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栏目

展开全部

收起全部

《我愿意是急流》教学设计

教学资源 时间:2024-10-11 13:19:04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投稿

《我愿意是急流》教学设计(通用5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常常需要准备教学设计,编写教学设计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怎样写教学设计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我愿意是急流》教学设计,欢迎阅读与收藏。

  《我愿意是急流》教学设计1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材分析】

  本篇课文选自《语文(基础模块)上》第五单元,这是一首向自己所爱的人表白爱情的诗歌,诗人使用博喻和对比等修辞方式,以两组不同的意象,刻画了一个坚韧豪迈而又充满苍凉感的抒情主人公的形象和一个具有娇媚温馨气质的女性形象,表达了诗人为爱情敢于承受孤独、敢于排除任何艰难险阻、甘心付出一切,甚至牺牲自己的生命的决心和意志,同时也倾诉了对爱人无私的抚慰和支持。

  【学情分析】

  鉴于本课是诗歌单元的最后一首诗歌,此前,学生已经阅读了一定量的诗歌作品,也已经初步掌握一定的诗歌鉴赏方法,因此,在学习本课时,主要以听配乐朗诵、朗诵阅读再加上适当的点拨的方法解决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了解裴多菲的人生经历及其创作情况;

  (2)感悟本诗的意象群,并把握其各自的特点,领悟诗人要表达的思想。

  2、能力目标

  (1)掌握诗歌鉴赏的方法;

  (2)欣赏本诗结构整齐,反复咏唱的艺术美。

  3、情感目标

  理解诗人对爱情真诚无私的奉献精神,感受诗人美好的情感,感悟“爱”的真义。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反复诵读把握诗歌意象,进而了解本诗在意象选择上的特点。

  教学难点:让学生感知裴多菲的爱情观,进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教学方法】

  朗读法、探究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铃响前播放王菲的《我愿意》。

  中华民族高吟《诗经》、《楚辞》、唐诗、宋词,一路走来……五四以来,也出现了很多优秀的诗篇,同时也从国外引进了许多经典的诗歌。有人说,诗歌是语言艺术的精华,而爱情诗则是诗歌花园里的奇葩,今天我们将共同赏读的外国爱情诗是由十九世纪匈牙利的爱国诗人裴多菲所写的《我愿意是急流》。

  二、关于作者

  学生交流查找资料。注意指导学生抓关键词了解作者及诗歌背景。

  相关资料参考:

  裴多菲山陀尔(1823—1849),匈牙利爱国诗人、英雄,匈牙利民族文学的奠基人。生于多瑙河畔上的一个小城——萨堡德沙拉斯,父亲是一名屠户,母亲是一名农奴,生活在社会最底层。少年时期有过一段流浪艺人的生活。1849年,在一场卫国战争中同沙俄军队作战时牺牲,年仅26岁。

  他的诗歌有大致有三种主题:

  (1)表现人民疾苦,如《农村的大锤》;

  (2)抒发爱国之情,如《民族之歌》《大海沸腾了》;

  (3)表达爱情,如《致尤丽娅》《凄凉的秋风在树林中低语》。1846年,他爱上一个伯爵家的美丽姑娘——尤丽娅,由于家境的悬殊,遭到对方家庭的强烈反对。为此,他写了不少动人诗篇,有“马扎尔的抒情诗王”的美誉。“《我愿意是急流》就是其中最为著名的一首。

  在匈牙利文学乃至其整个民族的发展史上,裴多菲都占有独特的地位。他奠定了匈牙利民族文学的`基石,继承和发展了启蒙运动文学的战斗传统,被人誉为“是在被奴隶的鲜血浸透了的、肥沃的黑土里生长出来的‘一朵带刺的玫瑰’”。一个多世纪以来,裴多菲作为争取民族解放和文学革命的一面旗帜,也得到了全世界进步人士的公认。

  二、美听

  听范读。要点:整体感受,把握全诗感情基调——缠绵而坚定美好。

  四、美读

  品读节奏美:

  1.指导:诗歌是感情的河流,得用心来吟诵。

  (1)诗歌的结构——重章复沓

  (2)强调式读法——情感:

  重读——厚重而饱满

  舒缓——平和而安详

  加速——激越而奔放

  轻柔——甜美而舒畅

  2.学生有感情地自由朗读,要求读准、读流畅。

  这么美的文字,我们怎样用声音把它的美表现出来呢?(读)对!美诗就要美读,那怎样才能算美读呢?第一关就是把它流畅地读下来,并且不读错字,不漏字添字。下面给大家2分钟时间,等会儿让同学们来试试!(抽平时朗读较差的几位学生读)恭喜大家顺利闯过第一关,那大家想不想再闯第二关?

  3.整体朗读。把握节奏、语气和停顿。

  美学家朱光潜说:“声音节奏是情趣的直接表现,读诗如果只懂语文意义而不讲究声音节奏,对于诗就多少是个门外汉。”我想,同学们应该都不想做门外汉吧,那我们就进门瞧瞧?下面完成美读第二关:有节奏地读。请同学们拿起笔一边读一边把这首诗的节奏标注出来。(让一生起来读,教师适当点拨,然后整体朗读)

  4.推选朗读,体会情感。推选朗读水平不同类的学生诵读,要求进入情境,注意轻重抑扬和抒情,语音饱满圆润。

  诗歌的节奏美是一种外在的形式美,读诗更重要的是要读出诗的灵魂。要读出诗的灵魂,必须要读懂诗并投入你所有的感情。

  四、美析

  (用讨论研究的方法,让学生自主品味,自由发言。老师提示可以从语言美、意象美、意境优、意蕴淳这几方面去赏析)

  1.语言美

  美读后,确实很美,你觉得美在哪里?请同学们用这样的句式去品味上面的四节诗:

  破旗因夕阳而辉煌。

  参考:全诗没有任何华丽的辞藻修饰,却因极其普通的语言点缀,而倍显自然亲切。诗人对自由生活的追求与向往也始终贯穿于全诗,使得纯洁的爱情与自由的生活有机地融入朴实的言语之中,让读者深深地沉浸在情景交融的诗行中。

  2.意象美

  A、诗中意象有哪些意象?可怎样概括分类?(重难点突破过程)

  分类思考:诗人用了哪些意象来表述“我”和“爱人”?

  (幻灯显示)

  我爱人

  急流————小鱼

  荒林————小鸟

  废墟————常春藤

  草屋————火焰

  云朵、破旗—夕阳

  B、美在何处?(两组意象有何特点?借助什么修辞方法?你喜欢哪一个意象?)

  (1)比喻、对比的修辞营造的含蓄却又鲜明的意想美;组合式意想的情感丰富美。

  “急流”和“小鱼”:历经崎岖与快乐嬉水形成对照。鱼儿游来游去是悠闲欢快的,急流在崎岖小路上的跋涉是艰辛痛楚的。小鱼是被呵护的对象。

  “草屋”与“火焰”:草屋甘受风雨的打击,是要保护屋中的炉火:火焰在炉火中燃烧,反过来给屋内带来温暖。火焰也是奉献者。

  “破旗”与“夕阳”:云朵、破旗是悲壮的追随者,而夕阳恒在。彼此无私的奉献形象深刻而具震撼的力量。最终是精神世界的升华。从小鱼的悠游到夕阳的辉煌,其实是爱人走向成熟的生命历程。

  诗人运用“博喻”的手法,将“我”比作“急流、荒林、废墟、草屋、云朵”,这是一组具有男性气质的刚劲而略带苍凉的事物。将“我的爱人”比作“小鱼、小鸟、常春藤、炉火、夕阳”,这是一组带有女性娇美温馨气息的形象,欢快而又明丽。这两组意象层层递进,使得诗人那男子汉的气魄和宽广的胸襟在这无私无悔的爱的倾吐中得以升华,产生了崇高悲壮的人格魅力。再者诗人通过两组反差强烈的意象对比表达了他以牺牲自己而由衷地奉献为核心的爱情观。

  有人评价:此诗的妙处在于对每组意象的抒情主体与客体的精心选择上。

  (2)变化、应和、流动的韵律感。

  本诗表现形式上类似中国的一些民歌的特点,同一个意思反复咏唱,这样不但深刻地抒发了诗人的强烈情感,而且造成音乐的旋律美。再者,诗歌的意象有鲜明的色彩,构成有层次的充满活力的艺术画面,有身临其境之感。通过一系列鲜活意象的递进性排列,营造了一个情感流动的回旋天地,在重章叠唱中,情感的变化,随层次的递进而愈趋炽烈,产生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在两组意象中,诗人的自喻,相对阔大高岸、荒茫粗犷,宣泄着悲壮美;爱人的意象,相对娇柔细腻、妩媚温情,表达着柔静美。

  (3)层进式易于情感的渐深。

  由快乐的小鱼到鲜艳的辉煌,是爱人走向成熟的生命历程。成长过程中爱人需要保护,诗人挺身而出,与狂风作战,饱受风雨的打击,哪怕毁灭也绝不懊丧,当爱人的生命步入辉煌时,诗人则又退在一旁,甘作陪衬,一步步衬托出诗人高尚情操感人至深。这些意象组不是简单的重复,每一节比喻有其独特的新意且意象群排列组合上具有独创性。

  3、境界美、感情美:把意象提升,给它一个立体的空间,让它有源头,有延展的广度和深度。

  让爱人悠闲快乐——生命之源的给予

  让爱人安逸幸福——生活之巢的呵护

  让爱人生命长春——一生之靠的归宿

  让爱人明亮辉煌——思想之火的暖照、理想之光的升华

  纯洁高尚,坚贞不渝——情感之源

  牺牲自己,由衷奉献——延展的广度

  无私无悔,崇高悲壮——延展的深度

  “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便是明证。

  当然首先是一首爱情诗,它叠波涌浪地抒发了对爱人深挚恋情,歌颂了爱情的纯洁与高尚;其次,不妨看作一首政治抒情诗,它精忠赤诚地表现出为民族解放斗争献身的精神和理想。故诗中的“我”可指诗人自己,也可指解放斗争中的战士;“爱人”可是诗人的爱侣,也可是诗人矢志不渝的理想。一个能为祖国、为自由而英勇献身的战士在爱情的追求中也一定可以表现出同样的忠贞和执著。

  思考:诗人愿意为爱人做出一切牺牲中,他的情感体验是痛苦的吗?哪里看出?

  参考:我愿意。文学鉴赏,除形象感受外,还应注意结构的起承转合。思考作者是用哪些词语将这两类意象联系在一起?有什么效果?

  参考:“我愿意,只要”把全文一系列鲜明的意象串成一有机整体。

  诗人不管自己的命运多么坎坷,多么险恶,只要同爱人在一起就能化险为夷,幸福无比,从而歌颂了爱情的强大威力。

  (中篇小说《人到中年》中写的是一位恪尽职守、无私奉献的女医生——路文婷,在一个上午连续做了3个手术后,突发心肌梗塞,生命垂危时,她的爱人傅家杰坐在她床前反复朗读这首诗,从死亡之中将她唤醒。)

  名言“真正的爱情可以使一个人崇高”——列宁

  “我宁愿为我们所爱的人幸福,千百次地牺牲自己的幸福。”——俄国戏剧家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导演的话》:

  托尔斯泰《家庭的幸福》:“生活中唯一可靠的幸福就是为别人而生活。”

  4.形式美

  比喻丰富多彩,重章叠句,结构结构回环连接。

  五、美说

  让学生自由发言,可以从以下几方面作提示。

  1.关于意象的认识。

  2.说一句对本诗进行欣赏的话。

  3.说一句对“爱”的理解。

  4.说一首自己印象深刻的爱情诗。

  六、创写

  我们也来当诗人,模仿学习。

  请模仿《我愿意是急流》的艺术表现手法,尝试写一首小诗。(幻灯显示)

  结语:诚挚而悲壮的宣言+深情而温柔的誓言——让我们感动也让我们震撼。愿每一位同学都有一颗坚强而执著的心,用她来追寻真理和至爱;愿每一位同学都有一个灿烂的前程,用他来追寻和呵护自由和爱情。

  附板书:

  我愿意——————,只要我的爱人——————

  七、小结:

  《我愿意是激流》是诗人献给他的未婚妻尤丽娅的。那他们的爱情怎样了呢?我们来看结局(媒体展出他们的爱情故事)是啊!裴多菲走了,但他的诗,给我们留下了无尽的回味和思考,尤丽娅也走了,但她是幸福的,因为她曾经拥有真挚而忠贞的爱情。

  我想把这首诗送给我们的爱人和爱我们的人。(集体配乐诵读)

  王晓丽

  《我愿意是急流》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诗人裴多菲及其创作。

  2、进一步了解诗歌中的意象。

  能力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鉴赏诗歌的方法:

  ①先反复朗读,再用心感悟、品味;

  ②抓意象,品情感;

  ③抓语言,欣赏技巧;

  德育目标:通过对爱情观的讨论,联系社会生活中一些现象,从而引导学生树立积极、健康的爱情观。

  教学重点:

  通过对比手法领会诗歌的情境美。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教学方法:朗诵法、讨论法和比较法。

  教具用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放映名著名片中在教堂里举行婚礼时的场景片断,从新郎新娘随着《婚礼进行曲》步入教堂开始,至新娘说出“我愿意”为止)

  提问:看到这里,老师想打断一下,提个问题。如果你是这一场景中的新郎或新娘,这时神甫突然问你了:“这位女士或先生,你知道你说出这一声‘我愿意’之后所要承担的责任吗?或者说,除了愿意娶她为妻(嫁给他)之外,你还愿意为她做出些什么呢?”,你怎么回答?

  明确:真正的爱情不是索取。对爱,我们要说,我愿意…

  其实在一百五十多年前,著名匈牙利诗人裴多菲(板书作者)也写过了与大家所说同样内容的一首诗《我愿意是急流》(板书题目),写了这首诗后不久,他就和他心爱的人儿森得莱尤丽亚结为伉俪。

  二、作者简介

  裴多菲(1823—1849)是匈牙利19世纪最伟大的诗人,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家。他15岁开始写诗,题材多取自人民生活,一生共写了八百多首诗和八篇长篇叙事诗。他当过兵,作过流浪艺人。1849年与俄国军队作战英勇牺牲,年仅26岁。他一生写过大量爱情诗,尤其是爱上森德莱尤丽亚之后,写了不少动人的诗给她。他的主要代表作有《农村的大锤》和《勇敢的约翰》等。他的《自由爱情》一诗被白莽译为《爱情与自由》“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在我国广为流传。

  三、题解

  在古代爱情诗中,发愿体是一种常见的格式。从题目中,我们可以看出,这首爱情诗歌也是用发愿体的形式来写的。

  四、重难点解决过程

  爱情在我们的眼中,都是美丽的、年轻而浪漫的。欣赏一首美的诗,我们的过程也要美美地来。那我们欣赏这首诗的步骤分为四个:美美地听、美美地读、美美地品、美美地说。

  (一)、美美地听

  听诗是一种高雅的活动,今天我们这堂课要来听三遍。

  明确:第一遍:整体感受。听诗的时候,要想象诗的画面之美。

  第二遍:理解诗中的形象(课件显示)。“诗中的形象”,我简单地解说一下:它有一个术语,叫做意象。意象最基本的解释是比喻。你看,“我愿意是急流”,“急流”就是比喻;“只要我的爱人是一条小鱼”,“小鱼”就是比喻。好,听第二遍,听整首诗的意象是怎样和谐地组合在一起的。

  第三遍:这次听的要求是:进一步地感受诗中那种热烈的深情(课件显示)。这次听的要求不同了,要边听边读,跟着画面,跟着配乐来读。

  (二)、美美地读

  培根说过:“读诗使人聪慧。”在今天的课上,我们也要来读三遍:

  明确:第一遍:读的要求是整体把握(课件显示),读准语音读的时候语音要饱满、圆润,每一个字读出来都带有情感,也就是说,“未成曲调先有情”,而不是泛泛地读。

  第二遍:重在体味情感,注意语流(课件显示)。读诗需要我们用自己的情感对诗的语言进行再表达,这就要注意节奏、停顿、快慢的问题。读懂了诗,就能够通过节奏、停顿和快慢把它的情感表达出来。

  第三遍:重在进入情景,注意把握好语气(课件显示)。读的要求是抒情性、个性化。特别注意“个性化”三个字,就是伴随着你自己对诗的体会、你自己的性情,你认为该怎么读就怎么读。这首诗在电影《人到中年》里面被引用过,当时的朗读是作为主人公的一种内心独白,它的声调很小,很轻。但是有的朗诵家在朗读的时候表现出自己张扬的个性,是用激情来朗诵这首诗的。

  (三)美美地品

  美美地品,品什么呢?咱们也给它一个术语,叫做“妙点揣摩”。这首诗好在那里?有什么样的美点?有什么样的妙点?大家自由自在地揣摩,你认为它的某一词用得好,你认为它的某一组意象用得好,你认为它的整个结构比较好,你认为它的情感比较好,愿意说什么就说什么。大家准备一下,用笔划一划。思路如下:

  1、诗歌是用意象来说话的。这首诗中选择了哪几种意象?

  明确:诗中选择了十二种意象:急流、小河、小鱼、荒林、小鸟、废墟、常青藤、草屋、火焰、云朵、破旗、夕阳。

  2、诗中意象可以概括为几类?

  明确:全诗五段,每段由一组意象构成。这些意象又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急流、小河、荒林、废墟、草屋、云朵、破旗,都是诗人的自喻;另一类是小鱼、小鸟、常青藤、火焰、夕阳,是“爱人”的形象表现。

  3、请注意形象之间的对应关系。是否应该把2、3、4、5组中的“荒林”、“废墟”、“草屋”、“云朵、破旗”分别改为“茂林”、“苑囿”、“华堂”、“云霞、彩旗”,从而更能产生美的对应呢?为什么?

  明确:这五组意象运用对比的写法,形成鲜明的反差,流露出诗人的一腔赤诚。第一段中“崎岖”和“快乐”形成第一处对照。小鱼在水中“游来游去”的是悠闲欢快的,而急流、小河在崎岖的小路上、山岩上跋涉是艰辛痛楚的,象征着爱情之路上会有重重的艰难险阻。但“只要”爱人是“快乐”的,诗人就甘愿面对崎岖,承受痛楚。

  第二段中“勇敢地作战”和“做窠”“鸣叫”形成第二处对照。小鸟“做窠”“鸣叫”的生活愉快而安逸,而荒林对狂风的作战则充满了危险,象征着爱情路上会遭受到的打击和磨难。但“只要”爱人生活得幸福,诗人甘愿冒着危险挑战狂风。

  第三段中“毁灭”“荒凉”和“攀援上升”形成第三处对照。常春藤“攀援上升”充满了生命的活力,废墟是它上升成长的依靠,而废墟自身却要一步步走向衰亡,象征着诗人愿为爱情付出一切的巨大的牺牲精神。但“只要”爱人的生命之“藤”常青,诗人甘愿“荒凉”甚至“毁灭”。

  第四段中“饱受风雨的打击”和“愉快”形成第四处对照。安身于草屋内火炉里的火焰避开了户外风雨的危险,“愉快地缓缓闪现”,这一份安逸和温馨来自于草屋的庇护。而草屋自身却要“饱受风雨的打击”。但“只要”爱人能安全愉快,诗人甘愿承受打击。

  第五段中“飘来飘去”和“鲜艳的辉煌”形成第五处对照。“珊瑚似的夕阳”显出了“鲜艳的辉煌”,这是生命的辉煌,而云朵、破旗在广漠的空中飘来飘去却是一种居无定所的飘泊和苍凉。但“只要”能衬托出夕阳的绚烂美丽,诗人甘愿飘泊。

  4、五处对照可以看出诗人的爱情观是以什么为核心的?

  小结:五处对照使诗人对爱情真诚无私的.奉献精神得到了形象而深刻的体现,是诗情的倾诉,是画意的泼墨,是至美的追求,是真爱的憧憬。

  5、这种具有巨大反差性的形象和炽热的情感,作者是用什么样的句式结构来表达的?这样的句式结构有什么作用?

  全诗各节以“我愿意是……”为开头,“只要我的爱人是……”为转折,用这样一种倒装的条件复句形式,展现了五幅激情洋溢的艺术画面。诗句回环反复,整齐而富有韵律。诗人对爱情忠贞不渝、默默奉献的炽热情感得到的不断深化和升华。

  总结:这首诗有三美:意象丰美,意境优美,意蕴淳美(课件显示)。什么是意象丰美呢?大家首先把什么是意象记下来。意象,简言之,就是渗透着诗人情意的具体形象。咱们中国人往往用红豆表示相思,用杜鹃表示悔恨,用杨柳表示送别,这就是意象。这首诗的意象丰美就表现在连用了十几个意象,而且都是两两相依。不仅角度丰富,而且层层递进,从对爱人的呵护一直写到欣慰地看着爱人的成功,每两个意象之间是相依相存,不能分开的,有急流、小河就有小鱼,有荒林就有小鸟。第二,意境优美,什么是意境?就是文学作品中表现出来的蕴涵着作者思想感情的艺术境界。我们初中读《天净沙秋思》,它的意境是凄婉的,我们读《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它的意境是悲壮的,这一首诗的意境是开阔明朗的,是优美清新的,它具有悠远无尽的意味。再看意蕴,什么是意蕴呢?意蕴就是文学作品里面渗透出来的理性内涵。比如说作品中渗透的情感,比如说作品中表现出来的一种风骨,表现的人生的某种精义,或者某种主旨。这首诗表现了一种甘愿牺牲的热烈的爱情,很纯粹。当然,由于人的世界观的不同,人的文化素养不同和人的性格不同,人们在爱情上往往表现出不同的想法、不同看法,把它化为文学作品,那么也就表现出不同的意象、不同的意境、不同的意蕴。下面咱们再来欣赏一首诗,中国著名的女诗人舒婷的《致橡树》,来看看它的意象、它的意境、它的意蕴是什么。进入美诗欣赏。(课件显示)听,舒婷开始说了。(播放多媒体课件配乐诗朗诵《致橡树》)

  比较阅读舒婷《致橡树》

  (一)朗读《致橡树》

  (二)分析《致橡树》

  作者否定了哪几种爱情观?为什么?

  凌霄花是指现实生活中那种攀附他人的一种爱情模式,痴情的鸟儿是没有价值的单方依恋的爱情模式。泉源、险峰、日光、春雨都仅仅是一味的奉献,这些爱情关系中的双方不是本质上的平等,当然也缺少一种独立性,所以女诗人是持否定态度的。

  橡树、木棉的关系是:独立、平等、相互依存、同甘共苦的关系。

  (三)比较两诗的异同

  1、艺术手法上的相同点:

  借助一系列自然物象,通过一连串鲜明生动的比喻,排比和象征,构筑一个抒情网络,让我们插上想象的翅膀,使意象更有感染力,诗歌更有韵味。

  2、不同的爱情观:

  《我愿意是急流》形象地描绘了相爱双方相伴相随的亲密关系。为了爱情,为了长相厮守,“我”有可以献出一切的勇气和力量。《致橡树》则否定了小鸟依人似的爱情观,她所追求的是一种独立、平等、互依互助、既尊重对方存在又珍视自身价值的爱情观。

  (四)美美地说

  说什么呢?老师给你们出了一个预习题:结合你的生活体验,就“什么是爱”说一句话。这个爱可以是狭义的,也可以是广义的,你不说也可以,你就朗诵一首你自己喜欢的诗,或者一句话。好,想一想,我们就开始活动,开始表达你的心声。

  明确:爱,就是将“我爱你”这句话化变成一首激动心灵的抒情诗。爱人是美妙的,被人爱更是幸福的,中学生就不乏“早恋”的现象;但爱又是苦涩的、艰难的。过早涉猎这个禁区,只会品尝到一杯苦辣的酒、一颗酸涩的果。倘若一个人自身的思想尚未定型,经济还未独立,心理还未成熟,他的事业还未确定方向,他还不能恰到好处地把握自己的理智与情感,那么,他就不能轻率地向爱情靠拢。

  我们必须认识到,我们现在首先应学会如何不断完善自己,如何使自己成为一棵努力向上的树;只有这样,他才会有沉稳坚定的步伐,有自信坦诚的目光;他才会去热爱生活,拥有生活;在将来,他才会真正懂得什么是爱情,什么是真正的爱情!

  五、课堂总结

  《我愿意是急流》一诗,诗人借助一系列自然物象,构筑起一个庞大的抒情网络,营建了一个炽热的恋爱磁场,通过一连串鲜活生动的比喻,围绕同一主题,表达诗人纯洁而坚贞、博大而无私的爱。同时,我们还应认识到,除了爱情,还有很多值得我们毕生去追求的爱:父母之爱、兄妹之爱、朋友之爱、师长之爱;对理想、对生活、对社会、甚至对未来的爱;为了国家、为了民族,又有多少热血儿女放弃了男女个人之爱,他们无怨无悔,因为他们是为了追求更加高尚的爱。由此,我不禁想起裴多菲那首比《急流》更为著名的小诗《自由爱情》,这首诗是裴多菲1823年1月1日写于佩斯,这天正是他24岁生日,译者白莽被国民党杀害时年仅22岁,译这首诗是在21岁左右。不同时代,不同国籍的两个年轻人的思想、战斗、鲜血和生命,凝固成一首千古绝唱!

  当我们认识到这些,并为之而努力、而追求、而奋斗,我们就会在爱的空气中幸福地呼吸;我们就会沐浴爱的阳光、吸收爱的雨露,最终必将成长成一棵棵挺拔的、枝繁叶茂的参天大树!

  六、布置作业:

  1、背诵本诗

  2、完成课后练习题

  七、板书设计:

  爱人“我”

  一条小鱼急流让爱人悠闲快乐

  一只小鸟荒林让爱人安逸幸福意象丰美

  常春藤废墟让爱人生命长表意境优美爱

  可爱的火焰草屋让爱人平安愉快意蕴淳美

  珊瑚似的的夕阳云朵让爱人明亮辉煌

  《我愿意是急流》教学设计3

  教学目的:

  揣摩诗的意象,体会诗的章法。

  教学设想:

  一、将西方婚礼中的有关场景通过电教设备引入课堂,将德育与教材的学习融为一体,使学生在课文学习的同时接受一次正确恋爱观的教育。

  二、教学结构呈递进式复合状(分析写法时:作—仿—创;分析内容时:单样解读—多样解读爱情诗——革命诗;分析特色时:用裴多菲的诗来“现身说法”)。

  三、各次朗读均配上有关爱情的比较合适的轻音乐名曲,以渲染气氛,强化美育效果。

  四、安排一课时。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场景导入,引发思索

  1、放电影

  放映名著名片中在教堂里举行婚礼时的场景片断(从新郎新娘随着《婚礼进行曲》步入教堂开始,至新娘说出“我愿意”为止)。

  2、提问题

  提问:看到这里,老师想打断一下,提个问题。如果你是这一场景中的新郎或新娘,这时神甫忽然问你:“xx,你知道你说出这一声‘我愿意’之后所要承担的责任吗?或者说,除了愿意娶她为妻(嫁给他)之外,你还愿意为她作出些什么?”,你怎么回答?

  3、写心声

  要求学生:设身处地地以排比段的形式,把自己愿意为对方做的事写在纸上(要求:言简意明,直抒胸臆,体裁不限),然后交流并对比评价。

  学生自由写作。交流时配以有关爱情的轻音乐,如《致爱丽丝》、李斯特《爱之梦》等。

  4、作评价

  教师进行综合讲评。讲评前和讲评时,要注意发现和褒扬用形象来说话的诗文及其学生作者。

  二、引出裴多菲的诗歌《我愿意是急流》,供学生鉴赏和模仿

  1、引导

  教师:一百五十多年前,著名匈牙利诗人裴多菲(板书作者)也写过和你们刚才所写同样内容的一首诗《我愿意是急流》(板书题目),写了这首诗以后不久(1847年秋),他就和他心爱的人儿森德莱·尤丽亚结为伉俪。现在让我们一起欣赏这一首诗。

  2、聆听

  播放配乐诗朗诵《我愿意是急流》,电脑演示作者生平:

  裴多菲(1823—1849)匈牙利十九世纪最伟大的诗人,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家。他一生写了800多首抒情诗,8部长篇叙事诗,被誉为匈牙利“抒情之王”。主要作品有长诗《农村的大锤》和《勇敢的约翰》等。他的《自由·爱情》一诗被白莽译为《爱情与自由》“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在我国流传甚广。

  师生在播放完后一起朗读这首诗:

  (1)教师领读每节前四句,其余学生齐读。

  (2)男生齐读前四句,其余女生齐读,教师从节拍节奏等方面予以指正。

  3、赏析

  (1)学生鉴赏点评这首诗的妙处,要求:从怎么写的、写了什么、有什么特色三方面去评析。每方面均先由学生评说,后由教师点拨。

  (每方面学生评说部分略。)教师点拨:

  a怎么写的:古今爱情诗中,“发愿体”(我愿意……)是一种常见的格式。裴多菲也用这种格式写过一些爱情诗。除这首外,比较著名的还有《我愿意是树》等。

  (电脑演示裴多菲《我愿意是树》一诗,指名学生朗读,配乐。)

  《我愿意是急流》这首诗,采用的都是“我愿意是……,只要我的爱人是……。”这种格式,不妨称之为“假设语气的发愿体”。

  b写了什么:诗人把自己说成……,把爱人比作……,构成五个有层次的充满活力的艺术画面,蕴含了深刻的思想内容。(要求学生:抓住各节中的关键词,解读各节的内容)

  学生分析后明确:第一节,写为爱人快乐,而不畏坎坷;第二节,写为爱人安逸,而不畏风雨;第三节,写为爱人青春永驻,而甘愿牺牲自己;第四节,写为使爱人享受爱情之火,而甘受风雨打击;第五节,写为使爱人鲜艳辉煌,而甘作陪衬。

  教师小结:全诗共五节,诗人依次以急流和小鱼,荒林与小鸟,废墟与常春藤,草屋与火焰,云朵与夕阳五组形象分别自喻和喻人(爱人),表达了诗人为了爱人去受坎坷,去战斗,去毁灭,去经受打击,去作陪衬的心志。

  c有什么特色:裴多菲以爱情诗和革命诗著称,而且这两种诗在他笔下都能迸发出熊熊火焰。这首诗没有空泛说教,而是通过一系列鲜活意象的排列递进,营造了一个情感流动的回旋天地。而这也正是裴多菲爱情诗的特点之一。在他的另一首诗《我的爱情在一百个形象中》里,诗人更是直言不讳向世人宣告——

  电脑演示裴多菲的另一首诗《我的爱情在一百个形象中》,指名学生朗读,配乐。

  (2)对比分析为何可以有多样的解读

  提问:刚才说过,裴多菲是以爱情诗和革命诗著称的,那么,裴多菲的这首爱情诗是否可以当作政治抒情诗(革命诗)来读?

  为什么?

  学生对比《我愿意是树》和《我愿意是急流》,分析这两首诗在意象上有何不同?

  学生分析后明确:在1945年所写的《我愿意是树》中,诗人赞美的爱情轻松欢快,选择的意象也较为明丽清新;到了1847年写的《我愿意是急流》中,虽然他吟诵的仍然是伟大的爱情,但在爱情的纯真美丽之中又注入了许多的深沉、凝重、庄严,诗人所选择的意象也不在是树、花、星星,而是深富寓意的`急流、荒林、废墟、破旗。

  《我愿意是急流》是紧随大家都熟悉的那首《爱情与自由》之后,都是在1847年写的,当时正处在1848年欧洲革命、匈牙利民族解放战争的前夜。爱情,这时在诗人心中不仅有风花雪月的轻柔甜蜜,也蕴蓄着为自由而牺牲生命的崇高。

  学生连读《我愿意是树》和《我愿意是急流》,进一步体会。

  三、诱入创作佳境

  教师:“发愿体”这种格式源自于民歌,我国的民歌中也有不少使用这种发愿体的。例如大家熟悉的那首电影歌曲《草原情歌》(又名《在那遥远的地方》)就运用了这种格式。

  (播放《草原情歌》后两段的演唱录音)

  这种格式的优点就是:直抒胸臆,简便易行。几乎人人都能写,但写的艺术性上就显出高低来了,裴多菲这几首诗的写法可以给我们不少启发。正如刚才分析的那样,他的这两首《我愿意是……》,在意境上同样也有高下之分。

  现在就请你还回到开头教堂中的情境中来,用发愿体的格式,用形象化的手法,选择几个合适的意象,写一首抒情短诗。(教师幽默一句)注意,这可关系到你能否通过神父的考核哟。

  (学生即兴创作)

  现在大家可以自由地站起来,大声朗读你的诗。别人读完你就可以接着读,尽量不要中断!只要是用形象化手法来写的,我们都给他鼓鼓掌!

  (学生自由朗读自己创作的“发愿体”诗,同时配以有关爱情的轻音乐名曲。)

  结束语:刚才几个同学写的诗很好(具体分析),表现了我们当代青年对爱情的深刻理解和把握。我想,现在,神父可以接着往下说了——

  (切回电影画面)神甫:我以圣父圣母圣灵的名义,宣布这一对年青人成为夫妻。从现在起直到永远,没有任何力量能使你们分开!

  播出由排箫演奏的世界名片《铁达尼号》主题曲《MYHEARTWILLGOON》(我心永恒)或播放这段乐曲的VCD碟片

  布置作业:

  阅读《我愿意是急流》,模仿诗句的形式,再造两组诗段,内容是:

  我愿意是……只要我的母亲……

  我愿意是……只要我的祖国……

  附:裴多菲诗选

  我愿意是树

  我愿意是树,如果你是树上的花;

  我愿意是花,如果你是露水;

  我愿意是露水,如果你是阳光……

  这样我们就能够结合在一起。

  而且,姑娘,如果你是天空,

  我愿意变成天上的星星;

  然而,姑娘,如果你是地狱,

  (为了在一起)我愿意永堕地狱之中。

  我的爱情是什么?

  我过去的爱情,

  究竟是什么?

  它是一条急流,

  飘荡着一叶轻舟,

  我的灵魂是船夫,

  他在巨浪中博斗。

  我过去的爱情,

  究竟是什么?

  它象林中豺狼,

  发出惊心的嗥声。

  它象林中的蝙蝠,

  发出吱喳的鸣声。

  我过去的爱情,

  究竟是什么?

  它象鲁莽的孩子,

  追逐一只花蝴蝶,

  跑得喘不过气来,

  不料向沟中倾跌。

  我过去的爱情,

  究竟是什么?

  它是我希望的寿衣,

  用无光的黑线织成,

  红色囚车载我去了,

  向着断头台前行。

  我现在的爱情,

  究竟是什么?

  它是玫瑰树上的鸟巢

  我在里边愉快地啼叫,

  暴风雨把它卷去了,

  我飞了,另筑新巢。

  我的爱情在一百个形象中

  我以一百个形象把你幻想,

  我的爱情在一百个形象中。

  你若是岛,我愿是帆船,

  我热情地在你的四周航行。

  亲爱的姑娘啊!我这样想:

  假如你是一座神圣的教堂,

  我的爱情就是一根长春藤,

  沿着教堂的墙壁你攀缠。

  假如你是有钱的徒步旅人,

  我愿做一个劫路的大山盗;

  我向你跑过去;抢劫你吗?

  不,我向你献上我的心。

  你若是喀尔巴阡山,我愿是流云,

  我要引来霹雳击碎你的心。

  你若是玫瑰花丛,我愿是夜莺,

  我就在你四周扬起歌声。

  爱情!我的爱情千变万化,

  它的形象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它不软弱,有时温柔甜美……

  有时象静静的河流,又象大海。

  《我愿意是急流》教学设计4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生能够有感情地朗读全诗,背诵全诗。

  理解诗歌中意象的内涵及其象征意义。

  学习诗歌通过对比、排比等手法表达情感的方式。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反复朗读,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体会诗人的情感。

  引导学生分析诗歌意象,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组织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提高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体会诗人对爱情的忠贞不渝和奉献精神,激发学生对美好爱情的向往。

  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爱情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理解诗歌中的意象及其象征意义,如“急流”“小鱼”“荒林”“小鸟”等。

  把握诗歌的情感脉络,体会诗人无私奉献的爱情观。

  学习诗歌的表现手法,如对比、排比等。

  教学难点

  深入理解诗人如何通过意象的组合来构建诗歌的深层含义。

  引导学生在现代社会背景下正确理解和借鉴诗歌中的爱情观。

  三、教学方法

  诵读法、意象分析法、小组讨论法、情境教学法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5分钟)

  播放一段关于爱情的经典电影片段(如《泰坦尼克号》中杰克和露丝在船头的经典场景),然后提问学生:在你们心目中,爱情应该是什么样子的?

  引出课题《我愿意是急流》,简单介绍作者裴多菲。

  (二)初读诗歌,整体感知(10分钟)

  教师范读全诗,要求学生注意字音、节奏和语调。

  学生自由朗读全诗,结合课下注释,初步理解诗歌大意。

  请学生个别朗读,其他学生进行评价,教师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指导。

  (三)研读诗歌,分析意象(20分钟)

  分组讨论

  这些意象分别有什么特点?

  它们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

  从这些意象中可以体会到诗人怎样的情感?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负责分析诗中的一组意象,如第一组分析“我愿意是急流”与“小鱼”这组意象,第二组分析“我愿意是荒林”与“小鸟”这组意象等。

  讨论问题如下:

  小组汇报

  以“我愿意是急流”与“小鱼”为例,“急流”是汹涌澎湃、充满力量的,而“小鱼”是弱小的、需要保护的。急流为小鱼提供了生存的环境,小鱼在急流中欢快地游动,象征着诗人愿意为爱人提供保护和支持,让爱人在自己的怀抱中自由、快乐地生活。

  同理,“荒林”为“小鸟”提供栖息地,“废墟”为“常春藤”提供攀附之处,“草屋”为“火焰”遮风挡雨,“云朵”为“夕阳”增添色彩。这些意象之间相互依存,体现了诗人对爱人无私奉献、呵护备至的爱情。

  各小组选派代表进行汇报,教师引导其他小组进行补充和质疑。

  教师在各小组汇报的基础上进行总结:

  (四)品读诗歌,体会情感与手法(15分钟)

  情感体会

  教师引导学生再次朗读全诗,思考:诗人在诗中表达了怎样的爱情观?

  学生回答后,教师明确:诗人表达了一种无私奉献、不求回报、忠贞不渝的爱情观。他愿意为爱人承受一切艰难困苦,只要爱人能够幸福、快乐。

  手法分析

  对比手法:如“我愿意是急流”与“小鱼”,“我”的`强大与爱人的弱小形成对比,更突出诗人对爱人的保护欲。

  排比手法:诗中多组意象的排列,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和表现力,使诗人的情感表达得更加强烈、深沉。

  教师提问:诗歌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来表达这种情感?

  学生思考后回答,教师进行总结:

  (五)拓展延伸(10分钟)

  让学生分享自己知道的其他表达爱情的诗歌或文学作品片段,并简要分析其中所表达的爱情观。

  引导学生思考:在现代社会,我们应该如何看待诗中的爱情观?这种爱情观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六)课堂小结(5分钟)

  教师与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包括诗歌的意象、情感、表现手法等。

  强调诗歌的价值,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阅读裴多菲的其他作品,深入体会诗人的情感世界。

  (七)布置作业(5分钟)

  背诵全诗。

  以“我心中的爱情”为题,写一篇300-500字的短文,表达自己对爱情的理解。

  《我愿意是急流》教学设计5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生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理解诗歌中意象的内涵及其象征意义。

  学习诗歌中对比、排比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反复朗读,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体会诗人的情感。

  组织学生开展小组讨论,分析诗歌意象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体会诗人对爱情的无私奉献精神,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理解诗歌中的意象及其象征意义,如“急流”“小鱼”“荒林”“小鸟”等。

  感受诗歌的节奏美和韵律美,体会诗人炽热的爱情表白。

  教学难点

  深入理解诗人爱情观中的奉献精神,并引导学生思考这种爱情观在现代社会中的意义。

  三、教学方法

  朗读法:通过反复朗读,让学生感受诗歌的情感和韵律。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诗歌意象和诗人的爱情观。

  情境教学法:创设情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的意境。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播放一段关于爱情主题的音乐或视频片段(如电影《泰坦尼克号》中的经典片段),引导学生进入爱情主题的氛围。

  提问学生:在你们心目中,爱情是什么样子的?(请几位学生分享自己的看法)

  引出课题: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一首诗《我愿意是急流》,诗人裴多菲将向我们展示他独特的爱情观。

  (二)作者及背景介绍(3分钟)

  介绍作者裴多菲(PetfiSándor),匈牙利伟大的革命诗人,他的诗歌充满了对自由、爱情和祖国的热爱,他积极投身革命,为民族独立而英勇献身。

  简单提及本诗的创作背景,这首诗是裴多菲献给妻子尤丽娅的爱情诗,表达了诗人对爱情的坚定信念和无私奉献精神。

  (三)初读诗歌,整体感知(12分钟)

  教师范读全诗,要求学生注意字音、节奏和语调。

  学生自由朗读诗歌,结合课下注释,初步理解诗歌大意。

  请学生个别朗读,其他学生认真倾听并进行评价(从读音是否准确、节奏是否恰当等方面)。

  全班齐读诗歌,感受诗歌的整体韵律。

  (四)研读诗歌,分析意象(20分钟)

  组织学生开展小组讨论,分析诗歌中的意象。

  提问:诗中出现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分别有什么特点?(如“我愿意是急流”“小鱼”“荒林”“小鸟”“废墟”“常春藤”“草屋”“火焰”“云朵”“夕阳”等意象)

  每个小组负责分析一组意象(如第一组分析“急流”和“小鱼”,第二组分析“荒林”和“小鸟”等),然后在全班进行交流分享。

  教师引导学生理解意象的象征意义,例如:“急流”象征着诗人自己,它是动荡、奔腾、充满力量的,而“小鱼”象征着诗人所爱的`人,它是灵动、弱小的,需要急流的保护;“荒林”是粗犷、孤寂的,“小鸟”则是活泼、欢快的,荒林为小鸟提供栖息之所,表达了诗人愿意为爱人遮风挡雨的情感。

  分析诗歌的结构和修辞手法。

  引导学生发现诗歌的结构特点,全诗五节,每节都以“我愿意是……”开头,表达了诗人对爱情的一种甘愿奉献的态度,这种结构使诗歌层次分明,情感递进。

  分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如对比(“急流”与“小鱼”、“荒林”与“小鸟”等在形态、力量等方面的对比)、排比(五节诗的结构相似,形成排比),体会这些修辞手法对表达诗人情感的作用。

  (五)品读诗歌,体会情感(10分钟)

  让学生再次朗读全诗,思考诗人在诗中表达了怎样的爱情观。

  教师引导学生深入体会诗人的爱情观中的奉献精神,诗人愿意为爱人成为各种艰难困苦的角色,只要爱人能够幸福、自由、快乐。

  提问学生:你如何看待诗人这种爱情观?这种爱情观在现代社会是否还有意义?鼓励学生各抒己见,展开课堂讨论。

  (六)拓展延伸(5分钟)

  让学生分享自己知道的其他描写爱情的诗歌或文学作品片段,并简单谈谈这些作品中的爱情观与本诗有何异同。

  引导学生思考爱情与奉献、责任等的关系,鼓励学生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七)课堂小结(3分钟)

  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回顾诗歌的意象、结构、修辞手法以及诗人的爱情观。

  强调诗歌中所传达的奉献精神对我们理解爱情、对待爱情的启示意义。

  (八)布置作业(2分钟)

  背诵全诗。

  以“我心目中的爱情”为题,写一篇300-500字的短文,阐述自己的爱情观。

  五、教学资源

  多媒体设备,用于播放音乐、视频等资料。

  裴多菲的相关图片和文字资料,制作成PPT。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www.ikzyw.cn/zongjie/jiaoxuez/11530.html 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我愿意是急流》教学设计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