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栏目

展开全部

收起全部

读《长安客》有感

专题读后感 时间:2024-06-18 13:29:10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投稿

读《长安客》有感(精选6篇)

  当认真看完一本名著后,大家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需要好好地就所收获的东西写一篇读后感了。可能你现在毫无头绪吧,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读《长安客》有感,欢迎阅读与收藏。

  读《长安客》有感1

  读完一本经典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是时候写一篇读后感好好记录一下了。现在你是否对读后感一筹莫展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读《长安客》有感,欢迎阅读与收藏。

  “这座城市里迎送过太多才华横溢的年轻人,数不胜数。他们都曾经满怀希望,来到这城市里一览众山小。那时候他们都年轻,都拥有卓绝的诗才,光明的未来仿佛触手可及。”他们是唐朝诗人。这本书中,写尽了兴衰。

  年轻的杜甫跳着脚在小酒馆,他对自己的才华太有信心,从没想过往后岁月的大雨里他会病在启夏门边的破屋中,积水成塘。天宝十五载的夏天,王维仍像往常一样进宫早朝,并不知道自己很快将会成为安史之乱里的一名俘虏。李白得意地写诗描述他在玄宗的宫殿里坐有象牙席,宴有黄金盘的恩宠,错愕万分地,他很快被皇帝放弃。

  命运最叛逆,从不轻易满足人的心意。这几乎是这本书了所有故事的核心。

  唐代是后世最愿意提起的时代:最繁华,最骄傲,最有包容性与进取心。但在这本书的故事里,大多发生在繁华之后,安史之乱带给这个国家毁灭性的打击,但在这场战乱之后,这个朝代依然延续了一百四十多年。与我们的常识相反,最伟大的唐代诗人们,我们最熟悉的那些名字,其实大多出现在这个并不常常被提起的、日渐熄灭的“唐朝”。国家不幸诗家幸,赋的沧桑句便工。但感谢,他们都曾灿烂过。

  诗句曾是他们用来炫耀才华、交换功名,铺垫开自己认识地位与财富的筹码。但在时代的悬崖上,诗句与文章,找到它更有价值的位置:正如书中所说:“它拥抱人心的无助,叩问命运的'规则,向渐渐驶离的历史丢出最后求生的绳索。”诗词是文化这顶皇冠上的明珠,是涛涛洪流也卷不走的精神丰碑。

  哪怕它屡屡成为考试的题目,比赛的内容,诗歌从来不是任何时代的必需品,在我们的时代更不例外。但因为这一部分陌生人交付陌生人的灵魂,在少数人哪里,它将永远存在。

  读《长安客》有感2

  敬佩作者描写历史人物时敬重的态度,敬重就是把那些伟大的诗人们,放置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并还原至尽可能客观的状态。李白、杜甫、王维、白居易、元稹、柳宗元、刘禹锡、李商隐,在他们在所处的时代只是普通人。

  他们有的为了仕途编造体面身世,有的刚写完抨击时政的诗,转而捧着奉承之诗跑到高官府邸,低三下四博取一点好印象。他们中有的善于攀附,有的因为站错队而失意,有的因无法融入官场而遭淘汰。有的'获得转瞬之间的辉煌,却迅速坠入谷底,有的从头到尾贫困潦倒,一辈子没有释怀。

  古代社会上升空间狭窄,唯有当官是唯一出路,这些诗人作为普通人并不伟大完美,他们只是做了符合社会规则的事情,时运不属于他们,我们无法也不能用道德去评判。

  我们和他们一样,都走在选择或被选择的路上,沿途有真诚、友情、爱情相伴,更多时候充斥着狡诈、错误、欺骗、失意、贫穷、势利以及大时代裹挟下的无奈,还时不时要做些违心伤人之事。

  这些大唐的失意之人伟大之处在于,当他们所属朝代灭亡千年后,在冰冷的史籍外,留传下能够让后人窥见大唐灵魂的诗歌。我们在吟诵中,阅读中,触碰到那个时代的心跳、脉搏与情绪,与这些伟大的诗人们共欢喜同悲伤。那些悲欢离合组成了时代的本真,最为珍贵,最为感动,值得铭记。

  读《长安客》有感3

  提到诗人,自然就会想到唐朝。在那个繁华的盛世里,有着许多我们耳熟能详的名字。在那里,李白高歌“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杜甫悲吟“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白居易写下“枫叶荻花秋瑟瑟”,柳宗元闲游到小石潭。清风朗月,金樽推盏,诗人在我们的印象中多半是这个形象。

  然而在作者北溟鱼的笔下,我们看到了长安城里诗人们的另一种模样。他们是时代洪流中的小人物,怀着梦想和才华,奔向长安,却终究在命运的玩笑里做了长安这座古城眼中的匆匆过客。他们有诗情,也有温情,在人间烟火的气息里,辗转于曲折的命运。

  《长安客》,一部充满悲剧色彩的短篇小说集,作者以长安城为背景,用历史事件,个人传记,诗词解读等多方面来讲述九位诗人的蹉跎一生,串联起大唐盛极而衰,走向灭亡的历史脉络。作者用一种客观的角度描述诗人们的一生,烟火的气息充盈着诗人们曲折的命运,让我们感受到诗人们鲜活的形象。透过文字,我们试图看见他们眼前的世界时,感受他们的希冀,挣扎与悲喜。

  长安,盛世的帝国绝对心脏,拥尽繁华与喧嚣,阅尽风光与黯淡。这里象征着国家最顶级的荣耀,是繁华富贵的聚集地,是政治的中心,是无数年轻人渴望一展抱负的舞台。在这座城市面前,那些在历史书上,既熟悉又陌生的名字,如“诗仙”李白、“诗圣”杜甫、“诗佛”王维、“诗豪”刘禹锡、“诗魔”白居易、“诗魂”李商隐,所有绽放过无比才华的人们,不过都是远来之客。

  命运,最叛逆,从不轻易满足人的心意。在大明宫紫薇花盛开的季节,李白却带着他建功立业的抱负,闲居在翰林院中“观书散遗帙”命运和他开了个玩笑,让他历尽周折得到皇帝青睐后,仍然不能进入政治的.中心。杜甫花费了十年时间客居长安,想要留在这里,却依然被命运驱逐出这座城市。刘禹锡和柳宗元跻身政治的中心拥有风光无限的权力之后,也逃不过辗转流离的命运,开启了“诗人的旅途”。

  读完诗人们一生,回头再看,那些年我们读过的诗,会有一番更深的体悟。了解了柳宗元被贬永州的前因后果,再读他的《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体会到的不再是简简单单一次独自的垂钓,而是万千孤独的倾述。仕途的无望,家族的厌弃,挚友的分别,无数沉重的负担,流露出来,落在诗人的笔下。

  读过杜甫辗转成都的困窘经历,再看“雨脚如麻未断绝”,那乱的是雨,也是诗人的心。读过诗人的波折,再重温那些读过诗句,诗人们的灵魂一瞬间便跨越了千年时光,走到了你我面前。

  长安城里,他们是远来之客,盛唐繁华里,他们是时代洪流的小人物。当他们所属朝代灭亡千年后,时间忘却了很多曾经的繁华,留下了他们的诗文。在吟诵阅读中,我们重新触碰到那个时代的心跳与脉搏,与这些不向命运妥协的诗人们共欢喜同悲伤。这些悲欢组成了时代的本真,最为珍贵,最为感动,值得铭记。

  也恰似“闻道长安似弈棋,百年世事不胜悲。王侯第宅皆新主,文武衣冠异昔时。直北关山金鼓振,征西车马羽书迟。鱼龙寂寞秋江冷,故国平居有所思。”

  读《长安客》有感4

  一本被称为诗人版人类群星闪耀时的书,用八个故事,串联起大唐由盛转衰直至灭亡的一段历史。书中的唐朝的长安,一个文人墨客聚集的,兴盛繁华的地方,年轻人们都渴望在长安实现梦想,安居乐业,报效祖国,得到重用。书中讲述的许多诗人,他们是诗国闪耀的群星,也是长安城里忧伤的年轻人。

  讲述的诗人里面有像杜甫为了家族温饱而求取功名的,也有像柳宗元那样为兴盛家族,有像刘禹锡,也有李商隐那样毫无背景的。辗转反复想,他们都是十分有才的诗人,有能力的官宦,但是我发现古时候要在朝廷站得住脚可不是只有能力这么简单,还有你所依附的皇亲国戚,一个不小心别人落寞,你也被贬了。但是很多诗人的成名作都是在被贬时候写出的,比如我们学过的柳宗元的《小石潭记》就是他被贬为柳州刺史时,他弟弟也受到牵连被贬闲暇时光一起游玩而坐。有的人有起有落,有的人始终没达到想到的高度,比如王维,一个天之骄子的陨落。这些才华横溢的诗人,辗转一声,才明白:事与愿违,才是人生的`常态。他们用才华换取权利的提携,期望出人头地,但是依靠权利贵,同样也要承受其带来的后果。

  还有一开始很吸引我的是最后一章《圆仁:最后的旅行》。总之还是一言难尽吧,但是《长安客》总体来说还是不错的,它告诉我了许多历史知识,让我对唐朝有了新的认知。

  读《长安客》有感5

  我一直以来对历史和历史人物的了解都停留于各种考试上,通过一段材料去分析属于那个朝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等背景意义;又或者是从一篇古文诗词中去分析释义和情感;再运用固定的答题模板去完成作业。对于这些背后鲜活的人物,我是选择性忽略的。

  在我读北溟鱼的《长安客》一书时,一次又一次感觉自己真的穿越到了那个人物的身边,去看他所经历的一切。把冰冷的事件背后活生生的人物与自己串联起来,我在书籍纸堆里与古人共情,在共情里找到一些启示,那些对我来说是个“纸片人”的人物忽然就鲜活了起来。

  长安(现陕西西安)的.大雨天,杜甫睡在青苔与积水里;李白困在翰林院的书堆里打瞌睡;小旅馆里王维正为少年时的诗作标注年龄;李商隐在下雨的春天登上高楼;白居易从梦中惊醒……

  这座城市迎送了太多才华横溢的年轻人,数不胜数。他们都曾满怀希望,来到这个国家最繁华的都市,他们相信会在这个非富即贵的城市里“一览众山小”。那个时候他们都还年轻,都拥有卓绝的诗才,光明的未来似乎触手可及。

  书中一次又一次地提到诗人们“光明的未来”,看似触手可及,实则命运多舛。

  曾经,我以为这些诗人们应该过得很好。他们有着一般人没有的才华,洒脱且自在,虽然会有一时的困惑,但他们有好友知己相伴,可以游历大好河山,也过得幸福自在。然而读完这本书,却让我泪目。

  王维年少成名,却因为一次全身而退落得满身污名。王维去世后,杜甫为王维写诗,他不记得王维拍马屁赔笑脸的谄媚,不记得他陷敌的污点,只记得千里之外的蓝天,辋川山间的漫漫寒藤,静谧的草堂,世人口中“如秋水芙蕖,倚风自笑”的诗人王维。

  杜甫在长安辗转数年,却每每不得志。他以为自己能够等到一个月明,但等来的却是儿子饿死的结果。他去世后,一直到唐宪宗元和八年,杜嗣业一路借钱乞讨求告,终将杜甫迁葬回偃师(现隶属于河南省洛阳市),完成了祖父念念不忘的还乡之愿。这一年,距离杜甫去世已经过去了四十三年。

  李白才气逼人,潇洒豁达,曾拥有非常荣耀的高光时刻,却仕途坎坷。求仕之心是炙热的,但他引人注目的狂放,注定与仕途无缘。他一次次心怀希望,却又一次次心碎失望,最终在冰冷的河水中找到了他的“月亮”。

  正如作者所说,城市的璀璨灯火、锦绣高楼都属于别人,他们是最耀眼的诗人,也是困在这座城里的普通人。没错,在我们看来,他们是诗国闪耀的群星,但他们也是这长安城里忧伤的年轻人。他们的光照亮了每一颗星辰,却也燃烧尽了心中的热,成了泥土中的一粒灰尘。

  大多数的书籍中,都是在记录他们一生中的高光时刻,而这本书却写尽了他们肆意人生背后的累累伤痕。《长安客》从天宝后期讲到了天祐末期,通过八个故事,串联起大唐由盛转衰直至灭亡的一段历史。原来王维、李白、杜甫、白居易……这些支撑起大唐盛世的文化脊梁们,最初都只是一个个想用才华改变命运的年轻人……

  读《长安客》有感6

  “他们是诗国闪耀的群星,他们是长安城里忧伤的年轻人。”若命运与意志相互违背,在这万千世界,又何以生存?那些为我们耳熟能详的诗人,当他们写下一篇篇灿烂的诗时,又是寄托着多少不为人知的情怀?《长安客》这本书,带领着我走过一位位诗人的心路历程。

  古人“学而优则仕”这些被困于长安的诗人,也是如此。白居易二十八岁,正是“为仕”的时刻,可他在左拾遗官期未满,因母亲去世而守丧,被人诬陷为“谋杀”。贬官后,“江州司马青衫湿”。或许他半生蹉跎,才看见那个显而易见的道理:做官与考试不同,考试之后的人生,并不遵循任何公平规则。也许,作为一个有着考试天赋的人,可以写出唐朝时代的教辅资料《策林》的白居易,如果他一辈子只需要考试,我想他一定过的很幸福,而不至于“同是天涯沦落人”的那个谪居之子。

  有一个人不同。那个人是“疯子”“从贼”,但是他没有参加考试的资格。后人总是称作李白叫“李翰林”。翰林者,文采也,中枢也,可李白做过“翰林侍诏”。与一墙之隔的“学士”不同,他可能只是一个戏子罢了。于是李白向皇帝上递辞呈,本是借此机会提示一下皇帝,可是皇帝只是“哦”的一声,赐予他金子,就让李白走了。此时,李白与“中书舍人”的一步之遥,变成了一生之隔。之后,他或唱咏永王,而永王李兵败,于是太白受到了牵连,去到了浔阳狱中。他或上递奏表,而朝廷“流放夜郎”。那首为昌龄而作“随军直到夜郎西”,又是又多少巧合,把李白放入了有去无回之地了。在去向夜郎的一路上,或是有朝廷“大赦天下”之时,可是他当时年事已高,无法为继。希望之火再一次熄灭,而这一次,是他那蹉跎的后半生换下来的一切。李白选择一世疯癫去追求,但哪怕希望与命运相悖,告诉他一无所有,他都仰天大笑:都不重要。

  李白离去了,可是,他的文章到底是什么,已无从可考。他的老朋友杜甫,或是可以又能力,也可能是唯一一个有能力为他写上墓志铭的人,此时在蜀中陷入难境。年轻时,杜甫才华横溢,以至于“溢出边界”——过分自信,想要为官但被一个字叫停:等!三年过去,五年过去,“安史之乱”让唐朝官方兵力逐渐衰弱。杜甫,随玄宗而闻玄宗赐死双杨,而玄宗之子肃宗已立为帝。想去灵武找太子的流亡朝廷,但被安史叛军抓住,出去后是去做了肃宗的.左拾遗,但反而没有以前好过。之后迎来又一次失败:房某被肃宗冷落,而杜甫又力挺房某。再后来,不用分说,二字:左迁!或者讲准确一点:放逐。杜甫,梦忆长安而不能回,梦忆长安而难以回。病于洞庭湖,去于洞庭湖。一个人的长安梦,几经转折,终沉没于湖中之影,合着古之琵琶,寂静地,慢慢地离去。杜甫之诗,陟罚臧否,是偶然,也是必然。

  点点泪花,沾染了青草的枝芽,江水如一篇明镜,照耀出皎洁的月光。那颗唐朝的月亮,指引着无数人向前行走,也指引着无数人回首遥望故地。枫叶飘落而去,草木化情而散。近处,耳铃之声铿铿然;远处,钟鼓之声锵锵然。雨落,风起;别离,释然。长安城,困入了年轻人,长安城,困不住他们的,是写下的诗集,是他们交付给我们的灵魂。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www.ikzyw.cn/duhougan/zhuanti/7890.html 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读《长安客》有感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