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栏目

展开全部

收起全部

《金色的鱼钩》教学设计

教学资源 时间:2024-09-26 13:19:02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投稿

统编版《金色的鱼钩》教学设计(通用10篇)

  作为一名老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设计并实现学习目标的过程,它遵循学习效果最优的原则吗,是课件开发质量高低的关键所在。优秀的教学设计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统编版《金色的鱼钩》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金色的鱼钩》教学设计1

  教学目的:

  理解课文内容,知道红军过草地是时的艰苦情况,学习老班长终于党、终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教学重、难点:

  理解重点词句、体会人物感情。

  教具准备:

  相关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示课题,生疑激趣

  1、板书课题、解题。

  (这是一篇阅读课文,从审题入手,在交流解答中点出文章中心,达到了从整体入手的目的。)

  2、简介时代背景。

  (提高学生搜集信息、交流信息的能力。)

  3、欣赏课件。

  (使学生对课文有个初步的了解,达到激趣的目的。)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读全文,读后练习概括主要内容。

  (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意愿读课文。)

  1、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读全文。

  (出声读、默读、边读边记……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去读,兴趣会比较浓厚。)

  2、用一句话概括主要内容。

  (注意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发生、发展、结果。学生可根据自己理解,用自己的话进行概括,鼓励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

  三、细读课文,理清层次

  1、指名读文,想想按什么顺序给文章分成哪几部分。(展开讨论,只要分段能讲出自己的道理即可。)

  2、练习用小标题概括各部分内容。

  (培养学生的综合概括能力,由小组合作完成,再分别汇报,全班交流。)

  四、选读课文,体会情感

  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段落读一读,初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五、课堂练习

  交流自己喜欢的句、段,谈谈体会,再有感情地读一读。

  学生边读边画,简单记下自己的体会。

  第二课时

  一、温故知新

  1、回忆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2、出示课文最后一句话,谈谈你的理解。

  (从文章中心入手,为理解文章内容作铺垫。)

  二、在精读中品析鉴赏

  1、老班长闪光的品质在作者描写的三次喝鱼汤的情景中得以充分体现。请各小组选择其中一个情景读一读、想一想、议一议、画一画、品一品。

  2、交流汇报、教师点拨。

  (1)、第一次喝鱼汤的情景是怎样的,从中看出老班长具有怎样的闪光品质。

  (2)、第二次喝鱼汤的情景,你想抓住哪几句话体会老班长的闪光品质。

  “我起初不喝鱼汤,老班长命令我们喝下鱼汤”。投影出示课文插图,观察人物神态,体会人物内心。

  联系前文老班长“硬咽鱼骨头”和“摸黑找野草”等感人场面,体会老班长的崇高品质。

  (强化学法指导,使学生由“学会”转到“会学”上来。)

  (3)、第三次喝鱼汤的情景,又是怎样的?抓住你深受感动的句子谈谈体会。

  启发想象:假如你是课文中的小梁,此时此刻,手掣鱼竿,会想些什么?

  (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揣摩人物内心。)

  抓住老班长临终前的话语思考:给老班长喝鱼汤是“浪费”吗?为什么老班长这么说?

  体会“浪费”的意思,品悟到老班长即便剩下最后一口气,仍坚持把鱼汤留给病号吃的平凡而伟大的精神。

  三、在研读中感悟、感染

  1、课文中前后一共八次出现“啊”字,找出带有“啊”字的句子,练习朗读,品悟情感。

  (以往学生往往对“啊”字的读法不加区分,这就不利于对句子的含义的理解。读好这不引人注目的“啊”字,对品析人物情感大有好处。)

  (1)、典型示范

  投影出示“鱼啊!快些来吧!这是挽救一个革命战士的生命啊!”请把“啊”和全句联系起来轻读,体味这两个“啊”字表现的思想感情。

  (2)教师范读

  (由词联句,由句联文,指导学生读好这两个“啊”字,就突出了老班长可敬可佩的形象,突出了革命战士之间的'深厚友情。)

  (3)、自读自悟

  (交流、朗读中体会到不同的句子中的“啊”字的语调、语速、语气不能都一样,应随句子所表达的内容和感情的变化而变化。)

  2、配乐分角色朗读全文。

  (透彻的理解之后,配上感人的音乐,带学生进入感人的情景之中,入情入境地感悟、感染。)

  3、总结升华,课堂练习。

  (1)、说一说你对“金色的鱼钩”的理解。

  (2)、写一写学了本文的感受。写心里话,抒心中情。

  《金色的鱼钩》教学设计2

  【教学设计、理念】

  课程改革的核心任务是学习方式的改变。改变原有的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在阅读课文教学中培养学习习惯、意识、态度、品质等学习心理因素和心灵力量。对促进学生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自学生字词,读懂课文。训练朗读水平,快速默读能力。

  2、能力目标:

  学习提高分角色朗读水平;学习层层深入,逐步深化、篇末点题的方法;培养与人合作学习习惯。

  3、情感目标:

  了解红军过草地艰苦,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学习红军战士、忠于革命,舍已为人的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学习掌握通过人物的外貌、神态和动作表现人物内心和精神的写作方法。

  【教学准备】阅读有关长征的课外书籍,看有关影片。

  【教学过程】

  一、指示课题

  1、板书课题:

  问:从题目来看,本文主要是写什么?

  2、为什么把“鱼钩”称做是“金色的.”?

  (提示学生阅读时注意文章以“鱼钩”为线索,写下了一个什么故事?并弄清“金色”的象征意义)。

  二、自学生字词

  1、借助拼音认读生字词。

  2、结合课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3、比较多音字:

  和(huó)面作(zuó)料硬咽(yàn)

  和(hé)平振作(zuò)精咽(yān)喉

  三、初读课文

  1、巩固生字难词。

  2、了解故事梗概:

  思考:故事发生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是件什么事?课文提到哪些人物?着重写了谁?

  3、找出描写老班长的外表和表现他的内心的句子。并作上记号。

  四、指导阅读

  1、划分段落。

  2、逐段阅读,讨论:

  根据课后提示,抓住重点。指导阅读、互帮互学了解人物的外表和内心。

  3、质疑讨论题:

  ⑴从课文描写的老班长的外貌来看,你觉得他是怎样一个人?

  ⑵什么时候“饥饿威胁我们”?老班长为什么整夜整夜地合不拢眼?

  ⑶老班长为什么不吃鲜鱼汤?当小梁发现后,老班长又为什么不许他告诉别人?

  ⑷小梁他们发现老班长昏倒在水塘边时是怎样抢救的?老班长为什么还是坚持不喝鱼汤?

  ⑸课文结尾为什么说“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

  五、总结谈话

  1、默读课文,思考这篇文章主要写了什么事?反映了什么?

  2、品味描写老班长神态、语言、行动的句子,结合作者是如何通过人物的外表来揭示人物内心的。

  《金色的鱼钩》教学设计3

  第一课时

  目的要求:

  1读准字音。

  2学习第一,二段,知道红军过草地时的艰苦情况,学习老班长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3通过重点语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重点:练习通过重点语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难点:练习通过重点语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导语。

  鱼钩是什么颜色的?可是,一篇文章的题目却是<<金色的鱼钩>>,这是怎么回事呢?(板书:金色的鱼钩)

  二检查预习

  1听课文录音,把自己读错的字标出来。之后,多读几遍。

  2联系课文说说词语的意思(单击课前预习中的字词练习)

  3说说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和当时的环境。指名说,其他同学可以补充。

  4你划下了哪些令你最感动的句子?

  三。分段。

  1这篇课文主要讲了几件事?(一件是讲老班长煮鲜鱼野菜汤给三个病号吃,他自己没吃一点鱼;一件是讲快走出草地时老班长牺牲了。)

  2快速默读课文,思考:全文可分几段?说说段意。(第一段,1---2自然段;第二段,3---22自然段;第三段。23---33自然段;第四段,34自然段。

  四通过自学,理解内容,体会思想感情。

  1齐读第一段。说说关于老班长的描写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默读第二段,边读边注意体会人物当时的思想感情,看你从文中体会到什么?(学生发言,教师和其他同学补充或提出异议)

  可引导讨论:

  (1)你觉得哪些词句可以看出老班长对我们非常负责?

  (2)当小梁发现老班长不吃鱼汤却嚼草根,咽着鱼骨头时,老班长地神态有什么变化?划出有关词句。(单击课前预习中的内容理解2)

  (3)想象一下,老班长的神态变化反映了他当时怎样的内心活动?(单击课前预习中的内容理解3

  (4)划出小梁神态变化的句子,想象一下,他当时心情怎样?(单击内容理解4)

  (5)写老班长的一忧一喜,为什么忧,为什么喜?这说明了什么?(单击内容理解5)

  第二课时

  目的要求:

  1学习第三段,学习老班长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2通过重点语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重点:通过重点语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难点: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总结上节课的学习方法。

  二学习第三段。

  1默读课文第三段。

  2抓住有关语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1)老班长始终不肯吃鱼,仅仅是因为鱼太少了吗?

  (2)为什么说这个长满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单击内容理解7)

  (3)课文最后一句有什么含义?在写法上有什么作用?(单击内容理解6)

  (4)课文写老班长,为什么用”金色的鱼钩”作题?单击内容理解8)

  三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把你认为最能表达人物的思想感情的一段话找出来,试着读一读,其他同学讨论交流,可以补充改正。最后,把全文有感情地朗读下来。

  四巩固练习。

  (单击巩固练习中的拼音填空,比字组词,词语搭配,选字填空。学生口头练习。)

  《金色的鱼钩》教学设计4

  设计理念:

  语文教材中蕴含着丰富、复杂、深刻的情感因素,许多文质兼美的课文就是作者情感的艺术再现。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把握尺度,促进学生与教材的情感交融。用丰富的语言文字去感染学生,打动他们的心灵,从而使学生认识到人物内心世界的美好,也陶冶了他们真善美的情操。

  学习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了解新词的意思,积累文中的好词佳句。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简要地复述故事,提高阅读速度。

  3、受到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的熏陶,丰富学生的情感。

  学习重点:

  通过人物的外貌、神态、语言、行动等描写,深入人物的内心世界,体会老班长忠于革命、舍已为人的崇高品格。

  学习难点:

  通过讨论“老班长先后的两次笑”引导学生由外表到内心世界的思考、体会,深刻感受老班长的崇高思想境界。理解“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这句话的含义。

  学习过程:

  一、情境导入,营造氛围

  1、谈话:同学们,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是谁创造的?课前老师让大家收集长征时期发生的一些感人的小故事,谁愿意把自己的收获与大家分享?

  2、小结:同学们讲的故事很感人,想亲眼看一下那些红军战士爬雪山、过草地、吃树皮的情景吗?(播放《长征》中的感人片段。)

  3、过渡:看了录像片,想对那些红军战士说点什么吗?

  4、揭题:这节课我们将走近一位长征路上的老班长,走进他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

  板书:金色的鱼钩。齐读课题。

  5、质疑:看了课题,你想说点什么?

  【人物形象在背景的衬托下更鲜明凸现。交流长征故事,播放长征片段,了解当时艰苦的生活环境和恶劣的自然条件,从而为学生抓住《金色的鱼钩》的背景,理解老班长的可贵品质创造条件。】

  二、检查预习,了解情况

  1、同学们课前进行了预习,这些词语都读准了吗?指名读,齐读。

  颧骨、两鬓斑白、青稞、搪瓷碗、熬、收敛、疙瘩、奄奄一息、抽噎、红绣

  2、出示句子:“炊事班长快四十岁了,个儿挺高,背有点儿驮,四方脸,高颧骨,脸上布满皱纹,两鬓都斑白了。”

  指名读句子。

  在脸上指出“颧骨”、“两鬓”。

  四十多岁的老班长为什么会有五六十岁老人的外貌特征?(可以看出老班长在长征途中饱经风霜,长征条件艰苦、环境恶劣。)

  2、这样一位正值壮年的炊事班长,在即将走出草地时,却永远的倒下了,为什么?

  3、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的主要意思吗?

  (1935年秋,在二万五千里长征途中,一位老班长接受党交给的任务,尽心尽力地照顾好三个红军伤员,在即将走出草地时,自己却牺牲了。)

  三、入情入境,品读金色

  1、自主学习,读、划、思、写。

  老班长的舍已为人,使三个年轻的战士胜利的走出了草地,让战士们

  永生铭记在心;老班长不惜牺自己的崇高品质,也让我们动容感叹。同学们,读课文时,注意自己的感受和心情的变化,可以把感受深刻的地方多读几遍;可以把感受深刻的地方划一划,还可以在感受深刻的地方留下自己思考的痕迹。

  【“观文者,披文以入情。”因为本文篇幅较长,所以直接抓住最动情的文字,让学生找出感受最深的地方有感情地读,这样就给学生阅读、思考、表达留下了最大的空间。学生有机会选择自己感受最深的内容来表达,就有了灵性,就会迸发出创造的火花。只有学生自主地投入到阅读中,才会一遍比一遍读得好,一次比一次感悟得深。】

  2、合作学习,互相启发。

  小组长组织组员交流。一名组员先说明自己感受比较深的句子,然后就这段话说说自己的体会,其他组员如有不一样的感受或者更深的感受,可以提出异议或补充。

  3、学习反馈,交流补充,随机点拨。

  片断一:偷偷硬咽鱼骨头(第8段)

  走近前一看,啊!我不由得呆住了。他坐在那里捧着搪瓷碗,嚼着几根草根和我们吃剩的鱼骨头,嚼了一会儿,就皱紧眉头硬咽下去。我觉得好像有万根钢针扎着喉管,失声喊起来:“老班长,你怎么……”

  (1)平时不小心吞过鱼刺、鱼骨头吗?什么感受?老班长不沾丁点儿味美鲜鱼,却躲着战士们啃、吞难以下咽的鱼骨头,为的是什么?

  (2)老班长的行为深深地震撼了我,我觉得——(好像有万根钢针扎着喉管,失声喊起来:“老班长,你怎么……”),此时,我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震惊、震憾、难受、不忍。)

  (3)能把这种震惊、不忍融入到朗读当中吗?自由练读,指名读,齐读。

  (4)通过老班长的行动,我们感受到了他宁愿自己吃苦也不愿战士们受一点累,他的这种父亲般的关爱让我们感动。(板书:偷偷硬咽鱼骨头、行动)

  片断二:放弃休息找吃的(第15段)

  “不行,太少啦。”他轻轻地摇摇头,“小梁,说真的,弄点儿吃的不容易啊!有时候等了半夜,也不见鱼儿上钩。为了弄一点儿鱼饵,我翻了多少草皮也找不到一条蚯蚓……还有,我的眼睛坏了,天色一暗,找野菜就得一棵一棵地摸……”

  (1)老班长在钓鱼、找野菜时,战士们在干什么?读读句子,从加点词语中,你感受到了什么?(放弃休息张罗食物,寻找食物艰难困苦、照顾伤员尽责尽力。)

  (2)感情引读:

  老班长为了让伤员们吃得好一点——有时候等了半夜……

  老班长为了不辜负党的委托,任劳任怨——有时候等了半夜……

  老班长照顾伤员尽责尽力,日夜操劳——有时候等了半夜……

  (3)老班长为了能让三个伤员吃得好一点,日夜操劳,竟然把眼睛都给瞅坏了。老班长的实情诉说,让我们感受到了他的尽职尽责,他的任劳任怨让我们感动。(板书:放弃休息找吃的,语言)

  片断三:命令战士喝鱼汤(第20段?——第22段)

  (1)老班长笑了几次?笑得一样吗?在笑容背后,蕴含着老班长怎样的内心想法?

  (第一次笑,是故意装出来的。老班长是个尽职尽责的人。今天,他端来的鱼汤“特别少”,他心里只能充满了自责,怎么会笑呢?但是他想到头一天晚上发生的事,想到同志们已经知道他从来不曾吃鱼,今天的鱼汤不一定能痛痛快快地喝下去,因此,他故意装出了一个笑脸。他想用这个笑脸来营造一种气氛,来动员大家喝鱼汤。

  第二次笑,是真的笑了。同志们把鱼汤喝下去了,喝下去,对同志们就有好处。因此,老班长笑了。但是,同志们吃的东西太少了,老班长远远不会为同志们吃了这么“一丁点”东西而开怀大笑,所以只是露出了“一丝笑意”。没有笑容,更没有笑声,只是一点笑的意思。作者用词是如此的准确。)

  (2)面对这少之又少,来之不易的鱼汤,我觉得——(觉得这个碗有千斤重,怎么也送不到嘴边)

  咽下了这这异常珍贵、饱含真情的鱼汤,我觉得——(心里好像塞了铅块似的,沉重极了。)

  为什么我觉得“这个碗有千斤重”,我的心“塞了铅块似的”沉重?

  (3)老班长千方百计,想尽办法,让战士们喝下鱼汤,使我们感受到了他心中只有战友,唯独没有自己的'高尚品质。他的无私、舍已令我们感动。(板书:命令战士喝鱼汤,神情、语言)

  (4)分角色感情朗读。

  【安排讨论“老班长笑了几次?笑得一样吗?”表面看来是着眼于老班长的外表的,但是正是这种由外表到内心的思考、体会,更使学生们深刻地感受到了一位忠于革命、无限关心他人的革命老战士那种崇高的思想,并深受感动。这样的讨论,不仅训练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教给了他们读书的方法,还有益于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更有益于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情感,也有助于举一反三,形成阅读能力,从而潜移默化地提高了学生认识事物的能力,使他们懂得看问题应该由表及里,透过现象看事物的本质。】

  片断四:奄奄一息让鱼汤(第28段——第32段)

  (1)自由轻声读这部分内容,注意自己内心的感情。

  (2)老班长为了照顾三个伤员走出草地,自已啃鱼骨头,直到眼睛看不见了,还摸索着为伤员挖野菜,为了伤员,老班长快耗尽了自己全部的生命。如果你是伤员,面对奄奄一息的老班长,会有怎样的感受?你会对老班长说什么?(板书:奄奄一息让鱼汤,语言)

  (3)激情范读:“老班长,你吃啊!我们抬也要把你抬出草地去!”老班

  长的手垂了下去!他耗尽了生命的全部,眼看着要走出草地,他不能动了,也不能照顾我们了。此时,你该用怎样的感情呼唤他?(悲痛欲绝、肝肠寸断)学生悲痛呼唤老班长。

  【深情发自每个人的肺腑,深情也打动着课堂里的每一个人。对于文质兼美、情感丰富的文章,要抓住朗读这个环节,不仅让学生读好,而且让学生多读,要读出感情,读出韵味,这样才能加深感悟,才能使学生真正受益。】

  四、品味金色,升华情感

  过渡:可亲、可敬的老班长永远离开了我们,战士们撕心裂肺的呼喊也无法唤醒他了。他用自己的生命换来了战士们的生命,他用自己的忠诚和无私完成了党的委托。他永远地留在了那片无边无际的草地上,留给战士们的只有那根用缝衣针弯成的钓鱼钩。

  1、出示句子:“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

  为什么说长满了红绣的鱼钩上,闪烁着金色的光芒?

  (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凝结了老红军心中只有战友,唯独没有自己的高贵品质;长满红锈的鱼钩,体现了红军战士舍己为人的伟大精神;长满红锈的鱼钩见证了红军战士互相关心、互相扶持、一心北上的艰苦历程,表现了战友之间伟大的爱。)

  2、感情朗读。

  五、拓展金色,读写结合

  有一天,你成为了革命烈士纪念馆的解说员,你将怎样向前来参观的人讲述“金色的鱼钩”的故事?

  【引导学生情动辞发,练习表达。这样以读带写,读写结合,是阅读教学的延伸。】

  《金色的鱼钩》教学设计5

  教材解析:

  《金色的鱼钩》是统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中的最后一篇课文,这也是围绕着本单元的人文主题“革命理想”而选编的一篇经典的革命传统文章。作者杨旭满怀深情地描述了红军长征途中发生的一件感人至深的故事。一位炊事班长牢记部队指导员的嘱托,尽心尽力地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过草地,而不惜牺牲自己的感人事迹,表现了红军战士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课文用“金色的鱼钩”做课题,意义深刻。“鱼钩”记录着“老班长”的英雄事迹,闪耀着他金子般的思想光辉,象征着他崇高的革命精神永垂不朽。这篇课文语言朴实,内容生动感人,作者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娓娓叙述,慢慢道来。课文抓住外貌、神态和言行等方面对“老班长”进行细致入微的描写,将一个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老班长”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跃然纸上。文中有多处对“老班长”外貌、神态和言行的描写,如,“他摸了摸嘴,好像回味似的说:“吃过了。我一起锅就吃,比你们还先吃呢。”“老班长看到这情况,收敛了笑容,眉头拧成了疙瘩。”“老班长虽然瘦得只剩皮包骨头,眼睛深深地陷了下去,但是还一直用饱满的情绪鼓励着我们。”……文章字里行间处处都表现了“老班长”崇高的精神境界和光辉的思想品格,读起来令人感动,令人敬仰。本课是一篇略读课文。略读课文和精读课文的教学要求有所不同,指向“粗知文章大意”的教学目标。由于课文篇幅较长,所以教学中,我们要让学生使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简单了解故事的大致内容,紧扣本单元的语文要素“阅读时,关注外貌、神态、言行的描写,体会人物的品质”,结合文前安排的“学习提示”,提出要求学生思考的问题,让学生将从前面精读课文中学到的方法迁移运用于本课的学习。

  教学目标:

  1.认识“稞、胁”等10个生字及其在本课中组成的“青稞、威胁”等词语,读准多音字“和”。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描写人物外貌、神态、言行的关键语句,体会“老班长”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并从中受到教育。

  3.理解“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这句话的含义。

  4.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外貌、神态、言行表现人物品质的表达方法。教学重点抓住描写人物外貌、神态、言行的关键语句,体会“老班长”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教学难点理解“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这句话的含义。

  教学准备

  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搜集与长征相关的资料。朗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遇到不理解的词语尝试运用各种方法解决。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揭示课题

  1.咱们上学期学习了毛主席的《七律·长征》,还有印象吗?谁来说说你对长征的了解?

  2.今天我们来学习红军长征途中的一个故事——金色的鱼钩。看老师写课题,(板书课题)注意这个“鱼钩”的“钩”字右边里面的写法,伸出手,跟老师一起写这个字。

  3.我请同学来读课题。我想问一下,当你读这个课题的时候,有什么疑问?谁还有疑问?让我们带着这些疑问来学习课文。

  【设计意图:由学生学过的《七律·长征》导入新课,内容自然衔接,主题完全吻合,便于学生在脑海中将新旧知识前后勾连,融合贯通。同时,还巧妙地揭示了这个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拉近了学生与文本之间的时空距离,为后面新课的学习做了必要的知识铺垫和情感铺垫。明代学者陈献章说:“学源于思,思源于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读题之后让学生质疑,不仅培养了他们的问题意识,还激发了他们的阅读兴趣,激起了他们主动求知的欲望。我们的教学,一定要要树立整体的教材观,关注教科书的纵向联系和横向联系,打通教材的脉络。我们还要仔细分析学情,切实关注学生的学习基础,尽可能在导入时激活学生原有的知识储备,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让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有话可说。】

  二、读准字词,概括内容

  1.请同学们自己读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词,边读边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学生自由读课文,教师巡视指导。)

  2.出示词语,指名读,齐读。

  高颧骨青稞面搪瓷碗搀一段碗筷威胁鱼饵收敛抽噎瞻仰粗糙夜色弥漫无边无涯热气腾腾奄奄一息

  3.出示带多音字的词语“和着”和含有这个词语的.句子,指名读,齐读。说说“和着”在这里是什么意思,用动作表演一下。再了解“和”的其它读音。

  4.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简单地说说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最好能抓住故事的起因、发展、高潮和结尾来说。先同位交流,再指名说。

  【设计意图:由于这篇课文篇幅较长,课堂教学时间有限,不能逐段检查学生是否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所以,在此环节中,将课文中的生词和一些难读的词语集中出示认读,特别挑出“和着”这个带有多音字的词语进行认读,很有必要。生字词都能读正确了,课文自然也就能够读正确、读通顺了。做实了这一步,也为后面的理解内容扫清了字词障碍。之后,让学生用自己的话简单地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把长文读短,培养学生的整体感知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紧扣提示,研读交流

  1.出示自学提示: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老班长”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你是从他的哪些言行中看出来的?拿笔用横线画出相关的句子,想想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在旁边做出批注。

  2.四人小组交流。出示交流提示:组内一位同学先读自己画的句子,再谈谈自己的感受,其余同学若有不同感受可做补充发言。接下来,换一位同学结合自己画的句子谈体会,其余同学可做补充发言。后面依次进行。

  3.全班交流。小组代表发言,先说说“老班长”是个什么样的人,再结合课文对人物的言行描写说说自己最感动的地方。重点交流以下几个场景中“老班长”的言行。

  (1)吃鱼骨头的场景。(相机导学:抓住“皱紧眉头”“硬咽下去”等词句体会老班长的内心世界,感受他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指导学生读出体会到的情感。)

  (2)命令喝汤的场景。(相机导学:从这一部分描写中,你又看到了一个怎样的“老班长”?除了描写“老班长”的语言,还描写了“老班长”的什么?)

  (3)奄奄一息的场景。(相机导学:“老班长”是在什么情况下说这番话的?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你又看到了一个怎样的“老班长”?师生合作配乐朗读这段话。)

  4.在这些场景中,作者侧重对“老班长”哪方面描写?(言行、神态)文中除了对“老班长”的言行、神态进行描写之外,还有对“老班长”外貌的描写,请你快速找一找,用波浪线画出来,看看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1)指名交流。男女生分行读句子。

  (2)讨论:如果文中不写“老班长”的外貌、神态,好不好?为什么?

  【设计意图:删繁就简三秋树,标新立异二月花。阅读教学要善于抓住统领全篇的核心问题,牵一发而动全身,避免逐字逐句的过深分析、过多讲解和远离文本的过度发挥。本文是一篇略读课文,教学更应如此,阅读训练的重点就是将本单元前面几课学得的方法,迁移运用到本课的阅读实践。在此环节中,教师紧扣本单元的语文要素“阅读时,关注外貌、神态、言行的描写,体会人物的品质”,结合课文前面的学习提示,让学生先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思考“老班长”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你是从他的哪些言行中看出来的?拿笔用横线画出相关的句子,在旁边做出批注。教师交给学生学习方法,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课文,直奔本课阅读训练重点。教学中,留出充足时间让学生阅读,与文本对话,静思默想,浸润熏陶。把课堂还给孩子,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接下来,小组交流,全员参与,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沟通产生灵感,碰撞催生智慧,这就为后面的全班交流做好了铺垫。全班交流,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只抓住一两处地方巧妙点拨、引领,不做繁琐分析和细碎讲解,体现了略读课文教学的特点,同时也为后面完成课内拓展阅读训练省下时间,从而提升了课堂教学效率。】

  5.学习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1)说说你对“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的理解。

  (2)假如你来到革命烈士纪念馆,当你看到这“金色的鱼钩”时,你想对“老班长”说些什么?

  【设计意图:学生阅读披文入情,在经历文本的阅读之后,他们的认知得以更新,体验得以加深,心灵得以陶冶,情感得以激荡。此时,让学生开口表达,自然是水到渠成,情动而辞发。我们的阅读教学要重视学生的说话训练,因为“语文是一门学习祖国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关注表达,指向语用,这是我们语文教学的方向,也是语文教学的应然追求,还是语文教学的核心价值,更是语文教学本该固守的底线。】

  四、总结提升,拓展阅读

  1.你知道作者是怎么写出“老班长”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的吗?学生交流之后,总结本课表达方法。

  【设计意图:歌德说:“内容人人都看得见,其含义则有心人得之,而形式却对大多数人是秘密。”阅读教学需要关注表达方法,从阅读中学习表达。特别是高年级的阅读教学,不仅要关注文章写了什么,更要引领学生去探究作者是怎么写出来的,去发现表达和写作的秘密,以实现文法双收,言意兼得,知能并进。】

  2.红军长征过草地的时候还有许多感人的故事呢!我们再来看一篇。(出示《草地夜行》),请你用较快的速度阅读全文,关注人物的外貌、神态、言行,想想你体会到了人物什么样的品质。然后全班交流。

  【设计意图:语文教学应该努力构建起精读、略读、课外阅读三位一体的阅读体系。当下,我们的阅读还不成体系,尤其是课外阅读,大多过于放任,对学生的训练不做要求,没有目标,仅是读读而已,一读了之。在这里,将同样反映红军长征过草地的感人故事《草地夜行》引入课内进行阅读训练,不仅有效地落实了本单元的另一语文要素“阅读相关资料,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再次增进了学生对长征这一中国工农红军伟大壮举和革命先辈崇高品质的了解,同时还让学生将学到的阅读方法迁移运用到这一篇文章中。由此,积极创设阅读实践的环节,将课外阅读课内化,让学生在大量的阅读实践中提升阅读能力和语文核心素养,使语文核心素养得以真正落地生根,长叶开花。】

  五、布置作业,课外阅读

  1.请同学们课外继续搜集长征途中的感人故事。

  2.推荐阅读:《倔强的小红军》《七根火柴》。

  【设计意图:新课的结束并不意味着学习的停止,通过这样的作业设计,有效地架起了课内教学与课外学习的桥梁,实现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让学生在广阔的课外阅读生活中拓宽阅读的渠道,开阔阅读的视野,提升阅读的能力,培养阅读的习惯。】

  《金色的鱼钩》教学设计6

  【教学设想】

  1、本篇课文内容较长,教学中不能面面俱到,这样内容显得零乱,使学生抓不住课文的重点,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一定的障碍。基于这样的考虑,我采取抓重点字、找重点句的方法指导他们理解课文内容,以点带面逐步扩展到对全文的理解,同时指导学生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把自己独特的感受表达出来。既有个性的张扬又有多元化的比较和理解。

  2、以设疑的方法一步步的让学生随着这条线索贯穿于全文,以老班长的角度展示了故事的主要内容,使学生沿着这条线逐步挖掘到文章的主旨。

  【教学目标】

  1、借助课文进一步提高阅读速度,提升阅读能力。

  2、理解课文内容,通过引导学生反复读课文找出描写作者感情变化的语句。体会老班长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3、通过自读课文,深入理解课题“金色的鱼钩”所蕴含的意义。

  4、在朗读中,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理解鱼钩与老班长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点】借助课文进一步提高阅读速度,提升阅读能力。

  【教学难点】通过自读课文,深入理解课题“金色的鱼钩”所蕴涵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质凝导入

  出示:

  他快40岁了,个儿挺高,背有点驼,四方脸,高颧骨,脸上布满皱纹,两鬓都斑白了。

  师:请同学们读一读这段文字,说一说这属于哪种描写方法?

  师:你知道这句描写的是谁吗?

  师:大家都亲切地称呼他为“老班长”。他是一位普通的红军战士,他也是一位英雄,他曾经挽救了3位年轻战士的生命。今天就让我们去认识一下这位老班长。

  板书课题:

  金色的鱼钩。

  师:看到这个题目你有哪些疑问?

  1、老班长与金色的鱼钩有什么关系?

  2、为什么说是金色的鱼钩呢?

  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师:请同学们打开课本,你们有没有发现这篇课文很长,还记得我们前面学过快速阅读课文的方法吗?

  2、师:现在,请同学们用学过的速读方法完整地阅读一遍课文,注意不能只图快,还要想一想文章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这篇课文可以分为几部分。并结合你们提出的问题边读课文边思考。

  3、学生汇报交流体会。

  三、步步设疑,引入主题

  1、师:是呀,老班长二话没说欣然接受了照顾伤员并带着他们走出草地的任务,可眼前就遇到了难题,大家思考一下,他们遇到的是什么难题,又如何解决的?

  ⑴学生交流。引导学生找出有关词句“他就到处去找野草”并理解“到处”。

  ⑵出示:

  眼前的难题让老班长整夜整夜____。

  学生补充完后说说对“合不拢眼”的理解。

  2、师:如何解决3个伤员的温饱问题成了老班长的心病,终于有一天老班长想到了解决的办法,请同学们读一读课文的第二部分找出老班长想到了什么办法。

  3、学生交流:

  板书:

  做鱼钩、钓鱼。

  师:“老班长想到的办法使我们每天总能喝上热腾腾的鱼汤,然而细心的我却发现了其中的一个秘密。”谁能说一说是什么秘密?

  ⑴学生交流,引出“回味”一词,让学生读一读句子,说一说“回味”的意思。

  师:当我看到老班长皱紧眉头把鱼骨头和草根咽下去时,我的心情如何。

  出示:

  他坐在那里捧着搪瓷碗,嚼着几根草根和我们吃剩下的鱼骨头,嚼了一会儿,就皱紧眉头硬咽下去。我觉得好像有万根钢针扎着喉咙,失声喊起来:“老班长,你怎么……”

  ⑵你能通过朗读把“我”的心情和感觉表达出来吗?(指名朗读)

  ⑶教师范读,学生练读。

  ⑷如果你们是这位老班长你们会这样做吗?老班长为什么这样做,你怎样评价这位老班长?

  4、师:我发现老班长的秘密后是怎么做的?

  ⑴虽然老班长一再嘱托,可发现了秘密的我,还能欣然喝下老班长千辛万苦弄来的鱼汤吗?请同学们再读课文第二部分,找出有关语句并在小组内与同学交流。

  ⑵集体交流,引出对“千斤重”的理解,并找出对我心情描写的语句。

  ⑶你能通过朗读表达出这种心情吗?(指导学生朗读。)

  四、总结全文,升华主题

  1、每天只吃草根和鱼骨头,老班长身体能受得了吗?好景不长,就在我们要走出草地时意外发生了。

  ⑴请同学们阅读课文第三部分并找出有关语句来谈一谈发生了什么事。

  ⑵老班长昏倒了,我们每天喝着老班长弄的鱼汤,而老班长面对着我们为他做的鱼汤却一口也没喝,谁能说一说为什么?

  ⑶学生交流:

  师:你觉得老班长有没有完成任务呢?你怎样评价这位老班长。

  师:是呀,这么好的一位老班长走了,永远地离我们而去了,但他那美好的品质却永远留在我们的心中。

  2、现在我们重新回到前面提出的问题,老班长与金色的鱼钩有着怎样的关系?

  3、总结:

  金色的鱼钩代表老班长崇高的品质和伟大的精神,而这种精神也将在我们的心里永远放射着金色的光芒。在红军长征途中有多少像老班长这样可歌可泣的无名英雄,正因为有了他们,才有了我们现在美好的今天,让我们共同缅怀他们吧。

  【板书】

  照顾

  老班长救

  做鱼钩三个病员

  钓鱼

  怀念

  【反思】

  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是阅读要有一定的速度,所以这个单元中的课文都较长,前几篇课文我让学生用分部分的`方法阅读课文,了解文章的旨意,可效果不是很好,由此,这篇文章我就尝试着用步步设疑的方法进行教学,虽然在学习过程中出现了很多毛病,但总体来说还算可以。下面是我针对这篇课文设计的几点想法:

  一、在设计问题时,教师要起到“引”的作用

  有些教师认为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不能问的太多,教师问得太多就会使学生失去了主动发展的空间,但我觉得这不是绝对的。如《金色的鱼钩》这样长的一篇文章,只要我们教师理好一条线,层层设疑给学生引好路,这样学生就能把握住文章的主脉络深刻挖掘到文章的主旨。

  二、问题的设计要紧扣主题,才能起到有效的导向作用

  在问题设计时不能背离主题,所有的问题都应为主题服务。如果背离文章的问题只能让学生走弯路,越走越远而不能正确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从而为理解课文内容造成了一定的障碍,因此我们应在问题的设计上把好关,这样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虽说这堂课已基本按我的设想完成了,可在上这堂课的过程中还是出现了很多问题。并不很完美。

  《金色的鱼钩》教学设计7

  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主题是英雄,教材选编了5篇课文经过不一样的角度展现了英雄的事迹。本篇文章是第二篇课文,以叙事为主,讲的是长征途中的感人故事。1位炊事班长牢记党的嘱托,为照顾3个生病的战士走出草地,而不惜牺牲生命的故事,表现了红军战士忠于党、忠于人民和忘我牺牲的革命精神。文章中运用了很多的外貌、神态、语言、行为描述,突出了人物的个性特点,指导学生阅读理解时,应把其作为重点。同时本篇课文较长,应当借助课文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提升学生的阅读本事。

  学情分析:

  1、在学习英雄这一单元的第一篇文章《你,浪花里的一滴水》时,我对学生进行了调查,什么样的人能够称之为英雄?我发现学生对于英雄的认识仅局限于仅有做出惊天动地业绩的人才是英雄的层面。针对学生思想上的缺憾,我想在《金色的鱼钩》这一课的教学中给予学生必要的指导,使学生对英雄的含义能有更深、更广的理解。

  2、本篇文章发生的年代离学生的生活年代有必须的距离,老班长的所作所为对于生活在优越环境中的学生来说可能无法理解。所以在教学中我设置了特定的问题情境,以指导学生朗读为主,使学生受到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的熏陶,在读中感悟,在感悟中升华。

  教学设想:

  1、本篇课文资料较长,教学中不能面面俱到,这样资料显得零乱,使学生抓不住课文的重点,学生理解课文资料,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有必须的障碍。基于这样的研究,我采取抓重点字、找重点句的方法指导他们理解课文资料,以点带面逐步扩展到对全文的理解,同时指导学生经过不一样形式的朗读把自我独特的感受表达出来。既有个性的张扬又有多元化的比较和理解。

  2、同时我设置了一条主线贯穿于全文:理解任务遇到困难解决困难(做鱼钩)发现秘密永远离去,以老班长的角度展示了故事的主要资料,使学生沿着这条线逐步挖掘到文章的主旨。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借助课文进一步提高阅读速度,提升阅读本事。

  过程与方法目标:

  (1)理解课文资料,找出文中的几种描述方法。

  (2)引导学生反复读课文找出描述作者感情变化的语句。体会老班长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经过自读课文,深入理解课题金色的鱼钩所蕴含的意义。

  (2)在多种形式的朗读中,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理解鱼钩与老班长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点:

  借助课文进一步提高阅读速度,提升阅读本事。

  教学难点:

  经过自读课文,深入理解课题金色的鱼钩所蕴涵的深刻意义。

  教学过程:

  一、设置悬念,导入课文

  (大屏幕出示一段文字:他快40岁了,个儿挺高,背有点驼,四方脸,高颧骨,脸上布满皱纹,两鬓都斑白了。)

  1、请同学们读一读这段文字,说一说这属于哪种描述方法?

  2、你明白这描述的是谁吗?

  3、大家都亲切地称呼他为老班长。他是一位普通的红军战士,他也是1位英雄,他以往挽救了3位年轻战士的生命。今日就让我们去认识一下这位老班长。(板书课题:金色鱼钩。)

  4、看到这个题目你有哪些疑问?

  (1)老班长与金色的鱼钩有什么关系?(2)为什么说是金色的鱼钩呢?

  【评析:开篇设计老班长外貌描述的语句既回顾了以往学过的描述方法,又激发了学生读书的兴趣,使学生迫不及待地去了解这位老班长是谁。同时课题与人物的相背离引出了文章的重点,使学生能有目的地去读书。】

  二、初读课文,了解资料

  1、请同学们打开课本,我们会发现课文很长,还记得我们过去学过的快速阅读课文的方法吗?

  2。请同学们用学过的速读方法完整地阅读一遍课文,注意不能仅图快,还要想一想文章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这篇课文能够分为几部分。并结合你们提出的问题边读边思考。

  3、学生汇报交流体会。

  【评析:经过回顾以往学过的快速阅读方法,使学生按照必须的方法去读书,从而提高了他们的阅读本事。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书,使他们在快速阅读中掌握了文章的主要资料。学生对文章资料有了一个初步的感知,为进一步学习语文课文做好铺垫。】

  三、步步设疑,引入主题

  1、老班长欣然理解了照顾伤员并带着他们走出草地的任务,但眼前就遇到了难题,请大家交流思考一下,他们遇到的难题是什么,并如何解决的?

  (1)学生交流后,得出结论:难题就是缺少食物。引导学生找出有关词句他就到处去找野草让学生交流对于到处的理解。

  (2)(大屏幕出示:眼前的难题让老班长整夜整夜______。)让学生补充并谈谈对合不拢眼的认识。

  2、如何解决3个伤员的温饱问题成了老班长的心病,他最终想到了解决的办法,请同学们读一读课文的第二部分找出老班长想到了什么办法。

  3、学生交流。(师相机板书:做鱼钩、钓鱼。)

  老班长想到的办法使我们每一天总能喝上热腾腾的鱼汤,然而细心的我却发现了其中的一个秘密。谁能说一说是什么秘密?

  (1)学生交流,引出回味一词,让学生读一读句子,说一说回味的意思。

  (2)之后问:当我看到老班长皱紧眉头把鱼骨头和草根咽下去时,我的心境如何。

  (大屏幕出示:他坐在那里捧着搪瓷碗,嚼着几根草根和我们吃剩下的鱼骨头,嚼了一会儿,就皱紧眉头硬咽下去。我觉得好像有万根钢针扎着喉咙,失声喊起来:老班长,你怎样)

  (3)你能经过朗读把我的心境和感觉表达出来吗?(指名朗读。)

  (4)教师范读,学生练读。

  (5)如果你们是这位老班长会这样做吗?老班长为什么这样做,你怎样评价这位老班长?

  4、(指着大屏幕出示资料)刚才我们读的这段话运用了什么描述方法?

  5、文中还有运用这种方法描述的语句吗?

  6、发现秘密后老班长是怎样做的`?

  (1)虽然老班长一再嘱托,可发现了秘密的我,还能欣然喝下老班长千辛万苦弄来的鱼汤吗?请同学们再读课文第二部分,找出有关语句并在小组内与同学交流。

  (2)团体交流,引出对千斤重的理解,并找出对我心境描述的语句。(大屏幕出示:好像塞了铅块似的。)

  (3)你能经过朗读表达出这种心境吗?(指导学生朗读。)

  【评析:在步步设疑与步步追问中引出学生对老班长这个人物的看法,使学生对老班长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同时经过有感情地朗读使感情进一步升华,更好地体会人物的心境,从而更深刻地理解文章所表达的资料。】

  四、总结全文,升华主题

  1、每一天只吃草根和鱼骨头,老班长身体能受得了吗?好景不长,就在我们要走出草地时意外发生了。

  (1)请同学们阅读课文第三部分并找出有关语句来谈一谈发生了什么事。

  (2)老班长昏倒了,我们每一天喝着老班长弄的鱼汤,而老班长应对着我们为他做的鱼汤却一口也没喝,谁能说一说为什么?

  (3)学生交流,教师相应追问:你觉得老班长没有完成任务吗?你怎样评价这位老班长。

  (4)这部分的语句运用了哪种描述方法?文中还有运用这种描述方法的语句吗?

  2、(大屏幕出示:老班长走了,永远地离我们而去了,而他却给我们留下了。)让学生补充。

  3、此刻我们重新回到课始提出的问题,老班长与金色的鱼钩有着怎样的关系?

  4、总结:金色的鱼钩代表老班长崇高的品质和伟大的精神,而这种精神也将在我们的心里永远放射着金色的光芒。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在红军长征途中有多少像老班长这样可歌可泣的无名英雄,正因为有了他们,才有了我们此刻完美的今日,让我们共同缅怀他们吧。(放音乐,师朗诵毛泽东诗词《长征》。)

  【评析:在豪壮的音乐声中朗诵《长征》诗缅怀那些无名英雄,进一步升华了主题。同时使学生对英雄的含义有了更深的理解。】

  反思:

  对于这样长篇的课文如何进行教学,一向是我的一大困惑。初次尝试用这种步步设疑的方法进行教学,感觉到达了我预设的效果。下头是我针对本课设计的几点想法:

  一、在设计问题时,教师要起到引的作用

  有些教师总认为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不能问的太多,使学生失去了主动发展的空间,我觉得这不是绝对的。比如《金色的鱼钩》这样长篇的课文,教师就应捋好一根线,层层设疑给学生引好路,这样学生才能把握住文章的主脉络深刻挖掘到文章的主旨。

  二、问题的设计要紧扣主题,才能起到有效的导向作用

  在问题设计时不能背离主题,所有的问题都应为主题服务。背离文章的问题只能让学生走弯路,越走越远而不能正确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从而为理解课文资料也造成了必须的障碍,所以我们应在问题的设计上把好关,这样才能到达事半功倍的效果。

  反思:一向以来,上每一堂课我都要求是全员参与,并且也在尽力地去做好它。一般在课上,只要学生愿意回答问题的,我都会给予满足,一些不太愿意的有时也会硬逼着他来回答,我坚信只要多叫几次,他也会慢慢融入到这个团体中来的。但今日的这堂课让我发现其实我做得还很不够。

  《金色的鱼钩》教学设计8

  教学过程:

  一、出示课题,初读课文

  1、出示课题:金色的鱼钩。

  (1)朗读课题,应当强调哪个词?

  (2)读到金色这个词语,你想到了什么?

  学生能够根据自我对语感,说自我想到的,教师能够引导:光明、灿烂、永垂不朽等。

  2、快速默读课文。

  (1)用自我的话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语言表达能够多种多样,也不要求过分简练,大致的意思是:在二万五千里长征途中,一位老班长理解党的嘱托,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过草地而光荣牺牲的故事。

  (2)读了课文你有哪些疑问?

  对学生的问题进行梳理,重点出示两个问题:

  ①为什么说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

  ②课文为什么以金色的鱼钩为题?

  二、再读课文,深入理解

  1、默读课文,思考:1935年秋天,红四方面军进入草地,当我和两个小同志病得实在跟不上队伍时,老班长理解了一个什么任务?当时指导员是怎样嘱咐的?

  2、出示句子:他们年轻。一路上,你是上级,是保姆,是勤务员,无论多么艰苦,也要把他们带出草地。

  上级就是领导,上级怎样会又是保姆和勤务员呢?指导员的意思是什么?

  老班长既是上级,要在遇到困难时安抚小战士的情绪,要不断鼓励病号战胜困难,走出草地,要在重重困难面前想方设法。又要像保姆和勤务员一样时时处处关心照顾小战士们。

  3、同学们,要完成这一任务容易吗?再读课文,想想老班长在完成任务时要碰到哪些困难?

  4、为了完成他既是上级,又是保姆、勤务员的任务,老班长是怎样做的?

  学生抓住课文句子和资料自由讨论。

  5、这是一位怎样样的老班长?舍己为人,忠于革命,忠于职守

  三、品读课文,体会情感

  1、课文主要是抓住老班长的什么来表现他既是上级,又是保姆、勤务员的呢?(外貌、动作、神态等)

  小组合作学习,请再读课文,找出描述老班长外貌的句子,划下来,深入体会理解。交流,品读:

  小组汇报,出示描述老班长外貌的句子,重点讲解:

  ◇炊事班长快四十岁了,个儿挺高,背有点儿驼,四方脸,高颧骨,脸上布满皱纹,两鬓都斑白了。

  为什么不到四十岁的炊事班长会显得那么苍老?这说明了什么?

  ◇他坐在那里捧着搪瓷碗,嚼着几根草根和我们吃剩的鱼骨头,嚼了一会儿,就皱紧眉头硬咽下去。我觉得好像有万根钢针扎着喉管,失声喊起来:老班长,你怎样

  老班长吃得多吗?嚼字写出了什么?(食物少,难吃,硬)

  2、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这一句,说说:读后你有什么感受?

  3、研读笑意。

  ◇他笑着说:吃吧,就是少了点儿。唉!一条好大的鱼已经上了钩,又跑了!

  ◇老班长看到这情景,收敛了笑容,眉头拧成疙瘩。

  ◇老班长看着我们吃完,脸上的皱纹舒展开了,嘴边露出了一丝笑意。

  鱼汤这么少,为什么老班长还笑着说?从笑到收敛了笑容,再到露出了一丝笑意,你读懂了什么?

  4、长时光的辛苦劳累,长时光的饥饿折磨,最终把老班长累跨了,饿跨了。他最终支撑不住昏倒在黑水潭边。同学们,当我好不容易钓到了小鱼,做好了救命的鱼汤送到老班长面前时,老班长又是怎样说,怎样做的?

  出示句子:老班长已经奄奄一息了。他微微地睁开眼睛,看见我端着的鱼汤,头一句话就说:‘小梁,别浪费东西了。我我不行啦。你们吃吧!还有二十多里路,吃完了,必须要走出草地去!’

  奄奄一息是什么意思?既然是奄奄一息了,为什么他说的话中还用了两个!?

  是的,生命垂危的老班长,即使在最终一刻,也没忘记要鼓励三个小战士克服困难走出草地,也没忘记完成上级下达的任务,也没忘记一个共产党员忠于职守的职责。多么可敬的老班长啊!

  5、把最让你感动的地方用最富深情的朗读来体现。

  四、前呼后应,解困释疑

  1、出示最终一段话。思考:我为什么要把老班长留下的鱼钩细心地包起来?这个长满红锈的鱼钩象征着什么?用自我的.话说说。

  一个小小的鱼钩,象征着老班长那忠于革命,忠于人民,舍己为人的金子般的心,也象征着千百万革命前辈的英雄事迹。所以,这篇课文要以金色的鱼钩为题。

  2、指导有感情地朗读最终一句话。

  3、总结:同学们,我们今日的幸福生活是无数的革命先辈用他们的青春与热血换来的。我们要珍惜今日的幸福生活,把我们的祖国建设得更加完美。

  五、作业

  复述课文。

  《金色的鱼钩》教学设计9

  一、教学目标:

  1、训练运用圈划的读书方法,理解在人物刻划中关键词语的作用,体会从多种角度刻划人物的写作方法。

  2、学习老班长舍己为人的品质,培养学生团结友爱的精神。

  二、重点和难点:

  正确圈划、理解中心是重点。理解小病号的描写与中心的关系是难点。

  三、教时:

  一教时[第二教时]

  四、教学过程:

  [一]回顾第一教时,总结:课文《金色的鱼钩》主要出现了两个人物:老班长、我。思考:课文中的人物描写与课文中心有什么关系?

  [二]分段阅读,分析人物:

  1、默读课文第一大段,完成下列步骤

  (1)这段文字从哪些内容作了圈划?

  在对学生个别提问的基础上,老师归纳:

  课文对老班长的外貌、心情、动作、神态作了圈划。

  (2)就圈划内容提问,并体会其作用。

  朗读描写老班长外貌的句子,提问:人物外貌的描写对表达课文中心有什么作用?

  体会描写老班长心情的句子,提问:人物心情的描写与课文中心有什么联系?

  圈划出描写老班长动作的词语,提问:圈划词语从哪些角度揭示了老班长的品质?

  在个别回答或小组讨论的基础上,老师小结:

  对老班长的外貌、心情、动作等描写,突出了老班长的有极强的责任心、舍己为人的精神。圈划词语也从不同角度揭示了老班长的这一品质。

  2、默读课文第二大段,注意从多种角度刻划人物的写法,对表达文章中心的作用。

  (1)圈划出表现小病号“我”的心情的词语。

  (2)就这些词语从不同角度提问。

  (3)分析其表达的作用。

  (4)小结:课文对小病号的描写,特别是写出了“我”在知道事情真相前后的心情变化,突出了“我”的感激之情。

  圈划词语突出了老班长品质的感人,写小病号是为了从侧面烘托出老班长的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和对革命事业无比忠诚的高尚品质。

  3、默读课文第三段,找出描写老班长竭尽全力全力不让病号挨饿的神情、语言的句子,体会其作用。

  (1)圈划描写老班长神情、语言的句子。

  (2)提问:这些词语对塑造人物形象有何意义?与课文中心有什么关系?

  (3)小结:这些对老班长神情、语言的描写,将老班长的形象刻划得淋漓尽致,充分表达出他忠于革命忠于党舍己为人的崇高的品质。

  4、朗读课文最后一段,思考:

  “这枚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与“闪烁着灿烂的金色光芒”是否矛盾?为什么?与课题有什么关系?(可分组进行讨论)

  5、总结:不矛盾。因为“长满了红锈的`鱼钩”记录了老班长舍己为人最终献出生命的光辉事迹,这枚鱼钩虽普通却闪烁出老班长崇高品质的灿烂光芒,因此它“闪烁着灿烂的金色光芒”。课文以“金色的鱼钩”为题,揭示了文章中心,有其深刻的含义。

  6、讨论学习《金色的鱼钩》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发扬同学间团结友爱的精神。

  五、板书:

  老班长的外貌、神态、语言、动作

  老班长的思想品德

  《金色的鱼钩》教学设计10

  《金色的鱼钩》是一篇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阅读课文,文中作者通过对老班长外表的描写,和以“我”的言行、神态作烘托,揭示了老班长宁可牺牲自己也要完成党交给的任务的崇高的内心世界。教学时可打破“顺着课文次序逐段阅读”的陈规,试用“幅集跳跃法”进行教学,从课题入手,先把学生引到课文的最后一段,让学生体会“金色”的含义,抓住文章的中心。然后再引导学生从课文中分别找出描写老班长的外貌、神态、行动和语言的词句,并通过这些词句来分析、理解课文的中心思想,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人物外表的描写来表现人物内心的。

  【教学目的】

  1、认识本课4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学习老班长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3、练习快速阅读,简要地复述故事。

  【教学重点】

  练习快速阅读,通过重点语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具准备】

  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揭示题目,导入新课

  1、鱼钩,钓鱼用的钩子。课文所指的鱼钩是老班长的珍贵遗物。这是发生在红军过草地时的一个感人故事。请你用比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小结:

  在二万五千里长征途中,一位老班长接受党的嘱托,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过草地而光荣牺牲的'故事。

  二、默读课文,提出不理解的地方,同学互相解疑,教师适时点拨

  解词:

  支吾:用话搪塞,说话含混躲闪。

  安顿:安排妥当,使人或事物有着落。

  衰弱:体衰力弱,失去了旺盛的精力和体力。

  奄奄一息:形容气息非常微弱,只剩下一口气。

  三、快速默读课文,想想文章是按怎样的顺序来记叙的,可以分为几部分

  1、快速默读,标在书上。

  2、小组讨论后小结。

  3、放录音。

  四、默读课文,划出文中使你感动的部分,然后有感情地读一读

  1、指名读课文,读后说说自己体会。

  2、围绕老班长的语言、动作、神态来体会老班长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采取读读──议议──评评的形式。)

  3、小结提问:你对“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的这句话是怎样理解的?

  (揭示中心,让学生说一说,练习口语表达。)

  五、口语交际

  假如你是“革命烈士纪念馆”的解说员,你怎样向前来参观的人介绍金色鱼钩的故事呢?

  1、在小组里练习。

  2、各组派代表在全班介绍。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www.ikzyw.cn/zongjie/jiaoxuez/10981.html 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金色的鱼钩》教学设计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