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远的向日葵地》读后感(通用17篇)
认真读完一本著作后,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写一份读后感,记录收获与付出吧。怎样写读后感才能避免写成“流水账”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遥远的向日葵地》读后感,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遥远的向日葵地》读后感1
暑假,在新疆阿勒泰路上茫茫的戈壁上,不时见到一片片金灿灿的向日葵,在火辣辣的阳光下蓬勃生长。或许就是在这样一片葵花地,李娟在此生活吧;或许就是这样一片葵花地,李娟让我感受到了力量吧?
亲人的力量:温柔而强大
外婆生活在异乡,对于家的怀念,时时刻刻,心心念念,而李娟认为的好,在外婆看来却不是那么好,因为这不是她想要的,后来作者明白了,外婆却没有机会了。作者心中的自责,一直没有离去。但这种自责,可以时时刻刻监督着作者,警醒她为人处世,也让她学会了关注他人的感受。
相比之下,也是在阿勒泰我遇到的.另外一位哈族老人就幸福多了。她住在青草地上的蒙古包里,脸上洋溢着一种很简单的快乐。她家牧羊,她会跟着儿孙一同牧羊转场,我到时,她正坐在蒙古包外晒太阳呢。他们世世代代都是牧人,在年老之时能够驰骋在草原上。相比之下,她的儿孙和和睦睦,其乐融融,这或许就是她给儿孙带来的力量吧。
坚持的力量:平凡而惊叹
种地的人对于土地与粮食的坚持,令人惊叹。
天有不测之云,李娟的母亲播了三次种,不是长虫了,就是被动物吃了,或者是没水。但一次次灾难降临并没有击垮他的母亲,她不信命只信自己,别人帮不了她,她便自己上。在经历起起伏伏之后,终于第四次插苗成功了。
坚持的力量或许就是击败那一瞬间,看似平凡,但若坚持,则令人惊叹——就是一次次看似平凡的击败,积累起来的。就像是长跑,咬咬牙,击败一次次放弃的念头。即使浑身乏力,你的力量依然会爆发。并且一次次超越自己,创造一次次纪录。
生活亦是如此,一次次坚持和努力,或许会让你感到疲惫。但想想李娟的母亲,她动摇了吗?从未。或许只是因为火候未到,可能再坚持那么一点点,你就会成功。
生灵的力量:活泼而坚强
丑丑,赛虎,兔子,鸡,鸭。
这些生灵为寂静的葵花地增添了不少乐趣。即使是在这干涸的土地,人烟稀少的地方,他们依然过着有滋有味的小生活。他们一个个为戈壁上的人们增添了不少趣味。因为有了他们,人们的生活不再孤寂,无聊。他们的存在,为沉闷的大地增添了一抹鲜艳的色彩。
还有葵花。在这土地贫瘠且水源不充足的地方,只要有阳光,只要有那那么一点水,他们就能生根发芽,并且茁壮成长,最终开出金灿灿的葵花,奕奕生辉。然后,追随着太阳,肆意生长。
一切事物都富有力量,只是你还未察觉到。
《遥远的向日葵地》读后感2
“眼下世界里,青草顶天而生,爬虫昼追日,夜逐月。风是透明的河流,雨是冰凉的流星。”在这样如阿勒泰的土地般质朴的文字中,李娟带我走进那从未想象过的茫茫荒野,引领我走出钢铁水泥的城市,来到全世界离海洋最深远的内陆地区,向我叙述着一个平凡农民眼中的耕作劳动和生活气息……
这片遥远的向日葵地的确遥远,它坐落在阿勒泰戈壁草原的乌伦古河南岸,是作者母亲多年前承包耕种的一片贫瘠土地——仅仅九十亩的荒土地。尽管这里荒草丛生,毫无生气,却承载着作者一家生活的盼头和期望。这一片命运千疮百孔的向日葵地,不仅地质不优良,还面临着命运的挑逗和嘲笑:它被母亲一次又一次播种,首次是被鹅喉羚糟蹋殆尽,好不容易长大了的秧苗又遭遇了旱灾,紧随其来的又是虫害……向日葵的生命历经曲折坎坷,也伴随着作者一家的生活起起落落。
向日葵,向往光明之花,更寓意着美好和希望。在作者眼里,它那么倔强顽强,日日夜夜追寻心中的太阳。而种下的向日葵,却犹如失去太阳的花朵,在贫瘠的土地中苟延残喘。一次播种无获,只能等待下一次播种,不管未来风雨雷鸣,不管结果能否收获,每一次,种下的都是期盼,都是渴求,都是对未来的希望。这,也正是作者心中的太阳。正如作者所说,“所谓‘希望’,就是付出努力可能比完全放弃强一点点。”
读到这,我想到了人类的生命。每个人一生下来就是一无所有的,而向日葵最初的种子也一样,从播种入土的那一天开始,就无休无尽地与其他生物竞争,与大自然和天气抗衡,直到疼痛破土而出,又迎来阳光风雨中与命运的斗争。人也一样,从来到世界的那一刻起,就意味着我们的命运具有的不确定性,未来可能面临着数以万计的困难与挑战。如作者一家在阿勒泰的生活——茫茫荒野,寂寞无人烟,生活不仅仅是一场修行,更是一场忍耐孤独与寂寞,踏遍坎坷和荆棘,尝尽艰辛和困难的苦旅。然而,令我深深敬佩的是,在现在正常人无法忍受的极其艰苦的生活环境中,作者一家人始终怀着期冀与执着的内心,带着平静乐观的心态,维持着一个家庭的.点滴温情,用善于发现的眼睛和心灵铺展开在荒野中哪怕一点点的生活味道。而如今我们身后强大的祖国也一样,从曾经的繁华一世,到鸦片战争开始的近代屈辱,无数次寻找救国道路,艰辛探索后却是重重碰壁,陷入被他国肆意践踏和侮辱的地步。而在祖国受辱的期间,又有不知多少中华儿女始终包含一片希望,坚守民族信念,追寻国家未来的太阳,甚至不惜抛头颅、洒热血,换来心中信念的火苗燃烧起的熊熊之光,换来由弱到强的伟大飞跃!而这一切,都源于那一份对民族未来自信坚定的期许,那一份对中国信念执着不懈的坚守!
我不知道,在往常临近丰收的季节,荒漠旁颗粒无收的向日葵地对作者来说是一种多大的打击,“像一块死去的皮肤,敷在大地的肉身之上。”我不曾体验过耕种过后收获无果的情景,更不知道,曾经幻想的漫天金黄,如今眼前终究化为乌有的绝望沮丧;但是我知道,平日在学习上有时勤奋刻苦咬牙坚持后仍然在关键一考名落孙山时的失落,知道十分耕耘,可能终无一分收获的伤感;我也知道,在中华民族这一条改革,探索,发展,憧憬的道路上,不论未来风雨,前路坎坷,每一位炎黄子孙都一定会满怀初心,勇往直前!
在他们身上,我不曾看到一点抛弃希望的神情,不曾听到一句消极埋怨的话语;在他们身上,我感受到一种令人惊异与钦佩的积极乐观,体会到一种迎难而上的生活态度,感受到一种执着坚守的民族信念。正如作者的那句话:“一双手的力量不能改天换地,却恰巧能维持个体的生命。”在我看来,千千万万双手不能改朝换代,但一定能接收最耀眼的阳光,创造最伟大的奇迹!命运终不负有心人,无数次怀着侥幸心理播种下充满希望的种子后,种子迎来了如太阳光般金灿灿的耀眼丰收。与此同时,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奇迹性飞跃!
与其说李娟书写的是向日葵的播种、育苗、成熟、灿烂、歉收或丰收,不如说笔下流淌出对人的出现,成长,隐忍,离别的一种独特思考。在书中,我领略到的不仅仅是那片播种种子的向日葵地,更有金色向日葵之外的那些沉重而美丽的事物,是贫寒生活与民族困境中的一丝希望之光,人与人之间的相偎相依,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人与祖国的紧密联系,以及生命对生命的依恋和怜惜。
我想,李娟的记忆,也一定永远定格在心灵深处的那一大片金灿灿的向日葵地,因为“在大地上,除了白昼之外,麦田的金色是最大的光明。”充满希望地伴随她的人生路和心灵旅程。即使到了现在,每每回忆起,仍然“有无数条路通向记忆的那片金色的田野,却没有一条路可以走出”。而正是这些烙在记忆深处的经历,塑造了他们满怀希望,为之奋斗的人生,“只有燃烧起内心的希望,经历奋斗的汗水,才能收获金灿灿的果实。”同时,也在我的心中浮现出这样一位在茫茫风沙,寂寥的荒野中眺望远方的少女,伴随着在阿勒泰涌出的片片丰收的金黄中,她迎着心中的太阳,满怀希望,走向未来……
无论何时何地,都不要放弃播种希望的种子和梦想。
《遥远的向日葵地》读后感3
九月缘来有爱读书会推荐李娟的《遥远的向日葵地》。星期四下午拿到书后,只要有空便开始阅读,星期五深夜读完。不用动脑,十足的画面感,幽默的语言,很容易入境。
同样生活在西北,对于戈壁、干旱、沙尘暴我是有发言权的,但是体会绝对没有李娟刻骨铭心,三十多年的北方生活经历不及她一年的经历丰富和艰辛。
我经常思考一个问题,人不可以选择父母,但可以选择谋生的手段和生活的地界。我上大学的学校途经郊区,每次外出去另外几所学校找同学玩,路过农田看见顶着烈日的农民都有此感慨。北方夏季日照非常充足非常适宜农作物生长,农民面朝黄土背朝天在土地里刨食,汗珠摔八瓣,庆幸没成为农民,不用如此辛苦。宁夏农民农业耕种的'条件比李娟母亲的葵花地的条件优越的多。
李娟母亲学农业,携母挈女从四川来到北疆主业种向日葵,副业开小卖铺、裁缝铺,养鸡养鸭养兔子。干旱、鹅喉羚是最大的挑战。飞沙走石的戈壁滩,收成全掌握在老天爷的手里。李娟母亲比男人还能干还豪迈还勇敢,不屈命运与天斗地战。骑着一部大摩托穿梭于人迹罕至的戈壁滩去开店,挣收葵花的雇工费……住地窝子,条件之艰苦,排烟效果差,做一顿饭狼烟地洞睁不开眼,油一样金贵的水用来做饭维生,每顿饭里不知掺杂了多少沙粒。外婆、母亲、作者本人,三代女人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灰头土脸,不说劳动的辛苦,光是这样的生活条件我想我早已当了逃兵,或者每天哀怨。幸福是对比出来的,同样在西北,缺水、沙尘暴、严寒,当年的新疆条件比宁夏艰苦的多的多。与李娟在北疆的生活对比,我在天堂,李娟在炼狱。
即使在如此恶劣的条件下,没有任何的矫情,努力把现在的生活过得好一点,今天比昨天强那么一点点,始终活在希望中,哪怕一线希望。李娟笔下的希望,就是付出努力有可能比完全放弃强一点点。遇到灾年,九十亩的葵花地播种了四回,就是这一线希望的强烈信念去一次次的艰忍和坚持。在李娟看来,家里地种得最少,灾情最惨,日子还过得最体面。家里工具最齐全,要盆有盆,要罐有罐。要桌子有桌子,要凳子有凳子。甚至还有几大盆绿植,成群的鸡鸭狗兔……住了一年地窝子第二年斥巨资二千块买的蒙古包,在当时当地太土豪了,在我们看来这么不堪的日子在作者的笔下,有声有色有生机。
李娟从母亲身上继承了最高贵的品质――乐观、勤奋和坚持。李娟在“浇地”一文中描写母亲给向日葵浇地:“她终日锄草、间苗、打杈、喷药,无比耐心。浇地的日子最漫长。她几乎陪伴了每一株葵花的充分吮饮。整整三天三夜,整面葵花地都均匀浸透了,整个世界都饱和了。花蕾深处的女子才下定决心,选中了最终出场的一套华服。即将开幕。大地前所未有地寂静。我妈是唯一的观众,不着寸缕,只踩着一双雨靴。她双脚闷湿,浑身闪光。再也没有人看到她了。她是最强大的一一株植物,铁锨是最贵重的权杖。她脚踩雨靴,无所不至。像女王般自由、光荣、权势鼎盛。”农业生产把一个女人磨砺得像男子一般粗犷、豪爽,在李娟的笔下仿佛加冕女王一样隆重、神圣。我崇敬李娟及母亲这样一类热爱生活、乐观向上的人,总是能发现生活之美,即使生活一地鸡毛,也能扎出漂亮的舞裙翩然起舞,这是生活的艺术和智慧,也是我要修行提升的本事。
李娟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创作出的优秀文学作品,让我们真切见识到去新疆种植、开垦……劳动者的伟大、勤劳、乐观、勇敢,才有了新疆翻天覆地的变化,成为游客向往的天堂。正所谓,前人栽树,后人成凉。致敬所有的劳动者!
《遥远的向日葵地》读后感4
“好的文字终是能突破喧嚣的尘土,成为一股清冽的甘泉去涤荡人心”。李娟的文字很好地证明了这句话。
《遥远的向日葵地》是朋友推荐的。刚看到书名,觉得无非就是写哪片田野上的向日葵地,或是向日葵所寓意的阳光、美好,以及诗和远方。一开始颇有“走马观花”之意,后来发现,这本书给人的惊喜可不止一点。
这本书中的向日葵,代表的是孤独的等待和农耕的艰辛。李娟用自己坚韧、温暖又积极乐观、充满力量的文字,描述了十年前与家人在遥远的阿勒泰戈壁种植向日葵的往事。她笔下的人与事物都跃然纸上。勤劳能干、努力向上的妈妈;颠沛流离终究回不到那片土地,一直在“等待”中的外婆;温柔的小赛虎;爱偷鞋子的丑丑;许许多多嘈杂的小动物;只有一个近乎破烂的顶和一些零零散散的锅碗瓢盆组成的房子;还有那片明明已经日渐繁盛,却还是被鹅喉羚毁了的九十亩向日葵地……很贫苦的生活,除却一丝苦涩之外,更多的,却是生动、坚韧和丰盛。
而在这丰盛又有趣的农耕生活里,还有着那无穷无尽的等待,像是要吞噬万物的怪兽。妈妈等待水去灌溉那片向日葵地,等待向日葵的绽放;狗狗等待远去而归的妈妈;高龄多病的外婆在遥远的向日葵地等待孩子的归来,却也无时无刻不在等待着死亡……李娟姐姐也在书中写道:“我觉得外婆最终不是死于病痛与衰老的,而是死于等待。”可能是跟外婆最亲,也可能是李娟姐姐笔下的人物故事很生动,书中外婆的等待,让我感动,也让我想起了我的外婆。
外婆的一生似乎也在等待中度过。她的前半生,等待外公来爱她,等待孩子的长大。等待终于不用过那种天还未亮就出门割小麦,晚上只有月亮陪伴她归来的日子。而这一切都还没完全结束,外婆又要开始新的等待。随着年龄的增长,外婆的风湿也越来越严重,腿变得不利索起来。她就只能在家里等天黑,又等天亮。等同辈们离开,最后也等自己离开。外公去世后,孩子们也逐渐长大远走高飞,外婆孤身一人守在那间青瓦老屋,却也始终坚信着“总之岁月漫长,然而值得等待”。她一直都等待着美好的事物,当然更多的,是等待我的归来。
从小就跟在外婆的身旁,我是她一手带大的。外婆会尽一切所能的把她尝尽一生后沉淀下来的道理讲给我听。在我上小学便离开外婆家时,外婆也没说什么,只是扶着门沿,开玩笑似地说了句:“囡囡常回来看看,别让外婆等太久,外婆会孤独的啊……”我不以为然,也不知道“孤独”与“等待”,是有着多深的含义,所以很少回去看她。看完这本书后回头想想,真的很可惜当初自己年纪小,不懂那小小花招后的一片柔情。
偶尔回去一趟,外婆无穷无尽的等待也终于有了一个突破。一见我回来,外婆可高兴了。我嗜甜如命,每次我回去,外婆都会给我熬糖。她不顾及自己腿脚的不便,走到厨房去。一口大锅放进装满的水,把白糖放入锅里开始搅。可不能闲着不搅,不搅的话就会熬糊了!慢慢地搅,也慢慢地等待。慢慢的水浅下去,待锅里稠了。甜腻的香气便氤氲开来,馋坏了我。外婆用两根筷子搅了搅,我的小舌头一卷,又热又软,筷子上的甜晶莹透明,甜到了我的胃,更甜到了我的心。
没过多久我就走了,穿鞋时,外婆总是唠叨:“那么早就走了啊……”“嗯回家写作业……”
长大后才发现,年少时外婆口中的“孤独”与“等待”,是有着多深的含义——“孤独这两个字拆开来看,有孩童,有瓜果,有走兽,有飞虫”,足以撑起一个盛夏傍晚的巷口,人情味十足。而孩童瓜果飞虫自然热闹,都与自己在乎的`人无关,这就叫孤独。外婆在孤独中等待,又在等待中孤独着。而外婆却愿意这样等待我一辈子。
《遥远的向日葵地》的等待,或许是万物共通的等待。那份等待“洒落”在小说的每一个角落,也出现在我们生活当中。就像我的外婆那样,她一直等待着我的归来,那份等待,无比盛大,却也尝尽孤独。
“现实生活就像她描述向日葵一样,远不止开花时节灿烂壮美的面目,更多的时候还有等待、忍受与离别的面目。”关于“等待”这个词,可能听说过最多的是“等待美好事物的到来”。其实不然,等待这个词,满满都是孤独与苦涩。
但幸好,这本书就如北斗,闪耀在我的人生中。没有人会喜欢孤独和等待。让爱你和你爱的人少一些等待。把那片遥远的向日葵地放入心间。毕竟人非神明,不可能活一世就该有一世的“等待”与敞亮。而愿意等待你的人,必定是珍惜你的人。
《遥远的向日葵地》读后感5
初见这本书是被书的封面深深吸引,加上书名,很是好奇这会是怎样一个美丽的故事。但是读了几页发现有些无聊,感觉就是戈壁里一个枯燥乏味的平常故事,没什么意思。但是当我读完整本书以后,我深深地被这种“平常”所吸引,甚至想去亲身感受一下这种平常的戈壁生活。
作者用平淡的口吻述说着这片向日葵地的孤寂和热闹。本是荒芜孤寂,草木难生的地方,却因为作者这一家子变得鲜活生动了起来。有不爱洗澡的小白狗,赛虎;有偷鞋子的牧羊犬,丑丑;有活泼可爱,像狗一样粘人的兔子;有穿的花花绿绿,缺胳膊少腿的鸡;还有不会游泳的旱鸭子,真是好不热闹。当然还有整个戈壁最鲜活,最闪亮的作者的母亲,既有戈壁大漠的那种豪放粗犷又有四川女人的那种烟火气。作者通篇没有对母亲说一个爱字,但却在每一个字里行间,都饱含了作者对母亲深深的爱恋。作者这种朴实无华的文字,更好地衬托出了这块土地的壮美,让你忍不住想立刻投入它的怀抱,近距离地一睹它的芳容。作者的文字虽平淡,却又不失幽默,荒无人烟的大漠,漫天飞舞的风沙,相差极大的昼夜温差,没有人烟,没有通话信号,就像生活在一座孤岛。本是犹如一潭死水一样了无生趣的生活却因作者的幽默变得有趣起来,尤其是对丑丑的那段描述,用作者的家乡话说“就是把我笑惨了”,特别是他舔鸡,舔兔子的那一段,让我瞬间就爱上了这只可爱的“闯祸精”。其实这也很符合作者四川人的精神,无论生活多么艰苦,却总是可以自得其乐,再难熬的.日子也过得悠哉悠哉的。
最后想说说外婆,作者对外婆的描述不多,但是所有关于外婆的描述都和我自己的外婆重合。其实从一开始阅读,我就想起了我自己的外婆,当时她和我的外公也是因为修铁路,离开了自己的家乡。我也不知道这能不能算作一种幸运。我的外婆在她离世前,有机会回到自己的家乡并且再次和自己的兄弟姐妹相见团聚。不过时间是残忍的,半个世纪的分离,让一切都沧海桑田,物是人非。所以我也在思考,是一直带着希望念想活到最后都没能实现,比较痛心,还是努力去实现了这些念想,却发现一切早已不是你心中所想的,哪样比较痛心呢?
《遥远的向日葵地》读后感6
无意中阅读了李娟的文字,灵动活泼、清新自然。她描述的阿勒泰的生活给我带来截然不同的人生体验,我一下子爱上了她的文字,其中《遥远的向日葵地》是一系列作品中我最喜欢的一本。
李娟是一位优秀的散文作家,她出生在新疆,将自己独特有趣的人生经历写成了一本本鲜活生动、有声有色的书。每当读着李娟的文字,仿佛我自己也来到了阿勒泰河谷,置身于冬天的温暖干燥的地窝子里,仰躺于夏天星光璀璨的草原上,头顶着新疆一望无际的沉静的夜空,与四周藏匿着的无数家禽野兽为伴,让我一个从未去过北方的人也仿佛跟着李娟经历了阿勒泰每一个冬去春来。在《遥远的向日葵地》一书中,李娟具体描绘的是阿勒泰的夏天,写的是在乌伦古河旁那一片广袤的荒原上,她的妈妈承包了两百亩土地用来种植向日葵的艰苦经历。读完简介后,缺水、炎热、荒凉是我产生的第一印象,我想,那该是多么值得抱怨的经历啊。可是翻开书细读,那些幽默生动的语言却让我渐渐爱上了她笔下的那篇向日葵地,爱上了坚韧乐观的这个大家庭。作者写书的过程也是倾诉的过程,李娟将自己的所见所闻娓娓道来,向读者诉说着生命的价值,播撒着生活的无限的希望。
生活中小小的改变尚且会使我们感觉不舒服,更别说拖家带口迁徙到荒凉的戈壁滩上,从头开始操持一项自己完全不熟悉的工作。刚搬到荒原上时,迎接李娟一家的是巨大的艰辛的挑战。第一天吃饭时,李娟用一只碗在水渠里舀了许久,才收集了半锅脏水用以煮饭;晚上一家人在露天的原野上睡了一夜;第二天才基本把家当收拾完成;第三天时外婆难过地想家;第四天时鸡开始下蛋,似乎一切都在慢慢好转起来;第六天完成播种;第七天时,妈妈收集到了荒原上的第一束美丽的鲜花……李娟一家的生活离我们很远,但也离我们很近。有时我们的生活会遇到不如意,有时运气也不总是那么好,但似乎生活中的每一处伤口总会慢慢愈合,最终变成胜利的疤痕。
我想,作为书中主要描写的人物,李娟的妈妈一定拥有着强大的精神内核,她身上坚韧乐观的品质尤其令人惊叹。乌伦古河旁的.这片戈壁滩实在太过贫瘠,种植向日葵不仅在灌溉用水上困难重重,更是会遇到鹅喉羚啃食这样的农业灾害。在李娟一家种植葵花的第二年,葵花苗刚长出十公分高,就惨遭鹅喉羚的袭击,农田损失严重。妈妈无奈地、伤心透顶地播种了一遍又一遍,直到第四遍,种子才有机会出茬。李娟把情况的好转归功于“希望”,用她的话来说,“所谓‘希望’,就是付出努力有可能比完全放弃强一点点”。我想,所谓希望,既是一种一往无前的勇气,又是生命意义上的不轻易屈服,是不容易做到的。“希望”这个词还在文中多次出现。当李娟的妈妈带着沉重的行李,站在茫茫风雪汇总等待班车时,李娟提到“一线希望”;第一年种地时生活异常艰苦,八十多岁高龄的外婆给人们讲了无数遍“狗带稻种”充满“希望”的故事。其实还有很多地方,没有提到“希望”,但“希望”也无处不在。读完这本书,作者似乎就站在我的面前,温柔而强大,她提醒我要向前看,遇到不顺心时,只要将破碎的心灵缝缝补补,生活就仍然能够继续。
李娟的向日葵开在遥远的乌伦古河,也开在作者的心里,无论身在哪里,每当想起,就让人产生无限的力量。而现在,作者通过文字让那片向日葵也开在了我的心里。很奇怪,不论你的年龄多大,也不论你身处何方,看完这本书,总会找到一点生活的意义。给生命一个热烈的拥抱吧,生命本身总有一些超脱物外的价值值得让人好好珍惜。
《遥远的向日葵地》读后感7
“所有人只热衷于捕捉向日葵金黄色的瞬间,无人在意金色之外的来龙去脉。”翻完书本最后几页上的配图,我不禁开始审视起我自己,原来我也是这样一个只在意“金黄瞬间”的庸俗之人?于是又翻开书,试图改变这个结局……
我看着自己在书中留下的痕迹,荧光笔标黄的字体怎么看都是灿烂的:“蜜蜂来了,花盘瞬间达到金色的巅峰状态。金色的高音一路升调,磅礴直指音域最顶端。”但不知不觉间,我却忽视了“我仅有的力量只够用来掩饰懦弱,我最大的坚强是继续不露声色地生活在家人间。”哪怕标黄的文字着实不多,但却悄无声息地给每一句话都打上金光,以至于脑海中呈现的画面总是与金灿灿的向日葵相伴,直到最后看到图片中的空旷时,硬生生吃了一大惊。
在阿勒泰戈壁草原的乌伦古河南岸,作者的母亲承包了一片贫瘠土地用以种向日葵。作者用亲切朴实的`文字记录了北放独特的生活以及在那里劳作的人们,让读者看到了向日葵的“金黄瞬间”,却留下一个问题,让读者自行去探索“金色之外的来龙去脉。”
我曾几度想在作者描述生活的文字中挖掘出向阳的,人们传统印象中的金色向日葵,良久才发觉这是多么愚蠢的行为!要知道,这是在偏远的北疆,这里只有无边的孤独和依赖着大自然的人们……在如此现实的生活面前,金黄的向日葵也许是给心灵最后的一点慰藉了。
在作者的文字里,我看到的是一大片向日葵花海。株株饱满向阳,像任何一个地方的向日葵一样蓄满金黄;可在最后的配图中,撞入眼帘的是无边无际的戈壁。满眼的空洞让我看到比人还高的向日葵呼天抢地地要把人淹没,已经补种第三遍的向日葵却依然抵挡不住鹅喉羚的侵略、看到尽管人们拼尽全力保住向日葵,却依旧因为老天的“不公平”唉声叹气……
向日葵花海的深处,原来埋藏着如此多的无奈与绝望;原来再辉煌的背后,都有着时常被忽略的辛酸。看起来热闹的地窝子,在这广阔的向日葵地里也终究是渺小的吧。一次次地播种下希望却又被老天狠狠否决;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咬牙坚持,人们最后的倔强似乎在风吹雨打中颤抖。所谓“希望,原来真的可以变成,付出努力只是有可能比完全放弃强一点。”
我终于看到了作者眼中已经习以为常的无奈,金色之外的来龙去脉就这样清清楚楚地摆在面前。不是作者的文字冷落了这些“来龙去脉”,而是她乐观无畏的态度更使本能地追求美好的我忽略了它们。
从古至今,正因为那些创造金色的人不断地付出努力,寻找希望,亲眼见证着常人无法看到的来龙去脉,所以才有了今天熠熠生辉的金黄。正因如此,那“金色之外”的种种才真正值得被敬畏啊!如果万物生长是比地震更雄浑的力量,那么这些不为人知的来龙去脉则是比万物生长还要伟大的力量。我可能只看到了金黄的瞬间,但其他人也许不是,作者更不是。因为这种力量不会被金黄的瞬间随意掩埋,只是它们甘愿成为金色之外的来龙去脉罢了。
向日葵地那头真正的金黄,只有那些真正体会到“金色之外的来龙去脉”的人才真正领悟得到了。
《遥远的向日葵地》读后感8
妈妈特别喜爱李娟,她说李娟是近年来最好的散文作家,走到哪儿就把她的书带到哪儿。不论是《我的阿勒泰》,还是《走夜路请放声歌唱》,她都赞叹不已,向我极力推荐。暑假里,她又迷上了《遥远的向日葵地》这本书。妈妈推荐的书向来都很精彩,于是她一看完,我就赶紧借过来看。
和我想的一样,这本书还是介绍阿勒泰的生活。书中的“向日葵地”在阿勒泰戈壁滩的乌伦古河南岸,是作者的妈妈承包耕种的一片贫瘠土地。我虽然没有去过阿勒泰,但是去过新疆,翻越过天山,见识过在新疆广袤大地上人类的.脆弱和渺小。在《遥远的向日葵地》这本书里,作者用细腻、平静的笔调写出了在戈壁滩生活的困难情景,虽然生活条件和耕作都很艰辛,我从书里却看到她妈妈朴素、坚强和乐观的一面,这实在不容易,我亲切地叫她“娟妈”。
娟妈承包的是一块极其贫瘠的土地,她年年都在这里种向日葵,可是每年收成都不好,有时还要倒赔一些钱。那些向日葵要么因为旱灾而干死,要么被经过的鹅喉羚给糟蹋殆尽。如果是我,可能会怨天尤人,可能会马上放弃,还可能会另谋出路。可娟妈不一样,她不屈服于命运,依旧坚持耕种,即使今年没有收成,也不会甘心,而是把希望寄托在下一个播种的季节。
娟妈的这种精神,对我来说真是太重要了,我得好好向她学习。因为最近我也遭遇了挫折。今年秋季有篮球比赛,学校会从校队中挑选队员代表学校参赛。我自信满满地想:我在篮球训练营练习了那么久,这一年来也拿到了一些奖,技术比以前进步了许多,应该能被选上吧!可前几天,小林告诉我,我和他都落选了。这简直是“晴天霹雳”啊!为此我闷闷不乐了几天,甚至自暴自弃地想:如果就连区里的校际比赛都不能参加,我汗流浃背地练球干什么呢?还不如在家里吹着空调看电视呢。但如果和娟妈比起来,我这个挫折真的不算什么。比赛每年都会有,就算今年不能参加,只要我的球技有进步,还有机会参加明年的比赛呀!只要不放弃努力,永远都有机会和高手过招!我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坚持下去。
这本书里,还有一个令我印象深刻的内容,就是打电话。那个时候,娟妈在新疆南部荒野上种向日葵,而李娟在北边牧场生活,她们之间的距离是两百公里,所以她们只能靠电话来关心对方的生活。但是新疆的信号很不好,电话很难打通,即使打通了,她们母女俩也无话可讲,可如果打不通,双方都会特别担心。我觉得这段话十分真实,因为我离开家去参加夏令营的时候,也特别想念爸爸妈妈,总是很想和他们打电话,如果他们没有接电话,就会急得哭起来。我想起我还在幼儿园的时候,有一次刮台风,恐怖的暴风雨让白天变成了黑夜,时不时闪过一道明晃晃的闪电,还有响彻云霄的雷,让人心惊胆战。当时,整个幼儿园的小朋友都回家了,只有园长陪着我,我心里害怕极了。突然,工作繁忙的妈妈打来了一个电话,虽然风雨声很大,我听不太清楚她说的话,但只要听到她的声音,我就感觉她是在温柔地安抚我,瞬间感觉不再那么恐惧了,耐心地留在幼儿园等她来接我回家。
看《遥远的向日葵地》时,我一会儿哭一会儿笑,手不释卷,一口气就看完了,看完之后,感受良多,受益匪浅。这本书特别值得大家用心品读。
《遥远的向日葵地》读后感9
生活在阿勒泰乌伦古河岸的李娟一家,靠着种植向日葵为生,承包者彼此间离得都比较远,李娟家直接支了一个蒙古包,在葵花地边的空地上,养着鸡鸭鹅兔狗,每天的生活就是照看着一百亩地,生活是一眼望不到边的空荡。
在《遥远的向日葵地》这本书里,李娟记录了她们朴素的生活细节,比如:勤劳乐观的母亲,高龄多病的外婆,大狗丑丑和小狗赛虎,还有整日悠闲行走的鸡鸭鹅群,以及她家日夜守护的.最大财产——向日葵地。
李娟的母亲是一个对向日葵地赤身相迎、肝胆相照的女人,在那片那寸草不生的戈壁荒漠上,万物寂静,母亲却在冷漠、尘土飞扬的北疆一角种起了向日葵。母亲未能一次将向日葵种起,鹅喉龄、大旱、暖冬都会使向日葵失去生长的希望,尽管这会一次次的令母亲沮丧,但母亲还是一次次地重新播下种子,坚强而又执着。
母亲热爱着她的向日葵地,在贫瘠荒凉的沙漠中,播种着她的热情和希望。她终日锄草,间苗,打杈,喷药,无比耐心。
对李娟而言,她的母亲是一个“擅于到来的人”,而自己却是一个“擅于离别的人”,当作者与母亲分隔再见时,母亲总会带着大大小小的行李,不知倒了几辆车。李娟在书中说,她的母亲像一个被各种包劫持的人,这将力大无穷,满满爱意的母亲,展现在我的眼前。
母亲,是如何将这一堆东西弄上弄下带来的呢?这成了千古之谜。但这也许就是母亲无法用言语表达的爱吧!
《遥远的向日葵地》读后感10
《遥远的向日葵地》一书讲述了李娟一家在荒漠上与各种困难斗智斗勇的故事,表达了作者对外婆的愧疚,对母亲的敬佩与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同时也抒发了对人类破坏大自然这一行为的担忧。书中写的事是苦的,可是让人感受到的却是一种乐观豁达,苦中作乐的积极态度。作者的语言并不华丽,却处处皆是风趣幽默,把一些平凡的生活琐事写得极不平凡,令人忍俊不禁。
书中最能触动我的是“所谓希望,就是付出努力可能会比完全放弃强一点点”这句话。这句话令我眼前一亮,敬佩之情油然而生。在文中,作者的母亲连续播了三次种子,全被鹅喉羚吃了,她想去投诉,却被人因没有拍下跑得飞快的鹅喉羚吃草时的照片作为证据而打发走,三批种子白白损失可谓是叫天不应叫地不灵,无处喊冤。可她们却没有因此放弃,甚至没有过多的抱怨。更出人意料的是,作者还在那里加了一句:“说起来,鹅喉羚们也很可怜,它们只是为饥饿所驱”,又说:“它们也很辛苦啊”,文中作者同情鹅喉羚的篇幅明显比抱怨自家困境的篇幅要大得多。在自己生活尚且无法保证的情况下,还能去同情、理解使自己亏损的动物,怎能不令人赞美?
看着作者一家悲惨的命运,我不禁想起了命运同样悲惨的祥子。在《骆驼祥子》一书中,祥子一生三起三落,最终变成了行尸走肉,放弃了自己;而在《遥远的向日葵地》一书中,李娟的母亲一直都在荒地种植,看不到任何的希望,但她仍是一个有爱心的'人,她甚至不愿意放弃任何一只对她来说已毫无用处的小动物。而她最终也算是苦尽甘来,得到了一丝回报与收成。
面对同样的命运,他们的态度截然不同。当初我在看《骆驼祥子》时,只觉得祥子可怜,怪不得他,直到我看到这本书才改变了自己的看法。确实,环境太差,生活太苦,自己太冤,可这都不是我们改变的理由啊!我们要改变的,是自己的看法、心态以及对自己的要求,而不是跨过自己的底线,成为自己当初所讨厌的那种人。我们或许无法挽救大环境,但可以挽救自己,也只有我们才能把自己拉回来。
世界以痛吻我,我却报之以歌。其实,当我们“报之以歌”时,我们自己也听到了这首歌呀。
《遥远的向日葵地》读后感11
“这是她种葵花的第二年”“她咬牙又补种了第三遍”。
在读这本书之前,我只看见向日葵盛开时的浓茂喧嚣,花盘折射出的闪闪金光。但原来在花朵盛开的背后,其中的耕作是如此的不易。
作者的妈妈种了三年的向日葵。但因为遇上旱灾、蝗灾、鹅喉羚袭击等自然因素,前两次损失惨重。但她依然不放弃,似乎执意与老天抗争。我仿佛看到了她扬起脖子、昂着头,咬着牙下定决心的样子。生活是多变的,大部分时间是不尽人意的,但她如同沙漠中的一朵花,一朵还未盛开但孜孜不倦寻找着机会,寻找着缝隙的花,这朵花名为希望。
面对沙尘暴,她站在原野的最高处边骂边笑,在感谢运气的同时赞叹自己的智慧,她从未向恶劣的环境低头;在草原上过着放牧的日子,她依然追求着生活的高质,宁可花更多的钱也要买一顶蒙古包,她从未放弃对生活的追求。在刚到新家,那段最忙碌的时间中,一天她耕完地回家,变魔术般掏出一捧在这干涸无际的大地上唯一的湿润丰盈——鲜花,她从未浇灭对生活的热情。
就是这么一位勤劳朴实,乐观坚强的母亲形象在我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与其他母亲一些感人肺腑的伟大品格等不同,我在她身上看到了活力和旺盛的生命力,如小鸟起飞时扑腾的翅膀,一团永不熄灭的火花,“野火烧不尽”的小草。我好奇它们来自哪里,终于我恍然大悟,是对生活的希望。如同在寒风中依然闪烁的火光,也许它会被吹灭,但在柴火的顶端,一定有着些许光亮,这点光亮名为坚持。
上初中后,我时常感到迷茫,也许是成绩发下的那一刻,也许是不知不觉时针已走到凌晨一点的那一刻,也许是知道又一个计划泡汤了的那一刻。我好像是失去了发动机的汽车,止步不前。仿佛遇到了一面高墙,无法跨越。我不禁悲痛着,咒骂着,这有着一副“阴险狡诈”“诡计多端”的嘴脸的生活:我好像被一个人压制着,动弹不得。我不知如何面对,更不知生活的意义是什么。
但当我看到了这位赤脚走向田地的母亲,继续采购向日葵种子找着新田地的母亲,我似乎明白了。也许,明知生活的.艰辛,但依旧对明天充满希望,笑着走着,就是生活的真谛。
希望是沙漠中的花,是菜里面的盐,是生活——这张巨大的画布上的那抹最明亮的色彩。
“很久很久以后,当她给我诉说这些事情的时候,我还能感觉到她眉目间的光芒,感觉到她浑身哗然畅行的光合作用,感觉到她贯通身心的耐心与希望。
《遥远的向日葵地》读后感12
初读时不习惯这本书的直接热情,更喜欢《我的阿勒泰》的蕴藉隽永。
断断续续从夏日读到今天,中间读完了《蝲蛄吟唱的地方》,再来重读,渐入佳境。
回忆中的外婆、李娟的妈妈、叔叔、大红花,还有她家的'丑丑,赛虎,兔子,鸡,鸭,还有葵花、沙枣花,这本书里的人和动植物都特别鲜活,像生活在我们周围一样。就连手机、石头等没有生命的物体,也被李娟赋予了灵性。她的世界既有蓝天白云沙漠河流之开阔悠远,也有片花细叶碎石微风之幽妙轻灵,正因如此,她的文章自成一派,仿佛遗世出尘又处处都是烟火气。
全书最最幸福的情节就是葵花丰收之后,妈妈率领一大家子包括家里的动物,浩浩荡荡地出门散步。
这里让我想起“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追了这么久,追到向日葵终于丰收,我也终于舒了一口气。可是,看到后记里李娟提起在向日葵丰收之后叔叔就瘫痪了,唏嘘不已,感慨万千。李娟说这位叔叔是她妈妈最喜欢的男人,也是相处最好的一任丈夫。这个打击,对她妈妈来说,比葵花欠收还要大吧。
这就是生活吧,永远都是悲欣交集。
李娟说,人们只看到向日葵绽放时的金色光芒,不会想起它成长过程中经历的风霜。劳动的艰辛,生活的真相,都在这本《遥远的向日葵地》中,李娟虽然以一种抒情又幽默的方式吟咏生命和生活,但是我还是能感受到一些难言的酸楚,甚至悲怆。
等待,忍受,离别,才是这本书的主题。
最后,忍不住夸赞一下李娟的妈妈。面对生活,她是真正的勇者。她的人生,就像葵花一样,永远追逐太阳,永远斗志昂扬。
《遥远的向日葵地》读后感13
灼烧着天空的金色太阳,生长着向日葵的金色土地,这里的生命是金色的。我跟着作者李娟的脚步,行走在那金色的向日葵地。
向日葵地的生活会是怎样的呢?澄澈的湖,清浅的水,行囊并不多,鸡鸭和兔子,还有两条小狗,这就是向日葵地生活的全部。大可想象这样的画面:人迹罕至的地方,土木伫立寂静无声,风缓缓地吹到云的另一边,思绪飘到很远很远的天边。
在向日葵地的日子里,李娟和家人回归到最简单的劳作,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他们的生命如同潮汐,潮起潮落,有规律地澎湃着。而土地对于他们并不仅仅是谋生的工具,更承载了他们对未来的美好向往。于是,耕耘时近乎虔诚,每一寸土地都被用心丈量。这时,耕种更甚于朝圣了吧?当走向土地的边缘、道路的尽头时,早已经忘记了得失。就算仅仅只有一株植物开花结果,也值得欢欣雀跃。若是收成惨败,也不缺乏从头再来的勇气,这或许是生命的韧劲,总是对明天满怀期待。正因如此,明天不久就到来了。
除去繁重的劳作之外,一天之中,最为惬意的莫过于夜晚的散步了。在圆月之下、长风之中,猫呀狗呀兔子呀,呼啦啦出动。在静谧的夜色中,母亲领着全家老小晃荡在空旷的河边土路上,像一只逃难队伍在漫长旅途中获得了短暂而奢侈的安宁。这是作者眷恋的时刻,心中饱满得就要盛放了,脚步轻盈得快要起飞了,这时的希望要比平时的希望隆重许多许多。
除了日常生活外,本书有很多其他的思考。关于自然:人如此微渺而又如此自负,失去了对自然的敬畏,给大地带来了创伤,那些因为过度耕种而裸露贫瘠的土地就是伤疤。关于生命:转瞬即逝的.光华不可抓住,可是万物流转不停,昭示着生生不息。关于自由:当迎着风奔向旷野,看着日落西沉的时候,在孤独背后所承载着的是满腔的自由。
在向日葵地里,金色之外是怎样的呢?等待、忍受和离别是它的来龙去脉。等待着花开结果,忍受着日月煎熬,告别着世间万物,所以说生命到底会是怎样的颜色?会是耀眼夺目的金色,可又不仅仅是金色。
行走在遥远的向日葵地,地阔天长,不知归路,何需归路?
《遥远的向日葵地》读后感14
《遥远的向日葵地》是当代作家李娟创作的一部散文集,书中记录了她在阿勒泰乌伦古河南岸耕种向日葵的生活经历。读完这本书,我仿佛跟随作者的笔触,走进了那片遥远而神秘的戈壁滩,感受到了那片向日葵地带来的希望与坚韧。
首先,我被李娟那细腻而温暖的文字深深吸引。她以独特的视角和细腻的笔触,将那片贫瘠土地上的生活描绘得栩栩如生。从开垦土地、播种向日葵,到经历干旱、虫害等困境,李娟一家人的坚韧与乐观让我深感敬佩。尤其是李娟的母亲,她三次补种向日葵,面对一次次的失败,从未放弃过希望。这种对生命的执着与热爱,让我看到了人性中最光辉的一面。
除了对家人的描写,李娟还穿插了对家禽、家畜以及自然环境的细腻刻画。大狗丑丑、小狗赛虎、鸡鸭兔等家禽家畜的日常生活,为这片荒凉的土地增添了几分生机与趣味。李娟的文字不仅展现了生活的艰辛,更在细微之处流露出对生活的热爱与珍惜。
此外,书中还表达了李娟对环境的担忧和对生存的.疑虑。她赞美大自然的伟大力量,同时也感叹人类在自然面前的渺小与无力。这种对自然的敬畏之情,让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重要性。
读完这本书,我深刻感受到了生命的力量与希望的光辉。在那片遥远的向日葵地中,李娟一家人用他们的坚韧与乐观,诠释了生命的真谛。无论面对多大的困难与挑战,只要我们不放弃希望,坚持努力,就一定能够迎来属于自己的丰收季节。
《遥远的向日葵地》读后感15
《遥远的向日葵地》是一本让人深思的散文集,它不仅仅记录了李娟一家在阿勒泰戈壁滩上耕种向日葵的生活经历,更是一部关于生命、希望与坚韧的赞歌。
在阅读过程中,我被李娟那朴素而纯真的文字所打动。她以平实的语言,讲述了那些看似平凡却又充满力量的故事。从向日葵的播种、生长到收获,每一个环节都充满了艰辛与不易。然而,正是这些艰辛与不易,让这片向日葵地显得更加珍贵与美丽。
书中,李娟对家人的.描写尤为感人。她勤劳乐观的母亲、高龄多病的外婆,以及那些陪伴在她身边的家禽家畜,都成为了她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他们之间的相互关爱与扶持,让我感受到了人间的温暖与美好。特别是李娟对外婆的描写,更是让我感同身受。那种对亲人的深深依恋与不舍,让人动容。
此外,李娟在书中还表达了对自然的敬畏与热爱。她赞美大自然的伟大与美丽,同时也感叹人类在自然面前的渺小与无力。这种对自然的敬畏之情,让我更加珍惜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
读完这本书,我深刻感受到了生命的脆弱与坚强。在那片遥远的向日葵地中,李娟一家人用他们的坚韧与乐观,诠释了生命的真谛。无论面对多大的困难与挑战,只要我们不放弃希望,坚持努力,就一定能够迎来属于自己的辉煌时刻。同时,我也更加明白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重要性。只有尊重自然、爱护自然,我们才能够在这个美丽的星球上生生不息、繁荣昌盛。
《遥远的向日葵地》读后感16
《遥远的向日葵地》是当代作家李娟创作的一部散文集,它如同一幅细腻而生动的画卷,缓缓展开在读者面前,将我们带入那片遥远而充满希望的向日葵地。在这片贫瘠却充满生机的土地上,李娟不仅记录了与母亲和外婆共同生活的点滴,更深刻地描绘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复杂情感与关系。
书中,向日葵地不仅是物质上的生存依托,更是精神上的寄托。在这片看似荒凉的土地上,向日葵顽强地生长,追寻着太阳的光芒,这种不屈不挠的精神深深打动了我。李娟用她那平实而又不失幽默的文字,将这片向日葵地的艰辛与希望、挫败与重生娓娓道来。我仿佛能够感受到那片金黄色的'向日葵地在阳光下的灿烂,也能感受到作者在艰苦生活中的乐观与坚韧。
除了向日葵地本身,书中的人物形象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李娟的母亲勤劳乐观,面对生活的种种挑战从不轻言放弃;外婆虽然年迈多病,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家人的依恋让她在孤独中找到了慰藉。还有那些陪伴在她们身边的动物——大狗丑丑、小狗赛虎以及鸡鸭鹅等家禽,它们虽然简单却充满了生命的活力,为这片向日葵地增添了几分生动与趣味。
读完这本书,我深刻地感受到了生命的坚韧与美好。在生活的重压之下,人们依然能够保持对未来的希望和对生活的热爱,这种精神是值得我们每个人学习和珍惜的。同时,我也更加明白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共处之道,只有尊重自然、顺应自然,我们才能在这片大地上找到属于自己的幸福与安宁。
《遥远的向日葵地》读后感17
《遥远的向日葵地》是一部让人心生敬畏与感动的作品。它不仅仅是一部关于耕种与生活的记录,更是一部关于希望与坚持的赞歌。在这本书中,李娟用她那细腻的笔触和深情的文字,将我们带入了一个充满艰辛与奇迹的世界。
在这片遥远的向日葵地里,作者一家经历了无数次的播种与收获、希望与失望。他们面对的是一片贫瘠的土地和变幻莫测的自然环境,但他们从未放弃过对生活的追求和对未来的希望。正如书中所说:“所谓‘希望’,就是付出努力可能比完全放弃强一点点。”这句话不仅是对他们生活的真实写照,更是对每一个在困境中挣扎的人们的鼓励与慰藉。
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不断地被作者笔下的人物所感动。他们虽然生活在艰苦的环境中,但他们的心灵却是那么地丰富与充实。他们用自己的双手和智慧在荒凉的土地上创造出了属于自己的奇迹,这种精神力量是无比强大的。
此外,这本书还让我深刻地思考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在现代社会中,我们往往忽视了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之道,而这本书却提醒我们要尊重自然、敬畏自然。只有当我们真正理解了自然的伟大与力量时,我们才能更好地与之相处并共同创造美好的未来。
总之,《遥远的`向日葵地》是一部值得一读再读的作品。它让我们看到了生活的艰辛与美好、希望与坚持的力量以及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共处之道。在未来的日子里,无论我们面临怎样的挑战与困境,只要心中有希望、脚下有力量,我们就一定能够创造出属于自己的辉煌与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