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栏目

展开全部

收起全部

政治学读书笔记

读书笔记 时间:2024-05-04 03:13:08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投稿

政治学读书笔记(精选13篇)

  细细品味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的视野一定开拓了不少,写一份读书笔记,记录收获与付出吧。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读书笔记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政治学读书笔记,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政治学读书笔记1

  古希腊百科全书式的思想家亚里士多德是政治学的开山鼻祖。他第一次将政治学从其他学科中分离出来,并形成了自己独立的研究领域。他确定了政治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使政治学真正成为一门系统的学科体系。

  《政治学》一书中,亚氏以城邦作为政治学的研究对象,研究所谓“至善”的城邦。书中,首先是对于理想城邦的探讨。全书分为八卷。第一卷应该是一个序言。政治学应当从何处开始。什么是城邦:一种追求至善的包含其他一切的共同体就是城邦。亚里士多德从一开始就批评了一种谬论即认为治城邦如治家,家长、主人、政治家和君主实际上是一个意思,区别仅在于治理人数的不同而已。按照亚里士多德的说法,治国与治家是不一样的,家务管理者与政治家也是不一样的。

  从第二卷开始,亚氏开始讨论各种政体了。政体的研究也是全书的核心和关键。“我们准备考察,对于那些最能实现其生活理想的人来说,最好的政治共同体是什么。”亚氏认为政治学是一门实践的科学,所以要研究所谓的理想政体,更要考察现存的各种不同的政体。理想政体应当是能够实际可用的,因此最好的政治共同体是由最能实现其生活理想的人来实现的。这种处于理想与现实之间的中庸主义式的思想贯穿着全书的始终。“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第二卷中亚氏开始了对其师柏拉图及其理想政体的强烈批判。他认为,“城邦的本质就是许多分子的集合”,反对柏拉图整齐划一式的最理想的城邦组合形式。他还反对妻子财产共有等等柏拉图的共有制的思想。接下来,亚氏批判了柏拉图《法律篇》中平民政体和寡头政体两种最坏政体形式的结合体—共和政体。在最后,亚氏还比较分析了斯巴达、克里特、迦太基等不同的政体形式,城邦的基本要素是公民。公民的本质决定城邦的本质,所以要研究城邦,首先要研究公民。在第三卷的开始,亚氏开始讨论公民的定义。“凡有资格参与城邦议事和审判事务的人”就是该城邦的公民。这就是说,只有享受平等政治权利的人才是公民,只有由这样的公民组成的政治团体才是公民。紧接着,开始讨论善良之人的德性与良好公民的德行是否相同。结论是:“即使不具有一个善良之人应具有的德行,也可能成为一个良好的公民。”

  在此之后,讨论来到了全书的重点部分—政体的分类。亚氏将政体分为正宗政体和变态政体两类。正宗政体:君主政体、贵族政体、共和政体;变态政体:僭主政体、寡头政体、平民政体。亚氏对各种政体进行了比较。特别是对于寡头政体和平民政体的比较。寡头政体崇尚财富,认为由富人当政,政治权利的不平等分配看做正义;平民政体追求自由,认为一切都应当平等,使政治权利的`平均分配为正义。接下来,亚里士多德论述了城邦的权力归属问题。他认为,由多数人掌权是合乎公道的。

  接着自然地转为各种政体的问题。当城邦中德性较高的人越来越多后,君主制开始逐渐被共和制和寡头制取代。但是平民政体,是众人德性堕落的结果。民众决断一切是永远和野心家的煽动与僭主的谋权分不开的。在亚氏看来,共和政体和贵族政体,都是平民政体和寡头政体的某种混合,区别在于前者倾向平民而后者倾向寡头。最优良的城邦,在亚氏看来,是中产阶级占统治地位的政体,因为中产阶级人数最多,从整体上占有着巨大的财富,个人而言,既不富有,也不贫穷,所以能够保持整体上的稳定。而且中产阶级讲求平等,注重德性,能够更容易做到“中庸”的美德。

  在第五卷,亚氏开始讨论各种政体覆灭更替的原因,以及保存政体的最佳方法是什么。首先是平民政体和寡头政体的冲突。根本原因是二者的正义观不同:自由和财富的对立。其次,平民和寡头的冲突引起僭政,因为僭主欺骗双方,使他们认为只有在僭主的统治下才能使双方得到安宁,可实质确是,挑拨双方的互相斗争才是僭主维持自己权力的法宝。僭主因不正当的权力产生恐惧,并因为这种恐惧而运用种种僭术来对付人民。但是,明智的僭主会变得谦卑恭顺,使自己的行为符合法律,从而使僭政得以长久维持。这也是僭主制的保全方法。

  在最后的七八两卷,亚氏从新回到了对于理想城邦的讨论。最优秀的政体就要有最值得选取的生活。对于幸福的人,幸福的城邦的讨论。以及对于土地分配,共餐制,子女的抚养和教育问题,音乐、文学等等具有柏拉图式理想观的讨论。这也说明亚氏的思想终究在某些方面被其师柏拉图深深的影响。

  总之,亚里士多德是政治学的创始者,是古希腊政治理论的集大成者。《政治学》也是经典中的经典。其中有关城邦,政体,法制等政治思想深深的影响了此后的政治家和学者。

  政治学读书笔记2

  刚刚读这本书得时候,感觉什么都没读懂!后来仔细研究了一下,发现还是能看懂一点点的,在迷茫之中发现一丝光明。同时还得到一个重要的信息——《政治学》这本书被公认为西方传统政治学的开创之作,它所建立的体系和一系列政治经济观点,对西方政治思想的发展产生过深远影响。所以,似乎如果要更好的了解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可以从西方的政治研究入手。当然没那么多时间!

  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是古希腊思想家最重要的政治学论著,全书在对100多个城邦政制分析比较的基础上,从人是天然的政治动物这一前提出发,系统论述了什么是对公民最好的国家。下面就想说一下自己的一点看法。关于公民的定义,从词源学上看,“公民”一词源于希腊文“波里德”(civis),原指属于城邦的人,在亚里士多德看来,“城邦正是若干公民的组合”。他对公民的定义是:“凡有权参加议事和审判职能的人,我们就可说他是那一城邦的公民”。这样看来,在一个亚里士多德理想城邦中,要成为公民须要具备有权参加城邦职司、既能被统治也能统治的善德、有闲暇以培育此善德等条件。总的说来,从事政治活动、享有政治权利无疑在亚里士多德的公民定义中占有较大的意义份额。众所周知,在现代社会中,即使被剥夺了政治权利,也并不必然会同时丧失公民身份。但在亚里士多德的观点中,可能连职业的优劣差异也可以使得一个人不能成为公民。记得看过欧美一部叫《星河战队》的电影,在那里面就有公民和平民之分,参军以后就可以成为公民!否则,都只是平民而已。在亚氏眼里公民资格是很难得的!还有一些是关于政体的看法,亚里士多德认为,城邦是政权的载体,城邦的建立有其特定的终极目的,即追求公利,充分发扬人的天性,促进善德,满足人们过优良生活愿望。从这一点可以看出,亚里士多德对西方的政治经济思想的`影响的深远。因为,在近代,西方的资产阶级思想家还普遍对利益问题予以了很大的重视,如,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哲学家爱尔维修,在《论法精神》一书中对利益的本质,内容,特征及它对社会生活的作用都做了较为全面的探讨,强调“利益是我们唯一的推动力”,指出“人永远服从他理解得正确与不正确的利益”,并且主张“把个人利益和公共利益很紧密地联系起来”。就算是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德意志意识形态》中也阐明了类似的观点“他们的需要即他们的本性”等观点。

  在亚当斯密提出的一个最主要的观点“经济人”,说明了人们是为了利己才行动的!这与亚里士多德中的“追求功利”,“发扬人的天性”有莫大的关联性。所以要了解西方政治学或经济学可以先研究亚里士多德的作品。

  政治学读书笔记3

  《政治学》是亚里士多德最为重要的著作之一,也是西方世界第一部系统探讨政治原理及其实践问题的著作,在西方政治思想发展史上具有开创性地位。

  该书另一个重要主题是教育,教育作为连接私人领域与公共领域的纽带,被认为是培养公民、实现和保障善治的基本途径。亚里士多德通过对教育与政制、公民职业和伦理关系的探讨,从而与柏拉图等一起将教育放置于一个非常重要的位置,这一认识也成为西方重视教育这一观念的重要来源之一。由此可见,在古希腊时期,政治、教育和道德伦理被作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来考虑,它们共同构成整体城邦乃至共同生活方式的基础,并一同致力于追寻理想社会与人的发展。

  《政治学》共有八卷。第一卷和第二卷从家庭、国家的形成和前人关于理想城邦的论述入手,形成一个思想“爬高”的缓坡。第三卷从哲学的角度探讨作为政治基础的公民的自然本性,从而确立其政治哲学的基础,到达第一个思想顶点。随后,论述具体政体的第四至第六卷成为第一个思想顶点之后的“高原区”。第七卷一开始即进入第二个思想顶点,论述作为个体的生活方式和道德伦理问题即个人幸福,并将其与理想城邦即城邦幸福紧紧关联在一起。第七卷后半部分至第八卷则是第二个思想顶点之后的又一个“高原区”,探讨实现个人和城邦共同目的的途径,也即公民灵魂教育和政治德性的培养问题。在探讨体育和音乐教育之后,该书的论述戛然而止,但其论述的内在逻辑则引向伦理学主题,进而引导到《尼各马科伦理学》一书,而《尼各马科伦理学》在结尾也将对德性的讨论引向政体和立法,从而与《政治学》形成一个首尾相连的结构。这也是一种整体视野的体现。“这意味着,没有关于灵魂与德性问题的研究的‘政治学问’只是一种残缺不全的学问,同样的道理,对于公民灵魂德性之塑造无动于衷的政治体制可能只是一种残缺不全的政治体制。政治技艺的本职就是教养灵魂。”

  亚里士多德所处的时代,昔日辉煌的希腊城邦由于相互的征伐、内部的党争以及执政者的本身的腐败堕落走到了了历史的尽头,再加上北方的马其顿的军事入侵希腊城邦时代上了一个句号,作为形体的和表现物的城虽然没有了,但是其作为人类史上的光辉时代的精神确是后人的思想源泉和制度蓝本,而作为这种精神的载体和人类理性的成果的代表之一,就是亚氏在希腊末期所著的《政治学》,其对后世的影响无需多述,因为今天的大都政治主流价值就是源自它。

  作为一个生活在城邦时代的著名学者,更是作为一个在城邦中生活的公民,受其实际生活和生存的环境的影响,书主要是在一个城邦的范围内表达作者的思想和以此作为作者考虑各种问题的基础,还有受其当时的观念的影响所有的问题的讨论都是在一个公民的角度来讨论,换句话说就是作者的问题处理是排除了努力和外邦人的意见,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作者首先通过分析法和追溯法描述的是城邦的本质、城邦目的`和形成。亚里士多德的在论证城邦的本质的时候使用分析的方法,分析城邦的构成因素并在“公民”这个要素上广泛的论述,在公民构成的城邦里,作者对“公民“的定义是:“公民是凡得参加司法事物和治权机构的人们”和今天以年龄分界不同,而这部分的人民参加和决定是城邦的最高权利和最重要的事情,这种享受平等的政治权利的人组成的就是城邦,所以城邦的本质就是一个民主的制度下的公民组成的共同体。关于城邦的目的和形成作者是在把人类社会要达到三种“善业即物质的富足、身体的健康和良好的道德,这中间良好的道德即灵魂的善事本质性的,这也是人之所以区别与动物的关键,而这三种的“善”的实现只有城邦能做到,亚里士多德认为“人类自然是趋向于城邦生活的动物”或者说是“人是政治的动物”而这个人类共同体的城邦就是为了达到“至善”的目的“城邦是最崇高,最有权威,并包含一切其他共同体的共同体所以,城邦追求的是至善。”其形成的过程首先,世间有着必须存在的结合体,他们一旦分离便不可能存在。即男人与女人,是为着繁衍、类的延续而必须结合在一起。而天生的统治者和被统治者也是为了保存而建立了联合体。这样两种结合体在一起,首先必然形成家庭。由此得出家庭是为了满足日常生活需要而自然形成的共同体。接着,一个家庭通过繁衍,就形成村落最古老最自然的形式。这也解释了为什么最早的城邦由国王治理。多个村落为了美好生活联合形成大到足以自足或近乎自足时,城邦就形成了“如果早期的共同体形式是自然的,那么城邦也是自然的,因为这就是它们的目的。”

  作者对政体的定义是:“一个城邦的职能组织,由此确定最高统治机构和政权的安排,同时订立城邦即全体个分子所祈求的目的。”划分也是按照不同的标准,一种政体是只顾及统治者目的还是全城公民的目的:正宗政体和变态政体。另一种是按照掌握最高权力的统治者人数的多寡:一人统治少数人统治多数人统治。还有以上两个标准综合起来划分:君主制政体贵族政体共和政体这三个。把城邦的公共利益作为执政的目标的正宗政体,另外寡头政体平民政体和僭主政体这三个把执政者的利益作为执政的主要的变态政体。尽管作者讨论和论述各种政体,但是他自己没有认为哪个一定是最好的,反而倒是觉得都是有问题的。最主要是怎么坚持“中庸”原则。

  作者批判了柏拉图的《理想国》,认为不仅是不可取的,也是不可能的。同时对于柏拉图的”整体幸福”提出不同的认识,认为幸福应该是全体人或大多数的幸福而不应该排斥一些人。理想城邦的建设还离不开教育,他认为,教育的目的不仅是为国家培养有教养的公民和治国人才,而且要发展个人的天性,使年轻一代得到发展,为将来的美好生活作准备。为了实现这个教育目的,他主张顺应灵魂的三个部分,对人进行体育、德育、智育三个方面的教育。

  关于体育,他认为体育的目的是使儿童身体健康、具有勇敢精神和坚强意志。在三个方面的教育中,体育应放在首先的位置,因为健康的身体是城邦公民参加政治活动、参加战争和过美好生活的基本条件。关于德育,亚里士多德认为,道德教育的目的是要培养人的美德。当人的各种天赋职能都得到满足,并能在理性的支配和领导下得到和谐而充分的发展时,人就是一个有美德的人。或者说,当一个人的感情、欲望为理性所控制时,人就产生美德。他还认为,美德的特性就是“中庸之道”。所谓“中庸之道”,就是“在适当的时候,对适当的事物,对适当的人,由适当的动机和适当的方式来感受这些感觉,既是中间的,又是最好的,而这乃是美德所具有的”。关于智育,亚里士多德认为,智育的目的是为了培养“理性灵魂”。他主张年轻一代要学习广泛的知识。他认为,学习的目的不仅是为了有用不仅是为了把工作做好,而且是为了使人善于利用闲暇。为此,他提出了“自由教育”的理论;他认为,如果单纯追求有用,就不能形成高尚自由的心灵。这个与西方的科学与技术发展历史颇像,就是一种不为功力,实用的原则的自然发展状态的追求。

  “凡是属于最大多数的公共事务常常是最少受人关注的事物”。人类从那时到现在历经两千多年,历史的年轮也深深打在人类的文明史上了,但是这样一个思想的现象在当代我们的生活中依然广泛存在的,人类的一个观念的转变的真实渐进是转变,但一定不是到最后完全的没有以前的思想观念的影响!想象一下一个两千多年前的人类思想观念的一个习惯,就被一个智者不仅发现,注意到了,而且其可能产生影响都给准备的把握到了。看到这些我们不得不从内心佩服、更是从心里尊重古人的智慧。

  政治学读书笔记4

  我对政治特别感兴趣,所以十分乐意的参加这次读书会活动。我第一次接触政治学的专业书籍,收获还是蛮大的。博主推荐的这些书,我也知道都是经典读物,但是我以前没有认真地阅读过,感觉这些书艰涩难懂。通过大家一起读书的活动,我逼着自己读了一些,对自己也是有所裨益的。

  我主要读了密尔《论自由》这本书,才知道自由到底是什么回事。公民自由或者社会自由就是社会能对个人合法施用的权力的性质和限度。自由是对统治者的暴虐的防御。公民自由和政府的统治永远是对立的,从古自今政府都在控制言论自由,但是限度在哪里。通过作者的`论述,我知道了最理想的状态就是统治者的权力就是国民自己的权力,只是集中起来便于使用。还有关于“社会的暴虐”,社会的暴虐很可怕,他会渗透到人民日常生活中,奴役人民的心灵,我就得社会的暴虐是当下普遍流行的“潜规则”,大家都会潜移默化得跟着潜规则走。

  我对就是对《论自由》前几张的内容的一些感想。我在找书遇到的问题是,好多电子书的版本不一样,要读的部分不好找,所以还对博主提一个建议,就是在参考书目介绍时,能不能把所有的书籍要读的书目,第几章、多少页,这样比较好找该读的部分。

  政治学读书笔记5

  政治学是关于阶级斗争的学问,掩盖阶级本质进行更好的统治则是每本政治学著作的最大功效,在这一点上,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也不例外。即使亚氏的理论站在了剥削阶级一方,即使亚氏的理论在当时也已落后在了政治现实之后,当更应看重的是他开创了剥削阶级政治学以及其思想对后世的巨大影响与意义。

  《政治学》一书中,亚氏以城邦作为政治学的研究对象,研究所谓“至善”的城邦。书中,首先是对于理想城邦的探讨,对城邦的`讨论引出了对公民探讨与要求。而在此之后,讨论来到了全书的重点部分—政体的分类。亚氏关注了寡头政体和平民政体的比较,寡头政体崇尚财富,认为由富人当政,政治权利的不平等分配看做正义;平民政体追求自由,认为一切都应当平等,使政治权利的平均分配为正义。

  在这个问题上,亚里士多德基本大致勾勒出了政治生活秩序的基本原则:任何政体都自然地倾向于尚慕“平等”的民主政体。但是,这种平等只是政体内的一种政治状态,这种状态需要一种超出这种状态之外的力量来予以守护。因此,构建民主政体的主要任务与其说是谋求平等,不如说是谋求平等的保卫者。而这种平等的保卫者存在于平等的政治状态之外,它的存在与政体内的平等的政治状态构成极端但却必要的不平等。而在探讨保卫这样一种民主政体的同时,政治家又往往陷入了辩护民主政体同时又对君主政体保持了一种模棱两可的态度。而这或许就是亚氏向后人在民主进程中提出的一大难题。

  在之后亚氏对“政体类型学”的论述中。他大致沿袭了柏拉图的分类理论并发展形成了自己的“政体类型学”。而其影响之深,诸如当前屡屡见诸报端、新闻的“左”、“右”、“共和”、“民主”、“宪政”等等政治论说之争论在本源上都可以追溯到亚里士多德以来的经典政治作家们的“政体类型学”。

  而在最后亚里士多德却将笔锋转向了政体与立法。“我们的前辈把关于立法的研究任务留给了我们,我们必须开展这项研究,去搞清楚使得一个政体兴盛和衰亡的因素是什么,如何妥善地维系一个政体”,亚里士多德这样说道。

  回顾亚氏的政治哲学,我们不难看出人类自古以来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对于何为美好生活的不断思考。而对于还处于“前近代”社会,和并未落实宪政和民主诉求的现今中国来说,亚氏仍具有其积极意义和塑造公民人格的力量。自由主义足以清除近代史上对于粗暴的历史单线论的盲目崇拜和对于国家主义的狂热拥抱,但对于破除之后何以建立一个公民社会和民治体制似乎并没有一个准确的目标和规划。回顾以亚氏为源头的共和主义,我们似乎可以看见一点点答案。共和主义的热烈和令人沉思的力量与自由主义的清冽想调和,则可以建构一条通往开放、自由社会的小道。

  政治学读书笔记6

  亚里士多德被认为是政治学之父,而他的经典著作《政治学》是剥削阶级的政治学的开山之作,是首先把伦理问题和政治问题分开讨论的著作。全书的结构明朗,逻辑清晰,以及作者深刻的理性认识和正义观念也同样使人震撼,但对于已经深受当前快餐文化的我们这一代人,《政治学》无疑还是比较艰深的。笔者花了数周才真正看完,但要说读的通透尚未达到。只能就通读一遍的观感,写一些个人理解。

  《政治学》一书主要讨论了如何治理城邦的问题,即“城邦政治学”。首先运用溯源方法,从城邦的单个分子家庭开始论述分析,这里可以看出亚里士多德深受生物学的影响。他认为我们城邦的终极目标是为了达成至善,即通过合理的运作方法来使一个城邦的人民获得“优良”的生活,不仅是物质上的,同样要显现在精神道德层面上来,这样就把城邦统治者与家长、奴隶主之间的工作区别开来,说明它们之间的差异不仅在于人数的多寡。亚氏认为不同的单个人组成家庭,家庭组成村坊,村坊组成城市,而城市以亚氏的观点来说就是“社会进化到高级而完备的境界”。他将此比作动植物必须经过完全的自然生长才能最终完美地体现其“本性”,人类社会由家庭的小范围逐步演化为城邦的过程也是完全这个生长自然规律的。而符合自然是亚氏的一个重要观点,这个下文还会提到。由此他得出了著名观点“人是天生的政治动物”,也即人趋于城邦生活是符合自然的。在此前提下,继而论述家务管理的目的,分析各种致富技术,也辩证了奴隶与奴隶主之间的关系,何为自然奴隶等问题。当然论述这些问题我们能够感受到亚氏是想将其上升到城邦阶层。他认为家务管理重在培养善德。而美德也是亚氏的另一重要观点,城邦政治学实际上也可以认为是美德政治学,因为政治的追求即是至善。

  将家庭和家务管理等问题透彻详解后,亚氏终于开始论述理想城邦和现实城邦。他批判了苏格拉底提倡的“共和国”思想、柏拉图理想城邦理论,分析了法勒亚的法制和希朴达摩的法制。我们可以看出亚氏认为一个城邦应当是财产私有,高度自给,实行法制,达到至善。

  再讨论各种政体理论,政体分类及现实政体的分类,将政体分为君主政体、贵族政体、共和政体、僭主政体、寡头政体和平民政体六个类型,唯有以中产阶级为基础才能组成最好的政体,这也是亚氏始于自身立场所当然得出的结论。但无论什么政体都会发生政变和变革,于是接着阐述争辩的一般原因和各种政体变革的个别原因及对策。可见亚氏维克维护统治阶层利益,稳定社会局面,而试图规避政变和变革,将可能发生的问题点明,从而建设趋于完美的政体。

  本书后半部分主要论述了实现理想城邦的公民教育和青年训练。公民应接受统一的教育,要有健壮的体格,注重青少年的教育,注重德才两方面的培养。

  (1)关于“自然奴隶”的矛盾

  亚氏在卷一章四中说“至于‘工具’有些有生命,有些无生命”。这里有生命的工具所指代的就是奴隶阶层。亚氏首先认为奴隶这样的工具是可以转让和出卖的,仅仅是一笔财产。其次他认为奴隶是天然存在的,奴役他人是符合自然的,只要他这个“人”自己缺乏理智,仅能感应他人的理智,这就是天生的奴隶。但是奴隶对奴隶主命令的服从遵循难道不应该被看成是一种理智的表现吗?若不是理智在产生作用努力如何感应主人的理智?接着亚氏又顾左而言他,说自然赋予努力和自由人的体格也是不同的,自由人体形健美,努力强壮有力。但是既然自由人生活比较富足,那么是不是更容易发胖,何来俊美?这只是笑言。只是亚氏将生存环境造成的人与人之间的体格不同来佐证奴隶自然产生的做法实在有些牵强。当然,在现代社会,民主意识发达的今日,以我们目前这种人权至上的眼光来看待一位两千年前的政治思想家对奴隶制的看法无疑是有所偏向的,但有关奴隶的问题却确实存在于亚氏本书的行文中。

  他认为凭借强权和法律造成的强迫奴役是违背自然的,比如战争中的战俘等。但就在下一章中论述如何依照合法手续得到奴隶时又说,“这应当归属为战争技术和狩猎技术中的一个部分”。这不禁让人感到前后矛盾,难道亚氏认为战争战俘登掠夺努力地方式虽违于情理却是合于法理?当然这也可能是两章节之间过渡时间太长和执笔人的问题。

  (2)获得“金钱”的技术,是否合乎自然

  亚氏认为真正的财富应该不是无限度的。担当货币出现时,致富方法或获得财产的方法又多出一类,即“获得金钱的技术”。依照自然法则,人们两方如果已经满足了各自的需要,就应该停止交换,而争取利润就是不符合自然的部分了。

  亚氏的该观点也即认为生活中的物物交易只是为了满足自身的需要,一旦达成需求额度,交易也就应当结束。“制鞋的原意是为了穿鞋,有了结余,才想到与人交换,补己不足。”但同样根据自然法则,人类社会是在不断发展的,对交易媒介的渴求也是必然会产生和存在的,由此货币的产生是符合自然的,符合城邦生活的。当人们意识到货币的累积能为自己带来利益之时,自然产生对金钱的`需要,人人都应当追求更好的生活,对金钱的需求是难以被满足的,因为对物质储备的追求是终人一生的,所以无法停止交换,这是社会发展的正常方向。

  当然亚氏有关“钱币是一种信用,人们一旦改信另一种钱币,那么原来通行的钱币就失去其价值而买不到任何物品”的观点仍然是十分先进的,其间我们可以看出通货膨胀的雏形,这对我们当代货币概念麻木的经济生活,将货币等同于财富的观点仍具有教育意义。

  (3)法治与德治的问题

  我们通常认为亚里士多德主张“法治”的观念,确实他不同于柏拉图,他认为法治是最好的维护阶层利益的手段,但他对法治的理解其实与我们不同。他的法治首先是着眼于公民的美德,好公民对城邦履行义务,是之为作为,不做违背伦理德行的事,是之为不作为,两方面结合成一个公民完整的美德。而对于防治犯罪的问题,他认为除了在于分配问题之外,还在于培养节制的习俗。这可以与我们目前提倡艰苦朴素的精神相联系,也即在全社会推行节制欲望的理念来减少邪念(犯罪)。所以我们可以看到亚氏的法治其实还是或多或少有人治的影子,主张通过观念培养,运用美德的力量,理念是先行于制度的,与我们今天对

  法治的看法是存在一定差异的。主要是过分强调了善的作用,认为伦理和道德是能够脱离权利而独立发挥作用的。我们应该认识到法治和德治应当是相辅相成的。

  感想

  由于此次斜纹的目的很大程度上在于交递作业,而因笔者生性懒惰而又乐于游玩,导致看书时间十分仓促,所以很多地方仅仅是走马观花地翻看,但也就只是这样浅尝辄止的阅读仍能感受到亚氏深邃的思想见解和广博的学识,也确实为两千多年前如此超前于时代而遗惠后人感到震惊。所以在这次政治思想史课后,我一定会重读这样一份学术名著,而这次的阅读过程也让我认识到想要理解亚氏整个政治哲学,仅读《政治学》是不够的,应该结合《伦理学》、《修辞学》等著作,更好更全面地理解他的思想。另外亚氏为了写作本书,实际考察了100多个城邦,进行分析、比较,这种从经验研究出发,实事求是的学术作风同样值得我们学习。

  政治学读书笔记7

  近日,我深入阅读了一本关于政治学的著作,这本书为我打开了政治学领域的大门,让我对政治现象、政治体制和政治行为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在此,我将分享我的读书笔记,以及我从这本书中获得的一些感悟和启示。

  这本书首先介绍了政治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范围,让我明白了政治学是一门研究政治现象、政治体制和政治行为的学科。它涉及国家、政府、权力、民主、政治文化等多个方面,旨在揭示政治现象的内在规律和运行机制。

  在阅读过程中,我对政治体制的发展演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书中详细阐述了不同政治体制的特点和优劣,包括君主制、共和制、独裁制等。通过对比这些政治体制,我深刻认识到政治体制的选择对于一个国家的稳定和发展至关重要。同时,我也明白了政治体制并非一成不变,它随着历史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而不断演变。

  此外,书中还讨论了政治行为的问题。政治行为是指人们在政治生活中所表现出的各种行动和反应。书中通过案例分析,让我了解到政治行为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政治利益、政治信仰、政治文化等。政治行为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使得政治现象变得更加丰富多彩,但同时也增加了政治治理的难度。

  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政治学的实用性和重要性。政治学不仅可以帮助我们理解政治现象的本质和规律,还可以为我们提供解决政治问题的思路和方法。例如,在政治体制改革方面,政治学可以为我们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经验,帮助我们找到适合本国国情的政治体制。

  总的来说,这本政治学著作为我打开了一个全新的视野,让我对政治现象有了更深入的认识。通过阅读这本书,我不仅学到了政治学的.基本知识,还领悟到了政治学对于理解现实政治问题和指导政治实践的重要性。我相信,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我会继续深入探索政治学领域,不断提升自己的政治素养和理论水平。

  同时,我也意识到政治学并非孤立的学科,它与其他社会科学领域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我在未来的学习中,将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思考,将政治学与其他学科相结合,以更全面、更深入地理解政治现象和政治问题。

  最后,我要感谢这本书的作者,他的深入研究和精彩阐述让我受益匪浅。我也期待在未来的日子里,能够继续阅读更多政治学领域的著作,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和见识,为更好地理解和应对现实政治问题做好准备。

  政治学读书笔记8

  在阅读政治学相关著作的过程中,我深感政治学作为一门博大精深的学科,其涵盖的内容既广泛又深刻。本读书笔记将结合我所读的几本政治学经典著作,谈谈我的理解与感悟。

  首先,我阅读了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亚里士多德作为西方政治学的奠基人之一,其思想对于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政治学》一书中,亚里士多德深入探讨了政治的本质、目的以及理想的政治制度。他强调了人的本性在政治生活中的重要性,认为人的本性决定了政治制度的优劣。同时,他也提出了公正、智慧、节制等政治美德的.概念,强调了这些美德在政治生活中的重要性。通过阅读这本书,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政治学不仅仅是关于权力和制度的学问,更是关于人的学问。

  接着,我阅读了马基雅维利的《君主论》。马基雅维利以其独特的现实主义政治观而闻名于世。在《君主论》中,他强调了君主在政治生活中应该具备的品质和能力,如勇气、决断、狡猾等。马基雅维利认为,政治的本质是权力,而权力则来源于对人民的控制和对敌人的征服。尽管马基雅维利的观点在某些方面可能过于冷酷和实用主义,但他的思想却为我们理解政治权力的本质提供了独特的视角。

  此外,我还阅读了洛克的《政府论》。洛克作为英国启蒙时代的思想家,其政治理论对于现代民主政治制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政府论》中,洛克提出了天赋人权和自然法的观点,强调了人民在政治生活中的主体地位。他认为政府的权力来源于人民的授权,政府的职责是保护人民的自由和权利。洛克的观点为我们理解现代民主政治制度的起源和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线索。

  通过阅读这些政治学经典著作,我深刻感受到了政治学的复杂性和多样性。政治学不仅仅关注权力和制度的安排,更关注人的本性和社会的发展。同时,政治学也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它需要我们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和思考。在未来的学习和研究中,我将继续深入探索政治学的各个领域,以期更好地理解政治现象和政治生活。

  总之,政治学读书笔记是我对政治学学科的一次深入思考和总结。通过阅读经典著作,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政治学的内涵和价值。我相信在未来的学习和研究中,我会不断进步,为政治学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政治学读书笔记9

  我近期阅读了一本关于政治学的著作,深感其中所蕴含的智慧与洞见。这本书不仅让我对政治学有了更深入的理解,还启发了我对现实世界政治现象的新思考。

  书中首先阐述了政治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范围。政治学作为一门社会科学,旨在研究政治现象、政治制度、政治行为以及政治关系等方面的规律。它关注政治权力的产生、运作和变革,以及政治决策的制定和实施。通过学习政治学,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政治现象的本质,把握政治发展的规律,为政治实践提供理论指导和支持。

  在阅读过程中,我对书中的一些重要观点产生了共鸣。作者认为,政治权力是政治学的核心概念之一。政治权力是指在政治生活中,具有影响他人意志和行为的能力。政治权力的运用和分配,直接关系到政治制度的稳定和发展。作者还强调了政治制度的重要性。政治制度是政治权力的组织形式和运作机制,它决定了政治权力的分配和行使方式,影响着政治生活的各个方面。因此,研究和改进政治制度,对于推动政治发展、实现社会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此外,书中还涉及了一些现实政治问题,如民主与专制、权力与权利、政治稳定与政治变革等。作者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深入剖析,让我对现实世界的政治现象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例如,在民主与专制的问题上,作者指出,民主制度虽然具有诸多优点,但也存在诸多挑战和局限性。专制制度虽然能够在短期内实现政治稳定和发展,但长期来看,它往往会导致政治腐败和社会不公。因此,我们需要根据具体国情和历史条件,选择适合自己的政治制度。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收获颇丰。它不仅让我对政治学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还启发了我对现实世界政治现象的'新思考。我意识到,政治学不仅仅是一门学科,更是一种观察和理解世界的视角。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政治现象的本质和规律,把握政治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同时,政治学也可以为我们提供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为政治实践提供理论指导和支持。

  总之,这本书是一本非常值得一读的政治学著作。它不仅具有深厚的理论底蕴,还紧密联系实际,具有很强的现实指导意义。我相信,通过不断学习和思考,我能够更好地理解政治学这门学科,为未来的政治实践贡献自己的力量。

  政治学读书笔记10

  在深入研读政治学相关著作的过程中,我逐渐领略到了这门学科的博大精深。政治学不仅关注国家、政府、权力等宏观层面的议题,还涉及到公民、社会、文化等微观层面的内容。通过阅读,我对政治学的理论框架、研究方法以及实际应用有了更为清晰的认识。

  首先,政治学具有一套完整的理论框架。在阅读过程中,我接触到了诸如自由主义、保守主义、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等多种政治理论。这些理论对于理解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政治制度、政策取向以及社会变革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同时,政治学还关注权力、利益、制度等基本概念,这些概念为我们分析政治现象提供了有力的工具。

  其次,政治学的研究方法丰富多样。在阅读过程中,我了解到政治学可以采用历史分析法、比较分析法、案例研究法等多种研究方法。这些方法各有特点,可以帮助我们从不同角度揭示政治现象的内在规律和本质特征。例如,历史分析法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政治制度的演变过程;比较分析法则可以帮助我们比较不同政治制度的优劣得失;案例研究法则可以通过深入剖析个别案例,揭示政治现象的特殊性和普遍性。

  最后,政治学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在阅读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政治学对于解决现实问题的重要性。无论是国家治理、国际关系还是公民参与等方面,政治学都能提供有益的启示和建议。例如,在政治体制改革方面,政治学可以帮助我们分析现有政治制度的'优缺点,提出改革的方向和路径;在国际关系方面,政治学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国家间的利益冲突与合作机制,推动国际和平与发展;在公民参与方面,政治学可以激发公民的政治意识和参与热情,推动民主政治的发展。

  总之,通过阅读政治学相关著作,我收获颇丰。政治学不仅是一门学科,更是一种思考和分析政治现象的方法和工具。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我将继续深入研读政治学著作,不断提升自己的政治素养和分析能力。

  在阅读政治学书籍的过程中,我更加关注现实问题,对国家政策和社会现象有了更为深入的理解。同时,我也意识到政治学并非孤立的学科,它与其他社会科学如经济学、社会学等密切相关,共同构成了人类社会的知识体系。因此,我将在今后的学习中注重跨学科的知识整合,以更全面地认识和理解政治现象。

  此外,我也意识到政治学具有强烈的实践性。理论虽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将理论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因此,我将努力将所学政治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关注社会热点问题,积极参与政治实践活动,为国家和社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总之,政治学读书笔记是我对这门学科的一次深刻反思和总结。通过阅读政治学著作,我不仅获得了丰富的知识,还提高了自己的思考能力和分析能力。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我将继续深化对政治学的理解,努力成为一名具有政治素养和社会责任感的公民。

  政治学读书笔记11

  在最近的一段时间里,我深入阅读了几本政治学领域的经典著作,这些书籍不仅丰富了我的知识库,也引发了我对政治现象和社会问题的深入思考。

  首先,我阅读了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这本书是西方政治学的奠基之作,其中对于城邦、公民、政体等概念的阐述,让我对政治学的基本框架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亚里士多德强调政治学的目的是追求优良的生活,这一观点使我认识到政治学不仅仅是一门研究权力与制度的学科,更是一门关乎人类福祉的学问。

  接下来,我阅读了马基雅维利的《君主论》。这本书以独特的视角探讨了权力与政治的问题,提出了“目的证明手段正当”的观点。马基雅维利对权力现实的深刻揭示,使我认识到政治世界中的复杂性和残酷性。同时,他也提醒我们,在追求政治目标时,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和坚定的信念。

  此外,我还阅读了约翰·洛克的《政府论》。洛克提出了自然权利和社会契约的理论,强调了政府权力的有限性和人民权利的重要性。这本书使我深刻认识到,政府的权力来自于人民的授权,政府的职责是保护人民的自由和权利。同时,我也对民主制度有了更深入的'理解,认识到民主制度是实现人民权利的重要途径。

  通过这些阅读,我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政治学观点。我认为,政治学是一门研究权力、制度、社会关系的学科,它的目标是追求优良的政治生活和人类福祉。在政治实践中,我们应该坚持人民立场,尊重人民的权利和利益,推动政治制度的完善和发展。

  总之,这次阅读经历让我对政治学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我相信,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我会继续深入研究政治学领域的问题,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素养和理论水平。

  政治学读书笔记12

  在最近的阅读学习中,我有幸接触并深入研读了一本政治学领域的经典著作。这本书不仅为我提供了丰富的政治学知识,还引导我思考了许多政治现象背后的深层逻辑和规律。以下是我从这次阅读中获得的一些心得和体会。

  首先,政治学作为研究政治现象的科学,它的广度和深度都令我惊叹。在这本书中,我了解了政治学研究的众多分支,包括政治制度、政治思想、政治行为等。每一个分支都有其独特的研究领域和方法,但它们又相互关联,共同构成了政治学的完整体系。

  在阅读过程中,我对政治制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政治制度是政治生活的基石,它决定了政治权力的分配和运作方式。书中详细阐述了不同政治制度的形成、演变及其对社会发展的影响。我认识到,政治制度的选择和改革对于一个国家的.长治久安至关重要。同时,我也明白了政治制度并非一成不变,它需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的需求而不断完善和调整。

  此外,政治思想也是政治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本书中,我接触到了各种政治思想和理论,包括自由主义、保守主义、社会主义等。这些思想和理论为我们提供了理解政治现象和政治行为的不同视角和框架。通过对比和分析这些思想和理论,我更加深入地理解了政治现象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除了政治制度和政治思想,书中还涉及了政治行为的研究。政治行为是政治生活中最直观、最生动的表现形式。它包括政治参与、政治表达、政治决策等。通过阅读这本书,我了解到政治行为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个人利益、社会舆论、文化传统等。这些因素相互作用,共同塑造了政治行为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这次阅读让我深刻认识到政治学的实用性和重要性。政治学不仅可以帮助我们理解政治现象的本质和规律,还可以为我们提供解决政治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同时,政治学也是一门充满挑战和机遇的学科。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变化,政治学面临着许多新的问题和挑战。这需要我们不断学习和探索,以更好地应对现实政治问题。

  总之,这次阅读经历让我对政治学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我相信,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我会继续深入探索政治学领域,不断提升自己的政治素养和理论水平。同时,我也期待通过政治学的学习和研究,为社会的和谐稳定和国家的繁荣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政治学读书笔记13

  在最近的学习中,我沉浸在政治学的书籍海洋中,感受到了这门学科的深厚底蕴与无限魅力。这次,我选择了不同的政治学著作,从多个角度去探索和理解政治学这门学科的精髓。

  首先,我阅读了汉娜·阿伦特的《论革命》。在这本书中,阿伦特深入剖析了革命的本质、起源及其对社会政治生活的影响。她强调,革命不仅仅是推翻旧政权、建立新政权的过程,更是一种社会政治意识的觉醒和转变。阿伦特的观点拓宽了我对革命的理解,使我意识到革命背后的复杂性和多元性。

  接着,我翻阅了罗尔斯的《正义论》。罗尔斯在这本书中提出了著名的“作为公平的正义”理论,试图构建一个公正的社会制度。他强调了平等和自由在社会正义中的核心地位,认为公正的社会制度应该保障每个人的基本权利和自由。罗尔斯的理论让我更加深入地思考了社会公正和正义的问题,也让我对政治学中的伦理和道德问题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此外,我还阅读了达尔的《多头政体》。达尔在书中详细分析了多头政体的特点和运行机制,揭示了多头政体在保障民主、防止权力滥用方面的优势。他强调,多头政体通过权力的分散和制衡,可以有效地维护公民的权利和自由。达尔的观点让我对民主政治有了更全面的理解,也让我认识到了政治学在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通过这次阅读,我感受到了政治学的博大精深和独特魅力。政治学不仅关注权力、制度、公正等宏观问题,还深入到人的内心、社会的`底层去探寻政治现象的根源。同时,政治学也是一门充满实践性的学科,它要求我们在理解政治现象的基础上,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在未来的学习和研究中,我将继续深入探索政治学的各个领域,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和理论素养。我相信,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实践,我能够更好地理解政治现象、把握政治规律,为政治学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总之,这次政治学读书笔记是我对政治学学科的一次新的探索和思考。通过阅读不同的政治学著作,我更加深入地理解了政治学的内涵和价值。在未来的学习和研究中,我将继续努力,不断追求进步,为政治学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TAG标签: 政治学读书笔记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www.ikzyw.cn/duhougan/biji/6016.html 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政治学读书笔记

手机扫码分享

Top