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栏目

展开全部

收起全部

黎族的风俗习惯

参考资料 时间:2022-09-01 22:08:02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投稿

黎族的风俗习惯

  黎族的风俗习惯(一):

  黎族的风俗习惯

  黎族虽然没有本民族文字,但创造了丰富多彩的口头文学。其形式活泼,题材广泛,资料丰富,世代相传。主要包括故事、传说、神话、童话、宗教家谱等。比较著名的有《人龚的起源》、《五指山大仙》、《洪水的传说》、《甘工鸟》、《鹿回头》等。既反映了社会历史,总结生活经验,传播各方面的知识,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也寄托了黎族人民的完美期望和追求。

  黎族没有构成统一的宗教信仰,各地均以祖先崇拜为主,也有自然崇拜,个别地区还残留着氏族图腾崇拜的痕迹。黎族信鬼,个性是祖先鬼,祭祖先是黎族的重要宗教活动,以求祖先保家人平安。黎族人们为追念黎母繁衍黎人的伟绩,并告诫后人,女子绣面、纹身是祖先定下来的规矩,女人若不绣面、纹身,死后先祖不相认--祖先崇拜。

  黎族人热爱生活。节日、婚娶;入新屋、生育、社交等活动,都要摆席设宴饮酒。平时迎宾会客也以饮酒为情礼,敬酒对歌常通宵达旦,构成自己的酒文化。黎族是一个尚礼的民族,礼仪在黎族社会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黎族礼仪有着丰富的资料,涉及了生产、生活的多个方面。那么黎族的风俗习惯都有哪些方面呢?

  黎族的风俗习惯之民族禁忌

  黎族主要聚居在海南省中南部的琼中县、白沙县、昌江县、东方市、乐东县、陵水县、保亭县、五指山市、三亚市等七县二市之内,其余散居在海南省的万宁、屯昌、琼海、澄迈、儋州、定安等市县。那么黎族的民族禁忌有哪些呢?

  生活

  1.凡年初一至初五日不能秽语伤人,不能扫地,不然,不但家里六畜不宁,生产不好,而且影响别人不吉利。

  2.凡有病人,当他求鬼时忌外人进屋,一切零食都得避免,不然的话病不会痊愈,病状反会转剧。

  3.儿童拜年,不给红封,当年即会不吉利;吃猪嘴和山猪的肝与内脏会招致蛇咬。

  4.睡觉忌头朝门外,这乃死人的象征。

  5.不能在3、5、9月份结婚,不然的话,会招致新妇生病,子孙后代难以繁衍。

  6.须择良辰吉日迁入新屋,不然,生产不振,人畜不宁。

  7.人屋门忌刀袋系腰间,这是引棺材人宅的象征。

  生产

  1.“牛日”忌用牛生产,不然牛会死亡或染上瘟症或会烂脚变瘦;虫日不能进因劳动,不然收成不好。

  2.收获新谷时,亩头下田途中忌与人谈话,不然的话,禾田会被山猪糟蹋或歉收;吃新米时忌外人进屋和把新米给外人吃,不然的话,作物会歉收或被野兽糟蹋。

  3.丧家遇祖辈死的那一日,长子忌下田劳动和5天里不能外出生产劳动,不然,农作物歉收。

  4.砍山上大树之日,家人不能纺纱、睡眠、梳头或吵架,不然的话,砍山者会跌下树。

  打猎

  l若给小孩吃山猪腰子或嘴唇肉,以后打猎将会遭到毒蛇或山猪咬伤。

  2.未

  生育

  1.孕妇忌见死人,不然,会招致胎死。

  2.孕妇分娩未满3日和没吃过蒲艾草,不能吃其他的食物,不然会患肚痛。

  3.小婴坠地不满四天,陌生人进屋,会使婴孩致病。

  4.产妇未满12日,假若食肉类、油类和青菜类,必会脱大肠头。

  5.孕妇如吃落地酸梅,就会胎死或小产。

  过农历年初四,发生性关系,打猎难获猎物。

  宗教

  1.敬神之物,忌乱翻动,不然会头痛、手痛。

  2.凡有祖先牌位的家屋,不能把狗肉端进去,要不然,是有意污秽租公神位,将会招致疾病。

  3.挂有青树叶的析神捉鬼家门,外人不能闯进,要不然,会加重病人的疾病或至死亡。

  4.用粪溺污亵“土地公”(pa--ja--bom--ts’un),会招致头痛,腹痛。

  5.供祭鬼神的牛骨头,忌乱动,要不然,会令放骨头的人家不得安宁,得杀牛宰猪祭鬼才能消灾平安。

  黎族的风俗习惯之礼仪习俗介绍

  宴席礼仪海南省黎族招待客人有一套饮食礼仪。用餐时,对男客先酒后饭,对女客先饭后酒。宾主分开对坐。请酒时,主人先双手举起酒碗向客人表示请酒,然后自己把酒一饮而尽。之后,把米酒逐个捧给客人,客人把酒喝完后,主人还给每个嘴里送一口肉菜,表示尊敬。通常,主人只陪客人喝酒,不陪客人吃饭,怕客人不好意思把饭吃饱。

  和解礼仪在海南省黎族地区,有一种和解的礼仪,黎语称为“蕊岔”,意为“给好眼色”。械斗双方,若想停战讲和,言归于好,就各派一名寡妇出面充当调解员。双方同时也各出一位代表。寡妇先把若干个铜钱投入一盆清水中,双方代表从水中取出铜钱,互相揩抹一下对方的眼睛。然后,互相接过双方的钱往脑后抛掉。最后,互相敬酒,以示和解。

  播种礼仪海南黎族一般在农历2月春分前后种植早稻,7月立秋前后种植晚稻。每季插秧前,都得由亩头先摘采带有绿叶的小树枝,挂在自家门口上,然后亩头的妻子身穿新衣服、新筒裙,一大早先在田角插上100株秧苗,并在身旁插上树叶与红藤叶,表示稻魂有主。此后村里一般妇女才可下田插秧。开始插秧第一天,亩头及妻子白天不能躺在床上休息,路上遇到别人也不能讲话。民间认为,白天卧床休息,会使妇女们插秧的速度减慢;同外人讲话,会走漏风声,带走好运,不利于稻谷生长。

  丧葬礼仪在海南黎族,当病人在弥留之际,家中人仍要喂水喂饭,表示孝敬。亲人离世后,以鸣枪报丧,亲友们在一齐商量丧葬仪式。寨中亲邻抬猪、挑酒前来相助。给死者洗身换上新衣服,衣服务必反着穿。死者如果是女性,还要在其脸上抹上灶底黑灰,以示生前勤劳,到了阴间会欢迎。

  黎族风俗,生前不做棺木,认为不吉利,人死后,由众兄弟上山伐木制棺木。棺木按黎家习规分为四等,一等棺木用荔枝、黑墨、山丝等好木质制做,使用者丧事以杀牛为祭口,其余三种以杀猪为祭品。二等是用树皮制做,三等是用竹子编制的竹棺,四等是露兜席棺。

  黎族的风俗习惯(二):

  黎族的风俗习惯

  黎族是一个尚礼的民族,礼仪在黎族社会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黎族礼仪有着丰富的资料,涉及了生产、生活的多个方面。

  宴席礼仪海南省黎族招待客人有一套饮食礼仪。用餐时,对男客先酒后饭,对女客先饭后酒。宾主分开对坐。请酒时,主人先双手举起酒碗向客人表示请酒,然后自己把酒一饮而尽。之后,把米酒逐个捧给客人,客人把酒喝完后,主人还给每个嘴里送一口肉菜,表示尊敬。通常,主人只陪客人喝酒,不陪客人吃饭,怕客人不好意思把饭吃饱。

  黎族的风俗习惯

  和解礼仪在海南省黎族地区,有一种和解的礼仪,黎语称为“蕊岔”,意为“给好眼色”。械斗双方,若想停战讲和,言归于好,就各派一名寡妇出面充当调解员。双方同时也各出一位代表。寡妇先把若干个铜钱投入一盆清水中,双方代表从水中取出铜钱,互相揩抹一下对方的眼睛。然后,互相接过双方的钱往脑后抛掉。最后,互相敬酒,以示和解。

  丧葬礼仪在海南黎族,当病人在弥留之际,家中人仍要喂水喂饭,表示孝敬。亲人离世后,以鸣枪报丧,亲友们在一齐商量丧葬仪式。寨中亲邻抬猪、挑酒前来相助。给死者洗身换上新衣服,衣服务必反着穿。死者如果是女性,还要在其脸上抹上灶底黑灰,以示生前勤劳,到了阴间会欢迎。

  播种礼仪海南黎族一般在农历2月春分前后种植早稻,7月立秋前后种植晚稻。每季插秧前,都得由亩头先摘采带有绿叶的小树枝,挂在自家门口上,然后亩头的妻子身穿新衣服、新筒裙,一大早先在田角插上100株秧苗,并在身旁插上树叶与红藤叶,表示稻魂有主。此后村里一般妇女才可下田插秧。开始插秧第一天,亩头及妻子白天不能躺在床上休息,路上遇到别人也不能讲话。民间认为,白天卧床休息,会使妇女们插秧的速度减慢;同外人讲话,会走漏风声,带走好运,不利于稻谷生长。

  黎族风俗,生前不做棺木,认为不吉利,人死后,由众兄弟上山伐木制棺木。棺木按黎家习规分为四等,一等棺木用荔枝、黑墨、山丝等好木质制做,使用者丧事以杀牛为祭口,其余三种以杀猪为祭品。二等是用树皮制做,三等是用竹子编制的竹棺,四等是露兜席棺。

  祭礼礼仪祭祖仪式海南黎族人,每年农历七月十四日,要举行民间祭祖活动。这天,各家各户杀鸡买肉并以五色纸剪成纸衣祭祀祖先。晚上,每户人家由小孩在家门口插上几枝香,以祭那起无人供祭的祖先。

  祭稻公稻婆仪式黎族人在每年稻谷成熟时,要举行稻公稻婆祭礼仪式。由“畏雅”(带头犁田人)到每块田里捆扎四根稻谷,象征着稻公和稻婆,上放置一小团米饭,求稻公稻婆吃饱,代为看管守护稻谷,以保佑丰收以及全体村民平安。稻公稻婆平时由畏雅保管,置于谷仓低层,次年收割后,才能将它酿酒分给众人。

  黎族的风俗习惯(三):

  黎族的风俗习惯

  黎族是一个尚礼的民族,礼仪在黎族社会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黎族礼仪有着丰富的资料,涉及了生产、生活的多个方面。宴席礼仪海南省黎族招待客人有一套饮食礼仪。用餐时,对男客先酒后饭,对女客先饭后酒。宾主分开对坐。请酒时,主人先双手举起酒碗向客人表示请酒,然后自己把酒一饮而尽。之后,把米酒逐个捧给客人,客人把酒喝完后,主人还给每个嘴里送一口肉菜,表示尊敬。通常,主人只陪客人喝酒,不陪客人吃饭,怕客人不好意思把饭吃饱。和解礼仪在海南省黎族地区,有一种和解的礼仪,黎语称为“蕊岔”,意为“给好眼色”。械斗双方,若想停战讲和,言归于好,就各派一名寡妇出面充当调解员。双方同时也各出一位代表。寡妇先把若干个铜钱投入一盆清水中,双方代表从水中取出铜钱,互相揩抹一下对方的眼睛。然后,互相接过双方的钱往脑后抛掉。最后,互相敬酒,以示和解。播种礼仪海南黎族一般在农历2月春分前后种植早稻,7月立秋前后种植晚稻。每季插秧前,都得由亩头先摘采带有绿叶的小树枝,挂在自家门口上,然后亩头的妻子身穿新衣服、新筒裙,一大早先在田角插上100株秧苗,并在身旁插上树叶与红藤叶,表示稻魂有主。此后村里一般妇女才可下田插秧。开始插秧第一天,亩头及妻子白天不能躺在床上

  休息,路上遇到别人也不能讲话。民间认为,白天卧床休息,会使妇女们插秧的速度减慢;同外人讲话,会走漏风声,带走好运,不利于稻谷生长。丧葬礼仪在海南黎族,当病人在弥留之际,家中人仍要喂水喂饭,表示孝敬。亲人离世后,以鸣枪报丧,亲友们在一齐商量丧葬仪式。寨中亲邻抬猪、挑酒前来相助。给死者洗身换上新衣服,衣服务必反着穿。死者如果是女性,还要在其脸上抹上灶底黑灰,以示生前勤劳,到了阴间会欢迎。黎族风俗,生前不做棺木,认为不吉利,人死后,由众兄弟上山伐木制棺木。棺木按黎家习规分为四等,一等棺木用荔枝、黑墨、山丝等好木质制做,使用者丧事以杀牛为祭口,其余三种以杀猪为祭品。二等是用树皮制做,三等是用竹子编制的竹棺,四等是露兜席棺。祭礼礼仪祭祖仪式海南黎族人,每年农历七月十四日,要举行民间祭祖活动。这天,各家各户杀鸡买肉并以五色纸剪成纸衣祭祀祖先。晚上,每户人家由小孩在家门口插上几枝香,以祭那起无人供祭的.祖先。祭稻公稻婆仪式黎族人在每年稻谷成熟时,要举行稻公稻婆祭礼仪式。由“畏雅”(带头犁田人)到每块田里捆扎四根稻谷,象征着稻公和稻婆,上放置一小团米饭,求稻公稻婆吃饱,代为看管守护稻谷,以保佑丰收以及全体村民平安。稻公稻婆平时由

  畏雅保管,置于谷仓低层,次年收割后,才能将它酿酒分给众人。

  黎族的服饰

  黎族传统的服饰,有着自己鲜明的民族风格和特色。绚丽多姿的黎族服饰,主要原料来源于海南岛上的木棉、麻等。黎家妇女心灵手巧,她们将木棉纺成线,织成布、染上色、绣上花。黎锦织物图案多达160种,反映了黎族多姿多彩的生活,有着丰富的内涵。这些五彩缤纷的黎锦图案都是生产生活和自然的物化形态,表现了他们对生活、对劳动、对大自然的无限热爱和完美向往。如山区的黎族妇女喜爱用水鹿、鸟类、木棉花以及其他动植物作为图案模样;平原地区的则喜爱用江河中的鱼、虾和池畔中的青蛙及田间的鹭鸶等动物作为织锦图案素材。《狩猎图》和《婚礼图》是黎锦中较有代表性的作品。黎族妇女服饰有上衣、下裙、头巾三个部分,每部分都绣着精致的花纹图案。上衣分直领、无领、无钮对襟衫或着贯首衣。贯首上衣由三至五幅素织的布料缝成。筒裙通常由裙头、裙腰、裙身和裙尾缝合而成。生活在河流平地成丘陵地带接近平原地区的筒裙最长最大,称为长筒裙,而居住在山区的黎族妇女则穿最小最短的筒裙,堪称为超短裙。男子服饰,主要由衣、腰布和红、黑头巾组成。男子上衣开胸,无钮、无扣。仅有一条绳子绑住。衣的背后下部边缘多有无边穗。“丁”字形的腰布,又称丁字裤或“犊鼻裤”,有的地方也叫“吊”。另一种下服为

  开叉裙子,上窄下宽,用绳子绑腰。此刻所有男子服饰都以汉服为主,传统服饰只有民族节日,宗教活动或婚丧时穿戴。各方言黎族以不同的服饰为族群的标志。

  黎族的风俗习惯(四):

  黎族是海南最早的居民,其历史可追溯到新石器时代,至今已有数千年。漫长的历史发展,逐步构成了本民首长独有的风俗习惯。

  黎族的服饰有别于其他民族,黎族男子一般上身穿无领对胸无纽扣麻衣,腰间前后各挂一块麻织长条布,头上缠红布或黑布,形状有角状和盘状,黎族妇女一般穿对襟或偏襟,直领或圆领上衣,上衣边沿绣花,并缀以贝壳、铜钱、穿珠等饰品,下穿桶裙,头发扎成球形,插以骨簪或银簪。

  黎放人民居住的房屋很有特色,一般呈船底形和金字形,建房屋的材料是茅草、木料、竹子、红白藤、山麻等。木料多用优质、坚固耐用的格木。船底形屋又有铺地形和高架形之分,房门开在房屋的两端。铺地形的地板以石头垫高,离地面1尺左右,高架形地板用木桩支撑,离地面6尺,上面住人。

  黎族的历法与汉族不一样,有本民族的历法,以12天为一周期每一天都以一种动物命名,顺序是:鸡日、狗日、猪日、鼠日、牛日、虫日、兔日、龙日、蛇日、马日、羊日、猴日,周而复始,盛行的节日在:春节、元宵、三月三、端午节、七月十五的鬼节、中秋节、冬节(冬至日)等,其中以春节最为隆重,其次是三月三。

  黎族的由来

  畲族的民族来源说法不一,有人主张畲瑶同源于汉晋时代长沙的“武陵蛮”(又称“五溪蛮”),与瑶族同源,持此说者比较普遍。7世纪初隋唐之际,畲族就已居住在闽、粤、赣三省交界闽南、潮汕等地、宋代才陆续向闽中、闽北一带迁徙,约在明、清时始超多出现于闽东、浙南等地的山区。江西东北部的畲族原住广东潮州府凤凰山,后迁福建居住,大约在宋元之后至明代中叶以前迁到赣东北居住。安徽的畲族约在100年前从浙江的兰溪、桐庐、淳安等县迁来。

  各地畲族都以广东潮州凤凰山为其民族发祥地,传说他们的始祖盘瓠就葬在那里,并认为妇女的头饰扮成凤凰形式,就是为了纪念他们的始祖。在畲族中,广泛流传着属于原始社会图腾崇拜性质的盘瓠传说,传说他们的始祖盘瓠因为帮忙皇帝平息了外患,得以娶其第三公主为妻,婚后迁居深山,生下三男一女,长子姓盘,次子姓蓝,三子姓雷,四女姓钟,子孙逐渐繁衍成为畲族。这个传说不但家喻户晓,而且载入族谱,绘成连环式画像,称为“祖图”,在节日里悬挂出来举行隆重的祭祖仪式,祀奉甚虔。每一家族有一根祖杖,祖杖雕刻作龙头,这也是畲族图腾的主要标志。畲族居民仍以盘、蓝、雷、钟为主要姓氏。盘瓠传说、盘王图腾以及蓝、雷、钟三大姓亦与瑶族相同,因此自古畲族的他称和部分自称中都有“畲瑶”、“瑶”、“瑶家”、“山瑶”、“瑶人”等等跟瑶族密不可分的称呼。

  隋唐之际,聚居在闽、粤、赣三省交界山区的畲族先民已经从事农业生产和狩猎活动。他们在极其艰苦的环境下拓荒殖土。到了唐代,中央王朝在畲族先民聚居的福建漳州、广东潮州一带施政,并实行辟地置屯等一系列发展经济的措施,使畲族山乡经济得到了进一步发展,畲汉两族之间的关系日益密切。唐王朝在漳、汀地区的建政,大大加速了畲族封建化的过程。封建统治者加深了对畲族人民的剥削和压迫,而且还实施一系列民族歧视政策,把他们视为“化外之民”。

  畲族山村

  畲族族源歧见很多,但概括起来有外来说和土著说两种。外来说者认为畲族源于汉晋时代的“长沙武陵蛮”。持这种观点的主要论据是“武陵蛮”和畲族有共同的盘瓠图腾信奉。

  土著说者认为畲族源于周代的“闽”人。“闽”是福建的土著,福建最早的主人,其遗裔就是这天的畲族。“闽”、“畲”之间存在着必须的渊源关系。此说的主要论据是“闽”、“畲”之间有着密切的内涵联系,即“闽”——“蛮”——“僚”——“畲”一脉相承。畲族,福建土著民族。

  此外,畲族族源还有“越族后裔说”、“东夷后裔说”、“淮夷的一支”和“南蛮族的一支”等多种说法。总之,众说纷云的畲族族源反映了畲族在其历史曲折发展和民族构成过程中,同蛮、越、闽、夷以及汉等各族群体彼此互动、混化、交融的关系。

  黎族的风俗习惯(五):

  黎族的风俗习惯

  黎族是一个尚礼的民族,礼仪在黎族社会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黎族礼仪有着丰富的资料,涉及了生产、生活的多个方面。

  宴席礼仪海南省黎族招待客人有一套饮食礼仪。用餐时,对男客先酒后饭,对女客先饭后酒。宾主分开对坐。请酒时,主人先双手举起酒碗向客人表示请酒,然后自己把酒一饮而尽。之后,把米酒逐个捧给客人,客人把酒喝完后,主人还给每个嘴里送一口肉菜,表示尊敬。通常,主人只陪客人喝酒,不陪客人吃饭,怕客人不好意思把饭吃饱。

  和解礼仪在海南省黎族地区,有一种和解的礼仪,黎语称为“蕊岔”,意为“给好眼色”。械斗双方,若想停战讲和,言归于好,就各派一名寡妇出面充当调解员。双方同时也各出一位代表。寡妇先把若干个铜钱投入一盆清水中,双方代表从水中取出铜钱,互相揩抹一下对方的眼睛。然后,互相接过双方的钱往脑后抛掉。最后,互相敬酒,以示和解。

  播种礼仪海南黎族一般在农历2月春分前后种植早稻,7月立秋前后种植晚稻。每季插秧前,都得由亩头先摘采带有绿叶的小树枝,挂在自家门口上,然后亩头的妻子身穿新衣服、新筒裙,一大早先在田角插上100株秧苗,并在身旁插上树叶与红藤叶,表示稻魂有主。此后村里一般妇女才可下田插秧。开始插秧第一天,亩头及妻子白天不能躺在床上休息,路上遇到别人也不能讲话。民间认为,白天卧床休息,会使妇女们插秧的速度减慢;同外人讲话,会走漏风声,带走好运,不利于稻谷生长。

  丧葬礼仪在海南黎族,当病人在弥留之际,家中人仍要喂水喂饭,表示孝敬。亲人离世后,以鸣枪报丧,亲友们在一齐商量丧葬仪式。寨中亲邻抬猪、挑酒前来相助。给死者洗身换上新衣服,衣服务必反着穿。死者如果是女性,还要在其脸上抹上灶底黑灰,以示生前勤劳,到了阴间会欢迎。

  黎族风俗,生前不做棺木,认为不吉利,人死后,由众兄弟上山伐木制棺木。棺木按黎家习规分为四等,一等棺木用荔枝、黑墨、山丝等好木质制做,使用者丧事以杀牛为祭口,其余三种以杀猪为祭品。二等是用树皮制做,三等是用竹子编制的竹棺,四等是露兜席棺。

  祭礼礼仪祭祖仪式海南黎族人,每年农历七月十四日,要举行民间祭祖活动。这天,各家各户杀鸡买肉并以五色纸剪成纸衣祭祀祖先。晚上,每户人家由小孩在家门口插上几枝香,以祭那起无人供祭的祖先。

  祭稻公稻婆仪式黎族人在每年稻谷成熟时,要举行稻公稻婆祭礼仪式。由“畏雅”(带头犁田人)到每块田里捆扎四根稻谷,象征着稻公和稻婆,上放置一小团米饭,求稻公稻婆吃饱,代为看管守护稻谷,以保佑丰收以及全体村民平安。稻公稻婆平时由畏雅保管,置于谷仓低层,次年收割后,才能将它酿酒分给众人。

TAG标签: 黎族的风俗习惯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www.ikzyw.cn/fanwen/cankao/1813.html 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黎族的风俗习惯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