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栏目

展开全部

收起全部

我的阿勒泰读后感

专题读后感 时间:2024-06-28 13:30:35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投稿

我的阿勒泰读后感(精选35篇)

  《我的阿勒泰》是作家李娟创作的散文集,该作品记录了作者在新疆北部阿勒泰地区生活的点点滴滴,包括人与事的记忆和感悟。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我的阿勒泰读后感(精选35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我的阿勒泰读后感1

  去年和一个五十岁的女性长辈聊天,她推荐我看李娟的散文《我的阿勒泰》。推荐我的时候她便说,你会喜爱的,是你向往的天地,也是你喜爱的说话方式。作为都是巨蟹座的女生,我想她是明白我的feel的。她用了“说话”两字,而不是文章,也不是写作。我便明白这是个温暖系的散文写手。

  一向没去翻看这本书,直到最近看了好几本外国小说散文,觉得那个译本,哪怕是最权威最受欢迎的译本,读起来依然让我觉得不够优美动人。总觉得我和文字隔着一层薄薄的纱,或者说译本的文字让我觉得是眼前弥漫着淡淡的雾,虽能看清你的脸,却无法看懂你的表情和神韵。亦或许是中西方文化的差异等等,语序语感的不一样,已经让我觉得译本十分适合给一个初高中阶段的学生阅读,易懂,简明,清晰。但对我这类看了太多文字的人来说,译本的语言不够行云流水,不够明亮透彻,不能touch到你的心。即使我看的是英语原著,依然觉得这西方的字母不能触动我的读感。在这样的情形之下,最近迫切需要看点纯本土人士写的文章。于是想到了李娟,想到了她的阿勒泰。

  书目前只看了三分之一,但却是惊喜的。

  书里你看不到太多华丽的词句,你能够感觉到这个人肯定不是所谓的什么名校中文系毕业,没有太多的卖弄文学,更没有晦涩难懂的词语或者思想。你看不到孔乙己问茴香豆的茴字怎样写的酸腐之气,也看不到冯友兰式的用词造句,当然也没梁文道的评论多方位,更没有张爱玲式的文学功底。你仿佛就是看到一个很普通的人,娓娓道来她的生活环境,她的生活记录,她的情绪变幻。但是如果说你纯粹是在看一个人的博客日记,那么又觉得不仅仅仅是如此这般,你会被带进她描述的世界里,你会想象着那片戈壁的狂沙风暴,你会跟着她的思绪想象着她的生活,你会很想去看看那片离我好遥远的城市到底是怎样风情。

  到此我的情绪是她写的真好,我会不由自主被带进她的生活。我会深深记得那个叫做阿勒泰的城市。并且我有着很想去阿勒泰的想法。

  至此,我想她是一个成功的散文作家。

  她所写的大多都是她对生活小事的感悟,那匹人家抵债还给她家的马儿,那辆她坐了一整天的摩托车,那年她养鸡,她去森林采木耳等等,以及她描述的在她家商店打电话回家的搞笑的哈萨克的小人物,这些都十分的吸引人并且朴实。她的故事十分朴实,很一般的小故事,但是你读起来却感到那么的有意思和温暖。她和叔叔在半路,摩托车没油了,但是却有过路人慷慨的倒油给他们,倒油的皮卡车主不见得有多富裕,那辆车极其年代久远且破烂,但是他们善心好心。我反复看到,在那遥远的地方,那个肯定我没生活的环境礼貌的城市,但是那里形形色色的'人是善心的,温暖的。在那个天那么蓝,风那么急的地方但却有着最朴实最可爱的人民。用句很俗的形容词,正能量。是,会让我们内心深深被温暖被感动。

  我羡慕她笔下那个地区的潇洒,我向往着骑马在道路上狂奔的洒脱,我渴望在苍茫的天空隔壁相连的道路上摩托车快意驰骋。

  李娟让我感受到有种作家是浑然天成的,他们的写作潜质是上帝赐予与生俱来的潜质。正如我之后无意之间看到王安忆对她的评价,她的文字一看就认出来,她的文字世界里,世界很大,时刻很长,人变得很小,人是偶然出现的东西。那里的世界很寂寞,人会无端制造出喧哗。

  是的,我同样感受到那个世界是沉静的世外桃源,仿佛地和天是在一块儿的,但远处却走来一个哼着悠扬歌手的牧民。我被带进了那个遥远完美的地方。

  干净纯粹质朴的文字,越发显得世界是那般完美。

  我的阿勒泰读后感2

  读这本书,总觉得作为一个“新疆女孩”她真的好博学,好好学。她的话语没有那种矫揉造作,相反,有时候的华丽反倒显得真实。

  我很喜爱她写自己的外婆,她能刻画出那种有些刻薄,甚至鸡蛋里挑苦头的感觉,这是作为真正一家人能够体会出来的,也能够大大方方说出来的。但是,这并不是她不爱外婆的表现,就在她对去世后的外婆的那段话里,我深深体会到这慈爱的外婆对李娟的爱,同样,也能够体会出这个深爱外婆的孩子:“外婆你不好再想我了,你忘记我吧,忘记这一生里发生过的一切,忘记竹林,忘记小学校的六楼。吐一吐舌头,继续你绵绵无期的命运。”我在一本杂志上看到过异曲同工的一句话“我们爱一个人,想一个人的是时候,总期望对方也一样爱我们,想我们。岂知爱的最高境界居然是忘了我,免得像我想你一样痛苦。”这种爱是无私的!

  而麦西拉,他就应算是作者的第一份初恋了!虽然是以作者单恋的形式,但是却是一份最淳朴最简单的爱。正如每一个恋爱中得女孩,她想要将自己的全部的优点,她的美展示给他看,她期望这些能够获取这个男子的爱。而她不一样,她没有带有一种务必得到的欲望,这就是她性格的体现,随遇而安顺其自然,她只是怀有期望,对于这份感情,她从不好求他能够像她一样为对方付出,她就是一个质朴的女孩,怀揣一份质朴的爱。

  在作者的笔触中,少女的那种朦胧的爱的情愫写的如此逼真,见不到男子的相思,看到麦西拉的`外套就想守护的淡淡欣喜,与他说话的那份悸动,那份迫切,让我仿佛也是目睹这爱恋的证明人。

  而对古丽贝里的描述中,则向我们展示了新疆女孩儿的真性情,不存在心机的简单,想笑便开怀大笑的豪爽,毫不掩饰的自然。仿佛这是那里的一种人情特产,就像作者在淋雨的时候说“反正身上已经湿透了,索性破罐破摔,不管那么多了。”

  那只两度被变卖却自己回来的大黄猫,也被赋予了太多的人的情感。本以为它的变卖是来衬托外婆外公的配角,却不曾料到它也是自己的主角。是它给“回家”这简简单单两个字灌输了情感,这两个字就是它表达“爱”与“家”的方式。在路上,它碰到了太多困难,甚至是下雨,饥饿,来来回回的人都让它担惊受怕。然而,当它回到那个家的时候,却是物是人非了,只剩下千辛万苦最终回到家来的那份余留的安逸与温馨。不知道它会不会触景生情,想起那些年外婆对它的好,昔日在路途的艰难心酸,更不知它是否会淌下苦涩的泪水。它只是回来了,回到最初的起点,去守候最初的幸福。

  这本书向我们讲述的是另一面的新疆,绝非成天动乱的荒芜地带。那里充满人情味,充满世间所有的感情,或苦涩或甜蜜。这本书给了我一个梦:仿佛置身世外桃源,一望无际的草原,手拿课本,坐在羊背的小男孩。或许我能够像作者一样,很洒脱的躺在一片绿荫下,睡梦中享受自然的气息。或许晚上,某处的毡房内,总是灯火通明,有一两个新疆的女孩拉起我,带我去感受她们特有的“拖依”舞会的快乐。

  我爱这本故事,爱这个梦,正因简单,正因真实!

  我的阿勒泰读后感3

  《我的阿勒泰》主要讲述的是作者在新疆最北段的阿勒泰地区的富蕴县——一个以哈萨克为主要人口的小县城里度过的一段童年。

  作者李娟是一个普通的从未受过正规高等教育的汉族女孩,她的文字非常自然、朴实、真切而不乏动人之处,于浮躁的生活是一缕清新的风。

  我是第一次接触作者的文字,一读就有一种回归到小时候的感觉。因为她的描述就是小时候的感觉,对周围的每一个细节都这么触感强烈。

  这本书里没有变味的心灵鸡汤,也没有如何赚钱的窍门,这里有的是真实。看似平淡无奇,却是真正的淳朴的一种味道。

  我很少有时间能静下心来安安静静的看一本书,这本书让我很惊讶。真想不到现在这样充满PM2.5的`社会里还有人在写、能写那么清澈、纯净的文字。如果让我编教科书,一定把李娟的文字选入语文教材,从小学到高中都适用。心灵鸡汤太假了,佛经圣经太飘渺了,李娟的文字那种自由自在、悠悠荡荡、返璞归真,让人在不知不觉中就沉浸下来,太舒服了。

  我喜欢文字简简单单、实实在在,有一说一的书,对故弄玄虚、卖弄技巧、居高临下、自以为是的书敬而远之。看李娟的书,看这本《我的阿勒泰》,尤其是看完的时候,会让你感觉长舒一口气。像是懵懵懂懂从一个遥远的故事,一个遥远的另一个自己中醒来。

  我的阿勒泰读后感4

  这个星期我接的书是:《我的阿勒泰》,这本书一共有三辑,其中我最喜欢的时第一辑中的《属于我的马》,这篇文章讲的是:有一个人欠了作者家很多钱,但这个人却死了,只能由此人的亲人来替他还钱,但他的家人实在在拿不出钱来偿还,情急之下,只好把自家的一匹马牵来见作者的妈妈,要求抵债。然后作者的'妈妈打电话给作者告诉了作者这件事,这让作者想起了两年前自己家里还想买一匹马,因为那时候作者的家里还没有挖井,用水得要去两公里外的乌伦古河边挑回家。夏天还好,到了冬天,河面冻成了厚厚的坚冰,去挑水出了扛扁担,还得扛斧头。每天去挑水,每天都要破冰,头一天破开的冰窟窿一夜之间重新冻得结结实实。作者的妈妈想,如果没有马,有一只小毛驴也好啊。

  那一年夏天倒是赞了不少干草,打碎后装了好几麻袋。可是马最终却没有养成。我们便在院子里挖了一口井。作者想象自己有一匹马首先得搬家,搬到城郊野地上盖房子,并圈起一个大大的院落。还得在院子四周开垦出一大片土地,种上深浓茂密的草料。还得嫁一个也愿意养马的人,最好他已经有许多养马的经验了。将来的孩子也得喜欢马。这样,我就得为了马永远留下来,永远地。……也就是说,除非我真正地爱上阿勒泰,决心永远生活在阿勒泰,否则我就永远不能拥有一匹马。

  读了这一片文章之后我又很多感想:我觉得我们生在福中不知福,因为作者家里想买一匹马都那么难,而我们现在呢,要车买车,要房子买房子,我们还不知道珍惜,作者在想到自已有马之前还会计划好有了马之后要干嘛干嘛,我觉得我们应该学习一下作者的这种做什么事情都应该计划的习惯。

  我推荐大家去看一下这本书。

  我的阿勒泰读后感5

  读完《我的阿勒泰》和《阿勒泰的角落》已经有一段时间了,思来想去,决定写一写自己的感想,算是对这两本书的一个感悟吧。

  其实我在写这篇读后感的时候,我是挺担心遭到李娟的嘲笑的。但我想最后她还是能接受的,因为我太可怜了,整天活在“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生存经验和谋生法则里,活在被世俗的枷锁套牢,身不由己、无法挣脱的世界里。

  阿勒泰没啥,李娟罗罗唆唆地叨咕她那里的那些破事,但我看着看着就乐,把乐都乐没了,心理有哭不出来的.酸痛。在哪个很容易让人绝望的生存环境里,她的笔绕开大苦大悲式的苦难控诉文学,直追戈壁滩上的欢声、夏牧场上的笑语。

  那片土地赋予了她天才般的灵性,戈壁荒原上的肌肤在泛着莹莹蓝光的滋养下,大众速腾迸发出一个天才般的信笔为之的书写者,她让我们发现了一个我们每个人身上都有而且无人认领的一个清新、快乐的世界。

  而我们失败就失败在“当我们被群体性的过度索求的欲望和惯性纠结缠绕得疲惫不堪时,我们为了配合心理那念无止境的贪婪成性而无暇审视和欣赏本该属于我们的美,无法收获那本该属于我们的世界,这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我们在拿到我们想要的东西的同时,也遗弃了另一个美好、温馨的世界。

  她穿越了苦难、绝望、沮丧、寂寞、孤独、的那强硬的阴暗层面的阻力,言语出了另一个世界的美。

  荒原上的风、戈壁上的云、河岸边的毡房、峡谷里的牛羊,冷得过分的寒冬、另人绝望的山野,该咋样还咋样,该不咋样还不咋样,没人把她们咋样,她们也没把谁咋样,大不了吐一吐舌头,还不就是无所为吗。

  我的阿勒泰读后感6

  这个暑假我阅读了一本名叫《我的阿勒泰》的书,它带给了我一个新的、我从未接触过的世界。

  《我的阿勒泰》中的文字朴实而不失幽默,有时看着看着就如同身临其境一般,眼前能浮现出生动的画面,从而捧腹大笑。就像《摩托车穿过春天的荒野》中:“人家也是出远门,要是也出了点事油不够了怎么办?最后,为了表示感谢,我想给他点钱,于是……他们两个站在风中,看着我追着那张纸币越跑越远。像是永远也不会回来了。”在一系列枯燥的名书阅读中,这本书的文字亮眼清新,成功地吸引了我的注意力。当然,仅仅是文字的功底还不足以使我如此喜爱。

  《我的阿勒泰》中的文字背后总仿佛蕴含着点什么,一些平常我们不甚注意,却在这里被提及的细节。如《我所能带给你们的事物》中:“兔子死了的时候,我妈对我说:‘以后再也别买这些东西了,你能回来,我们就很高兴了。’我外婆对我说:‘以后再也别买这些东西回来了,死了可怜得很……你回来了就好了,我很想你。’又记得在夏牧场上,下午的阳光浓稠沉重。两只没尾巴的小耗子在草丛里试探着拱一株草茎,世界那么大。外婆拄杖站在旁边,笑眯眯地看着。她那暂时的欢乐,因为这‘暂时’而显得那样悲伤。”虽然只是对一些话语,一些场景的回忆,却透露出了家人对她的思念与深切的亲情,有时候回家看看家人要的不是你的`礼物,而是你回来。

  有时候,《我的阿勒泰》中还透露着些许悲伤。她会怀念她去世的外婆吐舌头的样子、会想起从未见过的老家、会为被新道路、新房屋替代的城市而感伤。而此时,我也会沉浸入作者的思绪中去,感受着那新鲜的、从未遇见过的生活。我仿佛看到了那春天的荒野、森林中的木耳、汉族和哈萨克族的孩子、乡村舞会和弹唱会;我仿佛听到了滴水泉的传奇故事、人们生活的嬉笑怒骂声、荒野上呼呼的风声;我仿佛闻到了泥土青草的芳香、森林中浓厚的生命气息……这是一片广袤辽阔的土地,日常的、当代的新疆正在我眼前发生。

  我的阿勒泰读后感7

  沐浴阳光,读李娟的《阿勒泰的角落》,书香氤氲,感悟颇深。

  这是一片淳朴的世界。

  自然而淳朴的笔触,描绘出阿勒泰地区哈萨克民族的日常生活:做裁缝、经营一家杂货店、河边洗衣服的时光,门口的土路……尽管文字中会饱含生活的艰辛,在作者李娟的眼中,那又何尝不是一种美的享受?只要我们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永远乐观地面对生活,永远对生活充满热爱,就会发现生活中处处都有美。

  我欣赏的,还有那种真实的气息。简单、不造作得语言,记录了哈萨克牧民和作者自己一家人的生活。《外婆的早饭》这篇可谓"经典"。好玩的老顽童外婆充满了童趣和爱心,淳朴自然的语言中又不失幽默,读者阅读时有时也能乐一乐,那会心一笑,真是一点也不乏味。

  读这本书,还能领悟到独特的新疆风情,新疆的.牧民们,在荒凉的草原上赶着瘦弱的羊群。也许,他们的一生中只有这么一次美好的相遇,也许,多少年后他们又在某地相遇,或下着暴风雪,即使天寒地冻又算得了什么?素昧平生的人们围在一团,温暖彼此的心。读到此刻,我的心也被人世间最美好的温情所感动。面对困难,大家都能团结起来,共同面对,不管人们是否相识,险境面前人心是一致的,克服困难也就不难了。

  这让我想起了去年,学校举办校园文化艺术节,我们班能歌善舞的同学较多。比赛前大家都以为准能拿第一名,谁知道结果却相反。合唱节目演砸了,全班一片哗然,同学责怪班长组织得不好,负责领唱又抢了节拍……这个简单的故事也同样说明了简单的道理。谁不知道团结起来力量大?只是落实到行动中就不容易了。而新疆牧民们做到了,这与文化程度无关,从中可以知道:在生活中,我们不能忽视这些小细节,否则也将会酿成大祸。

  我的阿勒泰读后感8

  读李娟的《我的阿勒泰》,仿佛被带进了那个“天似穹庐,笼盖四野”的世界:天是无边的,地是广袤的,天和地是连在一块儿的,天地间一群纯朴而善良的人,欣欣向荣地生活着。作者的语言真实、自然、简单、清晰,自然天成,明快中带着悲伤、热闹中带着寂寞、清朗中带着沧桑……种种情绪糅合在一起,让我欲罢不能,只能由衷地慨叹,李娟真是个天才。

  书中所描述的都是一些生活中的普通的小事,非常朴实,但是你读起来却感觉那么的有意思。《要是在喀吾图生病了的话……》生动形象地描述了胖医生给人家看病的过程以及他令人发笑的举止,真让人替病人着急;《“小鸟”牌香烟》讲的是“我”妈用她特有的方式卖百货,简单易懂,幽默有趣;《阿玛克家的小儿子》中阿玛克家的“坏小孩”爱搞恶作剧,在我做生意的时候一遍一遍地学舌,影响我做生意,可谓“坏”到极点,可是当我去他家交房租的时候,他却一本正经地招待我们,真令人哭笑不得;《有关酒鬼》描写了酒鬼们喝酒的场面以及他们酒后滑稽可笑的表现……这是多么朴实的生活啊。在那风急天高的穷乡僻壤,人们是那样的淳朴善良,“我”和叔叔在半路,摩托车没油了,但是却有过路人慷慨的倒油给他们。有人去“我”家杂货店买东西,偏遇到“我”漫山遍野玩去了,那个人就在“我”家耐心等待顺便还替“我”守店,牧民们诚实善良,又有信仰,酒鬼们的酒喝多了也不会赖账,即使陌生的人“我们”也允许赊账……我的内心被深深地温暖着、感动着。

  李娟的文字是简单的、朴实的。让人一读就明白,绝不会费猜。她描写骆驼吃树叶的情景:先用嘴衔住树枝的根端,然后顺着枝子一路撸到枝梢上——-于是,这条树枝上的全部树叶一片不剩地全进了嘴里,又利索又优美。胖医生拿钥匙开锁“以一种令人无法理解的速度将钥匙插向写字台中间那个抽屉上的锁孔”,他“蒲扇似的一双大手,捏着那么小的一枚钥匙,开那么小的锁。由于总是瞄不准锁孔,喘息越来越急促”“‘我’真想冲上去,一把抢过钥匙,三下五除二替他打开算了。”她的语言又是极其精准和细腻的,草原上空的月亮“静静地浮在天空的另一边,边缘薄而锋利。”班车上实在太冷了,“冷得人一动不敢动,觉得动弹一下都会瞬间漏出破绽,让四面围攻的寒冷逮着个空子,猛地掏空掩藏在身体最深处的温暖。”她的语言又是幽默有趣的,稀饭太稀了,姥姥惊叹“老天爷,清汤寡水的,老子要挽起裤脚跳下去才能捞到几颗米。”喀吾图的.胖医生“怎么可以胖成这样”“他裤子的一条裤腿,就够我宽宽松松地改一条连衣裙穿了。”她的语言又是充满诗意的,她笔下的新疆“泥土还不熟悉粮食,道路还不熟悉脚印,水不熟悉井,火不熟悉煤。”她眼中淋浴中的女子“身子颀长柔弱,每一处起伏,都是水波静止后,唯一不肯停息的一道涟漪。”

  李娟的内心却又是强大的。在这清澈透明的文字里,是她坚强乐观的心态。在那样偏僻的角落,李娟、母亲,88岁的外婆,跟着牧民转场,自己打桩扎帐篷,零下42度的冷,狂风,暴雨,冰雹,黑暗,睡梦中被雨水淋醒,在狂风中追赶被卷走的房顶……生活的底蕴是厚重的苍凉与寂寞,却因为拥有孩子般纯粹透明的心境,她们始终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不抱怨、不消沉,淡然的接受,热情的生活。寂寞了,“我们”就带上猫和狗到荒野中去散步,过年了,就买来鞭炮,自娱自乐,在“深深的深深的一处角落里”欣赏着烟花的“虚渺美好”;在跟随牧民转场的艰苦日子里,“我们”更是苦中作乐,笑中有泪,半夜里,“我们”全家人跑出去追被狂风掀掉的屋顶,下大雨了,帐篷到处漏水,我们就发明了塑料袋接水器,帐篷内上面挂满了“明晃晃、胀鼓鼓的塑料袋子”,下面摆满了接水的盆盆罐罐,只要一不小心踢翻一只,那些罐儿就像骨牌一样全军覆没,“这日子,真是没法过了”,可是,这日子还是别有趣味的,因为,没了房顶,还有温暖的牢固的被窝啊,没有洗衣机,还有清澈美妙的河流啊,只要肯吃苦,采木耳、补鞋子都可以挣钱啊,即便是补鞋子我们也能“补出”生活的乐趣……

  我便明白,幸福原来是一种心态,一种如李娟般纯洁透明的心境。

  我的阿勒泰读后感9

  生活的本意是生存、活着。有人说,生活是为了生存而活着;有人说,生活是在世上舒舒服服地活着。我认为生活不仅是为了生存,为了物质生活而活着,更是要有意义、有价值的活着。虽然人生苦短,但是这样也不枉到世上走一遭了。

  热爱生活的事例倒不少,只是我们缺少了一双心灵的眼睛。美国盲聋女作家、教育家海伦·凯勒一岁多时因患病而失聪、失明。她并没有被困难打倒,在老师的帮助和教导下,她克服种种困难学会了识字,学会了说话,并逐步掌握了英、法、德等五国语言。她利用自己所学,写了《我的人生故事》、《走出黑暗》等一系列名著,到世界各地演讲做报告。她建立了慈善机构,帮助和她一样的残疾人士。她的爱心行动得到了许多人的认可和赞同,当时的'美国《时代周刊》评选她为美国十大英雄偶像,她还获得了“总统自由勋章”等奖项。海伦凯勒从小就是一个可怜的孩子,没有享受到一个正常孩子的童年生活。她这一生从来没有想过如何舒服安逸的生活,虽然身残,但志不残,她一心想着如何帮助更多的人,如何为贫穷的人做更多的贡献,这样的生活,才是有价值的活着。

  李娟写的《我的阿勒泰》一文,是作者热爱故土的真实写照,是用她在新疆一点一滴的生活故事编写了这本书。李娟从小在新疆长大,那时候的新疆非常落后,人烟稀少,没有什么公路,出去乘车不方便,用的电话也只有卫星电话,这种电话不但贵,而且语音效果差,一到阴雨刮风天就卡壳。新疆的气候变化无常,不下雨时闹旱灾,雨下得多时就闹洪灾。夏天有冰雹,冬天天冷时闹雪灾,还时常闹蝗灾。可尽管这样,李娟仍然选择生活在这儿,主要是她热爱这里的土地,热爱这里的生活吧!

  罗曼罗兰说:“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那就是了解生命而且热爱生命的人”。塞涅卡曾说:“内容充实的生命就是长久的生活,我们要以行为而不是时间来衡量生活”。

  生活如水,淡然朴实,淡名利,淡世绘,淡荣辱,淡诱惑,内心宁静,清澈透明;人生如茶,半盏清茶,观浮沉人生,一颗静心,看清凉世界。你既想真正热爱生活,就得参悟出这生活的滋味。

  我的阿勒泰读后感10

  在我国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最北部有一个地方叫做阿勒泰,它除了拥有让人沉醉的冰雪美景还有一本属于它自己的书——《我的阿勒泰》。

  她在一个被规则缠绕的地方中浇灌出了属于大西北的戈壁和草原。

  她说“在那样的地方,人不是主宰,只是自然界的一小部分。”虽然她用微暖的笔触只是描绘了一个渺小的人在阿勒泰的生活,但是这却引起了人们不需要共通的语言的共鸣。

  在她的笔下,哪怕是一棵在草原上的无名野草也会拥有人的视觉与感受。她通过它来叙述了一个茫茫天地间被藏起来的“角落”,一群寂寞却温暖的人,一个在慢慢同融于自然的'自己。而他们正在生根,发芽,就如春雨般逐渐的为冰冷的世界注入丝丝暖意,孕育出一个城市中的“大西北的美景”。

  她就是这本书的作者,李娟。

  她在一座座冰冷的城市中建造了一个个有“它”的村落。

  它匿藏在阿勒泰的牧场、牛羊、河岸和阳光中,它游荡在宴席、舞会和村民的笑声中。它无处不在。

  “它”就是“温暖”。

  我在读这本书的时候一直在想,这种“温暖”到底是什么?

  “温暖”是大自然对人类的馈赠。在散文里新疆这片土地散发出沉静安然的美,既有大西北的广袤粗野又有细腻缱绻的乡愁滋味。大自然以它缕缕的芳香氤氲出了狂野的戈壁与缄默的草原,它用它的全部来陪伴着人类一生的日升日落。这难道不是大自然对人类最温暖的眷顾吗?

  “温暖”是人与人之间的相处与交流,或是喜悦,或是悲伤。李娟很懂得如何把单调的生活写得趣味无比。在她居住的村落中都是形形色色的人,那些人和其他人并没有什么区别。他们一样会有荒诞的思想,一样会有匪夷所思的举动,一样存在着善意与恶念。但是在文中她却是以宽容的态度去看待生活,用转换视角来解读他人眼中的生活,用最真实的文笔透过表面看到人心灵处的美好,从而集聚出人与人之间最平凡却又难以让人难以忽视的温情。这不禁让人感叹,人存活于世界上不是只有寂寞与孤独,还有人与人之间最真挚的情感,这能够让人笑中带泪,心生温暖。

  “温暖”是李娟对于阿勒泰这块土地深沉的爱意。她笔下的生灵,无论是刚出生不久的雏鸟还是翱翔于天际的雄鹰,无论是调皮捣蛋的孩子还是年近花甲的老人都具有他们自身的光彩。她把他们身上的亮点糅合了自己的情感排布在夜空,连成了一条漂浮在阿勒泰大地上空的星河。待我们细细地聆听,都能听到每一寸土地,每一颗星星都有着它们的心跳。

  听到了吗?这就是阿勒泰!

  我止不住的好奇着李娟是如何写出这般具有影响力的文章的?她是本着怎样的心态去感受身边的事物?她是如何跳跃空间把阿勒泰的魅力撒在各地?她又是如何在这个被规则和冰冷包裹的城市中用文字为其注入温暖?

  它是大自然的阿勒泰,它是温暖的阿勒泰,它更是李娟笔下的阿勒泰。

  在她的《自序》中有那么一句话:多么好啊,我正是这样慢慢地写啊写啊,才成为此刻的自己。

  我的阿勒泰读后感11

  到不了的,都叫远方,没有去过阿勒泰,没有去过新疆,带着对北疆的兴趣,那里一年四季,那里牧人们的生活方式,读了《我的阿勒泰》。一个混住于哈萨克牧民中间,家里开杂货铺兼裁缝铺的汉族姑娘,售货生意随牧民活动而迁徙,叙述她的生活,没有卖弄风土人情,用她本真的天性和真诚,带给我一个陌生新奇的世界。

  摩托车穿过春天的荒野,一起颠簸起伏在风沙肆虐中穿过人烟稀少的戈壁滩,整个世界,天空占四分之三,大地占四分之一。这里有个咧着嘴笑,被风沙刮黑了的两颗门牙,好像缺掉的牙齿

  通往滴水泉的路,从富蕴县到乌鲁木齐,中途路过的滴水泉,一对年轻情侣如同避世般开了饭店,这对于行走在荒漠的来说是天堂,一年中总有那么一段时间滴水泉喧腾无比,人们挤进窄窄的帐篷,黑压压一屋子人。然而不久,滴水泉就恢复往日的沉寂。就这样,年复一年。那些孤独地停留在空旷雪白的盐碱滩上的破破烂烂的.土墙房子旅店,还有旅店上空辉煌灿烂的星空。

  几乎秋天的每个晚上,夜夜都有爱情,电子琴和手风琴的旋律彻夜飘荡,盛大的乡村舞会,宴席(拖依)上浓郁的肉香葡萄干儿、杏干儿奶酪条、包尔沙克堆满了长条桌。院落里熊熊的篝火,翻飞的衣裙,夹杂着欢声笑语。人们跳起了黑走马。简单带过的爱情,出于年轻爱上了麦西拉,我想我是真的爱着麦西拉,我能够确信这样的爱情,我的确在思念着他

  零下42度的寒冷,穿着厚厚的棉皮鞋,也跟光脚走在冰上一样,冻疼的眼珠子,闭上眼靠短暂的一个个瞬间辨别道路。趴在冰上流下的泪,这泪水一滴滴落下,瞬间冻结在冰面上。

  这本散文集收录的阿勒泰,无垠戈壁、无边草原、成群的牛羊、森林、毡房、高远的天空、千变万化的云……过年放烟花,和一大群人泡澡堂,外婆吐舌头,和村里的小孩嬉闹,幕天席地的在大草原睡觉,和母亲去森林里采木耳,到她家裁缝店里做衣服的男男女女,那些在她家小商店里买东西的乡村孩子、库尔图的酒鬼…

  有些人,存在本身就象奇迹。

  有些人,让我觉得,他们身上的所体现的那种生命的光辉,跟身份、学识、气质、年龄,甚至智慧,几乎一丁点都没关系。即使更多或者更少都不能增添或者损害他们的光芒。任何所谓的经验在他们那里毫无用武之地,好象世间无处不在的生存规则都突然失去了效力。如果有什么是和那光亮有关,那就只和心灵和情趣而已。

  最安静和最孤独的成长,也是能使人踏实、自信、强大、善良的。

  “世界这么大,但有时又会想到一些大于世界的事情,便忍不住落泪。”

  生活不仅有眼前的苟且,也有远方的苟且,大不了,冲生活吐吐舌头。

  我的阿勒泰读后感12

  尽管一直心心念念要去新疆,但至今,我仍然未踏入过新疆一步,然而这并不妨碍我从各种途径获知有关新疆的印象——那里山河壮美,瓜果丰饶,人民淳朴热情——至少,电视里的宣传片是这么描绘的。直到读过李娟的《我的阿勒泰》,我才从中看到了另一个别样的新疆,一个少女眼中的漠北荒野,一个完完全全只属于一个人的地方。

  这个新疆,与宏大的背景无关,只存在于李娟一家三口辗转漂泊的生活中。而这样的生活,和你我生活的本质其实并无不同,一样是油盐柴米的琐碎,一样是悲欢离合的起伏。但通过一双似乎从未沾染尘埃的眼睛看见,一只好像从肺腑中孕育而出的铅笔写下,呈现在我们面前的这些鲜活如同婴儿的文字,描绘出的却仿佛是另外一个世界的图画。有时,我甚至都要忘记,其实我们生活在同一片蓝天下。

  白云=green

  她写云:"真的,没有一种白能够像云的白那样白,耀眼的,炫目的白。看过云的白之后,目光再停留在其他事物上,眼前仍会晃动着那样的白。云的白不是简单的颜色的白,而是魂魄的白。"她写绿:"我爱绿色。为什么我就不能是绿色的呢?我有浅色的皮肤和黑色的`头发,我穿着鲜艳的衣服。当我呈现在世界上时,为什么却不能像绿那样……不能像绿那样绿呢?我会跑,会跳,会唱出歌来,会流出眼泪,可我就是不能比绿更自由一些,不能去向比绿所能去向的更远的地方。"

  她对这自然的一切熟悉又好奇,夏天放牧,冬日储粮,一切都顺应着自然。她凝视这一切,反过来又看见自己。在这漠北广阔无垠的土地上,她生活,并且孤独;她感到哀伤,如同哀伤已融入这片土地,但她依然怀有对生活的热忱,对明天的期待,甚至爱情,也会在这如此荒凉的地方生长。于是,自然,有了脉搏;人,也被赋予了某种永恒。

  净土=Soul

  她不掩饰自己的软弱,因为外婆短暂而易逝的快乐而感到悲伤;她不回避自己的坦诚,从未喝过酒,但见识过许多嗜酒如命的人后,也会对那种熏熏然的感觉向往;她敢于直面自己遭受的困苦,暴雨来临的夜晚,无人可依的娘仨只能在到处漏雨的帐篷里度过一夜,却依然为有一处藏身之地而宽慰;她珍视自己的喜悦,尽管因为没有礼物而不好意思参加维吾尔族人家的婚礼,但夜半歌舞喧闹的时刻,她还是要偷偷溜去,尽情地狂欢。

  在这个游牧民族即将消亡的时代,她以一个外来者的视角,去观察,去体会,去感悟这片土地和生活在这片土地上人的命运。尽管这样的观察或许只是通过针眼,通过窗棂,通过森林里经年不散的雾气看去,但那份悲悯苍凉的心情,那份自然纯真的感动,却浸透在每一行文字里,沁人心脾。

  也许我该庆幸,在时代的洪流中依然可以看到这样纯净的文字,依然可以看到这样纯净的人。我想,李娟的文字可能适合推荐给每一个人,因为每一个人的心里都会有一块未曾污染的净土……

  我的阿勒泰读后感13

  我读这本书的时候,可以感受到强烈的原始气息,作者用她最原本的真实经历,带给了我最真实的心灵感受。

  李娟写的书让我有些看不懂,可又让我“刻骨铭心”。这本散文集,写的是那样一些遥远地方的事情,戈壁、草原、雪山、帐篷、骏马、牧人,这些事情对于生活在钢筋水泥丛林里的都市人来说,天生就有一种吸引力。然而,此书真正吸引人之处,却不仅仅由于题材的'力量——李娟不是以一个旅客猎奇的眼光,去写边疆的异域风光,她对这里的生活充满了熟悉与爱意,笔下的一草一木,一条河流,通向家乡的一条道路,乃至邻居家的一个小孩子,匪夷所思的边地医生,酒鬼、醉汉,家里老外婆可笑的习惯,河边巨石上的一次午睡,在她笔下都别有一种光彩,更不用说弹冬不拉的哈萨克青年、淳朴自然的少女、地区赛马会、乡村舞会这些本来就美好快乐的事情了。

  所以,《我的阿勒泰》的特别之处,并不仅仅是作者笔下那些事物,更在于作者心灵里的某种质素——正因为作者的心灵有些美好而自然的东西,她才能发现并引导我们看到她笔下那些美好而自然的事情。

  我的阿勒泰读后感14

  最一开始吸引我翻开这本书的,是它的名字——《我的阿勒泰》。是带着多深的热爱才敢向我们所有人宣称:美丽的阿勒泰,这片寂寞而绝美的土地,是我的阿勒泰;它,是我的。通过作者李娟清新的文字,从她的口中,我终于得知在我们的国家还有这么一个地方,那里是孤独的存在,那里是最朴素的存在。然而无论我们如何探知,那个地方,只有他们知道。

  看不到太多华丽的词句,更没有晦涩难懂的词语或者思想。仿佛只是看到一个很普通很普通的人,穿着那经了风吹日晒褪了色的鲜艳的衣服,坐在对面。有点羞涩,更多的是坦然,娓娓道来她的生活。她的语调是那么轻柔,她的描述带着那么多的骄傲和欣喜,她真诚地拉着我的手走到那个让她无法离开、不能离开的地方去。原来世界上,还有这样的一个地方。在那个地方,连那片戈壁上的狂沙风暴都有着别样的风情。

  她在叙述,她在描述,不是刻意地想要表现什么,只是单纯抑制不住自己要表达,要告诉他们她所知道的这个地方。这个地方属于她,也不属于她。她不在乎,她欣喜地发现自己知道这个不同于任何其它地方的存在。她所看到的,她的生活,只有她知道;那里的人们走来走去,忙里忙外,快乐失落,对那片土地的失望和热爱,只有他们知道。

  我终于了解她有那匹人家抵债还给她家的马儿,有辆她坐了一整天的摩托车,有一年她去森林采木耳,有些总在她家商店打电话回家的'有趣的小人物。每每读起来却感到那么的有意思,那么温暖。她和叔叔在半路,摩托车没油了,但是却有过路人慷慨的倒油给他们。在那个天那么蓝,风那么急的地方,有着最朴实最可爱的人民。他们也会抱怨,也会惆怅,也会忙于生计,也会抓住时机就享受。他们那么不同,却那么真实,甚至比在我们身边的人还要真是。

  那该是怎样的一种畅快!骑马在道路上狂奔,洒脱!站在无边和无边中间,大声喊,不知有谁会听到,也许没人听得到。但谁还在乎呢!本来在这片寂寞而辽远的土地上,我就只有小小的一点而已,而我偏要大大声声地喊出来。痛快!是的,世界很大,时间很长,人很小。

  可是我不会的。无论我从她的口中知道了什么,我都无法像在那里生活的人们一样,真真正正地理解那个地方,看到那个地方,懂那个地方。甚至,我苦苦寻求也找不到,因为我们的心难于和那里的纯净、真挚、诚实融在一起。他们对善诚实,也对恶诚实,他们对自己诚实,对别人诚实,更对头顶的天、脚踩的地诚实我们去了,也看不到那里真真正正的样子了。

  真的有一个地方,只有他们知道。

  我的阿勒泰读后感15

  这本书记录了作者李娟在阿勒泰的日常生活,用最平凡的事件和语气,写出了她自己内心的思考和感慨。她既回忆过往,也分析当下,而且还向往未来。

  我很喜欢作者的清醒和理性。“因此,无论我干什么,都不曾‘醉’过,不曾真正地、彻底地投入过。真让人沮丧——课堂上不能好好听课;考试不能集中注意力;与人交谈时总是心不在焉;睡觉辗转难眠;梦境乱七八糟,没条没理没根没据;走路撞电线杆,往水渠里栽;谈恋爱恍恍惚惚,三心二意,半途而废……”与其说李娟任何时候都是稀里糊涂的,不如说她任何时候都保持着高度清醒,不愿意全心投入各种各样的热烈和饥渴之中。我总觉得太过分的投入和热情,会换来冷静下来以后的难堪。因为激情很快就会褪去,但是一头栽在里面,做出冲动的、不计后果的的傻事,需要偿还并且会不断地回味,不断地想起、不断地懊悔,一点点折磨你。所以我也宁可活的乱七八糟一点。与其说这样是对生活没有追求,我倒觉得这是种很高级的生活方式。因为什么都没有太在意,所以情绪不会因为一件事而剧烈的'不稳定,这样活着最自由也最快乐;因为对其他人的情绪也不那么在意,所以活着只为了自己开心,这也是一件很棒的事。

  我也很喜欢这整本书里的语气和讲述的事情。比如李娟的母亲想养一匹别人给他们用来抵债的马,她们母女俩的那种紧张又犹豫,但又感到新奇的心情,是非常非常真实的。包括后来她冷静下来后思考马的饲料够不够的问题,均令读者极易产生共鸣的情绪,因为李娟在这本《我的阿勒泰》里写的故事是淳朴、真实的,不带着矫揉造作、弄虚作假的感情。或者比如她和妈妈去买烟和布料,因为语言不太通而产生的趣事。她妈妈的那种自信和较为大条的神经属实是很生动有趣,而李娟跟在妈妈后面,听着她把化纤笃定的说成是塑料,听着她认真的把名叫相思鸟的烟叫做小鸟烟,觉得在店员面前有些没面子,觉得有些无奈但又敌不住真的好笑。

  总的来说,《我的阿勒泰》这本书清晰又轻松,让矫情的写作作品们感到羞愧,李娟的文字里也透露出极天真率直的气息。

  我的阿勒泰读后感16

  甚是喜欢《阿勒泰的角落》,平实的语言,言之有物,如实地记载,乐观的生活态度,就像有一个朋友娓娓道来。很遗憾没有抽出一个完整的时间一口气翻完,陆陆续续见缝插针的几章几章地往前挪。这样的书适合在一个闲适的下午,配一杯茶,合一首慵懒的音乐,才不会辜负。

  角落是主持人的作业,看着各位爆的猛料,八地兴高采烈,我心里很是惆怅。从来就是一个敞亮的人,顺顺利利,水到渠成,没有什么犄角旮旯呀?眼见作业大限已到,猛然想起五月回家乡武汉的重重感叹,好吧!就这个了。

  也许有人会说这回家和角落有什么关系?这完全源自于在异乡珠海定居后,每次回武汉的感觉,就会越来越觉得自己是个生在武汉长在武汉的异乡人,家乡变的太快,翻天覆地,颇有只见新人笑不见旧人哭之感,我时常恍惚我是否在这个城市存在过,儿时对于这所城市的记忆只能放在角落里封存。

  小学时最喜欢在外面过早,过早是武汉人早餐的形式,那时还用粮票呢!我隐约记得是一张粮票再加几张毛票,吃的丰富呀!香口热辣的热干面配桂花味的糊米酒,软糯粘牙的豆皮,油澄澄又香又脆的油条,大炉子里炕的烧饼,炸地酥脆的油饼,还有煎饺,苕面窝……,每天不重样的吃,味道好,份量大,实在!早上吃的满足,一天的心情就会特别好!这些味道沉在我的味蕾中深深地记忆下来。现在每次回武汉第一件事情就是盼着过早,可遗憾的是再也找不回原来的正宗的味道。有一次偶然在珠海街道上遇到一家打着热干面旗号的小店,本不作任何期待,点了一碗,一入口,就是那个让我千思百转的味道,只觉得眼睛里热热的。食物能铭记某个时刻,我懂了。

  初中高中时,在上学和放学的路上,我会经过一间小小的书店,虽然只有50平方米但总是被学生们挤得满当当地,拿一本书我是被挤进去,又被弹出来,今天的书店可没有当年的它那么豪气。为什么这么火爆?因为书店里只卖言情小说和武打小说,这可是老师和家长的头号大敌呀!所以只能偷着看。在这个书店里我认识了亦舒,她告诉我“女人不能美则美矣,然却毫无灵魂”,认识了岑凯伦,给了我最初的关于穿衣搭配的美学知识,认识了金庸的江湖,了解了什么是谈谈情说说爱!在大学时书店被网吧代替了,有了电脑谁还会去借书看呢?有时我会想,那些和我一起挤书店的孩子们现在在哪儿?会不会和我一样想起它。

  儿时最好的女同学,现在已经失了联系,但当时感情真是好,好到什么程度呢?我们上学一起走,放学一起回家,时常会你先把我送回家了,我再把你送回家,然后再送回去。()她家住在一幢红色的'房子里,是很多家串着一个走廊的那种,父母早早离异,和几个年长的姐姐住在一起,完全没有大人的管束,父母只提供经济支持,什么事情自己作主,自己搞定。这在当时我们小屁孩的眼里可牛了,再加上她长得漂亮,乎闪闪的大眼睛,全班的男生都迷她,女生都喜欢她。我和她时常腻在一起,在她们家流连。夏天时,她们家的外墙上会爬满爬墙虎,冬天屋檐下会挂一串串的冰柱。这次回去,我特意去了那幢房子,大门口挂着条幅“早拆早搬新房,早搬早选房”武汉誓要旧貌换新颜的节奏,似乎一切旧的老的存在都是不合理的。我知道下次我再回来,这幢房子将不复存在,只能是我少年时代的一个回忆。

  角落是回忆最好的安置!

  我的阿勒泰读后感17

  让人麻爪,平日里可以絮絮叨叨地说不尽对它的喜欢,现下认真、正经地推荐却又不知说些啥。想起啥说啥吧。

  初中时很迷散文(当然现在也是),除了无止境地补课外,唯一的乐子就是放学去报摊买杂志看,那时候,我一度把龙应台视为最仰慕的作者,她的人生三书不知道翻来覆去看了多少遍,直到一次偶然,在《读者》上看到了一篇李娟的《我家过去年代的一只猫》,看的我是泪流满面,怎么会有这么厉害的人!怎么写的这么好!呜呜呜……我把那篇文章剪了下来,挂到墙上,每晚临睡都要欣赏一遍...再后来,顺藤摸瓜找到了收录《我家过去年代的一只猫》在内的李娟的散文集《我的阿勒泰》,别提当时我多高兴了!哈!

  虽然整本书都是朴素的文字,但作者对于新疆阿勒泰地区民风的勾勒可谓是恰到好处,粗糙又充满真心,有时,那三言两语带过的,是苦闷,是迷茫,是不解,是热爱,是无所畏的坚定……书简简单单,文字简简单单,作者人也简简单单,我被这简简单单的一切迷住了,再难走出,或许这就是,最干净最简单的东西越讨人喜欢吧。然而生活中总是充满着各种瘴气,有的会使你迷惘,有的会带你误入歧途……很多时候,我们越走越长大,蓦然回首,其实已经离自己最想去的地方越走越偏,初心不见了……我读李娟,读《我的阿勒泰》更多的是对未来的自己的一种期望吧,小朋友,希望你简简单单地长大,简简单单地收获你的快乐,希望你的`未来简简单单,你也简简单单。

  再后来高中时,《航拍中国》来了,我永远记得在新疆那期,我看到了阿勒泰!!!我高兴地要蹦圈子,给每一位朋友发了录屏的阿勒泰,分享我的喜悦,这是一个除了我的家乡外,让我魂牵梦萦的地方,我多爱它,它不知,我知。

  终于,这也成了我的,阿勒泰了。

  我的阿勒泰读后感18

  三年前,忘记了怎样的因缘际会,读到了李娟的《我的阿勒泰》,当时就深深的被她的文字吸引,每一个汉字看起来都平平无奇,全部都是常见字,甚至没有陌生的词汇或成语,但组合起来就特别的生动活泼,就连我一向不爱看的环境描写都能自动在脑海中形成画面。买了她的书,看完后觉得好像自己发现了沧海遗珠,恨不得与每一个认识的人分享我的重大发现。看这本书的时候,我仅仅只是去过南疆,而她书中描写的阿勒泰则在遥远的北疆。但毕竟都是新疆,虽然在自然风貌、民族分布、风土人情上有比较大的差异,但对于一个汉族人来说,那都是新疆。所以在我眼里,她描述的那些场景,似乎都能从我在南疆的见闻中一一对应上。

  读到她笔下戈壁滩的荒芜,人在自然中的渺小和无力感,头脑中会闪现出当时从乌鲁木齐坐火车去阿图什的路上,一路上透过车窗看到的外面的风景基本上都是荒漠或者戈壁滩,以及看起来杂乱无章的各种线缆。偶尔看到一辆长货车孤独的、笨重而缓慢的行驶在远处。

  而新疆那明亮又热烈的太阳,能把人往白里照,一直照到你消失的太阳,真的是新疆特有的,我们爬到4号冰川的时候,看到了光晕,白花花的雪山顶上,一个圆圆大大的圈,照的你不敢直视,哪怕你是戴着墨镜,也只能透过相机镜头偷偷的瞄上它几眼。甚至后来再去看拍到的照片,都觉得晃眼。

  在读到她描绘的建在荒漠上的小村子里没有厕所这个事儿,更加的感同身受,一下子把我的思绪拉到当时找山坡遮挡来方便的回忆中。当时旅途到卡拉库里湖,借宿在湖边的一所土黄色的小房子里,说是房子,其实就是建在湖边背靠大山,勉强能遮风避雨的地儿,它属于当地村落的一个牧民阿卜迪大哥所有,他骑着摩托从湖对面的村子里赶过来给我们开门生火烧水。厕所只能去后面山坡解决,因为人少,倒也没有像李娟书里那样,大家一到晚上都是蹲在各个隐蔽的或者阴影里,我只需要找个能超出我身高的山坡即可,但是大白天还是有些许的不自在。

  而当她描写去村子里聚会的场景时,则会让我想到参加同学婚礼的那个夜晚,从下午到酒店,对于就餐环节完全没了记忆,举办完仪式后,开始载歌载舞,大厅里留出一大片场地给大家跳舞,新郎新娘在舞池中间,其他的小伙子或者上了年纪的大叔开始邀请女伴一起跳,我应该是整个会场里唯一的汉族人,还好,柯尔克孜族的同胞们长相没那么欧式,大家单纯从相貌上是分辨不出我是不是同类的,所以还闹了个乌龙:我带着相机过去的.,因为语言不通,所以多数情况下会拿起相机拍照,然后就走过来一个小伙子,对着我叽里呱啦一大通,还好他说话的同时伴随着一些手势,我大概懂了,是让我去拍照,于是过去给他们拍照。后来不知道是他们自己察觉出来异样,还是有人提醒了他,小伙子知道我是客人,不是婚庆公司的摄像师后,就在下一场音乐开始后,来邀请我一起跳舞,完全没有任何舞蹈基础的我,很是想拒绝,奈何小伙带着把我错认为摄影师的歉意一定要邀请我跟他共舞,热情的让人无法拒绝,只好跟着他来到舞池中,全身僵硬的我哪怕在他的带动下,跳起来也是明显的格格不入,同学在旁边让我放松,不要那么僵硬,奈何不知道从哪里开始放松,就这么僵着跳完一段。从酒店回到同学家后,他们又邀请了一个当地的歌手来到家中弹唱了一夜,而完全不懂维语和克语我居然陪着坐了一夜,天快亮的时候,回过神来发现了未能融入的我,一起合唱了汉语的《朋友》,不只是心酸还是感动,伴随着歌声,鼻子一酸,眼泪也快要下来了。

  不过对于这场婚礼,一直有个小事让我想起来都觉得遗憾,同学当时问我觉得她们的婚礼跟我们汉族人的对比怎么样,我回答说差不多(我的这个回答是基于流程上,从迎亲到酒店的各个环节基本上差不多,唯有中间的这个舞蹈环节是我们所没有的),当时听到我的回答,估计同学内心一万个白眼要丢给我了,哈哈哈哈,她期待的肯定不是我这样的一个回答。

  我的阿勒泰读后感19

  说实话,《我的阿勒泰》这本书,一开始我是没看懂,我不明白作者把生活、事物描写得如此细致,是想表达些什么?可能是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吧,所以我总是在看书间,去揣摩作者的用意,却忽略了自己当下看书的感受。

  直到阅读不断深入,我才慢慢被作者的文字所吸引,才慢慢有所体会,才慢慢有了不一样的感受。为什么要深究作者想表达什么,静静地感受文字散发出的美不也很好吗?感受作者当下心境所描写出的细腻文字,细致到一切事物都那么具象,那么真实,一下子就把读者带入到书中描写的场景中。

  这或许就是这本书的魅力所在吧——真诚,用心感受生活。

  书中有一句我很赞同:也许一旦真正投入到无限的自由之中时,得到的反而不会是什么“无限的自由”,而是缩手缩脚和无所适从吧。

  纵观现阶段不断内卷的社会。

  卷工作。卷最晚下班的那个,卷做得最多的那个,卷365天全年无休坚守工作岗位的那个。卷到最后,却发现,工资显示的依旧是原来那个数字。

  卷孩子。为了让孩子成为人中龙凤,卷做题,卷辅导,卷各种兴趣培训班,却把孩子卷出一系列心理疾病。

  还有卷身材,卷外貌......各种卷。

  一件事情一旦超过事情的极点,其本身的意义就会朝原有的方向反向而行。就是说,哪怕一件很有意义的事,超过那个度了,有意义也会变得毫无意义。

  都说越努力越幸运,内卷却让这份努力变了味。

  看看作者笔下的阿勒泰生活,与我们截然不同。没有内卷,没有内耗,没有都市生活的纷扰喧嚣。

  从小跟随母亲在阿勒泰四处漂泊,虽然居无定所,充满各种不确定感,但在作者笔下,我们却看到了一个个生动有趣的生活场景。

  当作者一家飘泊到一处人烟稀少的'牧场,因人烟稀少,所以居住的场所只能用帐篷架起来。每当遇到风吹雨打的天气,不仅要面临帐篷漏雨的问题,还要防止风大帐篷顶被吹跑的窘境,半夜爬起来追帐篷顶也不是件稀奇的事情。而帐篷漏雨呢,就用一只一只塑料袋子挂帐篷上,一个接一个,慢慢把雨水延伸到地面,惊叹生活小智慧的同时,让人觉得既窘迫又好笑。

  反观我们的生活,多少人被房子牢牢的困死。为了在繁华的都市生活落稳脚跟,多少人被房子困住了人生。为了房子,生活只剩下房贷,这就是现实啊。纷繁复杂的城市,车水马龙的道路,快节奏的步伐......内卷的环境,内耗的心境。生活失去了本该有的意义。

  所以,多羡慕作者笔下的阿勒泰,有旷野的风,绿意的山,湛蓝的天,有随遇而安,班味消散,通透自由,啊~是大自然的味道!

  “秋天快要过去了,而这片大地还是那么碧绿葱茏。只有河床下,水流边的白桦林黄透了叶子,纷纷坠落。洁白明净的枝子冷清地裸在蓝天下,树下的草地厚厚地积铺了一层灿烂的金色。”

  感谢作者那寂静而绝美,朴实而不失幽默,平凡而不觉乏味,极具通透感的文字,让人有种身临其境感。不必去远方,也能感受其中,洗涤那颗浮躁的心。

  最后,愿你我,面对生活,哪怕一路颠簸,仍能真诚以待,用心感受,试寻内心最初的宁静。

  我的阿勒泰读后感20

  让人麻爪,平日里可以絮絮叨叨地说不尽对它的喜欢,现下认真、正经地推荐却又不知说些啥。想起啥说啥吧。

  初中时很迷散文(当然现在也是),除了无止境地补课外,唯一的乐子就是放学去报摊买杂志看,那时候,我一度把龙应台视为最仰慕的作者,她的人生三书不知道翻来覆去看了多少遍,直到一次偶然,在《读者》上看到了一篇李娟的《我家过去年代的一只猫》,看的'我是泪流满面,怎么会有这么厉害的人!怎么写的这么好!呜呜呜……我把那篇文章剪了下来,挂到墙上,每晚临睡都要欣赏一遍...再后来,顺藤摸瓜找到了收录《我家过去年代的一只猫》在内的李娟的散文集《我的阿勒泰》,别提当时我多高兴了!哈!

  虽然整本书都是朴素的文字,但作者对于新疆阿勒泰地区民风的勾勒可谓是恰到好处,粗糙又充满真心,有时,那三言两语带过的,是苦闷,是迷茫,是不解,是热爱,是无所畏的坚定……书简简单单,文字简简单单,作者人也简简单单,我被这简简单单的一切迷住了,再难走出,或许这就是,最干净最简单的东西越讨人喜欢吧。然而生活中总是充满着各种瘴气,有的会使你迷惘,有的会带你误入歧途……很多时候,我们越走越长大,蓦然回首,其实已经离自己最想去的地方越走越偏,初心不见了……我读李娟,读《我的阿勒泰》更多的是对未来的自己的一种期望吧,小朋友,希望你简简单单地长大,简简单单地收获你的快乐,希望你的未来简简单单,你也简简单单。

  再后来高中时,《航拍中国》来了,我永远记得在新疆那期,我看到了阿勒泰!!!我高兴地要蹦圈子,给每一位朋友发了录屏的阿勒泰,分享我的喜悦,这是一个除了我的家乡外,让我魂牵梦萦的地方,我多爱它,它不知,我知。

  终于,这也成了我的,阿勒泰了。

  我的阿勒泰读后感21

  阿勒泰,位于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北部边缘。阿勒泰历史悠久、资源丰富、幅员辽阔。是新疆畜牧业生产主要基地之一,也是阿勒泰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李娟一个戴眼镜的女孩,还有她的妈妈,外婆一家三口住在新疆阿勒泰牧区以开商店为生活。而她用她那细腻的文笔,写下了她在阿勒泰一天一天的生活——《我的阿勒泰》。

  在《我的阿勒泰》中,让我印象最深的是第一辑《阿勒泰的文字》中的'《想起外婆吐舌头的样子》:“吐舌头的外婆,飞快地把舌头吐一下,‘对不起’和‘气死你’两种意味水乳交融。而且又吐得那么快,一转眼就神情如故,该干什么干什么去了,休想让她为最错的事情多愧疚一丝一毫。”外婆已经九十多岁了,可她对自己做错了事情之后就像一个小孩一样,吐吐自己的舌头,然后笑眯眯地坦白。

  “‘痛苦’这东西天生应该用来藏在心底的,悲伤天生是要被努力节制的,收到的伤害和欺骗总得去原谅。”是啊,不要娇气软弱,也不要心胸狭窄,更不要在困难面前放弃,才能成功!“最安静与最孤独的成长,也是能使人踏实、自信、强大、善良的。大不了,吐吐舌头而已……”是啊,人只有经过了安静与孤独的考验,才能懂得一切。而如果失败了,吐吐舌头而已……

  千万要记得,当你做错了事情,或是收到了挫折,就会想起这句话:“大不了,吐吐舌头而已……”

  我的阿勒泰读后感22

  “北疆之北是阿勒泰,她是狂野的梦,她是山野的风。”李娟和母亲、姥姥蛰居在新疆少数民族中间,经营着一家流动的杂货铺和裁缝铺。她跟随牧民不断辗转,走遍了阿勒泰的各个角落,见识到了这片土地上的人物风情。《我的阿勒泰》讲述的就是作者李娟在新疆阿勒泰地区生活中的点滴。

  不同于那些强烈的戏剧化冲突,或者经过反复修饰打磨的文字,李娟干净清新的文风直抵人心。全书语言真诚质朴,不刻意也不煽情,和未经美化过的照片一样不多加矫饰,真实到像是在一个悠闲的午后,和作者面对面,听着她絮絮叨叨地回忆这些年生活中的人、物、事。喜欢吐舌头的外婆,夏天深绿广阔的草场,古老热闹的弹唱会,李娟用满满的画面感全方位展示了阿勒泰地区人们的生活,真实又鲜活。这种沉浸式的阅读体验,让人彻底放松下来,静下心来感受生活的平淡美好。

  全书洋溢的是对生活的热爱,这种热爱在于感受生活而不是评价生活。阿勒泰的冬季漫长寒冷,物资匮乏,在这里生活殊为不易。然而除了少有的.几篇透露出负面情感之外,李娟笔下的生活是美好鲜活的,是充满希望的。胖医生的专家门诊、在荒野中的午觉、吻在天空中的云,她用不动声色的幽默,让生活焕发出别样的温暖、美妙与喜悦,每每读来总让人忍俊不禁。这种充满治愈力的文字让枯燥单调的生活变得可爱丰盈起来,我似乎能以此感受每一寸阿勒泰土地强烈的心跳。

  更难得的是李娟字里行间流露的肆意洒脱,比如:“还有一些夜里,每当帐篷顶篷又被风撕裂了一道缝……雨水一串串淌了下来……于是就摸索着,在床板下取出早就准备好的一堆塑料袋子,左一块右一块拼凑着蒙在被子上——只要水不落到身上,管它落到哪里。天亮了再说吧。”“我永远忘不了中途投宿的那些夜晚,那些孤独地停留在空旷雪白的盐碱滩上的破破烂烂的土墙房子旅店,还有旅店上空辉煌灿烂的星空……”李娟在新疆的荒野居无定所,她和母亲、姥姥一样,坚强果敢,风来感受风,雨来感受雨,这样的洒脱与坦然,就像她笔下在夜空里“不顾地挥霍着有限的激情”的焰火,是“奇迹”般的情景,给人蓬勃向上、肆意生长的力量。

  不妨跟着李娟一起,坐着摩托车穿过春天的荒野,在河边捡花纹美丽或奇形怪状的卵石,躲在漏雨漏风的帐篷里,感受远离喧嚣吵闹的纯粹生活吧。

  我的阿勒泰读后感23

  初次翻开《我的阿勒泰》,我本想领略北疆风光,从空旷寡淡的日常短暂抽离;没承想,通过文字,发现了如此清澈高远的世界,慢生活中无不透着人间至味清欢……

  这本由作家李娟所著的散文集,讲述了她在新疆阿勒泰地区的生活点滴。全书没有浮华辞藻,没有高潮迭起的情节。作者通过平实而又鲜活的文字,将阿勒泰地区的风土人情展现得淋漓尽致,将细微的日常生活变得甜美而又温暖。

  打开这本书,你会认识一个混住在哈萨克族牧民中的十八、九岁的汉族姑娘,不知疲倦地向你讲述着她的生活,讲天空、草原,讲她家的小杂货铺,讲周围的人和事。她自然率性,有着年轻女孩的天真。采木耳、放烟花、乡村舞会……这些琐碎小事她都津津乐道。初到新疆乌鲁木齐,她欢快地走在街上,“简直想要展开双臂走”;妈妈在汉语和方言之间胡乱翻译,她说着可气,却忍俊不禁;外婆看着小耗子时,她突然悲伤,“她那暂时的欢乐,因为这‘暂时’而显得那样悲伤”……她纯粹坦诚,不夸张、不扭捏,任由情感自然而然地流淌,把自己的感受讲给你听。在她的故事中,我走过她走的路,看过她看的风景。同时,我也清晰地看到了自己的过往,那些与家人、朋友共度的时光,所有甜蜜与苦涩的回忆在眼前一幕幕交替。正如苏轼所说,“人间有味是清欢”,从李娟的文字中我读到的正是生活本身的明朗。

  关于自然,书中的纯粹更是表现得淋漓尽致。李娟仿佛天生具有与自然、土地、天空、动物等和谐相处的能力。她写阳光,“冬天的阳光,更像是一件银器散发出来的光,没有一点热气”;她写天空,“阴天里,世界的白是纯然深厚的白”;她写白云,“云的白不是简单的颜色的'白,而是灵魂的白……”这种对纯真自然的本色描绘,让阿勒泰处处充满野性坚韧的美。一篇结束再读下一篇的时候,我总觉得,她的心是敞开的,这些风、云、雾、山河、动物,都可以自由出入她的心;她的心是自由的,在文字中自由翻涌。

  关于成长,我很少见到她抱怨与苦叹。“似乎一生都处在即将长大又什么都没能准备好的状态中。突然又为感觉到衰老而惊骇”,她的文字中流淌着深深的孤独感。生活在北疆荒野之地的年轻女孩子,生活怎么都谈不上恣意。她自娱自乐,笔下“阿勒泰角落里一些寂静、固执的美好”都浑然天成。简单的快乐、纯粹的悲伤都用平白朴实的文字记录着、描绘着。好像她的生活永远是热气腾腾的。“最安静与最孤独的成长,也是能使人踏实、自信、强大、善良的。”

  读完此书,我的心境复杂又开阔,折服于李娟的生活领悟,折服于文字的魅力,更折服于李娟本人的魅力。她文字里尽是舒展与通透,笔下流淌的尽是自然的童趣与大美、生命的豁达与敬畏。与人烟稀少的阿勒泰相比,生活在车马喧嚣中的我们,应该有更多有趣的故事与风景,置身其中的我们又为何不为所动?

  在通往生活的途中,边找寻、边成长,希望你我都如李娟一般,内心平静且自由,眼里干净且坦诚,生活有趣又美好。

  我的阿勒泰读后感24

  我总觉得散文是最难写出彩的文体,尤其还要出版成为集子。读者往往是:对散文集第一篇发出赞叹,对第二篇觉得新鲜,对第三篇和第四篇……就不由自主地陷入一种无聊中——相似的选题和文风,让那一点勃勃兴致很快消退。

  李娟所著的《我的阿勒泰》却不一样。直到读完最后一篇,我仍不觉得有“审美疲劳”,甚至最后这一篇《木耳》带来的震撼,令我久久不能忘怀。

  “从我妈找回的第一朵木耳开始,我们源源不断得到的东西使原先牵扯住我们的那根绳子挣断了。生活中开始有了飞翔与畅游的内容,也有了无数次的坠落。”我很难想象,作者如何从木耳这样的“小东西”身上,萌生那么多对生活的探讨。在我看来,《我的阿勒泰》能让读者始终保持阅读的“新鲜感”,一是因为选题独具匠心。久居城市的读者未曾见过书中那独特的风土人情,人与人的交际熠熠闪光,不同民族的差异和融合都显得格外俏皮。二是因为作者李娟对于文字的把控能力。她所写下的一字一句,看似是在随心所欲地拨弄心弦,但每一篇都流淌着勃勃生机。

  除了《木耳》这一篇散文外,我最爱的是《想起外婆吐舌头的样子》。“吐舌头的外婆,飞快地把舌头吐一下,‘对不起’和‘气死你’两种意味水乳交融。而且又吐得那么快,一转眼就神情如故,该干什么干什么去了,休想让她为做错的'事情多愧疚一丝一毫。”从这简单的描述中,我就能想象到这位老人家的可爱形象。“最安静与最孤独的成长,也是能使人踏实、自信、强大、善良的。大不了,吐吐舌头而已……”外婆去世后,作者仍能从外婆身上汲取到那股从容豁达的力量,在一喜一悲中,我仿佛也能领悟到对生活“吐舌头”的魅力。

  我把那些写得精妙的段落抄在本子上,空闲的时候就会打开来看一看。每次打开,我都仿佛和新疆阿勒泰的草原一起,在辽阔的世界中顺势“睡倒”,静静享受生活的诗意。

  我的阿勒泰读后感25

  书中印象最深的就是李娟的母亲,一位善良淳朴的妇人,她对人对事都没有太多的话,遇事甚至还要讨女儿的主意,但是她总是在不经意间表现出强大的母爱。李娟曾偶尔抱怨说,冬天太冷晚上睡不好,没想到母亲第二天竟然扛了硕大的包裹出现在女儿的面前,这可是母亲放下电话后,连夜弹面絮被缝制起来,并扛着走了十几里山路赶上早班第一台车,给女儿送过来的,望着厚厚的棉被,母亲对于女儿的拳拳爱意,我便和作者一样感动了。记得刚到广州工作那时,梅雨季节里,阴暗潮湿,每天从里到外几乎就像泡在水里一样难受,也是在电话里偶尔跟妈妈抱怨了几句,没几天就收到妈妈寄来的超大包裹,里面足足有三张被子,从厚的、中的直到薄的,每张都晒满了北方浓浓的阳光,每张都套好了洗得干干净净的被套,不记得当时怎样把它们抱回家的,只记得晚上把它们盖在身上睡觉时,先是哭了好久又是笑了好久。女儿走到哪里,妈妈最深的爱就会直射到哪里。

  书中的姥姥是一个活得最招人爱戴最智慧的老人家,她那么大年纪一直不停的跟儿女们劳作着,尽心尽力的帮着自己的孩子们过上好日子。每当她做错事的'时候就会吐吐舌头,像个孩子一样羞涩的笑笑,她的心底也同孩子般透明纯净,姥姥的思维逻辑就是做错事了,就吐吐舌头,笑笑让它过去,然后改了就是。多简单的道理,可我们又有几人能够做到?现实的生活让我们都有了层层铠甲包裹下的一颗渐渐冷漠的心,容不得别人对自己的批判,更是为了所谓面子,让很多事情一错再错的那么错下去,明知是错误的,为什么我们就不能偶尔停下忙碌的身影,好好回头想想,然后吐吐舌头,完美地笑笑,彻底改正呢?生活中低一次头,你就会发现土地上小花小草的美,同事间随和一下,你就会发现大家原来是那么的友爱,上下级之间关爱一下,你会发现你会收获更多的赞誉,所以别在冷着你那张脸,小心提防什么?学会微笑,善于微笑吧!不是社会太冷漠,不是别人对我们不好,是我们自己没有敞开心扉,让阳光透进来。学学书中的姥姥,吐吐舌头,孩子般的笑笑,错了我可以从头来过!

  书中的李娟曾因邻居抵债的一匹马而想了很多,最终反而放弃了,因为她不想这匹马成为全家然的拖累和牵绊。现实的藩篱中,我们都会被很多外在的物质条件所困,有了房子还想要大房子,有了位子还想要当大官,有了钱还要更多钱,心就像一个被欲望充斥起来的膨胀物,越来越大,最终会被撑爆。就像是现在一些被抓的贪官一样,他们起先大都也是贫家孩子,靠着读书慢慢跨出农门步入仕途的,就是因为在以后工作生活中慢慢控制不住自己的欲望,才开始贪腐堕落的,最终走向一条不归之路。其实我们生活中要的并不过,不过是几件衣服,一日三餐,一张床而已,把这些搞得那么高大上那么奢侈又有何意义呢?吃的太多太好,会血脂血压高,会发胖,为了健康为了身材你还要想尽一切办法把那些长在你身上的肉一点点减回来,人生何苦一个折腾了得!放弃外在的一些欲望,清静做些事情,这样的成功才是最大的无为的成功!

  在阿勒泰的丛山峻岭间,天苍苍野茫茫,牛羊成群,野花遍地,但它不是世外桃源,是我们每个人心灵的家园,有我们坚持初心方得始终的追求,有我们最纯净和湛蓝的生活。

  我的阿勒泰读后感26

  初读《我的阿勒泰》这本书时,只是朦胧的翻看了几篇,那书中所写的荒野草原风光,令我对西北产生了极太的兴趣和向往,但我也仅仅只是认为那里风是优美,便没有再读出别的什么了。直到寒假将西藏,新疆,内蒙古全游历过一遍后才能体会书中所感。

  阿勒泰的云是明亮而高远的,不像唐古拉山顶的云轻轻的压在头顶,而是如帛如沙随着风拂过轻轻晃动,天空总是碧蓝的,像是澄澈透明的清泉却又望不到底;书中所写的不止是阿勒泰的景,还有当地淳朴的人。在城市中,澡堂都是—间间分隔着的,里面除了水声便再无其它杂音,但阿勒泰的澡堂竟是欢乐的,喧闹的甚至可以放声歌唱,那是一种怎样的`歌声,一个接一个,如涓涓流水汇成涛涛江水的歌声,是带着野性的、粗犷的,令大地震颤的歌声,人们可以毫无保留的释放自己,像那旷野中吹过的风一样无拘无束,热烈而自由。

  除了书中所写,作者的文字也让我收获良多。作者文字清新自然,没有大量词藻化丽的堆物,只是单纯真实的向我讲述着一个个来自远方的故事,让我身临其境的倾听着,感受着,领悟着这首荒原上生命的赞歌。

  我从《我的阿勒泰》这本书中逐渐体会出作者对阿勒泰深厚的感情,通过作者的眼睛和她的情感,我终体会到来自遥远的阿勒泰角落甲的一些寂静、固执的美好!

  我的阿勒泰读后感27

  远离城市的喧啸,大自然将灵魂包裹,吸收天地,静静吐纳,李娟笔下的阿勒泰被赋与无穷的魔力,既有似蒙古草原般的奔放潇洒,又有烟雨江南般的温馨呢喃,好像吴依软语就在耳边回荡。

  第一眼看到阿勒泰便有种莫名的距离感,虽没有十万八千力之感,却觉得是一生不可及的地方,而这本书将距离拉近,文字中的狂风暴雨也变得十分真切。作者与母亲和外婆三人在阿勒泰开了个小店,生意有些不景气,但在文字中流露出的都是一个少女对人生的.无比乐观,马马虎虎,懒到有钱都不愿意去赚,看店总偷跑出去玩,让顾客急得漫山遍野地去寻找,听起来总觉得不可思议,可事实就是如此。那里太美了,天空除了几片稀薄的云便是湛蓝,给人无限的生机之意,没有红绿灯和警示牌的伫立,面前的路充满新奇与空旷,比起讨厌的小店我肯定会不假思索地选择出门。

  那里的宴会与我们的完全不同,在一个小朋友的眼中宴会是开放又构谨的氛围时好时坏,但在阿勒泰一个宴会往往会办上几天几夜,人们在宴会上尽情玩耍,跳着欢快的步子,还有许多间小房子,女人们则是边吃边唠些家常,男人们围在一起饮酒作乐,许多陌生人,但在那种场合下好像都是那么亲密熟悉。

  《我的阿勒泰》写的都是些生活日常碎片,但是呈现出一种不一样的环境中的人生,那是我所向往的无拘无束,在蓝天下想睡就睡,与周围的人们和谐相处,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游,在宴会上忘我的玩上几天几夜,它给现在在社会压力下的人们去向往自由与美好。我认为它告诉了我们许多,比如在任何一个地方,即便身天堂有许多东西还是要舍弃的,所以便要乐观起来。争取了许久的人、事,如若不成功就去藏在地底的内核,想它是否值得,值得就做的干脆,不值得就放手地干脆。每个人心里都有自己的那个阿勒泰,而我的阿勒泰已然在我的脑海中谱写,放大到未来……

  我的阿勒泰读后感28

  翻开这本书,我对它充满期待,就像看到这部剧上映时,马上就想去阿勒泰一样的激动无比。我以为它会像《额尔古纳河》一样,因为它们都是记录着不同民族的不同时代的生活方式。同时描述了那些我一直想见又从未见过的风景。额尔古纳河是那样热烈又深刻,它激发了我想去额尔古纳河的冲动和对自然的向往。我被他们民族的纯洁,善良以及敬畏自然的行为感动着。同时又对里面的生死和民族的消亡而心生悲悯,让我读过后久久不能平复。

  而《我的阿勒泰》却恰好相反,它更像作者的一本日记,字里行间全是温柔,可能只有生活在那样纯净边疆的人才能写出这样干净纯粹生动又有趣的故事。读的时候一定要闭上眼睛感受它描述的小河平缓舒畅,感受着宁静的如同被明镜的玻璃封住一般的可可苏湖泊,想象着眼前就是寂静而神秘的滴水泉,以及浓重蓝色一望无际的.天空和耳边响起叮叮当当的羊群。我被里面简单的生活感动着。“草打完了,麦子收完了,家畜膘情正好,于是大家成天往马路上跑,三三两两站着,天黑了也不回家。就那样站着没完没了地说话。说到实在没话说了,仍面对面站着,你看我,我看你!”书中有位叫江阿古丽的姑娘,她是一个勤劳细心的女孩子,整天沉浮在家务活的海洋里。闲暇时间就绣绣花,去河边捡捡石头。生活寂静而心满意足。这样的日子真叫人心生向往……遥远边疆,乡间田野,不同的人不同的经历不同的命运,本是生活不易,却未见一起抱怨仍热爱生活的样子。我们都向往广阔的世界,却都栖息在小小的角落里!而书之所以让我们欢喜,是因为有人替我们看了我们没看过的风景,经历我们没经历过的人生!

  我的阿勒泰读后感29

  《我的阿勒泰》是作者李娟十一年来散文创作的合集,真实记录了作者在新疆阿勒泰地区生活的点滴,同时也包括人与事的真情回忆。在作者的笔下,我看到了一个个活生生真实的人物,感受到的是平凡普通的人们爱的炽热。

  作者的母亲是一个十分富有创造力的女人,在《“小鸟”牌香烟》里,母亲创造出来的那些不规律的汉字劫被市民们用得不亦乐乎,既使是市民不能运用的一些词,也要让他们明白这些词的意义。作者母亲的创造力,来源于母亲对生活的热爱,对当地风土人情的领悟,还有对那些拙嘴笨舌的土著居民的爱,无论是对这片土地还是作者心中都留下了爱的温度。

  第二个给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的外婆。在《过年三记》的“烟花”这一节中,有关于外婆的描写“外婆走得太慢,等拄着拐杖一步一步挪出门,都已经结束了”同上一回一样,外婆好不容易走到大门外,又只看到了点尾巴,说明作者在写这本书的时,外婆已经十分年迈了,腿脚行走极不方便了。而紧接着的一小段中,外婆显得尖酸刻薄,似乎变成一个没事找事的小人形象,与之共同表现出来的,是外婆的一种让人气不起来的可爱形象。即使是在这样的一位活泼开朗的外婆内心深处也还是有悲伤的,正因为如此,外婆对作者的那份爱的温度与重量,对作者来说如此独一无二。

  不但是人物,在李娟的笔下,平常普通的事也变得十分生动有趣,比如《蝗灾》一篇,蝗虫来临的时,黑压压的一片,作者由此想到了童年的美好童话,再例如《要是在喀吾图生病了的话》,医生们可怕的开药方式,和“胖医生”拿药时的滑稽模样,种种平常事,变得生动好玩起来。

  我最喜欢的一篇是《我所能带给你们的事物》,前面叙述描写的内容十分朴实,讲诉了作者给家人带来的一些东西,但是这些东西看来也没给家里带来帮助,反而好像还给家人们多增加了一些负担,可是作者是愿意留在乌鲁木齐的,乌鲁木齐总有无数可能性出现,我是没能给家里人带来些什么,而就在一通电话中,我谈起晚上有点冷,母亲就立刻扛着一床厚到把人压到呼吸不畅的驼毛被子来了,这正是我所需要的啊!不知何时,又回想起了揣着“袖珍兔”笼子回家的`情景,在如此漫长的归途中,不知身在何处,都已感受到了有家才有的温度,我所能带给你们的事物,只有这么多而已,而你们却总能在关键的时候给予我最需要的东西,有了你们,有才了家的温暖。

  读完整本书,我心中感觉到前所未有的开阔和温暖。也许只有像李娟这样的不是作家的山野女孩,怀着对生命本能的感激与新奇,一个人面对整个山野草原,才能写出如些与众不同的鲜活文字。

  我的阿勒泰读后感30

  “《我的阿勒泰》你看过吗?”一位朋友问我。我立马高兴地回答:“看过啊!我十分喜欢这本书,我想把它推荐给你。”

  《我的阿勒泰》这本书记录了李娟一家人在阿勒泰的故事。她在书中描绘了新疆的风景,讲述了新疆的风土人情,赞美了新疆人的友善。

  新疆的生活时不时给李娟带来一些小惊喜。“我弯腰从脚边土壳中抠出一枚小石子,擦干净后发现是一块淡黄色渗着微红血丝的透明玛瑙。”我看到这里时不禁想起在一片荒无人烟的沙漠上,一片红色闯入眼帘。低头仔细一瞧,那是玛瑙!阳光照在玛瑙上,它们发出了耀眼的光芒,分外迷人。李娟在一个大雪天和家人、小狗一起去散步。雪地上没有一个脚印,白的那样纯洁。她们踩在雪地上,一步一步小心地走着。在她们身后是一排排错杂的脚印,这成了雪地上的一道风景。一望无际的雪地上,三只小狗正欢快地玩耍,时不时发出一声叫唤,多么有趣。

  新疆的人大多十分友善。一个女人有一次在悬崖边用一个木桩救下了自己的丈夫,后来她就把这个木桩留在了悬崖边,想着它也许能帮到更多的人。在弹唱会上或舞会上,一群不认识的人也会在一起喝酒、说话、玩耍、论家常……李娟大年三十在村里放烟花,阿勒泰的人是不过这个节日的,可是她们一点儿也不抱怨她吵,遇见她时还说:“你们昨天屋子那里好漂亮!”他们是淳朴善良的!

  李娟写作时也不忘用家乡方言。《有关外婆》这篇文章中,作者写道:“晓得啥子哟,不干不净不得病”,“老天爷!清汤寡水的',老子要挽起裤脚跳下去才能捞到几颗米。”作者写得幽默风趣,引人入胜。她在雪中散步,三只小狗中的阿黄不听话,她说:“哼,现在再听话再摇尾巴也没有用了!不理你!”我看到这里时乐不可支。李娟竟然对一直顽皮的小狗生气。我觉得读她十分亲切,像孩童一般。戈壁滩上,风沙相交,这让作者十分不舒服。可她却拿起笔,在纸上“唰唰”几下,又记录下她在茫茫沙漠上的痛苦及一路发生的趣事儿,让人身临其境。

  我把这本书放在书架的中间位置,常常拿出来翻阅,爱不释手。我也要把《我的阿勒泰》这本书推荐给你,希望你也能感受一下有趣的新疆生活。

  我的阿勒泰读后感31

  读完李娟的《我的阿勒泰》,我仿佛经历了一场心灵的远行,跨越了城市的喧嚣,来到了那片遥远而神秘的阿勒泰地区。这部作品不仅带我领略了北疆边地的独特风光,更让我感受到了人与自然之间那份深沉而真挚的联系。

  书中的文字如同清澈的溪水,流淌在我的心间,让我感受到了那份宁静和纯粹。李娟以她独特的视角和细腻的笔触,描绘出了阿勒泰地区独特的生活场景和人文风情。那些与牧民们的交往、日常琐事、以及她对这片土地的感悟,都让我感到无比的亲切和真实。

  在阅读过程中,我被书中描绘的自然景象所深深吸引。阿勒泰的雪山、草原、河流、森林……这些美丽的自然景观在李娟的笔下变得栩栩如生,仿佛我就置身其中。我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壮丽和神秘,也感受到了人类在自然面前的渺小和敬畏。

  同时,书中对于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李娟描述了牧民们如何在艰苦的环境中生存,如何与大自然相依为命,以及他们对于自然的敬畏和尊重。这让我思考了人类与自然的关系,也让我更加珍惜我们身边的`自然环境。

  除了自然景象和人文风情外,书中还展现了人性的美好和温暖。李娟通过她的经历和观察,描绘出了那些普通人的生活片段和内心世界。他们或许没有华丽的外表和丰富的物质,但他们却拥有着一颗善良、淳朴、坚韧的心。这些故事让我感受到了人性的美好和温暖,也让我更加珍惜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联系。

  《我的阿勒泰》是一部充满情感和哲思的作品。它让我领略了北疆边地的独特风光和人文风情,也让我思考了人类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之间的关系。这部作品让我感受到了生活的美好和真谛,也让我更加珍惜现在的生活和关注身边的人和事。我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会将这份感悟和启示带入到我的生活和工作中去,让它们成为我前进的动力和支撑。

  我的阿勒泰读后感32

  《我的阿勒泰》是先看了电视剧,才打算看书的。

  作者李娟是有多么的热爱这片土地:才能执着它的美丽?这片悠寂而美到窒息的土地,是我的阿勒泰;它,就是我的心中净土,眉间方寸。

  李文秀说你看我虽然笨手笨脚,但我还是个有用的`人对不对?啥叫有用?妈妈生你下来是为了让你服务别人的?你看这个草原上的树,有人用有牲口吃,叫有用,没有用,没有吃,就这样待在草原上也很好啊!

  被震撼到了,我们从小接受到教育是要做对社会有用的人。帮助、贡献、积极等等几乎涵盖了生活中所知的一切。但是每个生命的存在,并不是因为有用才存在的,而是他本身就应该存在。正如余华老师在《活着》所描述的,人是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她在奔跑,她在骑马微笑,因为他相信,再颠簸的生活也要闪亮地过,不是作者想要要刻意地表现什么,而只不过是他心中有光、脚下有路,手中有扬起的马鞭儿,还有那桀骜的小马驹驮着他奔向心中的诗和远方.....

  从生活写起、去爱、去生活、也去受伤,世界温暖、草原明亮、每一个人的眼睛都是新鲜喜悦的,因为它有治愈一切的可能。

  我的阿勒泰读后感33

  跨越高山,盆地,走过沙漠,海洋,哪里是属于你的天堂?——题记

  在九百六十万平方千米辽阔土地的西北端,在亚欧大陆的腹地,在准噶尔盆地的北部,在阿尔泰山脚下,有这样一个地方,名叫阿勒泰。学过地理的人都知道,那是一个极度荒凉,贫困,并且人烟稀少的不毛之地。我对于这个地方最初的印象大概也只能用这些词汇来形容了。然而,今天,当我翻开《我的阿勒泰》这本书,却发现,原来,那里从不荒凉。这本书的作者名叫李娟,一个生长于新疆阿勒泰的汉族姑娘。

  《我的阿勒泰》是她的成名作,一如她一贯的写作风格,都是描写西北地区的乡土人情。这本书其中的很多篇文章最初是被李娟写在博客上的,也就是简单的随笔,并非鸿篇巨著,却充满真情,一字一句,也就是白描式的手法吧,阿勒泰,就这样清楚地展现在我眼前。阿勒泰,真情的阿勒泰。在这本书中,没有跌宕起伏的.小说情节,也没有词藻华丽的绝美语句,然而字里行间流露出的浓浓真情却让我无法抵挡。在这里,有感人至深母女情。整本书中,作者不止一次地写到过母亲。虽然母亲不是主要描写对象,但足以证明母亲在作者心中的重要性。最令我感动的是作者在第一章中写到的一个片段:自己只身在外打工,晚上极度寒冷,母亲打来电话,作者便随口向母亲说了句有点冷。可没想到到了凌晨,母亲竟来到了自己身旁,小小的身子扛着很重的大棉被。从村庄到县城,从县城到省城,都是夜班车,外面还下着雪,作者在文中只用了一句话浓缩了母亲这段艰难的行程,也浓缩了深深的母爱;在这里,有着割舍不断的祖孙情,与想象中慈祥的外婆形象不同,李娟笔下的外婆是幽默的,甚至有些调皮的“老顽童”,用文中的词来形容,就是“爱捣乱”的。然而这才是最真实的。生活中最常见,最感人,最难忘的片段,往往是自然的,不做作,不煽情的。在那些有关外婆的文字里,我看到了那样一个可爱的外婆,并不像一般文学家所描写的那样严肃慈祥,反倒是贪玩,天真。也正是这样的外婆,给李娟带来了无尽的快乐,也让读者难以忘怀。作为全村唯一的汉族家庭,李娟一家却和哈萨克族的牧民们相处得很好。虽然他们属于不同的民族,有着不同的信仰,但却仍然亲如一家。这让我真切地体会到浓浓的民族情谊。这情谊,表现在李娟想让未看过烟花的牧民们看个够的愿望,表现在牧民与李娟母亲交流时的有趣故事中……

  坐在家中的书桌旁,读着读着,我仿佛看了一场纪录片,大开眼界,仿佛身临其境,经历过那书中的一点一滴,又仿佛做了一场梦,从遥远的另一个自己醒来。然而终归是做梦的,从梦中醒来,又要面对现实。人们像上了发条的陀螺,围着生活麻木地旋转,在快节奏的都市生活里,人们脚步匆忙,再美的景色对都市的人们来说也同荒漠一样毫无意义,因为他们没有时间和心境去珍惜和欣赏。在利益面前,在欲望驱使下,人与人之间多了冷漠的隔阂,少了善意的交流。然而再看李娟笔下的阿勒泰,虽然看似荒凉,却因为爱而变得丰饶。在那些鲜活而又富有生命力的文字里,我看到了遥远北疆角落里的风土人情,更体会到李娟对亲人、对友人、对邻里、对自然、对生命的热爱。真羡慕李娟,羡慕她心有所属。她的心,是属于阿勒泰的。在这片土地上,流淌着她的汗水,回荡着她的笑声,倾注着她的心血。她对于这片土地,有着浓于血液的深厚感情。她爱这片土地,爱这土地上的一草一木,爱这土地上的每个人。而她这份深厚的爱融入文字里,以最朴实无华的语言来记叙自己平凡的人生,以看似幽默的笔法来描写艰辛的生活,让读者读着笑着,然而就在抬头的不经意间,发现自己早已泪流满面。“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着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很多人四处旅游,寻找美景,寻找属于自己的天地,却发现异域再美的风景对自己来说也只像天边的浮云,那么遥远,那么不真切。为什么?因为他们只顾背上的行李,却忘了带上爱。原来,用心去爱,便不觉荒凉,有爱的地方,就是属于你的天堂。

  我的阿勒泰读后感34

  去年陪儿子上课,老师推荐孩子们看李娟的散文《我的阿勒泰》。这位老师说,你们会喜欢她的说话方式。她用了“说话”两字,而不是文章,也不是写作。我便明白这是个温暖系的散文写手。

  一直没去翻看这本书,直到最近看了好几本外国小说散文,觉得那个译本,哪怕是最权威最受欢迎的译本,读起来依然让我觉得不够优美动人。总觉得我和文字隔着一层薄薄的纱,或者说译本的文字让我觉得是眼前弥漫着淡淡的雾,虽能看清你的脸,却无法看懂你的表情和神韵。亦或许是中西方文化的差异等等,语序语感的不同,让我觉得译本的语言不够行云流水,不够明亮透彻,不能touch到你的心。在这样的情形之下,最近迫切需要看点纯本土人士写的文章。于是想到了李娟,想到了她的阿勒泰。

  书里你看不到太多华丽的词句,你可以感觉到这个人肯定不是所谓的什么名校中文系毕业,没有太多的卖弄文学,更没有晦涩难懂的词语或者思想。你看不到孔乙己问茴香豆的茴字怎么写的酸腐之气,也看不到冯友兰式的用词造句,当然也没梁文道的评论多方位,更没有张爱玲式的文学功底。你仿佛就是看到一个很普通的人,娓娓道来她的生活环境,她的生活记录,她的心情变幻。可是如果说你纯粹是在看一个人的博客日记,那么又觉得不仅仅是如此这般,你会被带进她描述的世界里,你会想象着那片戈壁的狂沙风暴,你会跟着她的思绪想象着她的生活,你会很想去看看那片离我好遥远的城市到底是怎样风情。

  她写得真好,我不由自主被带进她的生活。我会深深记得那个叫做阿勒泰的城市。并且我有着很想去阿勒泰的想法。

  至此,我想她是一个成功的散文作家。

  她所写的大多都是她对生活小事的感悟,那匹人家抵债还给她家的马儿,那辆她坐了一整天的摩托车,那年她养鸡,她去森林采木耳等等,以及她描写的在她家商店打电话回家的有趣的哈萨克的小人物,这些都非常的吸引人并且朴实。她的故事非常朴实,很一般的小故事,但是你读起来却感到那么的有意思和温暖。她和叔叔在半路,摩托车没油了,但是却有过路人慷慨的倒油给他们,倒油的皮卡车主不见得有多富裕,那辆车极其年代久远且破烂,但是他们善心好心。我反复看到,在那遥远的地方,那个肯定我不如上海这般文明的.城市,那里形形色色的人是善心的,温暖的。在那个天那么蓝,风那么急的地方但却有着最朴实最可爱的人民。用句很俗的形容词,正能量。是,让我的内心深深被温暖被感动。

  从作者的笔下,我惊喜的看到一片还没有被外界文明所侵扰的极荒僻壤。那里的人有本能的笑泪爱痛,完全展现出生命最原始的状态。正如她所说,在那样的地方,人不是主宰,只是自然界的一小部分。这应当才是世界的本来面目,才是宇宙间平衡有序的生命形态。那里的自然狂野直率,没有被城市文明所加工,生长在这样的天地间,或许她理所当然就被浸润出一副与天地浑然一体的性灵和情怀吧。他们不一定懂得文化是什么,但是他们对美和对美的表达却有着先天的自觉,而且这种自然而发的美比之经过文明浸染和艺术加工的美更具震撼力。即使你没有与他们共通的语言,也能产生文化的共鸣,而心生感动。如果不是通过作者的文字,我无法想象在茫茫天地之间还有这样一个不为人知的角落,一群寂寞而卑微的人,艰苦却欣欣向荣的生活着。我不能不赞美他们的隐忍、坚毅、乐观。但他们自己不这样认为,他们把上天降临自身的一切悲喜哀愁都看作理所应当,看作一切生命出现、存在、消忘过程中的常态,平静而无怨的接受。

  那些居住在她的四周,常常与她打交道的贫穷的原住民、孤独的游牧者也都有着形形色色、性格迥异的生活方式,有时他们甚至会因为十分荒诞的思维、怪异的僻好而做出令她无法忍受的举动。假设我们有一个或数个这样的邻居,肯定会天下大乱。而作者的眼晴却能透过她宽容的人格,去看待这些人,而且走进这些人的内心世界去认识、体谅他们。因为她自己也是这样寂寞无望。她把他们描述的滑稽有趣又可爱可亲,使你笑中带泪,为他们如此真实的活着,又活得那样寂寞、那样苦辛而感叹。

  李娟让我感受到有种作家是浑然天成的,他们的写作能力是上帝赐予与生俱来的能力。正如我后来无意之间看到王安忆对她的评价——她的文字一看就认出来,她的文字世界里,世界很大,时间很长,人变得很小,人是偶然出现的东西。那里的世界很寂寞,人会无端制造出喧哗。

  作者用乐观向上的姿态诠释了世界,实在值得我们去感受她那独特的见解。干净纯粹质朴的文字,越发显得世界是那般美好。

  我的阿勒泰读后感35

  我想要,被放逐的生命,在岁月静好中,怀念逝去的美好。我想要,被放逐的生命,避开盛世繁华,在细水长流间,找寻年华的纯真。我想要,被放逐的生命,忘却人间之事,在无人之境里,沉淀自己的梦想。

  ——选自《被放逐的生命》

  我的阿勒泰来自阿勒泰的精灵吟唱,亲恋生活的感动心语。《我的阿勒泰》一书中最吸引人眼球的不是她天才般华美的文字而是心与心之间最为原始的萌动。一种沟通,一种体会,更是一场心灵的洗礼。她出生在遥远的边境-----新疆,那里的人们淳朴而又快乐,大山是他们的依存,牧草是上天赐予他们的最甜美的礼物,牛羊是他们最为忠实的伙伴。天当被子地当床,山作枕头月作灯说的就是这群潇洒肆意的游牧民族,而现代的人们追求冷硬而快节奏的生活,在物欲横流的俗世中迷失了最简单的自己,但我们却能在李娟的文字中看到一颗颗鲜活的富有真挚的心。

  这点令我们诧异,而恰恰就是这点塑造了李娟奇迹般的文字。李娟的文字字里行间透着一股生命的气息,渗透到我们的.骨血中,思维中,行动中。起初吸引我阅读的是书中无处不在的戈壁、草原、雪山、帐篷、骏马、牧人,这些事情对于生活在钢筋水泥丛林里的都市人来说,天然就有一种吸引力。但细细读来,无不感动于书中的淳朴民风,其中有一个小故事令我印象颇深,但我已忘了是在《我的阿勒泰》还是《阿勒泰的春天》中写到的,那是个小女孩天天来看自己的新衣服,因为女孩的衣服要八块钱的加工费,但女孩的妈妈好像迟迟凑不出来,因此一直没来取,要知道对一个山里的孩子来说,一件新衣服是多么的珍贵。女孩天天放学回来路过我家进来摸摸自己的新衣服,脸上浮现出满足的表情。一天,妈妈时在看不下去了,就让女孩把这件衣服拿走了。呵,在这里无时无刻不充斥着一种清净、自然。生活在一个充满喧嚣的世界里,到处是人流与汽车的轰鸣,每天有缕不尽的烦恼的我们永远无法切身体会到那股在山野中吹浮的清甜气流,无法感受那属于大山子女的鲜活的纯真的心灵。因为我们已经给他们画上粗鄙的色彩,是我们自己推走了属于我们的那份简单。

  哈萨克人民的拖依,总是那么别具特色,每一场舞会都有一个帅气可人的弹奏家,弹着热情洋溢的冬不拉,唱着山里的醇厚文化,那个世世代代的古老民族的积淀。年轻的男女们早已踩着冬不拉的节奏步入舞池,寻找命中注定的那个他(她),而我们的主人公也早已芳心暗许,可惜的是落花有意流水无情,最终还是因为女孩子的羞涩而使这段恋情无疾而终。

  纯真的年代,纯真的心,这里的一切都是那么透澈,可爱,宁静…….梦里的香格里拉不正是如此吗!一个最接近天堂的地方,那里住着一群迷人的天使,他们啊,是上帝最钟爱的宝贝…….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www.ikzyw.cn/duhougan/zhuanti/8383.html 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我的阿勒泰读后感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