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栏目

展开全部

收起全部

《不跪着教书》的读书笔记

读书笔记 时间:2024-07-19 13:31:36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投稿

《不跪着教书》的读书笔记(通用14篇)

  《不跪着教书》是2015年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吴非。该书为《大夏书系·教育随笔(第一辑)》之一,主要是1988年以来作者的散文随笔汇总。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不跪着教书》的读书笔记,欢迎大家参考!

  《不跪着教书》的读书笔记1

  吴非老师在书的“序”中说:“想要学生成为站直了的人,教师就不能跪着教书。如果教师没有独立思考的精神,他的学生会是什么样的人呢?”这段话发人深省,也让我渐渐明白吴非老师说的“不跪着教书”是指的是什么。让我们不由得思索:教师是什么,怎样才能做到“不跪着教书”?书中的教育随笔篇篇观点鲜明新颖,分析问题一针见血,给人耳目一新,读后受益匪浅。作者以几个时代丰富的教育人生体验,以一个教师应有的社会责任感审视着当今教育的种种弊端,以一个中国人具有的爱国情怀呼吁每一个教师做一个有思想、有追求,当一盏能够长久地照耀学生一生道路的明灯!

  教师究竟是什么?从古至今,教师被太多耀眼的字眼照耀:有人把教师比作辛勤的园丁,培育着祖国美丽的花朵;有人把教师比作无私的春蚕,为学生的成长吐尽最后一口丝;也有人把教师比作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塑造着学生美好的心灵;还有人把教师比作燃烧的蜡烛,燃烧自己照亮学生人生的道路……其实,我觉得,教师就是教师,一个普普通通的人。教师和学生是一对相互依赖的生命,是一对相互影响的伙伴,是一对共同成长的朋友;教师就是人,有自己的油盐酱醋,有自己的喜怒哀乐,有自己的生活理想;教师就是一个“站直了”的人,一个大写的人,一个能够影响学生健康发展的人,一个永远让学生铭记在心并学习的人。而要做到这些,教师就不能“跪着教书”。

  《不跪着教书》中有一个小标题是“我美丽,因为我在思想。”吴非老师说:“课堂应当担负起思想启蒙的任务。”这告诉我们不跪着教书,“老师应当是思想者”。吴非老师列举了现实中的一些跪着教书的现象:“面对一本教参,他不敢说不;面对外行领导的错误指责,他会立刻匍匐在地;在教师失去了独立思考的精神,乃至丧失尊严,能靠他去立人吗?”那我们教师怎样才能做到“不跪着教书”呢?

  首先,教师的人性要丰满。教师应成为情感健全的人,应向学生广施仁爱、感恩、善良的人性,使学生具备仁慈善良、互助友爱、节俭朴素、自尊自爱的心灵,只有给下一代留下真善美的种子,我们的学生将来不管身处何等恶劣的环境,都能在心中盛开一朵永不凋谢的玫瑰,都能照亮他前行的人生。

  其次,教师应努力追求自己的教学风格。吴非老师认为评价一位教师的工作,简单地说可以是三句话:让学生喜欢你的课,让学生喜欢你任教的学科,让学生有终身学习的'意识。胡适与鲁迅是同时代人,他们的性格与思维方式有很大差异,教育风格也不同。胡适热情,好为人师,循循善诱,他总是教育学生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鲁迅冷峻,善于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让学生自己寻找出路。而毫无疑问,他们不同的风格都影响了一大批后来有成就的学生。

  第三,教师要读好书,也要教育学生读好书,要通过文学阅读净化学生的心灵世界。作者在书中提到:“只要肯读书,什么都好办。”一位教师,只有不断地进德修业,把自己的成长和学生的成长结合起来,让自己成为学生的表率,才能得到学生的敬重,才能让学生成为真正的人。吴非教师谈到“要让学生出色,教师必须出色;想让学生多读书,教师首先应当多读书,自觉地读书。”“学生超越教师,是教育的成功,也是教育的希望;然而如果教师太容易被超越,那真不是什么幸事。”“不管以后课堂模式如何,教师还是要在课堂上与孩子们说话的;无论如何,别让孩子们看不起你。”我们也要尽量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要让学生有精力去读经典名著,从前人文化中吸取营养,要避免产生有文凭而没文化的学生。

  第四,教师的人品应站直。教师要远离权贵,要和家长保持适当距离,要远离粗俗和恶俗,要自觉抵制社会上的歪风邪气,保持人品的纯净。

  读了《不跪着教书》这本书我知道了,我们教师不只是“授业、解惑”,更重要的我们还要“传道”,我们要教给学生做人的道理,而我们首先要是一个思想先进、厚重,不盲从、很自信的人,我们的学生才能在学习先进科学技术的基础上,更懂得为人处世,更能成长为一个有思想、有魄力、有高尚品格的人。正如吴非老师说的“语文老师不能跪着教语文,如果教师是跪着的,他的学生就只能趴在地上了。”如果一个教师自身都缺乏批判意识和怀疑精神,很难想象他所教出的学生会是什么样子,真的就如吴老师说的“学校只能教出一群精神侏儒,只能培养顺服的思想奴隶”?

  我们要做站直了的教师,要不断的学习,使自己思想深刻,追求高远,深厚底蕴,增长智慧。要时时了解学生、关心学生,给学生以真爱,要从细小的事情中去了解学生的真实的思想,让他们不断地发现人性美,做一个正直的、真诚的、宽容的、有爱心的、对生活充满热情和希望的人。这样我们的学生才可能成为站直了的人。

  《不跪着教书》的读书笔记2

  这是吴非老师的一本著作,看到书名《不跪着教书》时,心怦然而动,为什么说不跪着教书?不跪着教书是什么意思?等等,这些疑惑堵在心头,要想知道答案,读下去吧!现在我终于把这本书读完了。

  这本书一共分为六辑:永不凋谢的玫瑰、我美丽,因为我在思想、爱与敬重的阅读、往高处飞、“实话”怎么说?和在欢乐中沉思。虽说是六辑,但是我认为有一个总的理念就是无论是校长,还是教师、学生都应该具有审辩式思维,遇事要先思考,再去做。

  书中篇篇观点鲜明新颖,分析问题一针见血,给人耳目一新,读后受益匪浅。正如吴非老师在“序”中说的:“想要学生成为站直了的人,教师就不能跪着教书。如果教师没有独立思考的精神,他的学生会是什么样的人呢?”这话发人深省。

  作为教师的我们是人而不是神,也不是伟大的蜡烛、园丁。我们与学生应该是共同成长的朋友,在生活中也是相互影响的伙伴,所以我们首先要摆正自己的位置,然后想法处理好与学生之间的这种平等关系。吴非老师认为评价一位教师的工作,简单地说可以是三句话:让学生喜欢你的课,让学生喜欢你任教的学科,让学生有终身学习的意识。就这几点做起来很难,但是如果我们多读书,不让自己“文化贫血”,应该是可以做到的.。

  读完这本书最大的感受就是我不要跪着教书,那么就应该做站直了的教师,要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和精力不断地学习,使自己思想深刻,追求高远和智慧,勇于创新,勇于挑战。同时也要让学生不断地发现人性美,做一个正直的、真诚的、宽容的、有爱心的、对生活充满热情和希望的人!

  《不跪着教书》的读书笔记3

  《不跪着教书》是中学语文教师吴非老师的教育随笔。该书篇幅较长,分为六部分,从不同角度阐述了教育的不同问题。该书收录的是近年有关教育问题的杂感随笔,有的是记录对教育问题的思考,有的是教学的随想,有的'则是和同行或学生的对话。

  一看书名,我很惊诧,更是迷惑,立刻就被它吸引住了,迫不及待地想揭开它的真面目。“想要学生成为站直了的人,教师就不能跪着教书。如果教师没有独立思考的精神,他的学生会是什么样的人?”封面上的这两句话深深地触动了我。

  吴非老师的字里行间透着点点思想和智慧,给我许多启发。在《母亲教我的歌》中,他写道:面对最早接触到的生活矛盾,孩子首先总会学习父母的态度。这一点我很有感触,家庭教育的感染性在孩子的教育中起着莫大的作用。父母与孩子之间的血缘、亲缘关系的密切性,使父母的喜怒哀乐对孩子有着强烈的感染作用。孩子对父母的言行举止往往能心领神会。若父母亲缺乏理智,脾气暴躁,都会使孩子盲目地吸收。家长在处理突发事件时,表现出惊恐不安、措手不及,对子女的影响也不好;如果家长处惊不变、沉稳坚定,也会使子女遇事沉着冷静,对孩子心理品质的培养起到积极作用。

  家庭教育具有及时性。家长与孩子朝夕相处,对其情况可说了如指掌,孩子身上稍有变化,即使是一个眼神都能使父母心领神会,及时发现孩子身上存在的问题,及时教育纠偏,不让问题过夜,使不良行为消灭在萌芽之中。而学校,老师面对着几十个孩子,只能进行共性教育,因时间及精力所限,不可能周全到每个孩子的特点,易产生顾此失彼的现象,因此家长对孩子进行正确的家庭教育既可以使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心理品质,为接受集体教育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又可弥补集体教育的不足。

  当然这里只讲了很少的一点,这本书还让我收益颇多,比如让我明白:教师不仅是园丁,教师自己本身更应该是一朵美丽无比、赏心悦目的花,吸引学生;教师也不仅是春蚕,其生命在每个季节,在奉献的同时也实现了自身的价值;教师还不仅是工程师,人类的灵魂不可能用一个固定的工艺流程去塑造;教师更不仅是蜡烛,他不应该用“燃烧”自己来“照亮”学生。他本身就应该站着教书。

  《不跪着教书》的读书笔记4

  这本书几年前曾在图书馆见过,这次终于有机会把它翻完了。开始一看到《不跪着教书》这一题目时心砰然而动,但让我纳闷了很久“难道我们是跪着教书的么?”带着疑惑且不知其意的情况下终于把它翻完。

  书中篇篇观点鲜明新颖,振聋发聩,分析问题一针见血,给人耳目一新,读后受益匪浅。正如吴非老师的“序”中说:“想要学生成为站直了的人,教师就不能跪着教书。如果教师没有独立思考的精神,他的学生会是什么样的人呢?”这段话发人深省。

  教师是一个人而不是神,也不是伟大的什么蜡烛、园丁。教师就是教师,教师和学生是是一对相互影响的伙伴,是一对共同成长的朋友;教师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人,有自己的油盐酱醋,有自己的喜怒哀乐,有自己的生活理想。但教师应该是一个“站直了”的人,一个头顶天,脚踏地的人,一个能够影响学生健康发展的人,一个永远让学生铭记在心并学习的人。而要做到这样,教师就绝不能跪着教书。

  坐下沉思,回过头来再想想身边的学生,其实每个学生身上都有闪光点,都有光环,那些平日里成绩稍微差一点的学生,他们只不过是一个折断了一只翅膀的天使。但他们往往又是体育健将,绘画的行家,唱歌的能手,劳动的榜样,守信的楷模………他们的品质往往会比学习好的同学还要好。作为教师,要善于发现他们的长处,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平日生活中要及时总结和表扬他们的长处,要用他们的长处弥补他们的短处,要想办法挖掘他们的潜能,然后再引导他们把自己的注意力慢慢转移到学习上来,从而激发他们在学习上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成功中培养自信。

  著名主持人杨澜在培养小孩的时候,是这么说的:“我不期望我的小孩成绩有多么优秀,但是我希望她是一个开心健康的孩子,凡事有自己独立的价值判断能力”。也许孩子调皮捣蛋,但是换一个方向,他就是聪明伶俐,勇于冒险;也许孩子喜欢狡辩,凡事据理力争,但这正说明孩子富有辩才,口才一流;也许孩子沉默寡言,内敛含蓄,但是你有没有发现他有一颗心思细腻凡事都会替他人着想的美好心灵;也许孩子确定表现倔强,凡事唯我独尊,但是你能否定将来做大事者不正是这样勇于坚持自我,执着唯一的人么?我表达的`并不是说完全顺着孩子的个性随波逐流,我想说的是,顺着孩子的个性去引导孩子成长。比如还是一团泥巴,那你就按照泥巴的特性帮他塑造成一个精美的陶具,而不是光亮的玻璃;如果孩子是一株小草,就不要拔苗助长逼迫孩子成为参天大树,而是让他自由生长,感受小草的快乐,实现小草的梦想。

  吴老师认为评价一位教师的工作,简单地说可以是三句话:让学生喜欢你的课,让学生喜欢你任教的学科,让学生有终身学习的意识。言简意赅,把握住了现代“师道”的实质。课堂中我们要有激情,这种激情劲儿很重要地来自言辞,不仅仅是将预先准备的内容表达地流畅、有韵味,更多的还是对随机出现的问题能接过话题阐释和借题发挥,有了新意,有了深度,学生怎么会厌学呢,学生喜欢有激情的老师,喜欢有激情的课堂,我们得靠激情感染学生。

  我们要和学生对话沟通,要展现所教学科的内在魅力,体验老师的妙趣横生。你看,这将是一件多么令人兴奋的事,我们现在所做的不仅仅是传播,更是创造,传说人本来是泥做的,因为得到一口灵气而开始了生命,也许经后我所做的就是要传承这股灵气,让更多的生命有新的呼吸。有教学个性的教师,他们的课往往体现着一种独立思考的意识,展现自己的学养;而一个不善于思考问题的教师,只能做“传声筒”。

  我们要做站直了的教师,要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和精力不断的学习,使自己思想深刻,追求高远、底蕴和智慧,勇于创新,勇于挑战。同时也要让学生不断地发现人性美,做一个正直的、真诚的、宽容的、有爱心的、对生活充满热情和希望的人。

  《不跪着教书》的读书笔记5

  我捧起了《不跪着教书》这本书。为什么取名为“不跪着教书”呢?在我从教的这些日子里,有没有跪着呢?带着期待、怀疑、审视,我迫不及待地翻开了这本书,便放不下了,胸中涌起无限的温暖……书中充满真真切切、实实在在的对人、对教育的热爱。

  书中的篇篇随笔如阵阵波涛,一次又一次地冲击着我,让我洞悉当今教育现状,反省自身的教育行为。

  吴非老师在书中的《我美丽,因为我在思想》一文中提到“语文老师应当是思想者,语文课应当担负起思想启蒙的任务”“语文教师不能跪着教语文,如果教师是跪着的,他的学生就只能趴在地上了。”学会思考是“师与匠之间的差别”我们要学会思考,思考如何培养出能思考,会创新的学生吗?

  在《教师要有精神追求》和《做最出色的教师》中,他也把我带入思考的王国,思考的同时也让意识到教师没有信仰,没有精神追求,他的学生很难成为站立起来的人。

  另外有一篇文章《口才》讲有个学生考进名校不久,非常高兴地同父母和刚从海外回来的亲友到学校参观,岂知一进校门就遇见了班主任,父母出于礼貌问班主任:我们的女儿在校表现怎么样呢?班主任当着学生的面对家长说:你们的女儿嘛用功是很用功啦,就是脑子笨了一点,不过这也是没办法的……看到这,我也不禁愤怒起来,这是为人师该说的话吗?该生回家痛哭不止,要求转学,父母也觉得失望,亲友也很难堪。

  这让我不由自主地思考:教师的批评只会使这些学生感到学校生活不愉快、看到老师害怕疏远、对考试感到紧张。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是客观存在的这一事实,“因材施教,以人为本”,用宽容的心态去对待孩子们的每一个过失,用期待的心情去等待孩子们的每一点进步,用欣赏的目光去关注孩子们的每一个闪光点,用喜悦的心情去赞许孩子们的每一点成功。这时我不禁想到了自己平时在看到成绩优秀同学那一字不差的作业时的心花怒放,和看到成绩较差同学那满是狼籍的作业时的怒火攻心,反省一下,我是否真的做到自己所说的.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真正做到一视同仁呢?我陷入了深深的思考……

  记得我还在担任班主任的时候,有一次在批改周记的时候,看到班上的“小调皮”在自己的周记里写:“尽管我读书读得很不好,字也写得不好看,可是我一定会认真地学习,争取考上好成绩。”我感慨不已,其实在每个学生的心中,他们都渴望被别人认可,我表扬了他。以后的日子里,我总是变着法子夸奖他,我发现他脸上的微笑越来越多,课堂上的发言也越来越积极。大家都说,他变了!

  《不跪着教书》的读书笔记6

  在《不跪着教书》这本书中,老师可以清晰的感受到做教师的职责,身为教师,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持之以恒要做到的:

  一、要抛弃学科本位的思想:身为教师,不负责任,那就是老师的悲哀。老师对学生要有正确的评价观,不以分数为标准把学生划分成三六九等,应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做事的态度,在师生交往的过程中关注学生做人的原则,一个学生,如果没有优异的学习成绩,但他认真,诚信,富有爱心,作为教师,你应该为这样的学生自豪,虽然这样的学生不会给你带来所谓的荣耀,但会让老师的内心变得踏实!

  二、教师要做到以身作则:一个老师不能一味用语言教育学生,身教重于言教,老师良好的行为对学生有潜移默化的影响,一个老师,你希望学生善良,那老师的内心就要柔软和慈悲,你希望学生正直,那老师就要诚信,你希望学生积极向上,你老师就要不畏困难,你希望学生阳光朝气,那教师就要乐观开朗,老师要知道,若干年后,在你的学生身上会折射出老师的影子,我们希望,这些影子是美好的!

  三、要有执着的'方向:在当今人心浮躁的社会,老师要耐得住寂寞,不沽名钓誉,要能经受住一些诱惑。我们要明确,教师的主阵地在课堂,老师的着力点在学生,把学生培养成站立的“人”是我们永远努力的方向,身为教师,千万别把心思花在人际关系的内耗上。

  《不跪着教书》这本书展示了老师的气节和气度,它是一本让老师补钙,让老师醒神的好书,值得一读。

  《不跪着教书》的读书笔记7

  《不跪着教书》是吴非的一部教育随笔,由于是随笔,闲暇时读的很轻松,在轻松的文笔中,透着作者点点思想和智慧,给我许多启发。作者写道:面对最早接触到的生活矛盾,孩子首先总会学习父母的态度。这让我很有感触,家庭教育的感染性在孩子的教育中起很大作用。

  曾看到这样一个案例,让人匪夷所思。案例:小A是一个平时少言寡语的小女孩,打扮得却很像一位假小子,非常听话,上课从来不讲话,却也从不发言。可是有一段时间,我发现她竟然接连好几天没做作业,考虑到她性格内向,开始我让她回家补上就行了,老师不批评。可没想到平时那么听话的她竟然只补了一小部分。问她原因,她一句也不回答。我心想:“这孩子怎么了,这可不是一个好兆头,应该问问家长怎么回事?”于是让她请家长来一趟,结果等了三天都没来,而且每一天她都会撒一个在我们成人看来十分可笑的谎。事情更严重了,我于是亲自在放学时到校门口请其家长来谈谈。她妈妈到办公室后,我刚跟她妈妈说了一句:“小A这几天作业一直没有完成。”我话还没说完,她妈妈就冲上前,“啪”地使劲打了小A一巴掌,自己马上也红了眼眶。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更何况小A还只是一个小学生呢。她犯了错误自然不敢跟妈妈承认,老师要请她妈妈来,她为了逃避,自然要撒谎,而为了圆之前的那个谎,她又不得不编出更多的.谎,这无疑是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的怪圈。

  在对儿童实施教育的整个过程中,学校教育始终处于主导地位,然而家庭教育却起着关键作用,由于这种关系,二者必须有机结合达到合谐统一。做为教师,特别是班主任,是连接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纽带。教师要经常与家长联系,反映学生在校情况,了解在家表现,针对情况制定措施。作为家长更应该主动到校了解学生在校表现,配合老师做好工作,限事态于萌芽状态,切实负起家长的职责。可一部分家长往往是临渴才掘井,发现自己的孩子落后很多了才来关心,表现为被动教育,不利于孩子成长。让我们为共同的目的一道担负起对孩子的教育吧!

  《不跪着教书》的读书笔记8

  《不跪着教书》作者是吴非。主要是1988年以来作者的散文随笔汇总。这本书在1996年被授予首届“林放杂文奖”。本书收入了作者近年有关教育问题的随笔杂感,有的记录了对教育问题的思考,有的是教学随想,有的则是和同行或学生的对话。作者怀着对历史与现实的忧思,从教育细节入手,阐述了教师应有的追求,披露了人们都熟知的中小学和大学教育的现状,揭示了这个现状方方面面的社会根源,表达了对人和生命本质的全面关注。“不跪着教书”还是作者20多年来教育教学工作的信条,它传达的是一种理想,一种理想的知识分子人格,一种理想的教育。这本书中的文章篇幅虽短,但篇篇掷地有声,视角极广,涉及教师素养、教师与家长的关系、阅读教学、品德教育等,对许多人们习以为常的现象进行犀利的分析,洋溢着浓郁的责任意识和人文气息。这里我摘录了书中自己印象很深的几句话与大家一起分享:

  1、想要学生成为站直了的人,教师就不能跪着教书。如果教师没有独立思考的精神,他的学生会是什么样的人?

  2、不跪着教书,才能教出不跪着的学生;自信的教师才能教出自信的学生;只有有尊严的教师,才能培养出有尊严的人才!尊师重教,尊敬教师才能真正重视教育!

  3、终身学习的立学之本是什么,是独立思考精神。……一般而言,学生缺乏批判能力,在于教师缺乏批判意识和怀疑精神。不敢想,是因为不准说、不能说、不敢说。

  事实上每个教师本身都是普普通通有血有肉的人,而不是神。我想要做到吴非老师说的“不跪着”靠的是教师的个性。就是常说的教师的人格魅力。当老师首先要当回自己,学生面前,你就是老师,如果你真实,如果你善良,如果你有学问,那么尽情在学生面前表现你自己,当你表现自己的时候,在学生心中,尽管你不高大,也不潇洒漂亮,但是你最美的。做回自己的你自然而然就会“静气”。其实我们大家都知道,教育是长期投资的事业,教师的工作需要扎扎实实的态度,任何热闹的包装,都不能替代实实在在的一天天的熏陶,一本本的作业,一句句的话语。我们只有静下心来批每一本作业、静下心来与每一个孩子对话、静下心来读几本书,静下心来反思自己的言行,静下心来细细品味与学生在一起的分分秒秒,品尝其中的乐趣,静气方能平心,静下心来,受益的是学生,受益的是你身边的.每一个人,最终受益的是你自己,到那时我们还有必要跪着教书吗?

  其次,教师应该有自己的思想,应该有独立思考的精神。一个具有独立思考精神的教师人格独立了,才能给学生良好的示范;思想独立了,才能教会学生用智慧去怀疑,去判断,去立论,去创新!只有教师的情感高尚才能熏陶出学生的高尚的情感,只有教师的心理健康才能培育出学生的健康心理,只有教师的人格伟岸与厚重,才不会导致学生的人格浅薄。我们要做站直了的教师,要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和精力不断的学习,使自己思想深刻,追求高远和智慧。为了能思考,为了能往高处飞,我们需要阅读。去读名著,从而获得教养,能象一个真正的人一样的站立着。阅读也不可以只是当作一项任务,那样任何阅读都有可能是无聊的,毫无作用的。这也是读书分享的真正意义所在。这本书还有很多关于其他方面的阐述,时间有限,如果有兴趣的老师可以会后抽空去看看,今天读书分享到此,谢谢聆听!

  《不跪着教书》的读书笔记9

  学校为我们买了很多的课外书,老师们可以借了阅读并要求写出读书笔记。带着一点点抵触情绪,我不太情愿地开始选书了。站在一大堆的书面前,有那么一本书,一下子就深深地吸引了我。首先是它那让人喜欢的江南水墨画的封皮,然后就是这本书的题目,这个触及到现行教育的痛处和教师的尴尬的题目让我不由自主的选择了它。《不跪着教书》。什么意思?如果说老师是在跪着教书,那也太可怕了!带着这样的疑问,我开始了阅读。

  打开书,看了作者的自序,觉得王栋生老师是一个很有个性很有魅力的老师,序中有这样一段话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想要让学生成为站直的人,教师就不能跪着教书,如果教师没有独立思考的精神,他的学生会是什么样的人?在巨大的麻木与冷漠面前,我的确有过放弃的念头,然而一想到中国人有千百年下跪的历史,想到文革给中国人带来的.巨大耻辱,想到下一代人还可能以各种各样的形式下跪,就觉得我们中国首先要有铁骨教师,教育的辞典中才配有‘铸造’这样的词条。自序中总的阐述了他的一个思想:教师应该是个有思想有理想的人。里面有个句子,我觉得说的很对,如果一个教师没有独立思考的精神,他的学生就很难有独立思考的意识。教师一旦没有了独立思考,就无从提个人智慧,面对一本教参,他不敢说不,面对外行领导的错误指正,他会立刻匍匐在地。作者所说的是教育界普遍存在着的一种不自由的状态:老师失去思想能力和习惯,大

  脑麻木、长期沉默,常常不自觉地成了照本宣科的机器,成了书本的奴隶;教师屈服于应试教育和奖项、荣誉的获得,成了考试分数或各种比赛的奴隶;教师缺少终身学习、提高专业水平的习惯,不仅思想贫血,而且专业缺钙,成了没水平、没底气、学生看不起的教师。不跪着教书本来是教师的职业底线,现在却成为教师的职业理想。看到这儿,我似乎有些明白了为什么作者说如果教师是跪着教书的,那么学生只能趴在地上了!

  教师是什么?有人把教师比作辛勤的园丁,培育着祖国美丽的花朵;也有人把教师比作无私的春蚕,为学生的成长吐尽最后一口丝;还有人把教师比作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塑造着学生美好的心灵;更有人把教师比作燃烧的蜡烛,燃烧自己照亮学生人生的道路……但我觉得,教师不仅仅是园丁,他自己本身就应该是一朵美丽无比的花,吸引着学生;教师也不仅仅是春蚕,他在生命的每一个季节,他在奉献的同时也实现了自身的价值;教师更不仅仅是工程师和蜡烛,人类的灵魂不可能通过一个固定的燃烧自己的流程去塑造。

  那么,教师究竟是什么呢?其实,教师就是教师,教师这两个字背后是一个更真实的字:人!教师和学生是一对相互依赖的生命,是一对相互影响的伙伴、一对共同成长的朋友;教师就是人,有着自己的油盐酱醋,有着自己的喜怒哀乐,有着自己的生活理想;教师就是一个站直了的人,一个大写的人,一个能够影响学生健康发展的人,一个永远让学生铭记在心并学习的人。

  而要做到这样,教师就不能跪着教书!

  在《做最出色的教师》一文中,吴老师曾经说过,一位教师,只有不断地进德修业,把自己的工作和学生的成长结合起来,让自己成为学生的表率,才能得到学生的敬重,才能让学生成为真正的人。要让学生出色,教师必须出色;想让学生多读书,教师首先应当多读书,自觉地多读书。学生超越教师,是教育的成功,也是教育的希望;然而如果教师太容易被超越,我看真不是什么幸事。我很平凡,但是我们的学生需要最出色的教师,需要伟大的老师。

  我们要怎样才能做到出色,怎样才能做到不跪着教书呢?作者说的对,那就是要坚持读书,多读书,而且善于思考。书中多次强调不管是学生还是老师都要坚持读书,善于思考。只要读书,什么都好办,要让自己的学生出色,教师必须出色;想让学生多读书,教师首先应当多读书,自觉地多读书,学生超越教师,是教育的成功,也是教育的希望;然而如果教师太容易超越,我看真不是什么幸事……书中的这些话深深地触动了我,让我的心为之一颤,作为一名老师,我觉得自己还有很多不足的地方,读的书还太少,思考的深度尚浅。校长经常提醒我们应该博览群书,但是,自己却常常以忙、累为借口推脱。事后我反问自己:要给学生一杯水,你准备好一桶水,甚至源源不断的水源了吗?尤其是书中讲到现在的教师普遍缺乏思考,只知埋头苦干,不知及时反思,对教学中和班级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往往视而不见,缺乏深度的思考。想想自己也一样,有时经常意识到了问题的存在,但没有及时去反思,时间过了也就忘了。现在我告诉自己思考也会成为一种习惯,长期的缺乏思考教师就会

  成为教书的机器,所以从现在开始我必须激励自己多思考。读了《不跪着教书》整本书后,我深刻地体会到:教师要挺直了身板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要经常弯下腰去俯视学生的优缺点,要不时蹲下身子与学生平等的心贴心的交流,偶尔还要跪下去仰视孩子们的天真和纯洁还有我们时刻在说的闪光点。这样我们教师才是该站的时候如青松,该跪的时候如阶梯!

  《不跪着教书》的读书笔记10

  读完了吴非的《不跪着教书》,我又一次翻开了书的首页,读了作者的《序》,突然发现自己似乎能感受到他的内心,他在真挚地呼唤,大声地呐喊,直面现实,怀揣梦想,毫不放弃。

  书翻完了,我在想作者是如何分节归类的呢?于是翻开第一章,我想寻找出它们的共同之处。第一章的题目是:永不凋谢的玫瑰。我在想作者为何要用这个题目呢?它下面的10篇小文章又有怎样的共同点被穿插到了一起呢?带着这样的问题,我又大概地阅读了这些文章。有了如下自我的想法:(不管对错,权当自我记录吧)

  玫瑰是爱情的象征,是美好情感的'一种。这一章节应该是用现象与事实告诉我们孩子应该拥有哪些永不凋谢的美好情感吧。由此,我总结了这样的短句:有人性美,懂得感恩,尊重老师,热爱祖国,乐观生活,善良是盏灯,放过弱者,懂得奋斗,孝顺父母,有民族的歌。这些应该就是王栋生觉得孩子的内心应该拥有的东西吧,这些美好应该在他们的心中永不凋谢吧!

  读着这样的短句,我又问,为什么要这样排列呢?《小学生守则》里总是把热爱祖国放在最前面的啊。在读,也许你会发现,一个人首先要有人性,才会有后面的吧,也许根本就没有先后的顺序。

  我这个老师真的能将这些美好的感情传达给孩子,去呵护,引导他们拥有吗?这应该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不跪着教书》的读书笔记11

  拜读了江苏省特级教师吴非老师撰写的《不跪着教书》这一本书,刚开始是被这书的题目吸引了,因为这触及到现行教育的痛处和反应了教师的尴尬。

  吴非老师所描述的是教育界普遍存在着的一种状态:教师屈服于应试教育和奖项、荣誉的获得,成了考试分数或各种比赛的奴隶;教师缺少终身学习、提高专业水平的习惯。随着社会的'发展,对孩子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与此同时,由于独生子女特殊的生活环境,对独生子女的教育在实践中又存在着很多问题。我们不得不承认,独生子女在学习、生活中存在着许多问题,诸如好胜、自私、独立性小、依赖性大、宽容度小。而有些家长更是纵容自己的小孩,让教师在孩子面前无法树立威信。

  在这一系列问题面前,我们该如何应对,如何选择,继续做教书匠?还是做个独立的思想者。如何在新的环境中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更是重中之重,更是我们教师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对于孩子们的成长和成才的作用不言而喻。古人对教师的职责概括为:传道、授业、解惑。这其实只指出了老师“教书育人”的职责中教书的一面,但教师更应重视自身的道德形象,追求人格完美,重视教师职业的特质修养和个性魅力,有更高的人文目标。

  所以我们要:

  (1)善于学习,积极进取。教师只有成为好的学习者,才能成为好的教育者。

  (2)大胆创新,领先潮流。创新精神是知识经济社会教师的灵魂,教师只有具备了创新精神,才能以创造性的劳动培养新一代创造型的人才,引导学生应用新知识、新技术探索解决问题的新途径。

  《不跪着教书》的读书笔记12

  最近,我读到了吴非老师撰写的教育随笔《不跪着教书》,“永不凋谢的玫瑰”、“我美丽,因为我在思想”、“爱与敬重的阅读”、“往高处飞!”、“‘实话’怎么说?”和“在欢乐中沉思”等等系列文章中显现出一种为人的道理,一种正直纯洁的气质。篇篇观点鲜明新颖,振聋发聩,分析问题一针见血,给人耳目一新,读后受益匪浅。

  其中让我印象最深的是“爱与敬重的阅读”一目,作者说:“现在的青年教师,读书条件远远胜过前辈,也许是因为诱惑太多,读书的动力和效率反而不如前辈。功利的应试教育让他们上了大学,功利的读书又驱使他读到更高的学位,最后,应试与功利教育孵出的一代人走上了讲台,他只能把自己的一套‘经验’搬给学生。我不止一次地听到已经毕业的学生在议论一些教师的粗俗无知”。读到这一段的时候,我也在问自己,是不是也带着功利的应试教育去教学生,把学生培养成只会学习做题的工具?会不会在我的学生毕业后也会说我曾经的历史老师什么也没教会我。在应试教育这样的大背景下,潜移默化中我肯定有这样的行为。其实真正的课堂,不仅仅是让学生懂得课本上的知识,更应该在教学的同时让学生的眼界思维更加开阔。那么怎样开阔学生的眼界,这就需要教师先开阔自己的眼界。初中历史作为开卷考试的小学科,在“中考指挥棒”的影响下,学生的重视程度低,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我常常会告诉学生,你们的学习不仅仅局限初中中考,到了高中,历史是主科并且是闭卷考试,你们现在多记住一些历史知识,有了基础高中学习才会更游刃有余。备课时,我也会看高中的历史课本,把初中的历史知识更好的转化为高中历史知识的基础,多培养学生论从史出,史论结合和分析历史史料的能力。希望我的学生走进高中历史课堂的时候,能够有基础有能力学的更好。

  “人类道德文明宝贵库中的优秀篇章像一盏盏明灯,长久地照耀着世界。在这些滋养了人类的经典中,蕴含着极为丰富的教育资源。一本好书往往就是一粒善良的种子,一粒诚信的种子,一粒爱的`种子,这些种子适时地播撒在孩子的心田,就有了真善美品格的萌芽,滋养感知,潜移默化,人的心灵就会变得充实,高贵,美丽,他就有可能始终站立着,想一个人一样地活着。童年少年时一本感动过自己的好书,会在漫长的岁月中支撑着自己。如果每一年都能读几本这样的好书呢?如果这种阅读意识能伴随他的一生呢?如果所有的教育者都能有这样阅读理念呢?”西方有人批评中国学生有文凭而无文化,即使不怀好意,也应当引以为戒。我想每一个教师更应该引以为戒吧,我们的确有大学的文凭学位,可是“文化”我们又有多少呢?我常常也会问自己,如果学生看的书比我多,问的问题我回答不出来那我该多么无地自容。“学生超越教师,是教育的成功,也是教育的希望;然而如果教师太容易被超越,我看真不是什么幸事。”每次备课,我都会查阅很多相关的资料,设想学生会有哪些疑问,我又该怎样回答。后来慢慢发现,知识的积累应该是从平时开始的,不仅仅备课时要精心的准备,平时更应该多读书,从点滴积累。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现有一桶水。

  吴老师说,“一位教师,只有不断地进德修业,把自己的工作和学生的成长结合起来,让自己成为学生的表率,才能得到学生的敬重,才能让学生成为真正的人。”“要让学生出色,教师必须出色;想让学生多读书,教师首先应当多读书,自觉地多读书。”“我很平凡,但是我们的学生需要最出色的教师,需要伟大的老师。”

  教师读书是关系教育成败的大事。教师不读书,就没有教育理想,就没有教育信念,就没有教育思考,就没有教育智慧,就没有教育活力,就没有教育创新,一句话:就没有教育生命。教师是天生的职业学习者,职业读书人。教师只有活到老学到老,才能一辈子“站直了”教书!

  《不跪着教书》的读书笔记13

  《不跪着教书》是一本不错的而书籍。我有空时就翻翻,感觉不像一般的教育专著那么枯燥乏味。作者吴非本身是江苏省教授级中学高级教师。这本书是他的教育随笔的结集。作者在这本书里的很多观点,跟我们日常工作是比较接近也是我们所向往的。如作者提倡的人性教育、生命教育,以及善良,爱,感恩、独立等等的教育理想,无疑都涉及到生命本质的教育,也就是作者对教育本质的阐释。《在听郭橐驼说种树》一文中提到的“大量的个案表明,对子女学习过分关心,每周都跑到学校找老师通气的家长,子女学习能力都不算高,处世能力也比较差。”在《在和孩子一同成长》一文中提到“一个合格的学生,他的成长不仅注入了老师的智慧,更倾注着父母的心血。如果老师都能成为合格的教师,家长都能成为合格的父母,中国的教育还会有那么多的困难吗?”《诫徒》一文中提到“教师是人不是神。应当让学生知道我们爱什么,恨什么。不要听信“一碗水端得平”,学生的教养不一样,品德不在一个层次上,怎么可能“平”?还有很多很多的观点是我们工作中比较熟识的或者说是我们正在实践着的。

  这本书里还有很多故事是作者在日常工作中所遇到的问题。比如遇到家长的无理要求、无理取闹,遇到世故圆滑的学生,遇到上级领导的无理干涉,减负的问题……他从这些教育教学问题入手,分析现象,展现了他对中小学教育问题的真知灼见。书中说了很多我们想说又不敢说的话,教了我们许多遇到的一些教育问题的处理方法,有些问题也有作者的无奈。

  在这本书的封面有两行字:“想要学生成为站直了的人,教师就不能跪着教书。如果教师没有独立思考的精神,他的学生会是什么样的人呢?”。这两句话在这本书的序里也提到,并且在文章中不止一次的出现。我想也许这就是作者所崇尚和实践着的教育理想。可我们的日常工作经常会受到很我多因素的干扰,我们常常在做一些与教育教学无关的工作。我们的老师也常无耐地感叹:“什么时候还学校一片净土啊?”可是各级部门的领导下,有的工作我们不得不要做的,并且要努力去做的。作者在书中谈到:“现在教育界的一大苦处,就是该管的事无人问,不该管的事,被死缠不放。具体到教育学生,更是无事生非,我们中国,什么人都认为自己有关心下一代的责任,但是没有人考虑到自己是否具备关心下一代的资格和能力,从这个意义上而言,中国的孩子是不幸的。”有的不幸不是我们老师造成的,我们的老师也是弱势群体啊。“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想想社会赋予我们老师多么崇高的职责啊。可实际上谁都可以对我们的教育指手划脚,唯独我们一线的教师没有说话的权利。当然,这是个别现象,可这个别现象却像一座大山一样压得我们喘不过气来。

  面对社会的功利和浮躁,面对这些压力,我们教师更应该学会独立思考,多做对学生有益的事情。那么作为一个教师,怎样才算没有跪着教书。读了这本书我有这样的体会:首先,教师要学会读书,在阅读中学会独立思考。作者在《做最出色的教师》一文中提到:“想让学生多读书,教师首先应多读书,自觉地读书(这一点,我也要努力加油)。作者提倡教师要多读书,但不跪着读书,也就是要在阅读中学会独立思考。特别是如今经济澎湃,物欲横流的时代,教育专家满天飞,随便哪个专家都著作一大堆,他们是否站在我们一线老师的角度来想问题,解决问题呢,那就难说了。所以说我们在读书时要学会独立思考,有独立思考的精神。不仅如此,作为一名教师还有责任和义务引导自己的学生热爱阅读。一本好书往往就是一粒善良的种子,一粒诚信的种子,一粒爱的种子,一粒正直的种子,这些种子适时地播撒在孩子的心田,就有了真善美品格的萌芽,滋养感知,潜移默化,人的心灵就会变得充实,高贵,美丽,他就有可能始终站立着,像一个大写的人一样顶天立地地的站着……其次,教师应该有自己的思想,有自己的教学风格。教师的教学风格延续着一个老师的教学生命,它可能长久地影响学生对学科的兴趣。我们要接受专家的指导,但不迷信专家,有自己的思想。面对外行领导的错误指责,面对家长的无理要求,我们更应该多想想我们的学生,如果我们所做的事情对学生发展有利的,就应该坚持。第三,教师要捍卫自己的人格尊严。特别是在平常与学生家长接触时,应该理智地保持适当的距离。对学生要有爱心、同情心,用正直善良、高度负责的精神,踏实的工作作风赢得同行、家长和学生的尊重。

  我不得不承认,作者所追求和向往的“不跪着教书”是一种理想的教育,是一种高尚的教育。而现实却往往令人失望。悬在每个教师头顶那许多大大小小、长长短短的指挥棒,岂能容你做得了半点主,你能不下跪吗?反思自己十几年的教学生涯,很惭愧,我不敢说我没有过跪着教书的历史。我也不知道在座的各位有谁能读书,思考,实践,再读书,再思考,再实践,这是一个循环往复的规律,是做一件有价值的事情所必须经历的过程。我将在今后的教育工作中坚持遵循这一规律,一路前行。够理直气壮地说:“我从未有过跪着教书的历史!”

  《不跪着教书》的读书笔记14

  最近,我读到了吴非老师撰写的教育随笔《不跪着教书》,看似轻松的文笔中渗透着作者鲜明新颖的思想与智慧,振聋发聩,分析问题一针见血,给人耳目一新,读后受益匪浅。吴非老师在书的“序”中的一段话给我留下很深刻的印象:“想要学生成为站直了的人,教师就不能跪着教书。如果教师没有独立思考的精神,他的学生会是什么样的人呢?”这段话发人深省,由此引出一个话题:教师是什么,怎样才能做到“不跪着教书”?

  有人把教师比着辛勤的园丁,培育着祖国美丽的花朵;也有人把教师比着无私的春蚕,为学生的成长吐尽最后一口丝;还有人把教师比着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塑造着学生美好的心灵;更有人把教师比着燃烧的蜡烛,燃烧自己照亮学生人生的道路。

  我觉得,教师不仅仅是园丁,他自己本身就应该是一朵美丽无比、赏心悦目的花,吸引着学生;教师也不仅仅是春蚕,他的生命在每一个季节,在奉献的同时也实现了自身的价值;教师还不仅仅是工程师,人类的灵魂不可能用一个固定的工艺流程去塑造,再说,教师自己的灵魂又由谁来塑造呢;教师更不仅仅是蜡烛,他不应该用“燃烧”自己来“照亮”学生。

  那么,教师究竟是什么?其实,教师就是教师,教师和学生是一对相互依赖的生命,是一对相互影响的伙伴,是一对共同成长的朋友;教师就是人,有自己的油盐酱醋,有自己的喜怒哀乐,有自己的生活理想;教师就是一个“站直了”的人,一个大写的人,一个能够影响学生健康发展的人,一个永远让学生铭记在心并学习的人。而要做到这样,教师就不能“跪着教书”。

  教师怎样才能做到“不跪着教书”呢?我认为最重要的途径就是认真地读书,不停地读书,永远地读书,从书籍中获得教育智慧。

  著名教育专家朱永新教授提出的教师“必须读一百本书”的目标、每年推荐的“教师必读书目”,对教师的读书是一种很具体、很有效的指导。假如,我们的教师都有一些值得一读的好书;假如,我们的教师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和精力,为丰富自己而不断地读书;假如,我们的教师能够把读书作为提高生命质量的途径;假如,我们的教师能够边读书,边研究思考,那么,我们的教师生活就充实了,精神就丰满了,心灵就净化了,生命就有价值了,人生就有意义了。

  有读者说,吴非老师的《不跪着教书》对目前教育的现状的警示作用是显而易见的,不过,作者仅仅是找出了中国教育的痼疾而已,却没有能开出拯救痼疾的良药。而我的体会是,《不跪着教书》的可贵之处不仅仅是“找出了中国教育的痼疾”,而在于“开出拯救痼疾的.良药”。不是吗?如果你能仔细地、从头到尾地读完全书,你就会发现,作者在书中谈到的教育教学中的一些问题或者说痼疾,比如不让学生读名著、不让学生请假过生日、不让学生迟到、不让学生组织课外活动,教师搞有偿家教、教师接受学生礼物、教师接受学生家长宴请、教师要学生家长办事,以及怎样做一个出色的教师、做一名优秀的校长、做一位合格的父亲,等等,这些除了在文章中可以找到答案以外,作者还为所有的阅读者开出了一副普遍适用的“良方”,那就是:读书。

  吴非老师说:“只要肯读书,什么都好办。”吴非老师在书中讲了这样两件事:他有一次在骨干教师培训班上讲课,看到坐在前排的两位教师一直在说话,旁若无人,且时进时出,引得一些教师侧目。教师竟然如此缺乏基本修养,吴老师很费解,只好当场提请他们不要妨碍别人。还有一次,吴非老师到江西“支教”,一上午的报告,千人会堂中手机声此起彼伏,响成一片,前后左右,教师都全无顾忌地高声通话,就像走在大街上一样。吴非老师说,凡此种种,让人感慨不已。很多时候,他都不忍指责同行,知道每个人都有具体的难处,然而不可否认的是,一些名师都是在艰苦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只要肯读书,什么都好办!”他说:“不管以后课堂模式如何,老师还是要在课堂上与孩子们说话的;无论如何,别让孩子们看不起你。”他期望年轻一代的教师“能注意知识的积累。向新高度攀登;倘若条件有限,那也要有点自我提高意识,哪怕读点闲书也是好的,哪怕知道一些掌故也是好的,即使自己读书不多,听听别人说读书也行”。

  教师读书是关系教育成败的大事。教师不读书,就没有教育理想,就没有教育信念,就没有教育思考,就没有教育智慧,就没有教育活力,就没有教育创新,一句话:就没有教育生命。教师是天生的职业学习者,职业读书人。教师只有活到老学到老,才能一辈子“站直了”教书!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www.ikzyw.cn/duhougan/biji/9181.html 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不跪着教书》的读书笔记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