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格列佛游记》教案(精选10篇)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语文《格列佛游记》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语文《格列佛游记》教案1
学习目标
1、能说出与作者、作品相关的文学常识。
2、能说出小说的主要内容和立意。
3、能简要分析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写作手法,并由此对社会和人生有新的感悟。
课时安排
一课时
课前学习
1、阅读《格列佛游记》,浏览全书,精读精彩部分,写一篇读后感。
2、利用网络等途径,查阅有关资料,了解与作者、作品相关的文学常识。
课堂学习
导入:
《我的叔叔于勒》以“我”的一双清纯的眼睛,真实地展示了19世纪法国社会的世态人情,今天我们通过格列佛的双眼可以看到什么呢?让我们一起踏上格列佛的旅程吧。
一、走马观花
1.请你简单介绍一下《格列佛游记》的作者和写作背景。
2.格列佛游历了哪四个国家?这四个国家各有什么特点?
学生回答以上问题,并归纳做成读书卡片。
二、精彩回放
请你任选一个国家,讲一个你印象最深刻的故事。
要求:语言流畅,情节完整,细节生动。
小组活动,交流精彩故事,推举讲故事代表。
小组代表比赛,学生评价,选出最佳故事大王。
三、深入研讨
1.你觉得格列佛是个怎样的人?请你结合具体故事情节说说。
2.你认为作者通过格列佛的游历表达了什么思想?
3.请你就写作上的一点谈谈《格列佛游记》的艺术魅力。
4.在《西游记》《鲁滨逊漂流记》《桃花源记》《镜花缘》中任选一部,比较和《格列佛游记》的.异同。
学生在1、2和3、4题中各选一题小组讨论,做好讨论记录和问题总结。
各组交流看法,提出补充意见或不同意见,教师做好引导。
因时间关系来不及讨论的问题或未讨论充分的问题可以作为课外作业。
四、整体评价
谈谈通过这堂课的学习,你通过格列佛的双眼看到了什么?从中获取的收获有哪些?
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总结。
五、课后作业
选择感兴趣的段落再读《格列佛游记》,修改完善读后感。
语文《格列佛游记》教案2
教学目标
1、进一步提高学生读整本书的能力。
2、引导学生用略读和精读的方法,了解全书内容,熟悉精彩片段。
3、了解作品诞生的文化历史背景,作者鲜明的思想倾向以及对时代风貌独具个性的认识,帮助学生理解作品内容。
4、启发学生能扼要分析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并由此对社会和人生有新的感悟。
5、引导学生初步了解在题材和表现手法上与之相似的其他文学作品。
教学过程
一、了解学生课外阅读的情况
如:1.你有没有读完本书?
倘若否定为什么?
倘若肯定你对小说的感受是怎样的?
2.有没有看过根据小说改编而成的电影或动画片等?
你认为小说有趣还是电影有趣?
两者有什么不同?
二、了解小说基本内容
1.小说是第几人称的?主人公是谁?
2.格列佛的身份是怎样的?他是怎样的人?
3.格列佛游历了哪些国家?
——利立浦特(小人国)、布罗卜丁奈格(大人国)、勒皮他(飞岛国)、慧骃国
4.请学生分别具体讲讲格列佛在这几个国家的经历。
5.小组研究(在了解小说内容的基础上研讨)
①作者为什么要设定人物是一个外科医生且在海上工作?
(情节、故事背景新大陆的发现、构思等方面考虑)
②格列佛游历的那些国家那一个给你印象最深?为什么?
(又如哪一个国家最有趣、最荒诞?哪一个国家你最想去?为什么?)
三、你认为小说的最大特点是什么?
学生可能的回答:想象奇特、荒诞不经、夸张有趣……
四、了解小说的表现手法及主题
——反讽、影射、象征、寓言
1、了解作者和历史背景,以更好的了解小说主题和表现手法。
①作者介绍(结合p112)
②历史背景——18世纪的英国
农民争取土地的斗争,反对圈地运动;
两个政党辉格党和托利党为各自利益而争斗;
英国和殖民地之间的`矛盾(与荷兰争夺海上贸易权;与爱尔兰的矛盾)
2、作者如何在作品中影射、象征、讽刺英国社会中的矛盾问题的,如:
①保护每个人的法律,怎么竟然会将人家毁掉?
②一经他们(律师)的手,任何的财产不是得到保护,而是丢失,那他们到底是怎样的人?
3、结合书中所选小说章节,进一步认识作者对英国社会的讽刺,对人性的批判。
五、《格列佛游记》与《鲁滨逊漂流记》的关系
六、课外作业:推荐阅读比较
《镜花缘》、《聊斋志异罗刹海市》、《猫城记》、《儒林外史》
语文《格列佛游记》教案3
一.教学目标:
1.学会10个字。
2.默读课文,用第三人称复述课文。
3.抓住重点词句,品味课文中的描述语言,感受其想象的神奇。
4.感受格列佛在充满敌意,奇特,语言不通的小人国,用他的善良,宽容获得了理解和尊重。
二.教学重难点:
1.默读课文,用第三人称复述课文。
2.抓住重点词句,品味课文中的描述语言,感受其想象的神奇。
三.教学时数:
一课时
四.教学过程:
1.激趣导入新课
课前同学们查阅了有关<格列佛游记>的资料,你们都了解了些什么?
(<格列佛游记>是最早被介绍到中国的英国文学名著之一,作者是英国作家斯威夫特。这是一篇寓言小说,作者借托船长格列佛之口逼真地描述了在四次航海中的奇异经历。)
我们今天学的课文就是四次经历中的一次----小人国奇遇。
板书课题:格列佛游记----小人国奇遇
2.初读课文,理清文脉
自由地小声朗读课文,要求:
(1)读准课后生字词的字音,读通句子。
(2)浏览课文,找出文中四字词语,利用工具书,结合上下文,在小组内说说词语的意思。
轻举妄动一饮而尽肃然起敬举止文雅国泰民安
战无不胜一知半解急不可耐罪魁祸首号啕大哭
痛苦万状和颜悦色宽宏大量
齐读并说说各自理解的词语意思。
3.再次默读课文,想一想:格列佛来到了什么地方?你是从哪些词句中知道的,用笔勾画,在旁边批注。
(1)合作交流,感受小人国的奇特。
学生找到文中的关键词语,重点句子结合自己的理解交流。
学情预设:
A.二十辆车装满了肉……一饮而尽(从文中的数量词中,我看到了格列佛的巨人形象,他在小人国中永远是居高临下的,无论皇帝还是大臣,格列佛享受着俯视的痛快)
B.皇帝比所有的大臣高出大约我的一个指甲盖……肃然起敬。(原来皇帝与别人不同的就是他比大臣们高一个指甲盖,这在现实生活中极其微不足道的高度,在小人国是成为皇帝的重要条件。非常具有讽刺意味)
师:皇帝自然是体态威严,只要一眼就可以看出他是小人国的统治者。可是他到底了不起在什么地方呢?引导学生找出
C.他容貌雄健威武,张着奥地利人的嘴唇……战无不胜。(作者的.外貌描写,让我看到了小人国国王与众不同的地方。我真佩服作者惊人的想象力。)
(2)指导朗读,其他同学体会之后,互评,在评论的基础上再朗读。
4.教师过渡:刚才我们通过朗读,知道了小人国的皇帝异与小人国臣民的地方,并且感受到了小人国的“小”,格列佛来到了这个地方后,大家接受他吗?他遇到了哪些挫折?最后是怎样和他们成为朋友的?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四节,勾出重点词句并谈谈感受。
学情预设:
(1)这些人急不可耐地……挨近我.(格列佛给小人国的臣民带来了震动)
(2)我在房门口地上坐着的时候……射中了我的左眼。(小人国的臣民对他充满了敌意)
(3)但我很快消除了他们的恐惧……从我的口袋里放出。(引导学生说出“和颜悦色”“轻轻”“一个一个”等词表现出他的宽容,善良让小人国的人万分感激)
指导朗读并演一演。
小结:格列佛来到一个神气的国度,这里的一切对他来说是新奇的,他给这个小人国的臣民也带来了震动,最后格列佛用宽宏大量赢得了小人国的任对他的好感。
5.用第三人称复述课文片段
(1)引导学生回顾复述的方法
(2)学生练习第三人称复述课文。学生在复述时要变化人称,在理解原文的基础上,对原文用自己的语言重新组织。
6.猜想一下,格列佛在后来的游历中,还会发生怎样的故事?大家互相说一说。
作业:课外读一读《格列佛游记》
板书设计:
16格列佛游记----小人国奇遇
小人国的“小”
宽宏大量赢得尊重
语文《格列佛游记》教案4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生能够了解《格列佛游记》的作者、写作背景以及主要故事情节。
掌握作品中的一些重要人物形象,如格列佛、小人国国王、大人国国王等。
学习小说中的讽刺手法,体会其在文中的表达效果。
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积累文学常识。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自主阅读、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作品内容。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让学生感受到作品中所蕴含的对人性、社会现实的批判精神,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
激发学生对经典文学作品的热爱之情,拓宽学生的文学视野。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梳理《格列佛游记》的故事情节,分析格列佛的人物形象。
理解作品中的讽刺意义,尤其是对英国当时社会现实的批判。
2、教学难点
深入体会作品中复杂的思想内涵,包括对人性、政治、文化等多方面的批判与思考。
引导学生从现代视角解读作品,理解其经典性与当代价值。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讲解作品的作者、背景、基本情节等基础知识。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人物形象、主题思想等问题。
情境教学法:通过角色扮演等情境创设,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作品中的人物和情节。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播放一段关于航海冒险的视频片段(如《加勒比海盗》中的相关片段),引起学生对冒险故事的兴趣。
提问学生是否读过一些关于航海冒险的书籍,然后引出今天要学习的《格列佛游记》。
(二)作者及背景介绍(3分钟)
介绍作者乔纳森斯威夫特(JonathanSwift),他是18世纪英国著名的作家、政论家。
讲解作品的创作背景:18世纪初的英国社会矛盾尖锐,资本主义迅速发展,英国政府对外进行殖民扩张,国内政治腐败,党派斗争激烈。斯威夫特通过这部作品对当时英国的社会现实进行了辛辣的讽刺和批判。
(三)情节梳理(12分钟)
让学生简单回顾自己所了解的《格列佛游记》的故事情节。
教师按照格列佛游历的四个国家(小人国、大人国、飞岛国、慧骃国)的顺序,详细梳理故事情节。
小人国(利立浦特):格列佛在一次航海中遇险,漂流到小人国。小人国的居民身高仅六英寸左右,他在那里经历了许多奇特的事情,如帮助小人国打败邻国不来夫斯古帝国,却因拒绝执行国王灭掉不来夫斯古帝国的命令而被视为叛国者,最终逃离小人国。
大人国(布罗卜丁奈格):格列佛再次出海,来到大人国。这里的居民身材高大,他在这里像一个小动物一样被人们观赏、玩耍。他向大人国国王介绍英国的政治、军事等情况,国王却对英国的制度表示不屑。在大人国的经历让格列佛对自己国家的所谓文明有了新的.思考。
飞岛国(勒皮他):格列佛又来到飞岛国,这里的人精通数学和音乐,但他们的行为古怪,整天忙于不切实际的研究。飞岛国还统治着下方的岛屿,对下方岛屿进行残暴的统治。格列佛在这里看到了科学脱离实际的荒谬。
慧骃国(马国):最后,格列佛来到慧骃国。这个国家由理性、善良的马统治,而形似人类的“耶胡”则是贪婪、丑陋、凶残的动物。格列佛在这里与马交流,开始厌恶人类的种种恶行,最后他在马的要求下离开了慧骃国,回到英国后对人类社会感到失望。
(四)人物形象分析(15分钟)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4-6人,讨论格列佛这个人物形象的特点。
小组代表发言,教师总结并补充。
他是一个具有冒险精神的人,多次出海航行,不怕困难和危险。
他善良、正直,在小人国帮助利立浦特人,在慧骃国与马建立了友谊。
他善于观察和思考,在游历各国的过程中,不断对不同国家的社会、文化、政治等进行比较和思考,从而对自己的国家和人类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但他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在某些情况下会表现出对自己国家文化的盲目自信,在与慧骃国的马交流时,他虽然认识到人类的丑恶,但也难以完全摆脱人类的思维模式。
格列佛:
除了格列佛之外,让学生选择小人国国王、大人国国王、飞岛国居民或慧骃国的马等人物形象中的一个进行分析,然后个别发言。
(五)讽刺手法分析(10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作品中的一些情节,如小人国通过跳绳选拔官员、飞岛国科学家进行荒诞的研究等。
提问学生这些情节反映了当时英国社会的哪些问题,从而引出作品中的讽刺手法。
详细分析讽刺手法:
对政治的讽刺:通过小人国的党派之争(高跟党与低跟党)和战争(因吃鸡蛋先敲大头还是小头引发的战争),讽刺了英国当时政党之间的争权夺利和无谓的战争。
对人性的讽刺:在慧骃国里,将人类比作贪婪、丑恶的“耶胡”,批判了人类的自私、贪婪、嫉妒等不良品质。
对科学脱离实际的讽刺:飞岛国的科学家们只注重理论研究,不考虑实际应用,讽刺了当时英国科学界的一些不良风气。
(六)主题探讨(10分钟)
小组讨论: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格列佛游记》的主题思想。
各小组汇报讨论结果,教师进行总结和归纳。
作品的主题包括对英国社会现实的批判,如政治腐败、党派斗争、殖民扩张等。
对人性的思考,揭示了人性中的丑恶面,同时也表达了对美好人性的向往。
通过格列佛的游历,探讨了理想的社会制度和人类的生存状态,表达了作者对理性、善良、公正社会的追求。
(七)拓展延伸(5分钟)
让学生思考《格列佛游记》对现代社会有什么启示意义。
引导学生列举一些现代文学作品或影视作品中也运用了讽刺手法的例子,并简单分析。
(八)课堂小结(3分钟)
教师与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包括《格列佛游记》的情节、人物形象、讽刺手法和主题思想等。
强调这部作品的经典性和重要性,鼓励学生课后继续阅读经典文学作品。
(九)布置作业(2分钟)
写一篇读后感,谈谈自己对《格列佛游记》的理解和感受,要求字数不少于500字。
选择《格列佛游记》中的一个情节,改编成一个短剧,下节课进行表演。
语文《格列佛游记》教案5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了解《格列佛游记》的基本情节,掌握主要人物和事件;通过阅读,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形式,引导学生深入分析作品中的讽刺与想象力,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和社会批判意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探索未知世界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正义感和对社会现象的深刻反思。
教学重点:
分析《格列佛游记》中的讽刺手法及其社会意义。
领会作者通过虚构的旅行故事所展现的人性探讨和道德批判。
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理解18世纪英国社会背景下的讽刺与隐喻,以及其对现代社会的启示。
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深入解读作品,形成个性化的阅读见解。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5分钟)
教师活动:播放一段关于冒险旅行或奇异世界的视频片段,引发学生兴趣,随后提出问题:“如果你能去一个完全不同的世界探险,你希望遇到什么?”简短讨论后,介绍《格列佛游记》的背景和作者乔纳森·斯威夫特,强调这是一部充满想象与讽刺的经典小说。
二、整体感知(10分钟)
学生自主阅读:发放《格列佛游记》的简介和主要章节概要,要求学生快速浏览,对小说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小组分享: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个章节,分享该章节的.主要内容和印象深刻的情节。
三、深入分析(20分钟)
讽刺手法探讨:
教师引导:举例说明书中的讽刺场景,如“利立浦特”(小人国)中的斗争,映射现实中的党派纷争。
小组活动:分组讨论其他章节中的讽刺点,分析作者如何通过夸张、对比等手法进行讽刺,并讨论这些讽刺背后的深层含义。
角色扮演:选取书中几个典型场景,让学生分角色扮演,通过表演加深对人物性格和情节寓意的理解。
四、拓展延伸(15分钟)
社会批判意义讨论:引导学生思考,《格列佛游记》中对人性、社会、政治的批判在当今社会有何启示?鼓励学生结合实际生活案例进行讨论。
创作环节:让学生设想自己是格列佛,在一个新的奇妙国家的冒险经历,并用文字或图画形式表达出来,重点体现一种社会现象的讽刺或批评。
五、总结与作业(10分钟)
总结:回顾本节课学习的主要内容,强调讽刺文学的价值在于它能以独特的方式揭示社会问题,引发人们的思考。
作业布置:
写一篇短文,分析《格列佛游记》中最触动自己的讽刺场景及其现实意义。
阅读《格列佛游记》中未讲到的部分,准备下次课分享个人感受和新发现的讽刺点。
教学反思:
本教案旨在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对《格列佛游记》的兴趣,不仅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文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人文关怀精神。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引导学生主动思考,鼓励他们发表个人观点,促进课堂互动,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在学习中有所收获。
语文《格列佛游记》教案6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生能够了解《格列佛游记》的作者乔纳森斯威夫特及其创作背景。
掌握小说的主要情节和人物形象,如格列佛在小人国、大人国、飞岛国和慧骃国的经历。
学习小说中讽刺、夸张等艺术手法,并能分析其表达效果。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阅读文本片段、小组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引导学生对小说中的人物和情节进行评价,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体会小说对当时英国社会的批判精神,激发学生对社会现实问题的思考。
感受格列佛在不同奇遇中的勇敢、智慧和乐观精神,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分析格列佛在四个国家的奇遇经历,理解这些经历所反映的社会现实。
把握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形象,如格列佛、小人国的国王、大人国的国王等。
掌握小说的讽刺艺术手法,体会作者对社会弊端的批判。
2、教学难点
理解小说深层次的寓意,尤其是对人性、社会制度和人类文明的思考。
引导学生将小说中的讽刺现象与现代社会进行类比,引发学生对现实问题的深入探讨。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介绍作者、创作背景、小说的基本内容和艺术手法等知识。
问题引导法:通过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分析小说中的人物、情节和主题。
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思想交流和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的分析和表达能力。
多媒体辅助教学法:运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丰富教学内容,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和趣味性。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展示一些与奇幻旅行有关的图片(如《爱丽丝梦游仙境》的电影海报、《海底两万里》的书籍封面等),提问学生是否读过类似的充满奇幻冒险的书籍,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阅读体验。
引出本节课要学习的《格列佛游记》,介绍这部小说在世界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作者及创作背景介绍(3分钟)
利用多媒体展示作者乔纳森斯威夫特的照片,简要介绍他的生平经历,包括他的政治生涯、社会活动等。
讲述小说的创作背景:18世纪初的英国,资本主义迅速发展,社会矛盾日益尖锐,英国在对外战争中耗费巨大,国内政党斗争激烈,统治集团腐败。斯威夫特通过这部小说对当时英国的社会现实进行了辛辣的讽刺和批判。
(三)整体感知(12分钟)
请学生快速浏览小说的目录,概括小说的主要内容。教师引导学生明确格列佛先后游历了小人国、大人国、飞岛国和慧骃国四个国家的基本情节。
简单介绍四个国家的基本情况:
小人国:国民身高仅六英寸左右,格列佛在小人国经历了许多荒诞的事情,如他帮助小人国打败了邻国,却又因不愿灭掉敌国而被小人国国王猜忌。
大人国:这里的`居民身材高大,格列佛在这里像个小玩具。他向大人国国王介绍英国的情况,却遭到国王的批判,国王认为英国的政治、社会等方面存在诸多弊端。
飞岛国:岛上的人热衷于研究一些不切实际的科学,如从黄瓜中提取阳光等,并且对下方岛屿进行残酷的统治。
慧骃国:由马统治,“耶胡”是一种类似人的丑陋动物,代表着人类的丑恶面。格列佛在这里感受到了马的理性、智慧和善良,对人类社会产生了深刻的反思。
(四)人物形象分析(15分钟)
格列佛
组织学生阅读格列佛在小人国的相关章节(如“绳上跳舞”的情节),分析格列佛的性格特点。引导学生发现格列佛在小人国的表现体现了他的善良、勇敢、聪明和正直。他在面对小人国复杂的斗争和危险时,能够保持冷静,运用自己的智慧解决问题。
再让学生阅读格列佛在大人国的部分,分析格列佛在这里的表现。例如,他在大人国的宫廷中,虽然渺小,但依然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同时也表现出他对家乡的思念和热爱。
教师总结格列佛的人物形象:格列佛是一个具有冒险精神、智慧、善良且对不同文化和社会现象有着敏锐观察力的人物,他的经历反映了作者对人性和社会的思考。
其他人物
选择小人国的国王和大人国的国王进行对比分析。引导学生阅读相关章节,找出描写两位国王的语句。
小人国国王:通过分析国王对格列佛的态度以及他的治国方式,如利用绳上跳舞选拔官员等,得出他的专制、狭隘、虚荣等特点。
大人国国王:他博学、理智、善良,对格列佛描述的英国社会进行了深刻的批判,体现了他的智慧和对理想社会的追求。
(五)艺术手法分析(10分钟)
讽刺手法
引导学生回顾小说中的情节,如小人国通过“绳上跳舞”选拔官员,飞岛国科学家们不切实际的研究等,让学生分析这些情节是如何运用讽刺手法的。教师讲解这种讽刺手法是通过夸张和荒诞的情节来揭示当时英国社会的腐败、虚荣、不切实际等问题。
让学生在小说中再找出一些运用讽刺手法的例子,进行小组讨论,并分享讨论结果。
对比手法
以格列佛在小人国和大人国的不同遭遇为例,分析对比手法在小说中的运用。在小人国,格列佛是个巨人,而在大人国他却像个小昆虫,这种身体大小的对比,也反映出两国在政治、文化、社会等方面的差异。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这种对比手法对塑造人物形象和表达主题的作用,即通过对比更加鲜明地突出不同国家的特点,揭示社会问题的本质。
(六)主题探讨(10分钟)
教师提出问题:“这部小说仅仅是一部奇幻冒险故事吗?它还反映了哪些深层次的主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讨论的方向可以包括:
对当时英国社会政治制度的批判,如政党斗争、官场腐败等。
对人类文明的反思,如飞岛国的科学研究和慧骃国的马的文明,对比人类社会存在的问题。
对人性的思考,通过格列佛的经历和他对不同国家人物的观察,探讨人性中的善恶、虚荣、贪婪等。
每个小组选派代表分享讨论结果,教师进行总结归纳,明确小说的主题是多方面的,既有对社会现实的批判,也有对人性和人类文明的深入思考。
(七)课堂小结(3分钟)
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包括小说的主要情节、人物形象、艺术手法和主题等。
强调《格列佛游记》作为一部经典文学作品的价值,鼓励学生在课后进一步阅读整部小说,深入体会小说的内涵。
(八)布置作业(2分钟)
写一篇300-500字的读后感,谈谈自己对《格列佛游记》中某个情节或人物的理解和感受。
选择小说中的一个国家,用自己的话描述格列佛在该国的奇遇,要求语言通顺、情节完整。
语文《格列佛游记》教案7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作者乔纳森·斯威夫特及作品《格列佛游记》的背景,掌握主要人物和情节。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角色扮演等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分析、概括、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理解作品中讽刺与批判的意味,培养学生的正义感和社会责任感,激发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
教学重点:
分析小说中的讽刺手法及其社会意义。
领会主人公格列佛在不同国家的历险经历所映射的社会现象。
教学难点:
深入理解作者通过虚构故事对现实社会的深刻批判。
引导学生将小说内容与现实生活相联系,进行批判性思考。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5分钟)
创设情境:播放一段关于奇异旅行的短片或图片,激发学生对探险和未知世界的好奇心。
引出课题:介绍《格列佛游记》的书名、作者及成书背景,简述这是一部怎样的作品,为何能成为世界文学宝库中的经典之作。
二、作者及背景介绍(10分钟)
作者简介:简要介绍乔纳森·斯威夫特的生平、时代背景及其文学成就。
作品背景:阐述《格列佛游记》的创作背景,特别是当时英国社会的政治、经济状况,为理解作品中的讽刺打下基础。
三、整体感知(15分钟)
快速阅读:请学生快速浏览课文或指定章节,用几句话概括格列佛的主要旅行经历。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每个国家的特点、遭遇的事件以及可能象征的现实问题。
四、深入分析(20分钟)
讽刺手法探究:选取几个典型场景,分析斯威夫特如何运用夸张、对比等讽刺手法来批判社会现象,如“小人国”的斗争、“大人国”对人类社会的'审视等。
角色扮演:选择书中一个场景,让学生分角色朗读或表演,体会角色心理及讽刺效果。
五、拓展延伸(10分钟)
联系现实:引导学生思考《格列佛游记》中的讽刺内容与当今社会的关联,讨论哪些社会问题仍然值得我们关注和反思。
创意写作:想象如果格列佛来到现代社会,他会有什么新的发现和评价?请学生写一篇短文或绘制一幅画来表达自己的想法。
六、总结归纳(5分钟)
回顾知识点:总结《格列佛游记》的主要内容、讽刺艺术及其社会价值。
情感升华:鼓励学生保持好奇心和批判精神,勇于探索世界,同时对社会现象保持敏锐的观察力和独立的思考能力。
七、作业布置
完成课后习题,深化对文本的理解。
阅读《格列佛游记》的其他章节,找出至少三个讽刺点,并分析其深层含义。
准备一次小型演讲,分享自己对《格列佛游记》中一个最感兴趣的国家或事件的看法。
语文《格列佛游记》教案8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引导学生用略读和精读相结合的方法,了解故事主要内容,熟悉精彩片段。
指导学生提高读整本书的能力,了解作品诞生的文化历史背景。
客观准确、简明扼要地分析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并由此对社会和人生形成新的感悟。
2、过程与方法:
通过阅读、讨论、复述等方式,感受作品中奇特的想象和辛辣的讽刺。
引导学生通过比较阅读,理解作品的思想性和艺术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阅读名著的能力。
引导学生反思社会现实,培养批判性思维。
教学重难点
1、重点:
引导学生用略读和精读的方法,了解故事内容和精彩片段。
分析小说中的主要人物,理解作品的思想性和艺术性。
2、难点:
引导学生从原著出发,客观准确、简明扼要地分析人物和社会现象。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引发对社会和人生的深入思考。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提问学生是否读过《格列佛游记》,简要介绍这部作品的地位和影响。
展示《格列佛游记》中的经典插图或视频片段,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初读课文,理清文脉
1、阅读任务:
学生默读课文,读准生字词,读通句子。
扫瞄课文,找出文中四字词语,利用工具书结合上下文理解词语意思。
2、小组合作:
学生分组讨论,找出文中描述格列佛在小人国、大人国、飞岛国、慧骃国等国家的`关键词句和情节。
小组代表分享讨论结果,全班交流。
三、深入阅读,分析人物
人物分析:
小人国王后:小气,贪慕虚荣。
布罗卜丁奈格国王:博学、理智、仁慈、治国能力强。
慧骃国国王:理智贤明、勤劳勇敢、仁慈友爱、公正诚信。
性格特点:天生喜欢冒险,记忆力强,善于学习和观察,性情朴实温和,知恩图报。
举例说明:在小人国帮助利立浦特打败邻国,机智扑灭火灾等。
格列佛:
其他人物:
小组讨论:
小组内讨论格列佛及其他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和相关情节。
小组代表分享讨论结果,全班交流。
四、探讨作品主题与艺术特色
1、作品主题:
讽刺英国统治阶级的腐败政治和各个统治阶级集团之间的矛盾。
批判与抨击英国统治阶级的腐败和不合理的政治社会制度。
无情地嘲讽科学研究脱离实际、脱离生产劳动的倾向。
批判英国的统治集团的罪恶和社会恶习。
2、艺术特色:
辛辣的讽刺与幽默、离奇的想象与夸张。
幻想与现实的有机统一。
五、比较阅读与拓展
1、比较阅读:
将《格列佛游记》与《鲁滨逊漂流记》进行比较,讨论两位主人公性格特点的异同。
引导学生思考两部作品在主题和艺术特色上的异同。
2、拓展阅读:
推荐学生阅读《镜花缘》《儒林外史》等具有讽刺意味的文学作品,进一步拓宽阅读视野。
六、课堂总结与作业
1、课堂总结:
总结本课所学内容,强调作品的思想性和艺术性。
引导学生反思社会现实,培养批判性思维。
2、作业布置:
阅读《格列佛游记》全书,并撰写一篇读后感。
选择一个精彩片段进行精读,并准备在下次课上进行分享。
语文《格列佛游记》教案9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生能够了解《格列佛游记》的作者、写作背景和主要内容。
掌握作品中的重要情节、人物形象及其性格特点。
学习小说讽刺、夸张的艺术手法,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阅读、讨论、分析等活动,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体会作品的思想内涵,学会批判性阅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让学生感受作品中对当时英国社会现实的批判,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激发学生对外国文学作品的兴趣,拓宽文学视野。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理解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和主要情节,把握作品的主题思想。
体会小说的讽刺艺术手法,分析作品如何通过荒诞的情节揭示深刻的社会现实。
2、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理解作品中复杂的社会批判意义,以及不同国家和民族的文化内涵。
让学生学会从多个角度对作品进行解读和评价。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阅读指导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多媒体展示一些关于巨人、小人的图片或视频片段(如电影《格列佛游记》中的相关画面),引起学生的兴趣。
提问学生:如果有一天你醒来,发现自己身处一个全是巨人或者全是小人的世界里,你会有怎样的感受?
引出课题——《格列佛游记》,并简单介绍作者乔纳森斯威夫特。
(二)作者及背景介绍(3分钟)
作者简介
乔纳森斯威夫特(1667-1745),英国作家,政论家,以讽刺作品名垂青史。他出生于爱尔兰都柏林的一个贫苦家庭,一生坎坷。
写作背景
18世纪初的英国,资本主义迅速发展,资产阶级与贵族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英国对外进行殖民战争,对内进行残酷的统治。斯威夫特通过《格列佛游记》对当时英国社会的种种丑恶现象进行了深刻的批判。
(三)整体感知(12分钟)
发放《格列佛游记》的相关章节资料(如小人国、大人国部分)给学生阅读。
阅读结束后,让学生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所读章节的主要情节。
在小人国,格列佛如何成为巨人,他在小人国的遭遇(如被当作囚犯、参与宫廷斗争等)。
在大人国,格列佛又变成了小人,他面临的各种危险(如被动物袭击、被当作玩物等)以及他与大人国居民的交往。
引导学生梳理小说的结构框架,明确格列佛游历的几个国家(小人国、大人国、飞岛国、慧骃国)。
(四)人物形象分析(15分钟)
格列佛
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格列佛的人物形象。
引导学生从格列佛的言行、思想变化等方面进行分析。例如,在小人国,格列佛帮助小人国打败敌国,但他并不贪婪权力,显示出他的善良和正直;在大人国,他面对巨人的种种反应,表现出他的聪明机智和善于观察。
总结格列佛的性格特点:善良、勇敢、聪明、善于思考、具有冒险精神,但同时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如在某些情况下对不同文化的不理解等)。
其他人物
让学生举例说说小人国中的国王、大臣等人物形象。例如,小人国的国王通过绳上跳舞来选拔官员,大臣们为了争权夺利而不择手段,这些都体现了他们的昏庸、贪婪和愚蠢。
分析大人国国王的形象,他博学、理智、仁慈,与小人国的国王形成鲜明对比。
(五)艺术手法赏析(10分钟)
讽刺手法
引导学生找出小说中运用讽刺手法的情节。例如,在小人国,通过描写小人国宫廷中的种种荒诞行为(如以鞋跟高低划分党派等)来讽刺英国当时的政党斗争;在飞岛国,对那些不切实际的科学家的描写,讽刺了当时英国科学界的一些不良现象。
分析讽刺手法的表达效果,让学生体会作者如何通过夸张、对比等手法达到讽刺的目的,使读者在笑声中对社会现实有更深刻的认识。
幻想与现实的结合
让学生思考小说中的幻想情节(如格列佛的奇遇)与当时英国社会现实的联系。例如,小人国的社会制度和英国的政治体制有相似之处,大人国的文明和英国文明形成对比,作者通过幻想将现实中的问题放大或变形,从而更好地进行批判。
(六)主题探讨(10分钟)
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小说的主题思想。
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如从政治、社会、人性等方面。
在政治方面,作品批判了英国当时的政治腐败、党派斗争等现象。
在社会方面,揭示了社会中的贫富差距、道德沦丧等问题。
在人性方面,探讨了人性中的善与恶、贪婪与善良等。
总结小说的主题:通过格列佛的奇异游历,对18世纪英国社会的种种弊病进行了深刻的揭露和批判,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理想社会的向往。
(七)课堂小结(3分钟)
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包括小说的情节、人物形象、艺术手法和主题思想。
强调《格列佛游记》的重要意义,不仅是一部有趣的冒险小说,更是一部对社会现实进行深刻批判的文学巨著。
(八)布置作业(2分钟)
要求学生继续阅读《格列佛游记》的后续章节(飞岛国、慧骃国部分),并写一篇300字左右的读后感,谈谈自己对格列佛在这两个国家经历的理解。
让学生查找资料,了解18世纪英国的其他社会现象,并思考这些现象在《格列佛游记》中是否有体现。
语文《格列佛游记》教案10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了解《格列佛游记》的作者、创作背景及主要情节,掌握小说中讽刺和夸张手法的运用。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角色扮演等活动,引导学生深入分析作品中的社会批判意义,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文学鉴赏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探索未知世界的好奇心,培养其正义感和社会责任感,理解并反思人类社会中存在的问题。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小说中的讽刺与夸张手法,分析其对当时社会的批判意义。
难点:引导学生深入探讨小说主题,将其与现实社会相联系,进行批判性思考。
教学准备
教学材料:《格列佛游记》节选文本、相关图片或视频资料、多媒体教学设备。
预习任务:学生预读《格列佛游记》的简介和第一部分“小人国”章节,思考其中的讽刺点和社会寓意。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5分钟)
活动:播放一段关于冒险旅行的视频或图片,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出《格列佛游记》这部经典的冒险讽刺小说,简要介绍作者乔纳森·斯威夫特及其时代背景。
二、整体感知(10分钟)
教师讲解:概述《格列佛游记》的基本框架,包括四个主要部分:“小人国”、“大人国”、“飞岛国”和“慧骃国”的大致情节。
学生分享:请几位学生分享预习时对“小人国”章节的理解和感受,初步探讨其中的`讽刺意味。
三、深入分析(20分钟)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为小组,每组分配一个“国家”(小人国、大人国等),深入分析该国中的讽刺对象、使用的讽刺手法及其背后的社会批判意义。
角色扮演:选择几个典型的场景,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通过表演加深对小说中人物性格和社会现象的理解。
四、拓展延伸(15分钟)
对比分析:引导学生将《格列佛游记》中的讽刺内容与现代社会中的某些现象进行对比,探讨其现实意义和启示。
思维导图: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制作关于《格列佛游记》讽刺主题的思维导图,展示各部分的主要讽刺点及其相互之间的联系。
五、总结反馈(5分钟)
教师总结:概括本课学习的重点,强调讽刺文学的社会价值和对个人成长的意义。
学生反馈:鼓励学生分享本节课的学习收获和感悟,提出疑问或进一步探讨的话题。
六、作业布置
阅读《格列佛游记》的其他章节,选择一个最感兴趣的场景,写一篇读后感,重点分析其中的讽刺手法和深层含义。
小组合作,准备一个关于《格列佛游记》中某一社会问题的小报告,探讨其在当代社会的映射和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