.布置作业:
要求学生完成相关练习题或撰写小论文,以巩固所学知识并培养其写作能力。
通过以上教学设计方案的实施,可以帮助学生全面、深入地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这一重要历史事件,并培养其历史素养和人文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