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栏目

展开全部

收起全部

《二十四孝图》读后感

专题读后感 时间:2024-11-02 13:29:30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投稿

《二十四孝图》读后感(通用14篇)

  读完一本名著以后,你有什么总结呢?需要写一篇读后感好好地作记录了。那要怎么写好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二十四孝图》读后感,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二十四孝图》读后感1

  《朝花夕拾》中有一篇叫《二十四孝图》的文章,给我印象十分深刻,颇有感受。

  文章讲的是作者忆述儿时阅读《二十四孝图》的感受,揭示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作品着重分析了“卧冰求鲤”、“老莱娱亲”、“郭巨埋儿”等孝道故事,指斥这类封建孝道不顾儿童的性命,将“肉麻当作有趣”,“以不情为伦纪,诬蔑了古人,教坏了后人”。作品对当时反对白话文、提倡复古的`倾向予以了尖锐的抨击。所谓《二十四孝图》是一本讲中国古代二十四个孝子故事的书,主要目的是宣扬封建的孝道。但其中的“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尝粪忧心”令人发指。先说说那个郭巨埋儿吧。

  说是晋代有个叫郭巨的,(读书笔记)原本家道殷实,父亲死后,他把家产分为两份,给了两个弟弟,自己独养母亲,对母极孝。后来家境逐渐贫困,妻子生一男孩,郭巨担心养这个孩子,必然影响供养母亲,就和妻子商量:“儿子可以再生,母亲死了不能复活,不如埋掉儿子,节省粮食好供养母亲。”夫妻遂把儿子抱出,挖坑要埋。兴好挖出一坛金子来,才免了儿子一死。郭巨虽有孝心,但杀儿之举,却有违人性,不合儒家“天地之性,人为贵”的人本观念。看似大孝,其实是残忍。古有为求神为父母治病舍身的,也有割股肉以解父母想吃肉之念的,今有为父母治病献五脏的,极少有为父母去杀人的。为了节约粮食,就想把自己的亲生儿子杀了,一则有违老母爱孙之心,二则陷老母于不仁。所以后来有人把这种孝举,称为“愚孝。“随便一翻《二十四孝图》,这样的字眼映入眼帘:“卖身葬父”、“埋儿奉母”、“哭竹生笋”。“刻木事亲”、“埋儿奉母”让人感到冷酷无情;“孝感动天”、“卧冰求鲤”、“哭竹生笋”迷信思想严重;“尝粪忧心”则让人恶心。

  孝是应该的,迂腐是愚蠢的,盲从是可悲的,卫道是可恨的。

  《二十四孝图》读后感2

  鲁迅的《二十四孝图》是收录在《朝花夕拾》中的一篇文章,作者叙述了自己对于《二十四孝图》中对于“卧冰求鲤”、“老莱娱亲”、“郭巨埋儿”孝道故事的看法,批判了这种封建制度下变形了的孝道。

  百善孝为先,古人讲“孝道”摆在所有道德的最前面。一个人品德怎么样,首先看这个人孝不孝顺,如果不孝顺,连官都做不了。自古以来流传的孝道故事有很多,给人很好的教育意义。但是《二十四孝图》中存在的一些扭曲人们孝道的观念,鲁迅先生给与了强烈的抨击。“卧冰求鲤”、“老莱娱亲”、“郭巨埋儿”是一种封建社会畸形的`孝道,为了孝道就能枉顾子女性命吗?这种低级趣味的肉麻就是孝道吗?这些都属于愚孝,这些故事遗留下来的封建孝道观念毒害了一代代的人。我们为人子女的,孝道是天经地义的事,但是要科学,而不是迷信,要观念要与时俱进,而非封建愚昧,更不能因为孝道而伤害到其他人。破除封建孝道的观念的虚伪和残忍,就是要我们有意识,而不是盲目尊崇。就像鲁迅认为的那样,只要自己孝顺父母做到心中无愧就行了。

  作者对于封建孝道给与了无情的批判,同时,《二十四孝图》也能让人对孝道与更深的领悟。千万不要再出现“尝粪忧心”、“郭巨埋儿”这样的愚孝了。其实,我觉得让父母开心自在就是最大的孝顺了。

  《二十四孝图》读后感3

  百善孝为先是古人的根本道德思想,《二十四孝图》本是一本宣扬儒家孝的观念的儿童传统读物。而鲁迅先生这篇文章就写在于反对白话文的潮流争锋相对之时。作者以激奋起笔,贯穿了辛辣的挖苦,痛斥了封建孝道的虚伪,表达了他的爱憎之情。

  并不是否认鲁迅的观点。确实,新需要像他这样敢说敢做的人才,也确实很渴望一个去打击封建残酷的声音。然而,对于他所言的观点我却意见相左。

  不得不成认的.是,二十四孝确实有着一些像哭竹生笋卧冰求鲤等匪夷所思的接近神话的故事。也有一些极端一味的如老莱娱亲郭巨埋儿。你可以称之为荒唐,但它只是仅仅起到警示后人的作用,目的还是好的。试问难道真的有人去学着文中那般卧在冰上,求着鲤鱼的到来?有真的有白发老爷在故作小儿状吗?

  古代不受孝道的极为少见,也算是屈指可数。倒是在如今的社会不孝儿女诸多。父母含辛茹苦的拉扯长大,成人后却对父母不屑一顾,冷嘲热讽的比比皆是。子不嫌母丑,子不嫌家贫,我想现代人也逐渐丧失了这种传统了吧!

  读完《二十四孝图》后,相信大家对孝有了很深的理解。孝是我们作为一个应该遵循的传统美德,可是现在的社会上越来越多的人不孝顺父母的现象,所以我们更能好好的理解孝的深层内涵,学着做一个孝顺的人。

  《二十四孝图》读后感4

  《二十四孝图》图文并茂,非常感人。我发现,百事孝为先,小时候那些孝顺的人,长大都有了很大的成就。

  二十四孝有:孝感动天。亲尝汤药。啮指痛心。百里负米。芦衣顺母。鹿乳奉亲。戏彩娱亲。卖身葬父。刻木事亲。行佣供母。怀橘遗亲。为母埋儿。扇枕温衾。拾萧异器。涌泉跃鲤。闻雷泣墓。乳姑不怠。卧冰求鲤。恣蚊饱血。扼虎救父。哭竹生笋。尝粪忧心。弃官寻母。涤亲溺器。其中,我最喜欢刻木事亲,意思是:丁兰,相传为东汉时期河南(今河南黄北)人。幼年父母双亡,他经常思念父母的养育之恩,于是用木头刻成双亲的'雕像,事之如生,凡事均和木像商议,每日三餐敬过双亲后自己方才食用,出门前一定禀告,回家后一定见面,从不懈怠。久之,其妻子对木像便不太恭敬了,竟好奇地用针刺木像的手指,而木像的手居然有血流出。丁兰回家见木像眼中垂泪,问知实情,遂将妻子休弃。

  现在有很多人特别是我们这代人一天到晚都是在想自己该怎么样,自己吃的好不好,玩得好不好,向父母要这要那,达不到要求就发脾气,有时对父母和长辈说话。行为很不礼貌。和前人相比我真的对孝顺二字没有做好。读了这本书,我以后一定要孝顺父母,尊敬老人,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美德。让我们从点滴做起吧!

  《二十四孝图》读后感5

  孝,即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特别强调的一种,《弟子规》中,对待长辈的态度无疑写的清清楚楚,“孝”这一概念,早应该在中华民族的传统中成为不可磨灭的`一条了,从“乌鸦反哺,羊羔跪乳”这妇孺皆知的故事中表达出来了。

  文中说,当作者看过二十四孝后,看到做个孝子如此之难,原先做个孝子的方案便彻底放弃了,其实我觉的,做孝子不一定非要将事例硬安到自己头上,那样多生硬来着,只要打心眼里替母亲着想,替父亲着想,不让他们为自己操心,在家务上替他们分担一些,也是一种孝,虽不如事例上那么感天动地,但至少也是一种平平凡凡的孝呀!

  硬把事例往自己头上安,是行不通的,毕竟时代在变,你说有一天你父母想吃鲤鱼,你说:“好,我要做一个孝子,卧冰求鲤去!”行的通吗?现在冬天没有古代冷,湖面上通常才结一层薄冰,恐怕人才站上去还没来得及卧下呢,冰就碎了,当时别说父母吃不到鲤鱼,恐怕也会吓的赶紧跑到湖边来救人,再说,现在市场上明明有鲤鱼卖,干吗要那么费力去求鲤鱼呢?

  其实,这些事例所要说明的,是“孝”的精神,“孝”不是一件事情,而是一种精神,平平凡凡的“孝”反而更加的温馨,向一缕淡淡的香气迷漫在家庭之中,使每个人都感到淡淡的幸福。

  不用那么惊天动地,平平凡凡的“孝”,一句话、一个眼神、一个动作,更加的温馨、幸福。

  《二十四孝图》读后感6

  《二十四孝图》这篇文章记述的是鲁迅先生通过当时的儿童读物想起自己儿时阅读《二十四孝图》的感受。揭示了封建孝道虚伪和残酷,并且着重分析了卧冰求鲤、老莱娱亲、郭巨埋儿等孝道故事,指责了这些封建孝道不顾儿童生命,将肉麻当做搞笑,以不情为伦理,污蔑了古人,教坏了后人。

  作品开篇对当时反对白话文、提倡复古的现象给予严重批评,通过这件事能够体现作者鲁迅是下了很大决心提倡白话文的。而对于提倡复古的人是极其痛恨的,痛恨到什么程度呢!只要对于白话来加以谋害者,都就应灭亡!两次在开篇部分出现足以体现作者鲁迅对提倡白话文的渴望和对复古的痛恨。并且用麻叔谋蒸食小儿的例子来比喻这件事,足以体现作者对于此事的努力有多大。

  《二十四孝图》是元代郭居敬编,资料是集录了古代所传的二十四个孝子的故事,是旧时宣扬孝道的通俗读物,其中老莱娱亲是讲他七十多岁时穿五色彩衣诈跌娱亲的故事,、郭巨埋儿是讲郭巨由于家里贫穷母亲吃不饱饭便要挖坑埋掉自己亲生儿子的事。那里面几乎全是记录愚孝的.故事,鲁迅通过表达自己对愚孝的不认同,同时也讽刺了当时的旧社会、旧制度、旧思想,表现了他强烈提倡新文化的欲望。

  鲁迅先生对愚孝的看法是值得我们借鉴的,孝是必要的,愚孝是万万不可的,这不是这天的我们正要学习的吗期望天下多几个孝子,少几个愚孝之人。

  《二十四孝图》读后感7

  什么是孝?年纪大了,可以说有供养,有医疗,老了可以做点什么,老了可以玩得开心;年轻的时候,你吃什么让父母吃,你住什么地方让父母住;它更受欢迎。这意味着你对待你的父母就像你父母当年对待你一样。就是这么简单的道理,再简单不过了,但是到了道家,就变味了。他们制作了一幅“二十四孝”图,使平日里温馨的孝行变得毛骨悚然,从而在少年鲁迅的心理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种虚假、夸大、惨无人道的说教的阴影挥之不去!

  “郭炬葬其子”,为了孝敬母亲,他不得不杀了自己的儿子,别说法律,就连道德和人情!于是作者为故事设计了一个出人意料又不合理的.荒谬结局——挖坑挖出一桶金,皆大欢喜。问题是,任何人都可以挖出黄金吗?挖不出来怎么办?

  “卧冰求鲤”的故事也很荒诞:人体能有多少热量?靠体温融化固态冰是不符合物理原理的。稍微有点物理常识的人都知道,人躺在冰上,冰融化不了,反而会冻死。与其卧冰求鲤,不如挖冰求鲤。卧冰乞鲤,非孝,是愚。

  无论是孝道、爱情,还是奉献,都应该是日常的、平凡的、淡定的。如果我们以个别的、暂时的、极端的情况为正常标准,要求每个人都去做,那没有人性,也是不可持续的。希望在传播正能量的时候把握一个度,太多了就来不及了。

  《二十四孝图》读后感8

  《朝花夕拾》是鲁迅的著名散文集,当中有十篇文章,其中有一篇名叫《二十四孝图》,这个文章当中有几篇小故事,其中的郭巨埋儿是最让鲁迅先生讨厌的一件事。这件故事讲述的是:我过去一家十分贫穷,而郭巨的母亲又十分疼爱她的儿子,将所有好的东西都给他的儿子吃,自己却不舍得吃一口,没有吃过一顿饱饭。于是,郭巨便和他的妻子一同商量,要将儿子埋进土里,只有这样他的母亲才能吃饱饭。郭巨正挖着坑,突然挖到了黄金,这才让郭巨放弃了,将儿子埋在地下的想法,才阻止了这场灾难的发生。

  鲁迅先生也因为这件事而十分恐惧。尽管郭巨是孝顺母亲的表现,但是他却不顾自己儿子的死活,这也是不为自己孩子负责的表现。本来是要赞扬郭巨的`孝顺吧。可年幼的鲁迅读了后,竟然“从此总怕听到我的父母愁穷,怕看见我白发的祖母,总觉得她是和我不两立的”,竟然对这些孝子们产生了抵触心理,“不仅自己不敢再想做孝子,并且怕父亲去做孝子了”。这是何等的悲哀!其实,《二十四孝图》中那些孝子们的故事,原本该是很感人的,本应该是赞扬并弘扬孝子们的精神。只可惜,一代代人们给它披绫挂彩,涂脂抹粉,将感人的真实涂抹成了让人反感的事件。

  “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不违背道德与人格的基础上去孝敬长辈,但是“郭巨埋儿”中的郭巨的孝是一种愚孝,他并不是一个具有理性行为的人,也不是一个有爱心的人,是一种自私的行为。

  《二十四孝图》读后感9

  我在网上看了一篇叫《二十四孝图》的文章,给我的印象十分深刻,让我深受感动。其中,有一则是“卧冰求鲤”,这则小故事在令我感动的同时也让我受益匪浅。

  古代的人们如此孝顺。正所谓“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强”。在构造和谐社会的今天,我们更应该孝敬父母,更何况孝道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悠久文化和传统美德,但是,事实好像有点不尽人意,历史宝贵财富并没有得到部分现代人的认同,甚至有的人还要父母来“孝敬”他们,在他们心中,父母是天经地义要养他们,要为他们做牛做马的观念。

  他们认为只有自己逍遥快活就够了,却不体谅,不理解父母对自己所付出的辛劳,更不用提要他们孝敬父母了。他们可否想过母亲十月怀胎的痛苦和父母亲把他们从一个小婴儿拉扯大的艰辛,难道这也能让人所忘却吗?如果这些都不能感化他们的铁石心肠,那他们只能得到人们的唾骂和抛弃。

  父母给我们的爱是无私的,父母默默地为我们操劳。如果你够细心,就会发现父母脸上多了一条条皱纹,头上多了一丝丝银发。父母在我们的成长路上精心的养育并教育我们,却不求回报,父母对我们的.爱比山还高,比海还深。

  所以,我们现在要好好孝敬父母,哪怕是帮妈妈做做家务,给爸爸捶捶背,把好吃的留给父母吃,做一个听话懂事的好孩子。此外,我们更要好好学习,不辜负父母对我们的期望,长大以后好好报答父母,好好孝敬父母!

  “孝敬”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美德,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做到的,就像这则故事中的王祥那样,我一定好好孝敬父母。

  《二十四孝图》读后感10

  鲁迅先生的此篇文章更像是《二十四孝图》这本古籍的读后感,而我所写的则是先生的这篇读后感的读后感,这边让我感到不少压力了。

  鲁迅先生是20、30年代新白话运动的领袖人物,而这篇文字也正是从白话运动入手。先给予那个所谓的绅士冲击,阐明先生对于白话运动的`立常为了加强说服力,先生便以而是读过的《二十四孝图》入手,揭开封建卫道士羊皮下的真狼面目。

  为了读懂先生的这篇文章,我还将《二十四孝图》的原文找出,加以对比阅读,让自己能够更好地理解先生的这篇文章。“老莱娱亲”,“郭巨埋儿”,“卧冰求鲤”,这些文章都是传扬封建礼教中的“孝”的脍炙人口的文章。

  文中表达的这些“孝”不少都是愚孝,违背了人性的孝道,甚至是为了人颂之为“孝”而“孝”,封建时代也讲求“礼仪孝悌”,但这些所谓的“孝”实在是无法用当下的孝道观念去衡量的。郭巨可谓至孝,家里贫困,孝母之心值得称赞,但杀儿之举,却有违人性,实在违背了人本观念。看似大孝,其实是残忍。这样的故事在书中随便翻翻举目全是!随便一翻《二十四孝图》,这样的字眼映入眼帘:“卖身葬父”、“埋儿奉母”、“哭竹生笋”。“刻木事亲”、“埋儿奉母”让人感到冷酷无情;“孝感动天”、“卧冰求鲤”、“哭竹生笋”这样一种封建的吃人的礼教,实在让人感到可悲!

  封建时代的信仰与理念并非都是要继承或抛弃的。但是孝乃百善之首,如何正确地进行理解才是最正确的。作为有五千年文明历史的中国,理当传承发扬!但这样的愚孝是可悲的,而捍卫这些的披着羊皮的卫道士们更是可耻的!

  《二十四孝图》读后感11

  最近,我读了《二十四孝图》,有戏彩娱亲的老莱子,有鹿乳奉亲的燕子,芦衣顺母的敏娟……其中我最感动的是戏彩娱亲的老莱子。

  他是春秋时期的楚国隐士,为躲避世乱,自耕于蒙山南?,他总是孝敬父母,每次有好吃的'他总是给父母。他七十岁还不觉得自身老,还经常穿上五彩皮衣,逗父母开心。有一次,她出去挑水回来的时候不小心摔了一跤,水全都洒了,他不想让他的父母伤心,便灵机一动,扮成小孩子一样倒在地下玩拨浪鼓,二老看见了还以为他又向前此一样玩,因此二老大笑。

  读完了这个故事,我不禁思绪万千,知道古代人都那孝顺,我们现代人就更应该孝顺父母了。这使我我想起了一个词“百善孝当先”。只有好好做人,努力学习,做力所能及的事,才是孝顺。此时我想到了,我有没有像老莱子一样孝顺父母?有没有让父母开心?

  这使我想起了春节前的一件事;那天晚上,只有妈妈和我在家。突然,妈妈的肚子疼了起来,妈妈叫我拿药来,可是药竟没了,只能我亲自下去买药。这么黑的天,身手不见五指,我最害怕了;但为了妈妈,我一咬牙一跺脚豁出去了。出门便一路小跑到了药店,往家走的时候,我累得不行了。此时,我脑子里浮现出一个身影,那是妈妈,他肯定为我买药的时候也一路小跑。现在,正好让我有一次表现的机会,因此我的步伐加快了,终于以最快的速度跑回了家。等我回到家,已经大汗淋漓了。吃完了药妈妈说:“有儿子真好。”我开心地说:“还是有用的。”

  我相信,我以后会向二十四孝里的孝子好好学习,做一个孝顺的好孩子。

  《二十四孝图》读后感12

  鲁迅先生作品中有一部名叫《二十四孝图》的,十分有趣。不过这文章题目虽叫《二十四孝图》,却与教人孝敬长辈没有什么太大的联系,甚至并不赞同所谓“孝顺”的做法。

  《二十四孝图》主要是讲了鲁迅对小时候曾看的'“二十四孝子故事”所产生的感触。而我读了《二十四孝图》后,让我印象最深乃至反感的,便是“郭巨埋儿”这个故事片段。它主要讲了郭巨家境贫穷,为了养父母而“不得不”埋掉自己的亲生儿子,以减轻负担,尽孝父母。好在最后他挖坑埋儿子时竟挖出了黄金,可怜的郭巨儿子才“幸免于难”。

  郭巨虽有孝顺之心,可是他丧失人性、违背道德的杀儿供母之举动,实在是叫人害怕。况且,这样的举动也实在是算不了孝顺,让母亲备受良心谴责,认为是自己害死了孙子,而孩子还未熟悉这个世界,便让他那愚蠢又残忍的父亲杀害。

  其实,所谓“郭巨大孝”,莫不就是凌驾于慈祥母亲的良心之上与无辜儿子生命之上的伪孝罢了。以至于鲁迅先生在文中讽刺道:“然而不但不也不想再去当孝子,并且怕我父亲去做孝子了。”郭巨的行为,是封建礼教与虚伪愚孝的折射。在他享受于“孝子”这一称号与旁人的赞扬时,在他那险些被他自己害死的儿子与其它中国孩子的心中已经死了。

  我并不反对孝顺,相反,我十分希望中国孩子可以传承好这一美德。只不过被封建礼教所束缚的愚孝,实在是不可模仿。那种“孝”,无异于一种“不孝”!

  在新中国、新时代,这种荒唐可笑的“孝顺”已经消失,在“孝”与“不孝”之间,我们已有定论。

  《二十四孝图》读后感13

  在暑假,阅读鲁迅的《朝花夕拾》之前,我和要好的朋友去参观北京的孔庙,在许多展品中,我不知道为什么一眼就看到很小的角落里,甚至字都看不清的二十四孝图,其中一个“郭巨埋儿”。

  正如鲁迅所说,画面确实很清晰,但我还是不想承认我明白其中的意思。

  照片上还有一张纸条,上面的'字很小,我又看清楚了,而且又我只能看到一栏字,“子可再有,母不复得”,但我不知道他为什么要埋葬儿子。

  直到八月,看到《朝花夕拾》,我才突然意识到原来是因为他们家穷,真的养不起那么多人,只好把老人养活,把儿子活埋了。

  这张二十四孝图太恐怖了,对于一个“孝”字,竟然想要那么多的讲究,甚至完全抛弃自己的孩子。

  更重要的是,有时还是为了孝顺并未养育过自己的后母!难怪过去的人见父母都跪下来说“不孝之子见父母,求父母……

  这二十四孝的人物,就这二十四孝图,我与小时侯的鲁迅先生真是有同感,自己不要做孝子,并且希望父母也不要做孝子!

  照片中的孩子仍然微笑着,在妈妈的怀里玩耍,而她的爸爸想要把孩子抱过来。孩子的母亲似乎有些不放弃,有些我不记得了,如果,婆媳之间的关系将来不好,那么孩子就是一个孝顺的儿子,一点也不反对他的父母!

  旧社会真的很邪恶,人们是对的。我想知道郭巨的妈妈是不是故意这么做的?她没想到郭巨会把孩子埋了。因为郭巨一定一直很孝顺。

  后来,我和朋友去首都博物馆玩,看到了二十四孝图,这张图很大,我给他讲了这个故事,她也很害怕。看来鲁迅先生认为的不错,小孩子们都是可爱的,且心意相通的。

  《二十四孝图》读后感14

  《二十四孝图》是元代郭居编录,一说是其弟郭守正,还有种说法是郭居业撰。由历代二十四个孝子从不同角度、不同环境、不同遭遇行孝的故事集,为中国古代宣扬儒家思想及孝道的通俗读物。主要故事有《百里负米》《卧冰求鲤》《涌泉跃鲤》等,我最记忆犹新的就是《涌泉跃鲤》了,我给大家讲讲吧。

  姜诗夫妇知道婆婆喜喝长江水,爱吃鱼。但长江离他们家有六七里路远,一次因风大,妻子庞氏接水许久不回,姜诗疑心她怠慢婆婆,便把她逐出家门,庞氏没有走远,她在邻居家昼夜辛勤织布,把挣到的钱托人送给婆婆,后来婆婆知道后,便把庞氏接回来,上天感动,涌进了一口长江水,每天都有两条鲤鱼跃出,夫妻两人再也不用去江边了。

  这个尽孝故事看完后,我非常感动,因为姜诗和庞氏两人每天都要来回走十三四里远,可是他们都没有怨言。庞氏就算被逐出家门也会吃苦挣钱孝敬婆婆。我也很自责,别人想尽方法孝顺自己的家人,如今的我却还不知道该怎样孝顺家人。自从看完这个故事后,我就知道了不应该在家里发脾气,让家人绝望,应该为家人着想,懂得孝心。有一天放学回家,我看见一个老人帮孙子背着一个书包,说:“快回去做作业!”那个孩子不理睬,在旁边放鞭炮,老人皱着眉,叹了口气。看到这,我觉得那个孩子即使很想玩,也要先把学习搞定,他也不能不理老人,让老人绝望。假设你能带给家人快乐,让他们生活幸福,也相当于是尽了自己的孝心。“孝”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之一,也是最根本的'做人原则。一个人假设不孝顺,他更不会热爱自然,热爱祖国,也成就不了什么大事业。所以,只要你懂得孝,就会有回报。

  在假期里我阅读了《二十四孝图》这本书,书里的每个故事都让我潸然泪下。读完后,我对“孝”有了更深的理解。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www.ikzyw.cn/duhougan/zhuanti/12436.html 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二十四孝图》读后感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